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穿越东晋,山河共挽

作者:楚庙寒鸦 | 分类:军事 | 字数:112.0万字

第15章 伊水之战

书名:穿越东晋,山河共挽 作者:楚庙寒鸦 字数:2.2千字 更新时间:07-17 08:15

回到自己的帐篷之后,王凝之开始从后世的结果反推。

这一仗的结果是桓温获胜,收复洛阳;姚襄败走,之后逃入了关中,但没过多久就死于前秦之手。

问题在于姚襄是从哪里逃走的?王凝之的前世记忆并没有那么详细。

不过这个并不难推算,东、南方向都是桓温的部队,西边倒是可以直接进入关中,但姚襄不可能带着败兵去攻打易守难攻的函谷关。

所以他只能是北上,在秦、燕两国边界躲藏,再伺机西进。

想明白这个,王凝之开始犹豫要不要向桓温进言,提前在北山部署兵力拦截姚襄。

解释这么做的理由不是问题,但需要一个合适的时机。

自己又不是诸葛亮,太过于未卜先知,是不会有人信的。

第二日,荆州军准备进攻,桓温将渡河的任务交给了桓冲,自己则带着幕僚们在高处观看。

桓冲派士卒砍伐大树,在强弩的压阵下,开始在伊水多处搭建浮桥。

姚襄兵力虽然劣势,但数千骑兵的存在,让他可以从容调度,集中局部优势,阻碍荆州军的搭桥进度。

不过这样的焦灼没有持续多久,辅国将军戴施的水军从黄河进入伊水,在船楼上居高临下地对北岸的姚襄军进行射杀。

姚襄无奈选择后撤,桓冲则带着精锐成功渡河,结阵于伊水之北,掩护大部队快速通过。

桓温随大军前进,登上船楼俯视前方的战场。

姚襄并未拿出全部兵力,亲率万余人的队伍挡在五万荆州军面前。

双方都没有在阵前聊上几句的意思,战鼓响起,令旗挥舞,荆州军率先发动了进攻。

盾牌手呈扇形突前,长枪跟上,接着是弓弩手,后面是刀矛压阵,骑兵在两侧掩护,荆州军结成的几个方阵,很快便与姚襄军撞到了一起。

姚襄的几个兄弟分别率一支骑兵在前面冲杀,荆州军的前排倒得很快,但斜举的长枪阻止了骑兵的冲阵,后面的弓弩手则是一轮齐射,便带走一批姚襄的部下。

姚襄来回指挥,边打边退,努力不与荆州军陷入阵地战,以免被包围。

荆州军则步步为营,向前追击。

忽然传来一阵大喊,两侧的伏兵杀出,姚襄在兵力弱势的情况下还这么做,是想在心理上影响到对手。

不过桓冲早有准备,一直未参加战斗的骑兵迎上前,拦下对方。

荆州军的士兵们也丝毫不见慌乱,两侧的方阵开始展开,向中间合围。

楼船上的桓温见大局已定,心生感慨,“姚襄也算有勇有谋,可惜看不清大势,洛阳哪里是他可以觊觎的。”

王凝之在边上挣扎许久,看着战场上的激烈厮杀,他有些热血沸腾,实在忍不住了,上前请示道:“姚羌形势不对,肯定会率军突围,大将军可派一支队伍提前去拦截。”

这是他进入桓温帐下后,第一次发表意见。

桓温有些新奇感,笑道:“叔平以为该去何处截杀?”

“关中乃羌人故地,他们必定是要西归,但函谷关眼下在秦人手上,所以他们只能往北逃窜,也就是北山方向。”

桓温闻言思考片刻,若是能擒获姚襄送往建康,对于朝廷诸公来说,影响力应该不亚于收复洛阳。

毕竟洛阳对于那帮人来说,还是太远了。

桓温让人喊回督战的桓石虔,直接下令,“镇恶,你速率三千骑兵前往北山,若姚襄败亡到此,务必将他拿下。”

桓石虔知道机不可失,大声应了,便要下楼。

王凝之献策之后,还想扩大战功,忙道:“我愿与将军同去,望桓公成全。”

桓温不同意,“叔平就不要亲赴险地了,若是能收获贼酋,你自然是首功。”

他这样一说,王凝之更是不得不去了,甩开偷偷拉住他的郗超,高声道:“桓公此言差矣,凝之岂是贪功之人,但计由我出,成与不成,都希望能亲临现场。”

见他这么说,时间紧迫,桓温也不再多劝,拍了拍王凝之,又看了眼侄儿桓石虔,让他们赶紧出发。

一身软甲的王凝之在郭宝、李寿、姜顺和刘桃棒的保护下,跟随桓石虔的骑兵偷偷从侧翼离开,快速奔向北山。

陷入苦战的姚襄不知道外面的情况,又率军冲杀了几轮之后,知道桓温这回是下了血本了,荆州军损失并不小,但一人倒下,立刻有一人补上,丝毫没有退缩的意思。

以单兵作战能力来说,荆州军可能稍逊,但严肃的军纪可以弥补这个不足。

眼见包围圈逐渐合拢,再不走就出不去了,姚襄狠了狠心,以注定逃不掉的步兵作为殿后,他亲率骑兵向北突围。

羌人精锐的战力不容小觑,很快就在荆州军中撕开一道口子,为了迷惑对手,冲出包围后,姚襄还将队伍分散开来,由姚氏兄弟带领,分几个方向逃离。

桓温在船楼上看得真切,叹道:“逃得还真果断,不知道镇恶他们是否能及时拦下。”

说完令旗挥舞,荆州军剩下的骑兵开始追杀败军,但战果一般,只能说聊胜于无,毕竟在骑术和马匹方面,都是姚襄的北方骑兵占据优势。

桓石虔的三千人留在战场上,大概率也是在姚襄背后进行追击,但若能提前埋伏在敌人的必经之路上,就可能一举成擒。

王凝之的心中被一股火热充斥着,一路快马加鞭,哪怕劲风拂面,大腿两侧磨得生疼,也丝毫没有影响他的兴奋之情。

三千人来到北山脚下,这时的天色阴暗下来,桓石虔分兵隐藏在道路两侧,耐心地等待着姚襄的到来。

王凝之没有选择和桓石虔待在一起,带着四名护卫躲在另一侧。

姚襄这边杀出重围后,又被荆州军追杀了一阵,好不容易摆脱掉,这才下令停下来休整。

战斗从巳时就打响,直到申时才突围成功,几个时辰的厮杀,他和这一众部下都是人困马乏。

姚苌一直跟在姚襄身侧,看到兄长沮丧地坐在地上,一起突围的一千多士兵也都垂头丧气,他振奋精神喊道:“大家不要气馁,我们已经突围成功,只要能回到关中,今天结下的仇,将来一定有报的那一天。”

士卒们三三两两地应了几声,姚襄则是长吁了一口气。

这些年在中原实在是一言难尽,今天输了也好,彻底断了念想,一门心思回关中去和苻家争个高下。

氐人能做到的,我羌人也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