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大民富商苏半城

作者:竹晴园 | 分类:都市 | 字数:33.5万字

第229集:羊脂玉的裂痕

书名:大民富商苏半城 作者:竹晴园 字数:2.7千字 更新时间:07-29 04:39

苏墨捏着那枚羊脂玉佩站在协同庆密道尽头时,洞顶渗下的水珠恰好落在玉璧中央。他本想抬手抹去水渍,指尖却先触到一道细微的凹痕——像有谁用发丝在玉上勒出的印子,藏在流云纹的褶皱里,不细看几乎与天然肌理混为一谈。

玉佩入手温润,是上好的和田羊脂玉,玉面雕着三朵连枝流云,云尾处本该圆润的弧度却藏着丝异样。苏墨将玉佩凑近鼻尖,隐约闻到股陈年老木的气息,混着密道里特有的潮湿霉味,倒像是从哪个旧木匣里刚取出来的。

“这玉您戴了三十年,”身后传来胡掌柜的咳嗽声,老人裹着件打补丁的棉袍,手里提着盏油布灯,火苗在潮湿的空气里抖得厉害,“当年谭老爷把它当在聚源当铺,说等生意周转开就来赎,结果……”

“结果他再也没来。”苏墨接过话头,指尖仍在那道裂痕上摩挲。他记得父亲临终前攥着这玉佩的模样,指节把玉面掐出红痕,喉间呼噜噜响着说不出完整的话,只反复念叨“裂痕”二字。那时他以为是老眼昏花,羊脂玉在灯底下白得像凝脂,哪有什么裂痕?

密道里突然起了阵穿堂风,油布灯“噗”地灭了。黑暗中能听见胡掌柜摸索火折子的窸窣声,还有水滴落在玉佩上的轻响,像谁在耳边吹气。苏墨下意识将玉佩揣进怀里,贴身的温度让玉面渐渐回暖,指尖仍能摸到那道裂痕,顺着纹路摩挲,竟觉出几分熟悉——像幼时在父亲书房见过的盐引水印,只是被工匠巧思藏进了云纹里。

“苏先生?”胡掌柜的声音带着颤,“这密道通着隆昌号地窖,当年谭家倒台时,好多账本都从这儿运走的。我给您带路?”

火光亮起来的瞬间,苏墨看见对面石壁上有道新凿的痕迹。凿痕边缘的青石泛着白,与周围深褐的石壁格格不入。他走过去摸了摸,石粉还带着潮气,指腹蹭过处留着细密的颗粒,像刚动过手。“胡掌柜,您上次来是什么时候?”

“上月初三,给谭少爷取他爹留下的那箱旧书。”老人往石壁上凑了凑,枯瘦的手指刚碰到凿痕就猛地缩回,突然“哎哟”一声,“这不是我凿的啊!您看这凿子的纹路,是‘王记铁铺’的家伙,我用的一直是西市老李家的。”

苏墨从怀里掏出个油纸包,三层麻纸裹着半截账本。那是他昨天在常老三的当铺地窖里找到的,缺页边缘留着暗红的污渍,用指甲刮开表层,底下的颜色发黑,分明是被血浸过。此刻借着灯光,他忽然发现账本缺页处的针脚,竟和玉佩裂痕的走向一模一样——都是左旋的云纹,在最末端突然拐出个锐角。

“二十年前杀虎口那桩命案,”苏墨转身盯着胡掌柜,油灯光在老人脸上投下深浅不一的沟壑,“您说您没见过谭老爷的玉佩,可这玉上的云纹,和您当铺的幌子图案,差不离呢。”

聚源当铺的幌子是块黑漆木牌,上面烫金流云纹苏墨记得清楚,三朵云团的排布与玉佩分毫不差。胡掌柜的手猛地一抖,火折子滚落在地。密道里再次陷入黑暗,这次却能听见沉重的呼吸声,不止胡掌柜的,还有道更粗重的喘息,像有人从石壁后钻了出来。

苏墨摸到腰间的短刀,刀柄缠着防滑的鱼皮,某处凹陷是三年前在黑风口被蒙面人射伤的地方——当时箭头擦着刀柄飞过,在鱼皮上剜出个月牙形的豁口。他今早从死囚牢搜出的那支箭簇,雕花纹路与记忆中的箭簇如出一辙。

“羊脂玉最忌烈火,”黑暗中传来个沙哑的声音,不是胡掌柜,“当年谭宗浚就是在协同庆的火盆边,把盐引水印刻进这玉里的。”

