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穿越东晋,山河共挽

作者:楚庙寒鸦 | 分类:军事 | 字数:112.0万字

第383章 各方弊病

书名:穿越东晋,山河共挽 作者:楚庙寒鸦 字数:2.2千字 更新时间:07-17 08:15

慕容垂听完儿子的回话,脸上毫无波澜。

连向来抓到机会就怒骂王凝之的慕容凤,都难得地保持了沉默。

慕容农说道:“听他的口气,应该是不打算继续打了,可他又说秦国不能长久,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慕容垂眼神复杂地看着王凝之的战船离开岸边,往下游驶去,这才说道:“因为秦国的问题暴露无遗,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

“阿爷是指秦主宣扬的‘混六合为一家,视夷狄为赤子’的那一套吗?”慕容农问道:“可眼下秦国灭凉灭代,兼并其众,他倒也不是妄言。”

慕容垂摇摇头,“只要晋国还在,就轮不到他说这种话,秦主就算是将所有的夷狄都纳入麾下,也改变不了晋国才是正统的现实。”

同为五胡,慕容垂很能理解苻坚的想法,但两人的选择完全不一样,苻坚想通过德治实现民族融合,而慕容垂奉行的却是胡汉分治。

在这个时代,慕容垂的做法更普遍,他自己作为皇帝,统帅万民,而封太子慕容令为大单于,统领诸部杂夷。

短期来看,这种治理方式暂时缓和了民族矛盾,但从长远来看,作为统治阶层的胡人凌驾于广大汉人之上,这又是在不断激化民族矛盾。

苻坚民族融合的想法则太过超前,最关键是晋国还没有灭,正朔尚存,苻坚根本无法真正成为正统,从而让天下人信服。

虽说苻坚一直以中国自居,但只要晋还在,他这个中国就名不副实。

慕容凤问道:“陛下的意思,王凝之是在等秦国内部出问题,再行进攻?”

“秦国又何尝不是在等王凝之出问题,”慕容垂为两个小辈分析道:“秦国的问题在秦主身上,他所图甚大,一味求全,根基不稳,所以秦国很容易从内部崩溃,而王凝之的问题,在于他和朝廷的关系,晋国自渡江之后,大权在世家间流转,王凝之不走到最后一步,就是下一个桓温。”

慕容农和慕容凤点点头,思考了好一阵,慕容农忍不住问道:“阿爷,那我们的问题是什么?”

慕容垂转过身,看向北方,叹道:“并州不足以争天下,关中和关东都为人所占,我们身处夹缝,要么向北经略草原,要么蛰伏以待天下生变。”

鲜卑人的机会,只有等秦国和晋国出问题时才会出现。

好在他们这次守住了河东,这样不管是对关中、河洛,还是关东,燕国还保留了进取的可能性。

若是一口气退回了太原,那留给鲜卑人的空间,就真的很小了。

王凝之返回湖县,找到正在休息的谢玄,“秦军退了,这次算是白忙一场。”

“怎么能说白忙,”谢玄笑道:“姊夫不是同时向慕容垂和桓家示好了。”

王凝之说道:“有什么用,是燕国能投降我,还是桓家愿意交出荆州?”

谢玄摇头道:“姊夫这要求太高了,大家眼下能一道抗秦,这局面已经很不错了。”

王凝之想了下,同意了这一观点,问道:“这次打潼关,有没有什么感想?”

“寻常手段很难拿下,”谢玄无奈道:“地势和关隘相辅相成,围困和强攻都收效甚微,除非出动数倍于守军的大军。”

王凝之嗯了一声,“绕过潼关,经黄河走渭水,沿水路进攻,如何?”

“太依赖天时,不值得去赌,”谢玄答道:“黄河和渭水能通航的时段不多,若是水军过去了,但没有快速拿下关中,那可就回不来了。”

王凝之笑道:“怎么才打了一回,就变如此消极,照你这么说,我岂不是毫无机会?”

“那倒也不是,”谢玄说道:“进入关中,又不是只有潼关这一条道。”

“可对我来说,只有这条道,”王凝之叹道:“没有荆州,进攻峣关对我来说更费劲,丢了汉中,从巴蜀进入关中的通道也被封堵。”

谢玄并不着急,笑道:“那就再等等,总会有机会的。”

王凝之摇摇头,沉默一阵,“明日我就回金墉城的,这边交给你,多关注潼关和蒲阪的动向,有情况随时通知我。”

谢玄应下,“姊夫放心,我会在湖县多带待些时日,等秦、燕两国都撤兵,我再回弘农去。”

“我会奏请朝廷,把弘农和上洛这两个郡都划归雍州,”王凝之说道:“你好好部署下,想任用谁,自己和朝廷说去。”

这是王凝之之前承诺过的,让谢玄可以将部分谢家子弟带出建康,远离那个大染缸。

交代完谢玄,王凝之在第二日便返回了洛阳。

路过新城的时候,他临时起意,去看了看工地上的王徽之。

王徽之依旧一副散漫的模样,毫无坐相地歪在那看着图纸,和几个人讨论着什么。

看到兄长过来,他赶紧站起身,喜道:“阿兄怎么突然过来,可是前线打赢了?”

王凝之被他一句话堵住,半晌才说道:“没赢,暂时不打了。”

王徽之只是随口一问,无所谓地摆了摆手,让那几个人退下,殷勤地拉着兄长坐到自己的位置上,毫无眼力劲地介绍起了新城的进展。

王凝之耐着性子听了一会。

王徽之则是神采飞扬,恨不能每一处布局都引经据典,这是从哪里来的灵感,那是从何处得的启发,顾恺之答应做的壁画,戴逵同意雕的塑像……

王凝之见他滔滔不绝,完全没有要停的意思,只得打断道:“我还有事,你能不能先告诉我,照你的设想,什么时候能建好?”

王徽之这才收住嘴,觉得口干舌燥,对着门外大喊道:“人呢,给我送点茶水进来。”

闻声进来的是刘桃棒,他递过一个行军的水囊,“人都被我遣散了,只有这个。”

王徽之倒也不嫌弃,接过后喝了几大口,这才说道:“那要看阿兄能不能多给我征调一些民夫了,按目前的进度来看,至少还得两年,人多就能快点。”

“民夫你就别想了,我负担不起,”王凝之没好气道:“这才只是让你布个局,建个宫城,你恨不能将我的钱和人全掏空了。”

王凝之的想法,是完成个初步框架,然后修几座宫殿就行了,至于其它的城池建设,可以后面等搬过来,再慢慢完善。

这样虽然慢点,但可以节省民力,不至于连续的大兴土木,频繁征调劳役。

但王徽之大手一挥,“阿兄,这可是一座全新的都城,现在不规划好,难道等以后再修修补补吗?”

王凝之瞪了他一眼,“照你这么个做法,估计新城还没建完,我就被老百姓赶出洛阳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