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大民富商苏半城

作者:竹晴园 | 分类:都市 | 字数:33.5万字

第228集:协同庆的密道

书名:大民富商苏半城 作者:竹晴园 字数:0 更新时间:07-29 04:39

光绪三年,深秋的太原城被一层冷雾裹着。酉时刚过,南大街上的铺子便陆续上了门板,唯有协同庆票号的灯笼还悬在门楣上,昏黄的光透过糊着棉纸的窗棂,在青石板路上投下几道歪斜的影子。

苏半城缩了缩脖子,将毡帽压得更低些。他站在对面绸缎庄的廊柱后,盯着协同庆那两扇厚重的榆木大门。三天前,常老三在死牢里咬碎了藏在假牙里的鹤顶红,临终前只来得及含糊吐出三个字:“密道…协同庆…”

这六个字像根冰锥,扎在苏半城心头。自打父亲二十年前在黑风口离奇失踪,他就没日没夜地追查那些散落在账本、密信、血指印里的线索,如今所有线头似乎都缠向了这座山西最气派的票号。

一阵马蹄声从巷口传来,苏半城闪身躲进绸缎庄的布帘后。三个穿着藏青短打的汉子牵着马停在协同庆门口,其中一个腰间挂着铜铃的抬头望了望灯笼,伸手在门板上叩了三下——两轻一重,节奏像极了常家账本里那个反复出现的朱砂点。

门板“吱呀”一声开了道缝,露出账房先生周明远那张总是堆着笑的脸。他引着三人进去时,苏半城瞥见其中一人怀里揣着个长条形的木盒,边角处隐约露出半枚羊脂玉的影子,裂痕的形状与父亲书房里那枚断玉如出一辙。

“周先生倒是越发谨慎了。”苏半城低声自语。他曾在三年前以存款人的身份进过协同庆,那时周明远还只是个管库房的伙计,总爱在算盘上拨弄着没人看得懂的口诀。如今他成了账房先生,指节上却多了层厚厚的茧子,倒像是常年握着刀剑的武夫。

等了约莫两刻钟,协同庆的后门忽然探出个脑袋。苏半城认出那是打杂的小厮狗剩,这孩子上个月还在土地庙偷香灰,被他撞见过一次。狗剩左右张望片刻,将一个油纸包塞进墙根的砖缝里,又缩了回去。

苏半城借着雾色摸过去,指尖刚碰到油纸包,就听见身后传来脚步声。他迅速将纸包揣进怀里,翻身跃上绸缎庄的后墙,瓦片在脚下发出细碎的声响。趴在墙头上往下看时,正撞见周明远站在砖缝前,手里攥着那枚他以为早被取走的羊脂玉。

“看来这密道的入口,不在明处。”苏半城咬了咬牙。他记得协同庆的格局:前院是柜台和账房,中院住着掌柜和伙计,后院是库房,最里头还有间供奉财神的小庙。寻常票号的密道多藏在库房地砖下,可协同庆的库房昼夜有人看守,连老鼠都钻不进去。

三更梆子响过,苏半城贴着墙根绕到协同庆的后巷。月光被云层遮了大半,只有财神庙的檐角在黑暗中勾勒出模糊的轮廓。他想起父亲日记里写过:“凡藏密道者,必借神佛掩人耳目。”

庙门是两扇雕花木门,门环上挂着把黄铜锁。苏半城从怀里摸出根细铁丝,这是他在聚源当铺地窖里学的手艺。锁芯“咔哒”一声弹开时,他听见庙内传来细微的响动,像是有人在翻动什么东西。

“谁?”他低喝一声,推门的刹那却愣住了——供桌上的财神像被挪到了一边,露出底下一块松动的青石板,而跪在石板前的竟是狗剩。那孩子手里捧着个账本,正是常老三死前说失踪了的那本。

“苏先生?”狗剩吓得一哆嗦,账本“啪”地掉在地上。苏半城捡起账本翻了两页,忽然注意到狗剩的左手腕上有块月牙形的疤,和二十年前雨夜在黑风口看到的那个蒙面人手腕上的疤一模一样。

“常老三是你杀的?”苏半城按住他的肩膀,指腹触到孩子衣料下的硬物——竟是块令牌,上面刻着的蒙古文与蒙古王府密信上的如出一辙。

狗剩突然笑了,笑声尖细得不像个十四岁的孩子:“苏先生可知,二十年前你父亲为何要烧了盐引?”他掀开供桌下的暗格,摸出盏油灯,“密道里有你要的答案。”

