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大民富商苏半城

作者:竹晴园 | 分类:都市 | 字数:137.3万字

第211集:巴图的药箱

书名:大民富商苏半城 作者:竹晴园 字数:3.4千字 更新时间:07-29 04:39

太原城的雪下到第三日时,青石板路上的冰棱已经能卡住马蹄铁。苏半城裹紧了藏青色的棉袍,站在聚源当铺后院那扇虚掩的木门前,呵出的白气在睫毛上凝成细霜。檐角的冰锥坠着碎雪,风过时发出呜呜的响,像极了二十年前父亲被带走那晚,院墙外此起彼伏的狼嚎。

“吱呀”一声推开木门,一股浓重的草药味混着陈年灰尘扑面而来。西厢房的窗纸破了个洞,寒风卷着雪沫子打在墙角的炭盆上,火星子噼啪炸响,映得靠墙的樟木箱泛出暗褐色的光。箱角堆着半摞发黄的药书,《本草纲目》的封面上沾着块深色污渍,看着像是干涸的血。

“苏先生果然守信。”巴图的声音从炭盆边传来。这个蒙古汉子裹着件洗得发白的羊皮袄,左手缠着渗血的布条,正用没受伤的右手往药碾子里添着当归。他面前的矮桌上摆着个红漆剥落的药箱,铜锁上的绿锈深得像要滴下来,锁孔里卡着半片干枯的狼毒草叶。

苏半城将带来的油纸包放在桌上,里面是三匹最好的蜀锦。锦缎在昏光里泛着柔光,其中一匹的暗纹里织着极小的蒙古文,是他托归化城的老友特意定制的。“王爷的人昨晚抄了协同庆的账房,现在全城都在找蒙古文书。”他盯着巴图受伤的手,“你的伤不像被刀砍的。”

巴图的碾药动作顿了顿。药碾子里的当归碎末混着细小的铁屑,在昏光里泛出冷光。“前天在黑风口遇到蒙面人,箭簇擦着手腕过去,钉进了旁边的老榆树。”他掀起眼皮,那双琥珀色的眼睛在阴影里亮得惊人,“苏先生见过箭簇上刻着狼头的箭吗?”

苏半城的指尖在锦缎上掐出细纹。二十年前父亲书房里那支折断的箭突然清晰地浮现在眼前——箭杆是阴山的桦木,箭羽取自海东青的左翼,最关键的是箭簇上的狼头纹,和巴图描述的分毫不差。那时他才十岁,躲在书柜后看着父亲用佩刀劈碎了那支箭,木片混着血珠溅在《盐法志》的封面上,将“开中法”那页浸出深色的晕。

药箱突然发出“咔嗒”轻响。巴图伸手按住箱盖,指节因用力而泛白。“这箱子是十年前从杀虎口的尸身上解下来的。”他的声音压得极低,像是怕惊扰了什么,“那具尸体被狼群啃得只剩半副骨架,却把这箱子死死抱在怀里。去年在晋祠修补圣母殿壁画时,发现夹层里藏着半张药方,字迹和药箱内侧的批注一模一样。”

苏半城伸手去碰那铜锁,指尖刚触到绿锈就被巴图抓住。蒙古汉子的掌心烫得吓人,布条下的伤口正往外渗着黑血,带着股淡淡的杏仁味——那是狼毒草中毒的征兆。“解开这箱子,你父亲当年在蒙古王府做的事就藏不住了。”巴图的喉结滚了滚,“昨天常老三的账本在官衙失窃,现在所有线索都指着二十年前的盐引案。你可知那账本里记着什么?”

苏半城抽回手,指尖沾着些微绿锈。“无非是官商勾结的勾当。”他说得轻描淡写,目光却落在药箱侧面刻着的半朵雪莲上。那雪莲的花瓣形态奇特,倒像是某种暗号,让他想起父亲书房墙上挂过的蒙古地图,库伦城的位置被人用朱砂画了朵相似的花。

炭盆里的火突然旺了起来,照亮了药箱底部刻着的细小蒙古文。巴图往火里添了块松木,松油遇热发出刺鼻的香。“你父亲临终前攥在手里的药渣,不止有狼毒草。”他突然开口,琥珀色的眼睛里闪过一丝怜悯,“还有血竭和苏木,都是活血的药材。他不是中了毒,是在给自己止血。”

这句话像支冰锥扎进苏半城心口。他猛地想起父亲咽气前的模样:胸口的衣襟被血浸透,却死死攥着那包药渣不肯松手,指缝间漏出的狼毒草籽,和此刻药箱锁孔里的那片一模一样。那时官差正在门外砸门,父亲把他推进地窖前,最后说的是“别信戴玉扳指的人”——而蒙古王府的那位王爷,右手食指上常年戴着枚羊脂玉扳指。

“这箱子有两层。”巴图突然扯开左手的布条,伤口周围的皮肤已经青黑如墨,中间的皮肉却泛着不正常的红,“外层装的是治风寒的药材,夹层里……”他的话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打断,门板被撞得嗡嗡作响,像是有人在用刀柄猛砸。

苏半城吹灭油灯的瞬间,看见巴图将什么东西塞进了药箱底层。那物件很小,在黑暗中闪过一丝金属光泽,像是枚印章。门外传来赵玉贞的声音,带着哭腔喊着“苏先生救我”,但那声音太尖,像是有人捏着嗓子模仿——真正的赵玉贞,去年在杀虎口就没了音讯,有人说她被蒙面人掳走,有人说她卷着盐引跑了。