苏墨猛地想起父亲日记里的话:“玉有裂痕,方见真章。”他抬手将玉佩往石壁上磕去,用的力道不大,却听得“咔”的一声轻响,玉璧从裂痕处裂开,里面滚出个纸团,在地上骨碌碌转着,停在那道新凿的石壁缝前。

火折子再次亮起时,胡掌柜已经不见了。密道尽头的阴影里,只留着他那件棉袍,被什么东西钉在石壁上,背后破了个窟窿,形状像支箭簇穿过的痕迹。苏墨捡起纸团展开,是张油皮纸,上面是用蒙古文写的密语,末尾画着个羊脂玉的纹样,裂痕处标着个“杀”字。

他忽然明白父亲临终的眼神——那不是看玉佩,是看他胸口,那里藏着二十年前赵玉贞嫁妆匣里的半张盐引。当年母亲临终前塞给他的,用油布裹了三层,此刻隔着衣襟摸上去,边缘的锯齿纹正与纸团上的某个符号重合。

石壁后的响动越来越大,像是有人在搬石头。苏墨将玉佩碎片揣进怀里,握紧了短刀。他知道这密道通向隆昌号的地窖,而那里,正停着杀虎口那具无名尸身。三天前在死囚牢找到的尸身,被人用石灰保存着,左手少了根无名指,与谭家祖谱上记载的谭宗浚特征完全吻合。

远处传来太原城的钟声,已是三更。苏墨推开通往地窖的暗门,一股霉味混着血腥气扑面而来。地窖比密道宽敞,堆着半人高的酒坛,尸身就躺在最里面的草席上。他蹲下身细看,死者指甲缝里嵌着点羊脂玉的碎屑——和他掌心里的,一模一样。

“这玉碎得巧。”苏墨对着尸身低语,“您当年故意把它当在聚源当铺,就是等着有人发现这裂痕吧?”

地窖深处传来滴水声,像谁在数着时辰。苏墨想起二十年前那个雨夜,父亲举着油灯站在土地庙的石碑前,影子被拉得老长,手里也攥着块玉,只是当时他年纪小,记不清是不是这枚。他摸出那半张盐引,与纸团上的蒙古文对照,当看到“协同庆密道”几个字时,地窖的门突然“吱呀”一声开了。

月光涌进来的刹那,苏墨看见门后站着个穿黑袍的人,手里握着支箭,箭簇在月光下闪着冷光,正像黑风口那枚带着血迹的箭簇。那人戴着青铜面具,遮住了大半张脸,只露出嘴角一道刀疤,在月光下泛着白。

“这玉裂得好,”黑袍人开口,声音像被砂纸磨过,“不然谁还记得谭家粮仓里,埋着三十万石官粮。”

苏墨忽然笑了。他将盐引和纸团揣进怀里,摸出玉佩的碎片。裂痕处的反光里,他看见自己的影子旁,还映着另一个轮廓——黑袍人腰间露出截棉线,打着个特殊的结,那是胡掌柜系棉袍的法子,他今早还见老人用这手法系过腰带。

“二十年前您在杀虎口,是不是也戴着这面具?”苏墨缓缓起身,短刀在月光下划出道银弧,“谭老爷发现你们用官粮走私,您就杀了他,把尸体扔进了杀虎口的乱葬岗。”

黑袍人没说话,却缓缓抬起手,摘下面具。月光照亮他的脸,胡掌柜那张布满沟壑的脸,此刻在月光下泛着异样的红,嘴角的刀疤正与记忆中父亲描述的“蒙面人”特征重合。

“那三十万石粮,”胡掌柜的声音突然不哑了,带着种解脱的平静,“一半赈了灾,一半……填了这地窖。”

远处的钟声又响了,这次却带着些微的颤音,像谁的心跳。苏墨低头看向玉佩碎片,裂痕里渗出点暗红,像是玉里的血丝。他忽然明白,羊脂玉的裂痕里,藏的从来不是玉,是半城的烟火,和二十年前那个雨夜,父亲没说出口的真相——谭宗浚不是被人所杀,是自焚在协同庆的火盆边,用自己的血,在盐引上拓下了最后的水印。

而此刻,这真相正顺着裂痕往外渗,像玉里的血丝,要染红整个太原城的晨光。苏墨将碎片拼在一起,借着月光看见云纹深处刻着的小字:“官粮在晋祠圣母殿壁画后”。这才是父亲临终前想说的话,被他错解了三十年的“裂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