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穿越东晋,山河共挽

作者:楚庙寒鸦 | 分类:军事 | 字数:112.0万字

第78章 最后的王羲之

书名:穿越东晋,山河共挽 作者:楚庙寒鸦 字数:2.1千字 更新时间:07-17 08:15

王凝之安排谢道韫母子坐船走水路,由姜顺随行,自己则多留了一日。

万一他不能返回,洛阳只能交给邓遐,因为其他人不够资格,不然就得由桓家重新指派。

他将外面的几人紧急召回,简单说明了情况,重新部署道:“我会举荐邓将军接任河南太守,尽量维持现有的局面。”

“沈将军驻守孟津关不变,何将军前往虎牢关,拱卫洛阳的安全。”

几人均无意见,王凝之又对着刘德秀说道:“洛阳人口还会增加,你早点差人重修巩县(今河南巩义市)和阳城(今登封市告成镇),我会说服刺史府支持你。”

刘德秀起身应了。

范宁没过来,他算不上王凝之的人,先在陆浑县令任上待着。

王操之得和自己一起回去,鲁阳空出来后,可以交给谢玄练手,这个问题不大。

刘牢之留在洛阳,继续训练骑兵。

想了半天,确定没有疏漏,王凝之对着众人笑道:“大家不用担心,也许过些时日我就回来了。”

邓遐舍不得这棵大树,没有王凝之在,他就算做了太守,也不稳当,毕竟他在桓温那里的份量远不如王凝之。

眼下桓家出兵北上,占了许昌和荥阳,成了洛阳的邻居,这以后怎么相处都是问题。

所以他一脸不舍地说道:“府君不在,我这心里有些没底。”

王凝之笑道:“真有事,又不是找不到我,放心,不会扔下你们不管的。”

邓遐吃下定心丸,满意地大笑。

临出发前,王凝之又将郭敬留下,让他跟着范宁和刘牢之好好学习儒学和武艺,顺便定期写信告知自己洛阳的情况。

和前来会合的王操之最后看了一眼金墉城,兄弟俩策马东南,奔向建康。

先皇的葬礼刚刚结束,桓温还在京中逗留,听闻王羲之病重,赶到乌衣巷探望。

两人多年好友,虽说这些年见面不多,但书信往来不断。

看着躺在榻上,瘦骨嶙峋的王羲之,桓温有些伤感,人到暮年,故交零落,总是无可奈何的。

王羲之饱受各种病痛折磨,早就看得开了,笑道:“老贼如何做忸怩状?”

桓温长叹一声,“这世上,说得上话的人越来越少了。”

王羲之一边咳嗽一边大笑,“是敢叫你老贼的人越来越少了吧?”

桓温一想,这话不错,一来老朋友相继离世,二来自己的地位越来越高,哪有人敢这么喊的,“所以你得好好活着,不然我多寂寞。”

“我也想啊,不过上天不许,”王羲之有些遗憾,“我还想看着小奴成家的。”

王献之和表姐郗道茂已经定亲,但郗昙去世,郗道茂尚在孝期,婚事只能往后推了。

桓温安慰道:“逸少家的郎君个个不凡,没什么可担心的。”

王羲之自己的儿子自己清楚,要么一心归隐,要么桀骜不驯,要么恃才傲物,要么资质平平,唯一一个可能有所作为的,偏偏认准了眼前这个人,于是抱怨道:“最不凡的老二,怎么就愿意跟着你。”

桓温大笑,得意道:“既然不凡,当然眼光也不一样了。”

“这次险些出事,我还没找你麻烦,”王羲之摇头道:“你和朝廷如何博弈,我是管不了了,但叔平在你麾下,你总得保他平安。”

桓温收起笑脸,正色道:“逸少放心,这些年叔平在中原做的有声有色,我已打算举荐他为司州刺史。”

王羲之算了下儿子的年龄,今年正好二十八,居然和当年荀羡拜徐州刺史时一样。

曾经以为是吹牛的大话,居然要实现了。

不过想到自己时日无多的身体,王羲之知道这次是给儿子拖了后腿,“老贼你记住今天的话,别忘了。”

桓温神色黯然地点点头。

等王凝之赶回建康的时候,碰巧在石头城外遇上离开的桓温,他赶紧下马,上前问好。

桓温喊他上车,“叔平辛苦,洛阳一战,干得漂亮。”

王凝之谦虚道:“多亏桓公出兵相助,不然哪来的胜利。”

“洛阳那边都安顿好了吗?”桓温看过王羲之,知道王凝之是回不去了。

王凝之将自己的安排简单介绍了下,又道:“西边的秦人暂时没有东顾的苗头,所虑者,唯有河北的鲜卑人,洛阳进取不足,守成有余,北伐大业,还需桓公担起。”

桓温刚刚做了安排,“我已下令徐州刺史范汪出兵,北上收复青州。”

王凝之无奈一笑,“桓公莫要敷衍我,范刺史如何是鲜卑人的对手。”

桓温哈哈大笑,“叔平这话,幸亏只有我听见了。”

王凝之知道他这是在算计范汪,但像这样的小动作,损人不利己,毫无必要,所以劝道:“桓公若能北伐成功,这些人都不是障碍。”

桓温不想与他讨论这个,拍拍他的肩膀,“洛阳的安排就按你说的办,赶紧回家去吧。”

王凝之没办法,只能下车,又将刘建的事说了,让桓温打个招呼,把他给放了。

这是小事,桓温爽快地答应了。

再次回家,王凝之的心情大不一样,整座王家府邸都有些压抑。

看着两个外地的儿子赶回,王羲之很高兴,问了不少洛阳那边的情况,尤其是对王操之,问得尤为详细。

至于王凝之这边,他只问了谢道韫和孩子什么时候回。

等老实的王操之回答完,王羲之让他先出去。

王凝之挪到榻前坐下,看着形销骨立的父亲,一时不知道说什么。

王羲之淡然一笑,“不是刚打了胜仗,怎么这么一副表情?”

“胜仗是意料中事,阿耶的病是没想到的。”王凝之一脸惆怅,嚣张的话说得都没有精神。

王羲之伸手点了他两下,“怪我打断了你的升迁之路?”

见父亲这个时候还开玩笑,王凝之吸了吸鼻子,努力笑道:“是啊,我马上就是我朝最年轻的刺史了,阿耶等着看吧。”

王羲之拉过他的手,“爬得太快不是好事,我这是让你有时间多看看。”

王凝之低下头,“刺史我可以不做,阿耶不要离开我们。”

豆大的泪珠落在王羲之布满青筋的手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