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大民富商苏半城

作者:竹晴园 | 分类:都市 | 字数:33.5万字

第117集:社会责任担当

书名:大民富商苏半城 作者:竹晴园 字数:0 更新时间:07-29 04:39

第六章 绿荫下的回响

深秋的风卷着银杏叶掠过苏式集团总部的玻璃幕墙时,苏晓正把一份山区小学的修缮图纸摊在桌上。图纸边缘用红笔圈出了几处危房标记,旁边散落着孩子们用蜡笔画的校园——歪歪扭扭的教学楼顶上,还飘着一面用黄色蜡笔涂满的“太阳旗”。

“这是凉山州螺髻山乡小学的孩子们画的。”行政总监林薇指着其中一张画,笔尖在“向日葵教室”的轮廓上停顿,“他们说这样每天都能晒到太阳,就像……就像苏总您第一次去的时候,给他们带的暖手宝。”

苏晓指尖划过画纸上稚嫩的笔触,忽然想起三个月前在山路上颠簸的六个小时。抵达时正赶上暴雨,漏雨的教室里,扎羊角辫的小姑娘把伞举在课桌上方,自己半边肩膀浸在雨里,却仰着小脸递来一颗烤土豆:“阿姨吃,甜的。”那土豆的温热透过掌心,至今似乎还烫着她的神经。她盯着图纸上“梧桐树”的标记,想起昨晚和陈屿在老宅露台的对话。

“种两排够吗?”陈屿的声音带着深夜咖啡的醇厚,他伸手替她拢了拢被风吹乱的头发,“我记得爷爷办公室那棵老梧桐,秋天落叶能铺满整个窗台。”他指尖划过她设计图上的铅笔痕,“要不要在操场边再种些山茶花?螺髻山的土壤适合,春天开花时,孩子们趴在窗台上就能看见。”

那时月光正落在陈屿肩线上,把他西装的轮廓勾成柔和的金边。苏晓忽然想起大学时他在图书馆帮她占座,书页间总夹着一片银杏叶;想起他接手苏式海外业务前,在她办公桌抽屉里放了整整一盒胃药——这个总被董事会调侃“过于温和”的男人,却在她为公益项目失眠的深夜,默默调出了集团近五年的碳排放量数据。

“苏总?”林薇的声音拉回思绪,“陈总刚才发来消息,说城郊矿坑的土壤改良报告已经传到您邮箱,还说……”她顿了顿,嘴角带了点笑意,“还说让您别忘了下午三点的视频会议,他在英国分会场等您。”

苏晓指尖微不可察地颤了颤,迅速低头翻动图纸:“知道了。让公关部把‘城市绿肺’计划的最新版送来,对了,矿坑旁边的下岗职工社区……”

会议室的门被推开时,陈屿的视频窗口恰好在她电脑桌面弹出。他身后是伦敦的阴雨,西装领口却系着她去年送的那条墨蓝丝巾——上面绣着苏式老宅的紫藤花。“螺髻山的修缮款已经到账,”他的声音透过电流传来,带着时差造成的微哑,“英国这边有个环保组织想合作,他们的‘垂直森林’项目和我们的矿坑公园理念很像。”

公关部经理展开策划案时,苏晓忽然打断他:“等等,社区老人的竹编手艺,能不能做成线上课程?”她想起上次调研时,那个编竹篮的张奶奶布满老茧的手,“陈屿,你记得吗?去年在巴黎展会上,那个卖手工瓷器的老太太,她的品牌故事……”

“我明白。”陈屿的眼神在屏幕里与她交汇,像多年前在实验室里,她一个眼神他就知道该递哪支试管,“让电商部开专栏,叫‘时光手作’怎么样?每个竹篮都附上手艺人的故事,利润的30%返给社区。”他顿了顿,补充道,“再联系设计学院,让学生做改良款,传统纹样用在现代家居品上。”

阳光透过百叶窗落在苏晓笔记本上,她忽然想起今早收到的匿名邮件——“企业做公益不过是作秀”。那时她正喝着陈屿临走前煮的咖啡,顺手把邮件转发给陈屿,只写了句:“下午去城郊农场,试试能不能把菜种活。”此刻他在视频里扬了扬眉,仿佛看穿她的心思:“别理那些声音,明天我飞回去,陪你去螺髻山。”

傍晚的螺髻山乡小学视频连线里,孩子们围着新课桌尖叫。扎羊角辫的小姑娘举着“新芽奖学金”的奖状,忽然对着镜头喊:“苏阿姨!陈叔叔!我们用废轮胎种了向日葵!”镜头一转,操场边排列整齐的轮胎里,嫩黄的花盘正朝着夕阳。李校长指着墙上用打印纸剪的“谢谢”,周围缀满了彩色小星星,其中一颗歪歪扭扭写着:“希望苏阿姨和陈叔叔结婚时,能来我们的菜园摘花。”

苏晓的脸颊忽然发烫,听见陈屿在视频那头低笑。他刚落地北京,背景是机场的喧嚣,却特意走到安静角落:“看到了,”他的声音带着笑意,“孩子们眼光不错,向日葵的花语是‘沉默的爱’。”

夜风渐起时,苏晓站在办公室窗前,把一片银杏叶夹进螺髻山的规划图。图纸角落不知何时多了一行小字,是陈屿上午来送文件时写的:“教学楼前的梧桐树,要种成心形,等秋天落叶时,会像铺了一地情书。”她指尖划过那行字,想起多年前他在她毕业纪念册上写的话:“愿你永远有向光而生的勇气,而我,是你身后的影子。”

集团官网的公益专栏下,最新一条留言正在滚动:“路过城郊矿坑,看见穿西装的男人蹲在地上教老人编竹篮,他手腕上的表比竹篮贵十倍,可眼里的认真比篮子里的蒲公英还亮。突然明白,有些企业活该被爱,就像梧桐树活该接住落叶,向日葵活该朝着太阳。”

而此刻,苏晓的手机亮起,是陈屿的消息:“明早七点,机场见。铁锹和菜种我都备好了,另外……”后面跟着一张图片——他行李箱里,除了工装靴,还塞着一个丝绒盒子,里面躺着一枚设计成银杏叶形状的戒指,叶脉间嵌着细碎的钻石,像极了螺髻山孩子们画里的星光。

窗外的银杏林在夜色里沙沙作响,像是谁在低语。苏晓合上图纸,忽然觉得,所谓社会责任,从来不是冰冷的数字游戏。它是当你蹲下身时,看见泥土里钻出的嫩芽,听见孩子们数着向日葵籽的声音,更是当你抬头时,发现有人正陪着你,把公益做成了最长情的告白——就像这满地银杏叶,既是落在人间的星光,也是岁月写给大地的情书。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