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穿越东晋,山河共挽

作者:楚庙寒鸦 | 分类:军事 | 字数:112.0万字

第68章 消息断绝

书名:穿越东晋,山河共挽 作者:楚庙寒鸦 字数:2.2千字 更新时间:07-17 08:15

虎牢关内,收到洛阳传信的李寿和刘牢之正在商量对策。

关隘的设计,是防止外敌进入洛阳,压根没想到有一天要面对来自洛阳方向的敌人。

刘牢之建议直接弃关而走,保存实力。

李寿不同意,打都不打就逃,太伤士气,况且依靠城墙防守,总还是可以撑一下的。

刘牢之冷笑一声,“现在不走,等敌人杀到关前,想逃也逃不掉。”

李寿怒道:“要走你走,我来断后。”

刘牢之气也上来了,站起身喝道:“你当我是贪生怕死?府君辛苦攒下这么些人不容易,你打算全部葬送在这吗?”

李寿听他提及王凝之,犹豫了下,“郎君信中,可没让我们撤离。”

“府君对情况判断有误,”刘牢之还是据理力争,“如今关外并无燕军阻拦,我们随时可以撤走,只要金墉城不失,虎牢关迟早能夺回来。”

这点确实是王凝之猜错了,他以为燕军东线肯定会两边夹击虎牢关,没想到慕容尘知道许昌撤军后,觉得大军可以直接进攻金墉城,不用再浪费时间,绕道去进攻虎牢关了。

所以刘牢之也猜错了,他觉得燕军怎么样也会分兵过来占领虎牢关,作为打不下洛阳的退路。

这其实是信息差,站在慕容尘的视角,如果能打下金墉城,虎牢关就是囊中之物,万一打不下,他可以从孟津关退走,那里有傅颜,所以他根本不需要虎牢关作为退路。

在几方的错算之下,李寿和刘牢之拆了城墙上的抛石机和床弩,带着粮食离开了虎牢关,到河边联系水军过来接应。

不过邓遐刚刚才满载而归,船上容不下这么多人了。

几人一合计,决定先让船队进入洛水,将家属和物资运到邙山里藏起来,然后再集结双方近八千人的队伍上船,伺机而动。

主意已定,大家便立刻行动起来。

金墉城这边,谢道韫也注意到了周边此起彼伏的狼烟,有些担心王凝之的安危,便让清娘将姜顺请来,询问外面的情况。

但姜顺只知道个大概,“郎君眼下还在孟津关,如今燕人已经过河,有一支队伍正在四处抢夺粮食。”

屏风后的谢道韫压下不安,又问:“何将军可有向豫州和荆州请援?”

姜顺如今只负责府里的事情,不参与军事,赶紧答道:“军务上的事我没参与,容我先去问问再来回话。”

谢道韫有些焦躁,不耐烦道:“不用,你去将何将军请来,就说我有事相询。”

姜顺应声去了。

清娘在一旁扶着谢道韫,低声道:“夫人不要着急,小心身体。”

谢道韫低头看着已经隆起来的肚子,长舒口气。

何午很快赶了过来,如今他是金墉城里的最高指挥,每日焦头烂额。

“夫人,府君如今被三万燕军围困孟津关,但并无危险,我已经按他的吩咐,向荆州请求援军了。”

谢道韫皱眉,“许昌不就有豫州军,为何要舍近求远?”

何午恭敬答道:“豫州谢刺史病重,带大军回了寿春。”

“什么?”谢道韫一听这话,急得站起身来。

清娘赶紧搀住她,低声劝道:“夫人小心。”

何午吓得不敢吱声,这才想起这位太守夫人正是谢家人。

谢道韫定了定神,问道:“如今还能联系上孟津关吗?”

“不能保证,上次派出的信使被燕军发现,好不容易才逃出来,燕军再次加强了封锁,”何午答道:“如果夫人有信要交给府君,我可以差人试试。”

谢道韫想了想,摇头道:“算了,你去忙吧,进城的百姓要仔细排查,不要让燕人的细作混进来了。”

何午躬身应了,退了出去。

姜顺还没走,他的职责是保护谢道韫,于是补充道:“夫人不要担心外面的事,当下保重身体才是最重要的,郎君都已安排妥当,不会出问题的。”

谢道韫托着肚子来回走了几步,表情逐渐坚毅,吩咐道:“城中事务繁多,你去帮着何将军处理,每日过来与我汇报下最新情况。”

姜顺低声道:“郎君让我保护夫人。”

“是交代你如果城破,护送我离开吧?”谢道韫居然笑了起来,说道:“真有那一天,你觉得我们能逃出去吗?”

姜顺没有回答能还是不能,只是说道:“我豁出命,也会保护夫人周全。”

“有这个想法,不如去帮着守城,”谢道韫直接下令:“你带着府上的部曲一起去,都是军中老人,守在我这里不是浪费了。”

姜顺仍有些犹豫。

谢道韫佯装怒道:“怎么,要我上城楼你们才肯去吗?”

姜顺连道不敢,这才慌慌张张地去了。

清娘扶着谢道韫坐下,将一个隐囊垫在她身后。

谢道韫突然问道:“你怕不怕?”

清娘摇头,“夫人都不怕,我怕什么。”

“谁说我不怕,”谢道韫又看了下肚子,低声道:“心里越怕,就越是不能表现出来。”

清娘懵懵懂懂。

孟津关上,王凝之没有看在远处虎视眈眈的燕军,转而看向了南边的邙山,眼神仿佛穿过了群山,穿过了金墉城高耸的城墙,穿过了一道道房屋的阻隔,看到了心中挂念的那个人。

沈劲满脑子都是战事,没有注意到王凝之的走神,突然喊道:“燕军动了。”

王凝之回头看去,傅颜带着一支约万人的队伍离开了驻地,向金墉城方向进发。

沈劲有些急了,“燕军这是要合兵攻打金墉,不知道虎牢关那边是什么情况。”

王凝之有一阵没收到东线的消息了,也有些担忧,“燕人的行动比想象中要快,不知道现在金墉城下有多少人。”

他对自己一手打造的金墉城有信心,可是如今他不在城内,只能干着急,将希望寄托在何午身上。

沈劲正好想到这点,叹道:“府君不该来此的,若你在城中,肯定可以撑到援军到来,何将军能力是有,就怕军士们不服他。”

何午战功不显,做人也低调,不张扬,虽说在士兵们那里有些基础,但终归不是那种振臂一呼,大家士气大振的人物。

在这点上,王凝之凭他的身份和这几年的付出,邓遐和沈劲凭战功和勇武,都更得士兵们的拥护和信任。

打仗这种事,士气很重要,尤其是在被围城的时候,很需要有人站出来鼓舞大家。

这方面,无疑是何午的短板。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