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大民富商苏半城

作者:竹晴园 | 分类:都市 | 字数:33.5万字

第234集:圣母殿的壁画

书名:大民富商苏半城 作者:竹晴园 字数:3.4千字 更新时间:07-29 04:39

:光绪十七年,深秋的晋祠被一层薄霜裹住。圣母殿前的周柏落尽了最后一片叶子,枝桠像枯骨般指向灰蒙蒙的天,檐角的铁马被风刮得吱呀作响,听着倒像是谁在暗处磨牙。苏半城裹紧了藏青色的棉袍,指尖在冰凉的石栏上蹭了蹭,盯着那扇紧闭的朱漆殿门——三天前,守殿的老道就是在这儿被人发现的,后脑勺有个钝器砸出的血窟窿,手里还攥着半块被血浸透的壁画残片。

“苏爷,进去吗?”身后的陈三压低了声,他刚把两个借故拦路的衙役打发走,棉鞋上还沾着殿外的湿泥。苏半城没应声,目光落在门楣上那块“显灵昭济圣母殿”的匾额上,漆皮剥落的地方露出底下的木纹,像一道陈年的伤疤。他想起二十年前,父亲也是站在这儿,指着匾额对他说:“这殿里的画,藏着比金子还金贵的东西。”那时父亲的声音裹在蝉鸣里,听不真切,如今倒成了扎在心头的刺。

推开门的瞬间,一股混合着霉味和松烟墨的气息涌了出来。殿内比外面更冷,十几根盘龙柱在昏暗中泛着幽光,圣母邑姜的塑像端坐正中,琉璃珠冠上的裂痕在香烛的微光里若隐若现。苏半城的目光掠过供桌,那里还留着打翻的油灯,灯油在青砖上积成黑褐色的洼,像一汪凝固的血。而墙上的壁画,才是真正让人脊背发寒的地方。

圣母殿的壁画向来以“五百侍女”闻名,可此刻西侧那面墙却空了一大块,露出里面青灰色的墙坯。缺角的地方边缘参差不齐,显然是被人硬生生凿下来的,残存的画迹里,一个侍女的裙角还留在断口处,朱砂涂的裙摆沾着星点暗红——陈三用指尖蹭了蹭,凑到鼻尖闻了闻,猛地打了个寒颤:“是血。”

苏半城没动,他的视线正顺着壁画一点点移动。那些侍女有的执壶,有的捧盘,眉眼间带着活气,可仔细看却能发现诡异:最北头那个梳双环髻的侍女,手里的玉圭上刻着几行极小的字,不像是题跋,倒像是某种记号;而在她斜对面,一个捧琴的侍女袖口卷着,露出的手腕上画着朵极淡的缠枝莲,花瓣的纹路歪歪扭扭,倒像是用指甲抠出来的。

“老道死的时候,手里的残片就是从这儿掉的。”陈三指着那面空墙,“衙役说,残片上有半只靴子,黑面白底,看着像是蒙古人的样式。”苏半城嗯了一声,从怀里摸出个放大镜,蹲下身凑近残存的壁画边缘。墙皮脆得像饼干,稍一用力就簌簌往下掉灰,他忽然停住,放大镜里映出个指甲盖大的痕迹——那是个被凿子破坏的圆点,边缘还留着红漆的残痕,和玉圭上的记号一模一样。

“去把梯子搬来。”苏半城站起身,棉袍下摆扫过地面的香灰,露出青砖上一道极淡的划痕,像有人用脚尖在这儿反复碾过。陈三搬来木梯时,苏半城正盯着圣母塑像的底座发呆,那尊泥塑的圣母像披着描金的霞帔,双手交叠放在腹前,可右手的小指却微微翘起,指节处的颜料比别处亮些,像是常被人摩挲。

梯子架在西侧的空墙下,苏半城爬上去时,木梯发出“吱呀”的呻吟。他仰头看向壁画的最高处,那里画着云海缭绕的天宫,几个仙人捧着玉盘,盘里的仙桃却画得歪歪扭扭,其中一个仙人身后的云纹里,藏着个极小的“盐”字,是用淡墨写的,不细看根本发现不了。他忽然想起父亲日记里的话:“晋祠的画,上下颠倒,左右互换,方见真章。”

“陈三,拿面镜子来。”苏半城低头喊道。陈三从供桌上摸了面铜镜,镜面被香火熏得发乌。苏半城接过镜子,调整角度让镜中映出那片云纹,再倒过来看时,“盐”字旁边的云纹忽然连成了一串符号——和蒙古王府密信上的标记一模一样。他心里猛地一沉,二十年前那场盐引案,果然和蒙古王府脱不了干系。

就在这时,殿外传来一阵脚步声,是衙役的靴子踩在石板上的声音。苏半城迅速把镜子递给陈三,低声道:“藏起来。”陈三刚把镜子塞进怀里,一个穿着藏青色官服的人就走了进来,是太原府的捕头赵奎,脸上带着块月牙形的刀疤,看着格外凶。

“苏爷还在查?”赵奎的声音像砂纸磨木头,“老道的尸身已经验过了,是被人用庙里的石香炉砸死的,凶器上没留指纹。”他的目光扫过那面空墙,忽然停在苏半城脚下的梯子上,“这壁画有什么蹊跷?”

