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大民富商苏半城

作者:竹晴园 | 分类:都市 | 字数:33.5万字

第183集:梦境家具的探索

书名:大民富商苏半城 作者:竹晴园 字数:3.3千字 更新时间:07-29 04:39

木纹里的梦

凌晨三点,林深把第七张草图揉成纸团,精准投进三米外的垃圾桶。月光透过百叶窗在地板上切出细缝,像他脑子里那些理不清的纹路——唐代纹样数据库里的卷草纹太柔,宝相花又太繁,客户要的\"盛唐气象\",他画了三个月,始终差一口气。

桌角的褪黑素瓶子空了半截,旁边的智能手环震了震,屏幕跳出一行字:\"您已连续72小时深度睡眠时间不足2小时\"。林深扯下手环扔到一边,盯着电脑里那张被打了无数红叉的设计图,忽然想起上周在行业峰会上,那个穿白大褂的年轻人说的话:\"我们的梦境床,能让木头给你讲故事。\"

一、蓝色脑波

苏氏企业的神经科学实验室在一栋玻璃幕墙楼里,阳光好的时候,整层楼像浸在水里。林深坐在检测椅上,头顶的脑电帽传来轻微的压迫感,研究员小陈在屏幕上指指点点:\"林先生,您的β波强度是普通人的1.8倍,这就是为什么您躺下三小时还在想设计稿。\"

玻璃对面,苏晓正看着实时监测数据。这位以砸过演示屏幕闻名的cEo今天穿了件亚麻衬衫,手指在触控屏上滑动,调出另一组曲线:\"这是上周那位古籍修复师的脑波,他在梦境床上梦到了失传的宋代装帧手法。\"

林深的手指无意识摩挲着椅面的木纹。作为业内小有名气的中式家具设计师,他比谁都清楚传统纹样有多难突破——唐代留存的实物不足百件,大多是壁画上模糊的影子,想要复原,全凭史料里那句\"雕镂精巧,冠绝一时\"的空话。

\"试试吧。\"苏晓的声音隔着玻璃传过来,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温和,\"床架用的是秦岭老柏木,树龄三百八十年,我们在木材里植入了纳米传感器,能根据脑波调节温度和声波频率。\"

当晚,林深躺在实验室的梦境床上,闻到一股淡淡的松脂香。床垫没有弹簧,却像有无数只手托着脊椎,他刚想翻身,枕头忽然微微隆起,恰好托住他的颈椎。天花板暗下来,浮现出一片流动的星云——那是根据他脑波实时生成的视觉效果,β波的躁动让星云忽明忽暗。

\"放松,想象你在抚摸一块老木头。\"耳机里传来小陈的声音,带着特定频率的声波。

林深闭上眼睛。他想起七岁那年在祖父的老作坊,阳光穿过窗棂落在一块紫檀木上,祖父用刻刀划出第一笔时,木屑像金色的雨落下来。那是他最后一次见到完整的\"唐草缠枝纹\",后来作坊失火,祖父带着纹样图谱葬身火海。

不知过了多久,他感觉床架在轻轻震动,像有人用指腹在背后的穴位上按压。脑电帽的数据传输线微微发亮,屏幕上的蓝色波形渐渐变得绵长——a波出现了。

二、红漆剥落

林深是被冻醒的。

不是寒冷的冻,是那种带着草木气息的清凉,像深秋清晨走进未扫的竹林。他猛地坐起来,发现自己不在实验室的白色房间里——雕花窗棂外是灰瓦连绵的屋顶,阳光斜斜地照在对面的梁柱上,勾勒出缠枝莲纹的金边。

\"醒了?\"

一个穿藏青色襕衫的老者正坐在案前,手里的刻刀在木坯上游走,木屑簌簌落在脚边的竹筐里。案上的木胎已经初具雏形,是一张榻,榻面的纹样让林深倒吸一口冷气——那些卷草纹不是平面的,而是像活物一样相互缠绕,每片叶子的尖端都卷出一个极小的如意头,正是史料记载中\"唐贞观年间特有的'卷叶如意纹'\",但实物图谱早在安史之乱时就失传了。

\"这纹样...\"林深的声音发颤,发现自己也穿着同样的襕衫,袖口沾着红漆。

老者头也不抬:\"圣上要在大明宫设麟德殿,这榻得赶在重阳节前完工。\"他放下刻刀,拿起一把小铲,沿着木纹轻轻一挑,一片卷曲的木片应声而落,露出底下暗藏的榫卯结构,\"看到没?这里要留三分空,木头会呼吸。\"

林深凑近细看,忽然注意到老者手腕上的玉镯——那镯子的裂纹和包浆,竟和祖父留下的那只一模一样。他想伸手去摸,老者却忽然起身,推开房门:\"跟我来。\"

门外是一片作坊,数十个工匠正在忙碌。有人用金箔贴花,有人在木头上涂漆,阳光穿过晾漆架上的薄木片,在地上投下细碎的光斑。最角落里,一个少年正在练习打坯,手里的刻刀不稳,在木料上划出歪歪扭扭的线条。

