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穿越东晋,山河共挽

作者:楚庙寒鸦 | 分类:军事 | 字数:112.0万字

第86章 桓谢谈判

书名:穿越东晋,山河共挽 作者:楚庙寒鸦 字数:2.1千字 更新时间:07-17 08:15

谢道韫正在看着儿子睡觉,见王凝之回来,上前问道:“发生什么事了,怎么在寻阳逗留这么久。”

期间王凝之差人送信回来过,只说有事耽误了,要在江州待上几日。

王凝之将豫州和洛阳的战事讲了一遍。

听说何午阵亡,谢道韫也是潸然泪下,当初一同坚守金墉城的场景还历历在目,没想到上次一别,竟成永诀。

王凝之说了自己去找谢安的事,“司州不给我,我本来已经忍了,但发生这种事,我不得不再争一下。”

谢道韫的顾虑和谢安一样,觉得那就是和桓温翻脸了,就算拿回司州,以后的日子也不会好过。

王凝之蹲下来看儿子,“走一步看一步,现在急的人可不是我。”

三月,司马丕按道士传授的长生之法,断谷、服用丹药,导致中毒,不能理政,太后褚蒜子再次临朝摄政。

豫州之战结束后,朝廷追究桓豁的责任,差人召他回京问罪。

此前靠土地和减税吸引的流民,在此次燕人的袭击中被掳走三千多户,这还不算被攻破城池和关隘造成的损失。

桓温对此颇为恼怒,他正在筹备北伐,偏偏燕人抢先动手,打了他一个措手不及。

朝廷追究战败的责任,本来是常规流程,桓家就是这么得到豫州的,依桓温所想,他只需要将桓豁降级处理,表明个态度,这事就过去了。

但朝廷这次的态度稍显强硬,竟然遣人到许昌,召桓豁回京,向廷尉说明情况。

桓温又急又气,率军进驻合肥,给朝廷施压。

好巧不巧,天子司马丕在这个时候出事,事情又有了变化。

王述和谢安等人上朝后,力劝摄政的褚太后和辅政的相王司马昱要赏罚分明,丧失国土,使百姓蒙难,岂是稍加申斥,降级做做样子就可以的?

于是桓豁还是被带到了建康的廷尉府。

谢安等人算准了桓温是色厉内荏,豫州战败天下皆知,他若是为了袒护自己的兄弟,执意不肯让步,之前苦心经营的形象就破灭了。

所以这一步看着危险,其实大家都心中有数。

桓温不是王敦,他好面子,做不出带兵进京清君侧的事。

王凝之老实地待在家中看着大人物斗法,这种级别的较量他还上不了场。

双方一直拉扯到五月,最后约定在姑孰(今马鞍山当涂)碰面解决此事,朝廷这边,由司马昱带着谢安前往。

出发前,谢安差人传王凝之上门,最后问了一遍,“你确定回到司州后,还能镇得住?”

时隔三年,洛阳变化不小,若是王凝之没有把握,那朝廷这番操作就成笑话了。

王凝之十分肯定地回答:“可以,只要让我回去,必定能重振司州。”

谢安不知道他哪里来的自信,但朝廷的选择不多,除了王凝之,也没人愿意去洛阳,只能选择相信他了。

“那你回去准备下,等我们返京,你就可以出发了。”

王凝之表示反对,“这个不急,我先在京中等子敬完婚,然后去江陵拜见桓大司马,最后再去上任。”

谢安表情古怪,“你这么说,就不担心我觉得你是和桓元子串通好的?”

“当然不会,”王凝之赶紧送上恭维的话,“凝之这点小心思,哪里能逃出叔父的法眼。”

谢安哂笑道:“真不知你是大奸似忠,还是大忠似奸。”

王凝之诚意满满,躬身作揖,“我都可以,看叔父需要哪样的。”

这个话题,就这样以玩笑收尾。

司马昱带着谢安坐船前往姑孰,桓温也从合肥赶到。

三人先叙别情,再谈山水,最后才慢慢地聊到正事上来。

桓温表明态度,“此次燕人来得突然,又以掳民为先,豫州防备不当,确有失职,事后已经在竭力补救了。”

谢安代替司马昱说道:“我们自然是相信大司马的,但桓豁应对失当,若不加以惩处,恐怕难逃悠悠之口。”

由他来说这话比较合适,毕竟谢家的豫州就是这么丢的。

桓温说出自己的方案,“经此一事,我决定亲自部署豫州的防务,也为来年的北伐做准备。”

他的底线,是罢免桓豁,自领豫州刺史。

司马昱按照来之前商量好的说辞,笑道:“大司马若能亲自安排,朝廷就放心了。”

桓温知道这事不可能这么容易,看向谢安。

果然,谢安为难道:“此次燕人入寇,豫州之外,司州也遭劫,阳城被攻破,虎牢关的两千守军更是全军覆没,河南太守邓遐亦难辞其咎。”

桓温得到桓冲传信,知道朝廷这是在为王凝之鸣不平了,辩解道:“邓遐不顾全局,确有过错,但几次与燕军相遇,都奋勇杀敌,夺回百姓,也算将功补过了。”

邓遐的鲁莽只是一方面,主要还是替桓温背锅,要不是桓温让他出战,他也不至于带着洛阳军在中原和燕人你追我赶。

谢安并不反对桓温的话,“大司马说的是,但此战足见邓遐此人不堪大用,先前大司马举荐他为司州刺史,现在想来,是不是有些欠妥?”

他的语气平和,但有理有据,步步紧逼。

来之前,桓温就知道司州是保不住了,但他不甘心就这么拱手相让,于是明知故问道:“那朝廷觉得派人掌管司州更合适?”

谢安打起了感情牌,“听说大司马在逸少临终前,便已经答应举荐叔平为司州刺史,如今叔平孝期已满,大司马怎么忘了?”

桓温脸色变了下,笑道:“如何能忘记,只是司州毕竟强敌环伺,不忍故人之子身临险地,打算给叔平安排个更好的去处。”

谢安抚掌赞道:“我就知道以大司马为人,不至于苛待叔平,不知打算安排到哪个州?”

不给司州,那也得是个别的州,总不能给个郡糊弄下,或者留在建康做个清官吧?

桓温犹豫了,谢安有些咄咄逼人,若是提议安排到广州或者交州这样的偏远之地,肯定会被他取笑。

但谢安立马提供了台阶,“我觉得大司马多虑了,叔平毕竟年轻,还需要磨练,司州是他待过几年的地方,又与大司马的荆州相邻,方便照拂,其实是个不错的选择。”

桓温哈哈一笑,“安石这么说,倒显得是我不信任叔平了,那就这么办。”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