苏半城从梯子上下来,拍了拍手上的灰:“赵捕头没发现?这壁画少了一块,正好是五百侍女的最后一个。”赵奎皱眉:“少一个又怎样?许是年久失修掉了。”“不,”苏半城指着壁画上的侍女,“你数数,现在是四百九十九个,少的那个手里捧着的,应该是账本。”

赵奎的脸色变了变:“苏爷说笑了,壁画里哪有账本?”苏半城没理他,走到圣母像前,伸手握住那只翘起的小指,轻轻一旋。只听“咔哒”一声轻响,塑像的底座竟弹出个暗格,里面放着一卷发黄的纸,上面画着圣母殿的平面图,用红笔圈出了西侧墙根的位置,旁边写着:“壁画之后,另有乾坤。”

赵奎的手按在了腰间的佩刀上,眼神里多了几分警惕。苏半城展开图纸,忽然指着图上的红圈:“陈三,去那儿敲敲。”陈三走到墙根,用拳头一砸,果然听见“空”的一声。赵奎往前一步:“苏爷,这可是圣母殿,擅自拆墙怕是不妥。”“等衙役来掘地三尺,证据早被人毁了。”苏半城盯着他,“赵捕头这么拦着,难不成怕我们找到什么?”

赵奎的喉结动了动,没再说话。陈三从供桌下摸出个香炉,用炉底在墙根处反复敲击,终于在一块青砖上发现了松动的痕迹。他抠住砖缝一拉,整块砖被抽了出来,露出后面的黑洞,一股潮湿的气息混着铁锈味涌了出来。

苏半城探头往里看,黑洞里放着个铁盒,盒盖上缠着生锈的锁链。陈三伸手把铁盒拖出来,锁链“哗啦”一声掉在地上。打开铁盒的瞬间,三人都愣住了——里面没有账本,也没有密信,只有半块壁画残片,和守殿老道手里的那块正好能拼上,拼好的图案是个蒙面人,正举着凿子凿向壁画,而他露出的手腕上,有颗黑痣,和常老三手腕上的一模一样。

“常老三……”陈三喃喃道。苏半城却盯着残片的背面,那里用朱砂写着个“谭”字,笔画里还夹着几根白毛,像是从狐皮袄上掉下来的。他忽然想起谭宗浚书房里那件挂着的狐皮袄,袖口处确实少了一撮毛。

就在这时,殿外传来马蹄声,越来越近。赵奎脸色一变:“是谭家的人!”苏半城迅速把铁盒塞进怀里,对陈三使了个眼色。陈三一脚踹倒梯子,挡住殿门,苏半城则抓起那块松动的青砖,重新塞回墙里。

谭宗浚带着四个家丁冲进来时,看到的就是这样一幅景象:苏半城正对着壁画出神,陈三在收拾倒地的梯子,赵奎站在一旁,手按佩刀。“苏半城,你在这儿鬼鬼祟祟地干什么?”谭宗浚的声音尖利,他穿着件宝蓝色的绸缎棉袍,腰间挂着块羊脂玉佩,正是苏半城在黑风口捡到的那块有裂痕的玉佩。

苏半城转过身,脸上带着笑:“谭老爷来得正好,我发现这壁画有点意思,想请您来掌掌眼。”他指着那片云纹,“您看这云里藏着的字,像不像‘盐’?”谭宗浚的眼神闪了闪,走到壁画前,装模作样地看了半天:“不过是画工随手画的,苏爷想多了。”

苏半城没接话,忽然提高声音:“赵捕头,刚才我们在墙里发现个铁盒,里面的残片上有蒙面人的画像,您说要不要呈给知府大人看看?”赵奎一愣,随即点头:“自然要的。”谭宗浚的脸色瞬间白了,手不自觉地摸向腰间的玉佩。

苏半城盯着他的手:“谭老爷这玉佩真好看,就是可惜了,有道裂痕。”谭宗浚猛地后退一步,像是被烫到一样:“你怎么知道……”话说到一半又咽了回去,眼神里满是惊恐。

就在这时,陈三忽然喊道:“苏爷,您看那壁画!”众人转头看去,只见西侧的空墙上,不知何时多了个黑影,正用凿子飞快地凿着什么,月光从殿门照进来,在他脚下投出长长的影子,手里的凿子反射出冷光——和残片上的蒙面人一模一样。

“追!”赵奎拔出佩刀,率先冲了出去。谭宗浚的家丁也跟着追了出去,殿里只剩下苏半城和陈三。苏半城迅速走到墙根,再次抽出那块青砖,从黑洞里摸出个油纸包,里面是几张泛黄的盐引,上面的水印和他之前找到的一模一样,而盐引的签发人处,盖着个模糊的印章,隐约能看出是“协同庆”三个字。

“苏爷,我们走!”陈三拉着他往侧门跑。苏半城回头看了一眼圣母像,那尊塑像依旧端坐着,只是在烛火的晃动中,嘴角像是微微向上弯了弯,仿佛在笑。他忽然明白父亲那句话的意思了——圣母殿的壁画,从来不是线索,而是诱饵,引着所有知情者自投罗网。

跑出晋祠时,晨雾正从汾河上漫过来,裹住了远处的太原城。苏半城摸了摸怀里的铁盒和盐引,指尖触到残片上的“谭”字,冰凉刺骨。他知道,这只是开始,常老三的账本,谭家的祖坟,还有父亲日记里那个没写完的名字,很快都会浮出水面。而圣母殿的壁画,不过是这场大戏里,撕开的第一道口子。

陈三的脚步声在身后响着,苏半城抬头看向天边,第一缕晨光正刺破云层,照在晋祠的琉璃瓦上,泛出金红色的光,像极了二十年前那场大火烧红的天空。他握紧拳头,指甲深深嵌进掌心——这一次,他一定要把所有真相都挖出来,哪怕要掀翻这半座太原城。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