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穿越东晋,山河共挽

作者:楚庙寒鸦 | 分类:军事 | 字数:112.0万字

第212章 强势郗超

书名:穿越东晋,山河共挽 作者:楚庙寒鸦 字数:2.0千字 更新时间:07-17 08:15

琅琊王府内,司马昱居中,一边是郗超,一边是谢安和王彪之。

人到五十,司马昱不仅知天命,而且顺应天命,开口道:“你们连日在朝上吵来吵去,有失体统,今日就在我这里拿出个方略。”

说完他闭目端坐,让这三人自由发挥。

郗超看向谢安,他占据上风,没什么可说的,眼神里满是挑衅。

谢安则侧头看向王彪之,示意他先来。

王彪之不客气道:“叔平夺得汲郡,率军一路打到安阳,邺城震动,虽然未竟全功,但大司马上次北伐,也不过如此。”

郗超面露嘲弄,“大司马可没有身陷险境,便主动向燕人认输求和。”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王彪之继续辩解道:“不过是暂时撤军,重头再来便是,如何就是认输了?”

郗超不跟他说虚的,“撤军之时,除了王叔平所率的一万人,其它司、兖、豫、青四州大军均进展顺利,所以他撤军就是为了一人之安危,置大局而不顾。”

王彪之怒道:“如何是一人,你都说了安阳城内有一万人。”

郗超面色不变,“王叔平可以坚守,可以突围,可以等其他几路大军救援,可他选择了向燕人求和,这就是贪生怕死。”

谢安拦住激动的王彪之,看着郗超笑道:“嘉宾此言未免有些过了,叔平若是贪生怕死,当年就不会主动请缨去洛阳。”

郗超漠然道:“我只是就事论事,人都是会变的。”

“是啊,”谢安感慨道:“当初叔平初到大司马那里时,嘉宾可是和他志同道合,颇为相得,怎么变成今日这样了。”

郗超不想和谢安打感情牌,没有接话。

他不是要置王凝之于死地,而是大家立场不同,不把王凝之拉下来,桓温就一直进不了建康。

谢玄不成气候,青州只是跟在后面摇旗呐喊,只要解决了王凝之一人,桓温就再无对手。

见郗超默不作声,谢安叹了口气,“叔平这些年劳苦功高,就为这点事将他召回来问责,恐怕天下离心,这就是大司马想看到的吗?”

郗超依旧面无表情,“功是功,过是过,天下自有公论。”

谢安无奈摇头,不再说了。

司马昱见分出胜负,睁眼道:“如何下诏?”

郗超声音冷冽,“召司州刺史王凝之回京,交廷尉问罪。”

司马昱看向谢安和王彪之二人,见两人都沉默不语,于是说道:“那就依卿所奏。”

郗超起身行礼,径直走了出去。

司马昱这才一脸惆怅地说道:“事已至此,大家都尽力了,只能如此。”

“不,还没有,”谢安突然笑道:“叔平肯定不会回来。”

王彪之也点头道:“这个时候回来,就只能是任人鱼肉。”

司马昱惊道:“抗旨不遵,那罪名可就更大了。”

“罪不罪名,不就是一句话的事,”谢安说道:“可想要治叔平的罪,大司马就必须出兵司州,他会吗?”

司马昱问道:“他不会吗?”

谢安笑道:“我不知道,也许会,也许不会。”

司马昱听到这个废话,人都傻掉了,呆滞了好一会,喃喃道:“会吗?不会吗?”

出了琅琊王府的郗超在门口遇到王献之,明显他是专门来堵人的。

“嘉宾你助纣为虐,是非不明,颠倒黑白,真是令故太尉蒙羞。”王献之怒道。

这是拿郗超的爷爷郗鉴说事了。

郗超对他更不客气,冷笑道:“你懂什么,也配来教训我,让开。”

王献之没动,“今日必须说清楚,你是不是一定要对付阿兄?”

郗超哂笑道:“是,这下你满意了?”

王献之愤怒地瞪大双眼,紧握双拳,上前一步。

郗超不屑地推开他,上车离开了。

他既然选择了桓温,就没什么好犹豫的,没有人可以阻止他。

王献之在台阶上坐下来,不知道该怎么办。

过了一会,谢安和王彪之出来了。

王彪之看到他,叹了口气,先离开了。

谢安没走,挨着他坐下来,问道:“被郗嘉宾羞辱了?”

王献之神色黯然地点点头。

谢安安慰道:“不用担心,事情还没到最坏的那一步。”

王献之低声道:“我一点忙都帮不上,阿兄还专门叮嘱过,不让我将这些事说与阿娘听。”

“叔平是对的,郗嘉宾不是能用感情打动的人,”谢安笑道:“不过你不要妄自菲薄,你还是能帮得上忙的。”

王献之忙道:“我能做什么?”

“和上次一样,为你阿兄争取支持,”谢安指点道:“大司马不是郗嘉宾,他爱惜羽毛,若是大家都说他不对,他就会心存顾忌,畏首畏尾。”

王献之明白了,喜道:“多谢提点,我这就去办。”

说完他便急急忙忙地离开了。

谢安微笑着摇摇头,继续坐在台阶上看了会天,直到一朵云变成满意的形状,这才起身离去。

民心有用吗?应该是没有的,但世家的态度,还有点用。

王献之不仅游说京中的各大世家,让大家一起上书为王凝之鸣冤,还将王家老五徽之给喊回了京城。

王徽之此前在桓冲的江州做事,这个时候请辞,也是对桓家的一种抗议。

不过不管王家兄弟怎么折腾,召王凝之回京的诏书已经发下去了,正在送往金墉城的路上。

陕城的王凝之还不知道这些,正在听探子汇报上洛的情况。

“荆州军并未与秦军交战,只是守住武关道,不让秦军南下。”

王凝之问道:“卢氏那边呢?”

探子回话:“守军和百姓撤走后,秦军已进驻卢氏,但人数不多,估计最多两千人。”

王凝之又问:“荆州军对此没有反应吗?”

“没有,他们大军还在商县,只是派了支队伍盯着上洛城。”

王凝之点点头,让他下去了。

上洛和弘农太平静了,有些不正常。

桓豁的荆州军没有行动倒还罢了,可秦军远途至此,这么耗着图什么呢?

若是见好就收,不准备再打了,应该撤走一部分军队才是。

像现在这样,大军原地不动,更像是在等着什么。

等什么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