黑暗中,药箱的铜锁自己转了半圈。苏半城摸到箱盖缝隙里嵌着的纸角,粗糙得像二十年前雨夜贴在父亲后背上的符咒。那时他躲在土地庙的香案下,看着穿官服的人用刀柄砸父亲的头,血珠滴在香灰里,晕成一朵朵暗红色的花,形状竟和药箱上的雪莲暗合。

“他们来了。”巴图的呼吸变得粗重,胸口起伏得厉害,“记住,药箱里的羚羊角要泡在陈醋里七天,才能显出字来。那是你父亲的笔迹,记着盐引的真正去向。”他突然推了苏半城一把,力道大得让苏半城踉跄着撞在樟木箱上,“从地窖走,密道通往后山的圣母殿。那里有个人在等你,带着二十年前的账本。”

苏半城跌进地窖时,听见巴图撞翻炭盆的声音。木头燃烧的噼啪声里,混着箭簇穿透皮肉的闷响——那声音他太熟悉了,二十年前在土地庙外,就是这样的声音夺走了父亲的性命。地窖的木板在他头顶合上,缝隙里漏进的火光中,他看见巴图抓起药箱往窗口冲,手里不知何时多了把蒙古弯刀。

地窖里伸手不见五指,空气里弥漫着潮湿的土腥味。苏半城摸着墙壁往前走,手指在潮湿的砖石上摸到一串凸起的纹路,像极了父亲拐杖底部的花纹。那根拐杖是蒙古酸枝木做的,父亲总说里面藏着保命的东西,却从未让他看过究竟。

走了约莫百十来步,前方透出微光。苏半城解开腰间的玉佩——这是从赵玉贞的嫁妆匣里找到的,羊脂玉的裂痕里嵌着暗红的痕迹,用温水擦拭时会显出半个盐引的图案。此刻他将玉佩贴在密道尽头的石门上,那些裂痕竟和石门上的凹槽严丝合缝,像是天生就该嵌在一起。

门开的瞬间,雪光涌进来,照亮了苏半城怀里的药箱——不知何时,巴图竟把这箱子塞进了他怀里。铜锁在雪光里泛着冷光,箱盖缝隙里露出的纸角,印着和父亲日记最后一页相同的狼头火漆。远处传来官衙的梆子声,敲了四下,正是寅时,天快亮了。

苏半城抱着药箱往圣母殿跑,雪地里的脚印很快被新雪覆盖。他不知道巴图是否还活着,只知道怀里的药箱越来越烫,像是有团火在里面烧,箱底的蒙古文被体温焐得渐渐清晰:“盐引在佛像左眼”。这让他想起晋祠圣母殿里的那尊宋代彩塑,上个月去时特意留意过,圣母像的左眼是颗黑色琉璃珠,转动时会发出细微的声响。

路过圣母殿时,苏半城瞥见壁画上的仕女,腰间玉佩的裂痕正和自己手里的那枚慢慢重合。殿角的香炉里插着半截箭,箭簇上的狼头在月光下闪着寒光,箭头沾着的血珠还没凝固,红得像极了药箱里那包没开封的朱砂。他突然明白巴图为何要扯断布条——那伤口里藏着的,或许不是箭伤,而是某种标记。

殿门虚掩着,里面透出烛火。苏半城推门进去,看见个穿青布棉袍的老者正跪在圣母像前祈祷,背影佝偻,右手拄着根熟悉的拐杖——那是父亲的拐杖,杖头的铜饰被摩挲得锃亮,底部的纹路和密道墙壁上的凸起完全吻合。

老者闻声回头,脸上布满皱纹,左眼是颗浑浊的假眼。“你终于来了。”他开口,声音嘶哑得像是被砂纸磨过,“二十年前在土地庙,躲在香案下的孩子,果然没让人失望。”他抬起右手,食指上戴着枚羊脂玉扳指,在烛火下泛着温润的光。

苏半城握紧怀里的药箱,铜锁硌得掌心生疼。“你是谁?”

老者笑了,假眼在烛火下闪着诡异的光。“我是戴玉扳指的人,也是你父亲当年的同谋。”他举起拐杖,杖头弹出半张盐引,“这药箱里的羚羊角,泡出的字会告诉你剩下的事。记住,狼头箭的主人,从来都不是蒙古人。”

话音未落,殿外传来马蹄声。苏半城看向窗外,雪地里映出火把的光,为首那人穿着蒙古王府的服饰,右手高高举起,握着枚令牌——正是巴图提过的王爷令牌。而老者突然将拐杖塞进他手里,自己往圣母像后跑去,裙摆扫过香炉时,带倒了那半截狼头箭,箭杆滚落的瞬间,露出刻在底部的小字:“谭”。

苏半城的心猛地一沉。谭宗浚,那位掌管太原城盐务的官员,右手食指上也戴着枚玉扳指,只是平日里总用衣袖遮着。他低头看向怀里的药箱,铜锁不知何时已经弹开,里面的当归碎末混着铁屑,在烛火下拼出个模糊的狼头,和二十年前父亲劈开的那支箭,简直一模一样。

火把的光越来越近,苏半城迅速将药箱藏进圣母像底座的暗格——那里正是“佛像左眼”的正下方。他握紧父亲的拐杖,杖头的铜饰在掌心发烫,仿佛父亲的手正隔着二十年的光阴,紧紧握住他的手。雪还在下,太原城的轮廓在风雪中渐渐清晰,而那些被雪掩埋的秘密,正随着药箱里的草药香,一点点浮出水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