\"那是年轻时的我。\"老者说。

林深猛地回头,却发现老者不见了。作坊的景象开始扭曲,晾漆架变成实验室的金属架,工匠们的身影渐渐透明。他想抓住最后一片带着纹样的木片,指尖却穿过了幻影。

三、晨光里的线条

\"林先生?林先生?\"

小陈的声音把林深拽回现实。他发现自己浑身是汗,晨光正透过实验室的百叶窗照进来,在床对面的白墙上投下条纹。脑电帽已经被取下,旁边放着一张打印纸,上面是他睡眠时的脑波图谱——在凌晨四点十七分,原本紊乱的波形突然变得规律,像平静水面上的涟漪。

\"您昨晚进入了REm睡眠的第四阶段,\"小陈指着图谱上的峰值,\"这是深度梦境的特征,我们的传感器检测到脑波变化后,自动调节了床垫温度和房间湿度,模拟了您脑波记忆里最舒适的睡眠环境。\"

林深没说话,踉跄着走到桌边,抓起铅笔。他的手还在抖,但笔尖落在纸上的瞬间,那些在梦里看到的纹样突然涌了出来——卷草纹的弧度,如意头的角度,甚至榫卯衔接的暗扣,都清晰得仿佛就在眼前。

三个小时后,小陈送早餐进来时,看到了一幅完整的设计图。图纸上的唐代榻没有照搬史料,而是在传统纹样里加入了现代家具的比例,最妙的是扶手处的衔接,用了半隐式榫卯,既保留了古风,又符合现代力学结构。

\"这是...\"小陈的咖啡差点洒出来。

林深抬头,眼里布满血丝,却闪着光:\"帮我联系苏总,我要申请用老柏木做原型。\"

四、木头会记得

苏晓第一次见到实物时,正在车间看新到的秦岭柏木。这批木材的横截面有明显的年轮,最中间的几圈带着淡淡的红色——那是生长过程中经历过火灾的痕迹。

\"这处纹样,\"她指着榻面的缠枝纹,指尖轻轻拂过,\"和陕西博物馆藏的唐代陶俑底座纹样几乎一致,但线条更流畅。\"

林深站在旁边,看着工匠们按照他的图纸加工。老木匠张师傅正在调试刻刀,嘴里念叨着:\"这角度得偏三度,不然出不来那股劲儿。\"他并不知道,这个角度正是林深在梦里看到的。

\"我们查了您的资料,\"苏晓忽然说,\"您祖父曾是故宫的文物修复师,1972年参与过唐代墓葬的抢救性发掘,后来在一场火灾里失踪了。\"她递过来一份泛黄的档案复印件,照片上的年轻男子正蹲在一堆烧焦的木料前,手里拿着半块刻有卷草纹的木片。

林深的手指抚过照片上的木片,忽然明白那个穿襕衫的老者是谁了。

原型榻完成那天,苏氏举办了一场小型展示会。当灯光打在柏木榻上时,在场的文物专家都愣住了——榻腿的\"马蹄足\"弧度,扶手的\"云纹\"走向,甚至木材的含水率,都精准地复刻了唐代工艺。

\"这不可能,\"故宫的周教授围着榻转了三圈,用放大镜检查每个纹样,\"没有实物参照,怎么可能做到这种精度?\"

林深没解释。他看着阳光透过榻面的木纹,在地上投下细碎的光斑,像极了梦里作坊里的景象。

五、爆款之后

\"唐韵系列\"上市那天,林深去了苏氏的线下展厅。他设计的柏木榻被放在最显眼的位置,旁边的电子屏循环播放着唐代壁画和设计图的对比。一个穿汉服的小姑娘正趴在榻边,用手指沿着纹样的线条滑动,她母亲笑着说:\"你看这木头里的花纹,像不像故事里的藤蔓?\"

展厅的销售数据在实时跳动,上线三小时,预售量就突破了五千件。客服后台的留言刷得飞快,有人说\"躺在上面像回到了小时候奶奶家\",有人问\"能不能定制带自己生日年轮的木料\"。

林深在展厅角落看到了苏晓。她正和一个老者说话,那是张师傅,厂里最老的木匠。

\"这纹样的走刀角度,\"张师傅的手指在榻面上滑动,\"和我师父当年教的一样,他说这是唐代工匠传下来的手法。\"

苏晓点点头,转身看到林深,递给他一份内部刊物。头版是她的署名文章,最后一段用加粗字体印着:\"我们总说灵感来自生活,现在发现,它也可能来自木头里沉睡的记忆。\"

\"这批柏木的年轮里,藏着三百年的阳光和雨水,\"苏晓望着窗外,\"而每个使用它们的人,也会留下新的记忆。\"

林深想起自己的设计图,想起祖父留下的那只玉镯,忽然明白苏晓说的\"记忆\"是什么。那些在木纹里流转的,不只是过去的时光,还有人与木头相遇时,彼此留下的温度。

当晚,林深久违地睡了个好觉。睡前他摸了摸床头那片从原型榻上取下的木料,上面有他刻的小小卷草纹,像一个未完待续的梦。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