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穿越东晋,山河共挽

作者:楚庙寒鸦 | 分类:军事 | 字数:112.0万字

第314章 戏耍峣关

书名:穿越东晋,山河共挽 作者:楚庙寒鸦 字数:2.1千字 更新时间:07-17 08:15

在上洛城歇了一晚后,王凝之率军北上,直抵峣山。

王凝之的帅旗一出现,各处山头堡垒里的秦军立刻燃起烽火,向坐镇蓝田的郭庆告急。

收到消息的郭庆当即领军南下,亲自坐镇峣关的第一道关卡,筝坡关,同时派部下朱嶷分兵驻守蓝田以南的将军岭,防止晋军故技重施,走山路偷袭。

不过王凝之的大军赶到后,并没有急着攻关,而是先派人清理各处的堡垒。

一时间,峣山中热闹非凡,山头的堡垒相继被晋军攻破,漫天遍野都是晋军的旗帜。

郭庆站在关上,听着逃命回来的哨兵奏报:“晋人大军当不下五万,每日里炊烟密集,夜间灯火绵延,攻打我们数十人的堡垒,都是出动的千人队。”

“你看清楚了吗?”郭庆有些怀疑,“王凝之的主力应该还在河北一带,从哪里冒出来这么大一支队伍?”

哨兵肯定道:“千真万确,晋军分为几队,陆续进入山中,每日的炊烟和灯火我们在山头看得清清楚楚,攻打我们的晋军训练有素,看着也不是新兵。”

郭庆点点头,让他下去了。

一旁的副将说道:“王凝之大军来袭,将军还是尽快上奏朝廷,申请援军。”

“上奏是肯定的,”郭庆说道:“但晋军的虚实未知,就怕我们小题大做,影响到朝廷的判断。”

眼下秦国正在与代国交战,又有出兵凉国的计划,河东还在和慕容垂对峙,陕城则面对着刘牢之,兵力上有些捉襟见肘。

按苻坚和王猛的设想,是打算先易后难,拿下凉、代二国,解决后患、增强国力,再与王凝之和慕容垂一较高下。

副将劝道:“王凝之亲至,不可不防,若是出了岔子,朝廷必然会怪罪。”

郭庆伸手拍了拍夯土城墙,没有拿定主意。

这时望楼上的士兵发出警告,“晋军来了。”

收拾完外围的堡垒,王凝之不紧不慢,带着两万人来到关口。

郭敬随军出征,在王凝之的授意下,上前喊话。

“将军,好久不见,如今王公率大军前来,你何不弃暗投明,堂堂太原郭氏子孙,怎么可以为胡人效力?”

郭庆看到他,气得牙痒痒,想到这小子当初投降自己时,是多么乖巧听话,可自己一离开,他转眼又归降了晋人。

“无耻竖子,你也配姓郭?当初是可怜你,想给你一个机会,没想到你两面三刀,真是不识抬举。”

郭敬也不生气,继续劝道:“小小峣关,是挡不住王公的,我倒要劝你识时务,早些献城投降,我可以在王公面前替你求情,留你一条命。”

郭庆大怒,命人放箭。

不过王凝之的亲卫防守严密,举着盾牌保护郭敬退后。

王凝之策马上前几步,笑道:“郭将军何必生这么大气,为氐人效力,终究有损太原郭氏的威名,我这也是为你着想,若你不愿投降,那不如出城一战,也让我见识下秦军这几年有无长进。”

郭庆沉默不语,王凝之的名号还是有用的,他要是敢出城迎战,就不会等到现在了。

见他没动静,王凝之又道:“郭将军不用害怕,我就带了两万人过来,想必你麾下也差不多是这个数吧,我让大军后退一点,大家公平一战,如何?”

副将有些心动,低声道:“不如答应他,然后趁他部队移动,阵型不稳,我们开城发起进攻。”

郭庆摇头,“王凝之这人出了名的狡诈,哨兵说他有五万人,他却说只有两万,还这么轻易地给我们机会,你觉得能信吗?”

王凝之说完,率军缓缓向后退去,而关内毫无反应,集体目送晋军离开。

大军一路退回营地,刘桃棒这才松了口气,“秦军真是蠢笨,我要是他们,就派一支队伍偷袭,不管成不成,试一下总是好的。”

王凝之当然是虚张声势,他就带了一万多人出来,加上上洛的守军才勉强凑到两万人,士兵们白天进山,晚上潜回,制造出几路大军的假象,至于炊烟和营帐,那更是障眼法了。

所以郭庆真要出城进攻,晋军多半是挡不住的。

“你那叫脑子简单,”王凝之笑道:“站在他的角度,明显有诈,他为何要派人出城送死?”

郭敬则说道:“郭庆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所以不会做冒险之举,眼下的局面,他只需要扼守关口,向长安请援就行了。”

“是啊,”王凝之吩咐道:“所以接下来的这几日,你们不可松懈,大军继续在山中活动,尤其是西线,往将军岭一带逼近,做出要强攻的架势。”

帐中诸人领命,各自下去安排。

王凝之在山中住了几日,估摸着时间差不多了,命人撤去山中的旗帜。

郭庆见状,反而紧张起来,以为王凝之这是要集中兵力强攻了,赶紧命令各处昼夜戒备,不可大意。

不过又等了几日,长安的援军都赶到了,晋军仍是毫无动静。

郭庆夜间垂下死士,出关查看情况。

得到的回复是,晋军的营地早就空了。

郭庆被摆了一道,有些莫名其妙,他完全不知道王凝之在谋划什么。

事实上,王凝之的目的早就达到了。

长安在收到峣关的求援后,除派兵南下外,已经下令陕城的张蚝和蒲阪的杨安,让他们稳守城池,暂时不要轻举妄动,避免多线开战。

而陕城面前的河道里,刘牢之的水军已经穿过凶险的暗礁区域,向风陵渡口驶去。

收到消息后,王凝之便准备回转了。

他跑这一趟,除了为刘牢之的行动打掩护,另一个目的是来看看郭敬。

眼下事情已经解决,王凝之准备带着郭敬回去了。

郭敬将衙门的事情交代完,站在府门处看着老旧的县衙,有些不舍。

不管是为晋还是为秦,这里都是他奋斗了数年的地方,他自认无愧于一方百姓。

城中不少百姓知道他要离开,都前来相送,七嘴八舌地为这位年轻的县令送行。

“县令这次回去,是要升官了吧?”

“肯定是,这些年县令将上洛治理得这么好,肯定会得到重用的。”

……

郭敬满心苦涩,面上却还笑着回复众人,“大家保重。”

百姓并不知情,依旧说着祝福的话,在他们看来,谁来就投降谁,再正常不过了,何况朝廷之前没追究,没道理现在秋后算账。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