青石板被掀开的瞬间,一股霉味混杂着血腥气涌了上来。密道入口仅容一人通过,两侧的墙壁上挂着些风干的草药,苏半城认出那是蒙古草原特有的止血草,父亲的药箱里也曾有过。

“周先生让我等你。”狗剩举着油灯往前走,身影在岩壁上拉得老长,“他说,苏家人总要自己来了结这桩事。”

密道斜着向下延伸,每隔几步就有个岔路口,墙壁上刻着奇怪的符号。苏半城忽然想起协同庆的账册缺页上也有类似的符号,当时周明远说那是算错的账目标记,现在想来,竟是路标。

走到第三个岔路口时,油灯突然“噼啪”响了两声。狗剩停下脚步,指着左侧的通道:“从这里走,能看见你父亲的书房。”

苏半城皱眉:“我父亲的书房在谭家大院。”

“那是明面上的。”狗剩转身时,脸上的稚气全没了,“协同庆的创始人,本就是你父亲的结拜兄弟。”

通道尽头是扇木门,推开时扬起一阵尘土。里面果然摆着张紫檀木书桌,上面的砚台缺了个角——那是父亲当年在晋祠被人砸坏的那方。桌前的椅子上搭着件长衫,袖口绣着半朵梅花,与赵玉贞嫁妆匣里那件男装一模一样。

“二十年前,你父亲发现盐引上的水印被动了手脚,幕后主使是蒙古王府的二公子。”狗剩的声音在狭小的空间里回荡,“他想把证据交给朝廷,却被谭宗浚拦下——谭家靠着假盐引发了横财。”

苏半城的手抚过书桌的抽屉,锁孔里还插着把钥匙,形状与土地庙石碑下找到的那把完全吻合。打开抽屉,里面躺着半张当票,正是聚源当铺那半张的另一半,当物写着“羊脂玉一块,赎期二十年”。

“你父亲把真盐引藏在了密道最深处。”狗剩将油灯放在桌上,火光映出他脖颈处的痣——被黑布遮了二十多年的痣,苏半城在常老三的画像上见过,那是常家独有的标记,“我是常家的遗孤,当年你父亲救了我,让我盯着谭家和蒙古王府。”

这时,通道外传来脚步声。周明远举着灯笼站在门口,腰间的佩刀闪着寒光:“该让苏先生看看最后的密信了。”

他从怀里掏出个油纸包,层层打开后,露出张泛黄的信纸,上面是父亲的笔迹:“半城吾儿,若你看到此信,我已在杀虎口自绝。假盐引一案牵连太广,我以死谢罪,方能保你周全。协同庆的密道连通蒙古草原,若有朝一日能为父昭雪,便将盐引交给胡老板——他是户部的人。”

苏半城的指尖抖得厉害,信纸边缘的血迹早已发黑,与账册里的血指印属于同一人。

“谭家的祖坟里,埋着假盐引的印版。”周明远往前走了两步,“常老三的账本记着所有参与的盐商名单,现在都在你手里。”

狗剩突然吹灭油灯,黑暗中响起箭簇破空的声音。苏半城本能地扑倒周明远,箭矢擦着他的耳边钉在木桌上。

“蒙古王府的人还是找来了。”周明远摸出火折子,照亮狗剩胸前的箭伤,“这孩子,终究没能活过今晚。”

狗剩咳着血笑:“至少…看到了结局…”他从怀里摸出块令牌,塞进苏半城手里,“用这个…能调动杀虎口的兵…”

密道外传来喊杀声,周明远将油灯递给苏半城:“从右侧的密道走,能到隆昌号的地窖。那里有通往太原府衙的路,把证据交给李大人。”

苏半城看着倒在地上的狗剩,又看看周明远鬓角的白发——那根藏着密信的拐杖,此刻正靠在书桌边。他忽然明白,父亲所谓的“半城”,从来不是指财富,而是这满城帮他守护秘密的人。

“周先生要留下?”

“我得把这些人引到黑风口。”周明远拔刀时,刀刃映出他眼底的决绝,“那里有二十年前就该引爆的火药。”

苏半城最后看了眼书房,砚台里的墨迹似乎还未干,像是父亲刚刚还在这里写着什么。他转身钻进右侧的通道,身后的喊杀声越来越远,只有密道墙壁上的油灯,一盏盏亮着,如同父亲从未熄灭的目光。

通道尽头的微光越来越亮,那是隆昌号地窖的方向。苏半城握紧手里的账本和盐引,听见太原城的晨钟隐隐传来——半城的烟火,终将在这场风雨后,重新升起。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