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穿越东晋,山河共挽

作者:楚庙寒鸦 | 分类:军事 | 字数:112.0万字

第293章 慕容兄弟

书名:穿越东晋,山河共挽 作者:楚庙寒鸦 字数:2.1千字 更新时间:07-17 08:15

范阳郡,郡城涿县。

获准进城的慕容绍在慕容评的府上,见到了一个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人。

长兄慕容楷。

两人相视一笑,都有些了然。

坐在主位的慕容评有些唏嘘,“你们兄弟来的目的,我大概知道了,只是没想到我们慕容家,会分崩离析到这个程度。”

慕容楷没开口,眼神示意兄弟先说。

慕容绍并不客气,拱手道:“我奉王公之命前来,商议幽州归顺一事,叔翁有什么要求,不妨直言。”

慕容评笑容苦涩,“我现在还有什么资格提条件,若不是秦、代交战,王凝之想必都不会派你过来吧?”

“叔翁所言甚是,”慕容绍坦诚道:“若不是河套有变,再过些时日,王公当亲率大军北上,收复幽州。”

慕容评默默点头,他对自己的处境很清楚。

这时慕容楷插嘴道:“叔翁也可以考虑下我的提议,若并、幽二州合兵,再加上平州,吴王叔未必不能重建大燕。”

慕容德派人联系过慕容垂,表示愿意奉他为主,但两人的领地被慕容评的幽州居中截断,所以慕容垂才让镇守太原的慕容楷亲自跑一趟。

慕容评问道:“吴王在河东和秦人的近况如何?”

“战线仍在黄河边上,”慕容楷自信道:“眼下秦人大军北上,想必吴王叔可以成功拿下蒲阪。”

慕容评喟然道:“不仅是秦军北上的缘故,还得感谢王凝之在崤函道的进攻吧?”

这个问题令慕容楷沉默,而慕容绍接口道:“王公在西线水路并进,目标直指陕城,秦人正是知道这点,才想着在北方开辟新的战场。”

慕容评呆坐一阵,说道:“拓跋部的人不是秦军的对手,并州马上就要面临秦军的南北夹击,吴王拿什么保证幽州的安全?”

慕容楷解释道:“只要叔翁放开边关,我会和范阳王一起出兵拱卫北境,绝不让秦人度过燕山。”

慕容评嘿了一声,显然这个承诺有些苍白了。

慕容绍则道:“若叔翁愿意交出幽州,让幽州百姓免于战火,王公愿意送叔翁去建康,高官厚禄,朝廷爵位,财帛田产,应有尽有。”

慕容评仍是不置可否,说道:“你们兄弟好久不见了,先下去叙叙旧吧。”

兄弟俩起身行礼,退了出来。

慕容楷叹道:“看来是你赢了。”

“叔翁所图,无非是安享晚年,”慕容绍面上并不见得色,“而你们给他的,却是继续作战,恢复大燕,他不会选的,不然大燕也不会亡得这么快。”

慕容楷脸上闪过一丝迷惘,“父亲在时,燕国何其强盛,北拒代,南吞晋,西伐秦,这才短短数年,怎么就成这样了?”

没有幽州和平州,仅靠并州一州之力,他有些看不到希望。

慕容绍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想了想,说道:“也许这块土地只是接受了父亲,而不是接受了我们鲜卑人的统治。”

接着他给兄长讲了个故事,“我随晋军去劝降冀州的郡县时,不少地方的官员和百姓都还记得父亲当年的恩情,说太原王的儿子,便如同他们的父母,于是相继归顺。”

慕容楷眼眶有些泛红,笑着拍了拍兄弟的肩膀,“我先走了,你多保重,不要给阿爷丢人。”

慕容绍看着他的背影,喊道:“阿兄为何不劝我去并州?”

慕容楷顿了顿,没有回头,“各自努力吧。”

他没有和慕容评辞行,慕容评也没有阻拦他出城。

慕容家的子弟最终还是选择了不同的道路。

慕容绍得到了慕容评的回复,他可以交出幽州,但不愿意去建康,想继续留在河北。

这与王凝之的安排有些出入,慕容绍不敢答应,他继续留在涿县,派人紧急回临漳城报与王凝之。

王凝之很爽快地答应了,表示可以让慕容评南下,任高阳太守,居于博陆(今保定市蠡县南)。

双方很快达成一致,王凝之表奏沈劲为幽州刺史,命其率军北上,收编慕容评的队伍,重新布置太行山和燕山的防线。

沈劲兴奋地前来见王凝之,问道:“需不需要夺回被慕容垂抢占的代郡和上谷郡?”

“你还是悠着点吧,”王凝之摇头道:“慕容楷可不好对付,眼下我们还需要共同对抗秦国,你就不要节外生枝了。”

沈劲连称好的,又问:“那平州的慕容德呢,我该怎么和他相处?”

王凝之交代道:“他的实力还不足以威胁到你,你到了之后,守好关隘,别去招惹他就行。”

慕容德初到平州,资历声望都不够,能站稳脚跟,和边上的高句丽搞好关系就不错了,暂时还没有能力惦记山海关以内。

沈劲无有不应。

王凝之又道:“你把慕容臧带去,给他安排个太守之位。”

沈劲犹豫道:“幽州边境,怕是不妥?”

“无妨,你亲自掌军即可,”王凝之笑道:“他还算听话,暂时用他安抚下幽州的异族百姓,后面我会找机会调整的。”

沈劲见他已有计划,点头答应下来。

河套平原,吕光终于率军渡过黄河,正面撞上等待已久的代国大军。

双方在大黑河与黄河交汇形成的平原上展开激战,拓跋什翼犍的外甥刘库仁英勇善战,率领数万骑兵来回冲杀,秦军不能取胜。

刘库仁,本姓独孤,字洛垂,是匈奴独孤部的首领,又迎娶代国宗室之女,官至南部大人。

秦军虽然准备充分,但代国以逸待劳,双方战了个势均力敌,各自后撤。

这一战,双方损失都不小,代国的群臣又开始纷纷上奏,要求撤回燕山以北,避免和秦军的硬碰硬。

大臣们都表示,秦军远征,将他们拖入漠南,代军再伺机而动,方为上上之策。

拓跋什翼犍有些烦躁,他觉得自己已经定都盛乐,不是昔日的游牧部落了,每次敌人一打来,就弃都城而北遁,实在是有损天子威仪。

可大臣们都不同意,他麾下其他部族的将士也鼓噪起来,军心浮动。

代国的转型没有秦国和燕国那么彻底,各族部落还保持着相当大的独立,因为地方偏远,招揽的汉族人才不多,整体的汉化进程也比较缓慢。

所以哪怕拓跋什翼犍百般不愿意,但在群臣和其他部族将士的一再劝谏下,他还是只能选择放弃盛乐,率军北撤。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