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穿越东晋,山河共挽

作者:楚庙寒鸦 | 分类:军事 | 字数:112.0万字

第62章 攻打虎牢关

书名:穿越东晋,山河共挽 作者:楚庙寒鸦 字数:2.2千字 更新时间:07-17 08:15

整个正月,燕军都没有什么大动作。

野王方向一片安宁,虎牢关外,经常有游骑巡视,但并不靠近关隘。

谢万接朝廷诏令,带着五万大军慢悠悠地从寿春出发,途径汝阴,陈郡,抵达许昌,与征虏将军刘建会合。

到了许昌后,谢万按兵不动,并没有继续北上驱赶燕人的意思。

月末,北中郎将、都督徐兖青幽扬州之晋陵诸军事、领徐、兖二州刺史郗昙去世,享年四十二岁。

司马昱委派东阳太守范汪接任。

这事桓温不乐意了,虽说范汪是他的旧部,但平蜀之后便已经离开,到了扬州后,更是和司马昱走得近乎。

桓温的想法,自然是该让桓家人接手。

在这一长串的官名里面,最让桓温在意的,其实是不起眼的晋陵诸军事,因为京口就属于晋陵郡,那里是南下的流民聚集地。

不是普通流民,而是对北方故土念念不忘,希望还能杀回去的流民。

京口酒可饮,兵可用,桓温眼红很久了。

不过范汪的功劳和资历都摆在那,接任这一位置无可厚非,桓温默默压下不满,再等机会。

王凝之又一亲人离世,现实的残酷,让他对这些有些麻木了。

二月过后,天气转暖,燕军的行动频繁起来。

吕护带着部下来到虎牢关外驻扎,准备对几个月前的盟友下手。

野王的傅颜率军来到孟津关对岸,当着守军的面,开始搜集船只,摆出强渡黄河作战的架势。

孟津关能成为洛阳八关之一,除了它北临黄河,南依邙山的地理优势外,还因为这一段的黄河北岸平坦,中有沙洲,是渡河的绝佳选择。

尤其是冬、夏两季的枯水期,上游来水锐减,水位下降,水面宽度骤减,很难阻止敌人强渡。

王凝之收到两个关隘被封锁的消息后,首先来到孟津关查看情况,这里离洛阳更近,威胁也更大。

沈劲汇报了情况,“燕人这些日子弄来不少小船,看样子是想锁起来架设浮桥。”

王凝之问道:“你有派战船过去骚扰吗?”

“有过一次,”沈劲答道:“但敌人防守严密,我们船还没到,就支起巨盾,挡了个严严实实,根本无从下手,我们也不敢太靠近。”

王凝之点点头,“燕人不会贸然进攻,平添伤亡,再等两个月,黄河枯水,我们的战船失去价值,那时才是最危险的时候。”

沈劲已经做好准备,河岸是第一道防线,孟津关是第二道防线,三千士卒是第三道防线。

“府君放心,没了天险,还有关卡、还有人,胡狗休想从我这里过去。”

王凝之挤出笑容,“有信心就好,到时候我过来给你助威。”

沈劲咧嘴笑道:“府君只需在城中等我好消息。”

金墉城与孟津关被邙山隔开,距离虽近,站上高楼也是看不到的。

离开孟津后,王凝之又赶往虎牢关,这边的攻势就得看吕护的态度了。

燕国朝廷将攻打虎牢关的任务交给了吕护,慕容尘率领的一万人在荥阳城为吕护掠阵。

登上望楼的王凝之没看到吕护的身影,想到两人并肩作战几年,最后还是分道扬镳,不禁有些唏嘘。

若朝廷能早点派人进驻荥阳,野王也不至于不战而败,不知道吕护现在是不是满腔恨意,要撒在王凝之这边。

李寿有些忐忑,第一次承担这样的重任,他不是怕死,而是怕自己无能,守不住虎牢关,于是私下找到王凝之。

“郎君不如将邓将军或者何将军调过来,我回金墉城去。”

王凝之没答应,何午更熟悉金墉城,邓遐则是一柄尖刀,放在关内并无价值。

“不用,我会待在这边,豫州大军已到许昌,我们先联手解决虎牢关外的燕军。”

李寿又担心起王凝之,“郎君怎么能以身犯险,还是早些回城去。”

王凝之笑道:“金墉城和这里有什么区别,再说我也不能一直躲在后面,让敌人笑话。”

他阻止了李寿继续劝说,直接下令:“城防的事,我相信你可以处理好,反击的事,我来安排,就这么定了。”

说完便带着刘牢之离开了。

刘牢之年轻气盛,大战之前,更多的是激动。

上次的偷袭函谷关只是小试牛刀,如今虎牢关外的万名敌军让他浑身血液都沸腾起来。

“你去趟许昌,将我的书信交给谢刺史,再见见你父亲,让他务必率军前来。”

谢安不在,就让谢万待在城中不要出来,刘建领军出战即可。

许昌有五万余人,虎牢关内还有三千,吕护和慕容尘加起来不过两万,王凝之想先逼退东线的燕军,这样才能在夏天到来时全力防守孟津关。

邓遐的一千水军收到调令,驶离洛水,进入黄河,向下游的虎牢关靠近。

万事俱备,就等许昌的援军过来了。

不过先来的,是燕军的攻城。

燕国朝廷几番催促之后,在关外磨蹭了许久的吕护终于行动了,一万大军推着攻城器械,缓缓向虎牢关靠近。

王凝之穿上软甲,站在望楼上看着。

慕容尘率领一千骑兵来到现场,在吕护的大军之后观战。

原来的野王军开始蜂拥着上前攻城,几十架云梯在盾兵的掩护下被推到了城墙边,云梯顶端的铁钩挂在了城墙的边缘。

城楼上的洛阳军开始反击,士兵们抬起巨石对准云梯的底座砸下,准头好的,连人带梯都砸了个稀烂。

宽阔的城墙上,一锅锅沸水早已备好,两人抬起,照着有铁钩的地方倒下。

守城是个长期活,弩箭得省着点用,先用大石沸水消耗敌军。

一架架云梯被毁的同时,攻城锤也来到了城门口,在几十名士兵的推动下,猛烈地撞击城门。

不过城门早就被加固过,后方还用巨石巨木抵住,攻城锤的每次撞击,除了让城墙震了震,并没有起到效果。

然后上方的洛阳军抛下巨石,手持盾牌的燕军无法抵挡这种级别的高空抛物,被砸了个血肉模糊,和泥土、破碎的攻城车混合到一起。

一轮轮攻势下来,燕军损失惨重,却连城头都没摸到。

吕护一脸漠然地看着这一切,并没有要收兵的意思,驱使着手下士兵继续上前。

直到城墙下堆积了厚厚的一层尸体,他这才下令鸣金收兵。

王凝之在楼上看得真切,第一日的攻击,吕护的死伤便接近千人,可谓不遗余力。

不过这才是开始,这样的攻城,不仅对守城方是巨大的压力,进攻方也是。

毕竟在城破之前,损失的大多是进攻的一方。

先登固然是巨大的荣耀,可城墙脚下堆积如山的尸体,才是大多数攻城士兵的命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