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大民富商苏半城

作者:竹晴园 | 分类:都市 | 字数:33.5万字

第67集:苏明辉的抱负

书名:大民富商苏半城 作者:竹晴园 字数:3.6千字 更新时间:07-29 04:39

《苏明辉的实业创新征程》

一、梦想初萌

苏明辉站在家族企业隆昌实业的工厂里,机器的轰鸣声在耳边回响,工人们有条不紊地忙碌着。然而,他的目光并未局限于眼前的景象,心中正酝酿着一场变革。

在家族企业艰难复苏的过程中,苏明辉深刻意识到创新对于企业长远发展的关键意义。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传统的商业模式和产品正面临着新兴商业势力的严峻挑战。那些借鉴西方商业模式崛起的对手,凭借新的营销手段和管理方法,不断侵蚀着家族企业的市场份额。

苏明辉坚信,唯有不断创新,才能在这波涛汹涌的商海中站稳脚跟,让家族企业立于不败之地。一个大胆的计划在他心中逐渐成形——在家族企业内建立一个研发中心,专注于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以此作为企业转型升级的强大引擎。

与此同时,他敏锐地察觉到国际市场蕴含的巨大潜力。随着时代的发展,国际贸易往来愈发频繁,他渴望将家族企业的产品推向国际市场,让家族的商业版图在全球范围内得以拓展。为此,他毫不犹豫地踏上了学习国际贸易知识的征程,日夜钻研各国市场需求和贸易规则,为实现这一宏伟目标精心筹备。

二、计划筹备

苏明辉深知,建立研发中心绝非易事,这需要全方位的考量和精心的筹备。

他首先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市场调研。穿梭于各大城市的商业展会、行业研讨会,与各路专家、学者以及竞争对手交流,详细了解行业的最新动态和前沿技术发展趋势。他发现,随着洋务运动的推进,国内对煤炭等能源的需求急剧增长,同时,铁路建设的大规模开展也使得铁路配件市场前景广阔。但这些领域都面临着技术升级和产品创新的迫切需求。

基于调研结果,苏明辉精心规划研发中心的研究方向。在煤炭领域,重点研发煤炭清洁利用技术,提高煤炭的附加值;在铁路配件方面,致力于研发新型材料和更先进的配件产品,以满足市场对高质量、高性能产品的需求。

人才,是研发中心的核心竞争力。苏明辉广发英雄帖,通过各种渠道招募优秀的科研人才。他亲自前往高校和科研机构,与相关专业的教授、学生进行深入交流,描绘研发中心的美好愿景,吸引他们加入。对于一些行业内的顶尖人才,他不惜重金,多次登门拜访,以诚意打动对方。经过不懈努力,一支由矿业专家、机械制造工程师、材料科学家等组成的高素质科研团队初步组建完成。

资金方面,苏明辉积极与父亲苏承宗沟通。苏承宗对儿子的抱负表示全力支持,不仅从家族企业的资金储备中划出专款用于研发中心的建设,还帮助苏明辉与晋商同行商议联合投资。同时,苏明辉也向一些关系良好的钱庄申请大额贷款,为研发中心的顺利启动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

三、中心成立

在苏明辉的不懈努力下,研发中心终于在隆昌实业内正式成立。

揭牌仪式上,苏明辉意气风发地致辞:“我们身处一个变革的时代,唯有创新,才能让我们家族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这个研发中心,将是我们创新的摇篮,是我们驶向国际市场的起航点!”现场掌声雷动,所有人都被他的激情与决心所感染。

研发中心配备了先进的实验设备和仪器,从国外引进的高精度煤炭筛选设备、材料检测仪器以及机械制造模拟系统等一应俱全。科研团队迅速投入到紧张的研发工作中。

在煤炭清洁利用技术研发小组,专家们日夜奋战,研究如何去除煤炭中的杂质,提高煤炭的燃烧效率,同时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他们查阅大量国内外文献,进行无数次实验,不断调整配方和工艺。

铁路配件研发小组则专注于新型材料的研发。他们与高校科研机构紧密合作,尝试将各种新型合金材料应用于铁路配件的生产,以提高配件的强度、耐磨性和耐腐蚀性。经过反复试验和优化,终于取得了一些初步的研究成果。

四、学习国际 拓展视野

在专注研发中心工作的同时,苏明辉一刻也没有放松对国际贸易知识的学习。

他聘请了多位精通国际贸易的专家作为自己的私人导师,系统学习国际贸易理论、国际市场营销、国际商务谈判等课程。每天处理完研发中心的事务后,他便沉浸在国际贸易的知识海洋中,阅读大量相关书籍和研究报告。

为了更深入了解各国市场需求,苏明辉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各国市场信息。订阅国际行业杂志,关注国际市场动态;与国外的商业伙伴和代理商建立联系,了解当地消费者的偏好和需求特点。他发现,不同国家对铁路配件的技术标准和质量要求差异很大,比如欧美国家对产品的环保性能和安全标准要求极高,而亚洲一些国家则更注重产品的性价比。

同时,苏明辉深入研究各国贸易规则。详细了解关税政策、贸易壁垒、进出口手续等方面的规定,分析这些规则对家族企业产品出口的影响。针对欧美国家设置的严格环保标准,他提前谋划,在研发中心的产品研发过程中融入环保理念,确保未来产品能够顺利进入这些市场。

五、挫折与困境

然而,研发中心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很快便遭遇了诸多挫折与困境。

在煤炭清洁利用技术研发方面,虽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距离实现商业化应用仍面临巨大挑战。研发过程中遇到了技术瓶颈,现有的技术方案无法有效降低生产成本,使得产品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科研团队陷入了困境,士气一度低落。

铁路配件研发也出现了问题。新型材料研发成功后,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遇到了工艺难题。由于缺乏相关生产经验和设备,无法将实验室的成果大规模转化为实际产品。同时,市场对新产品的接受度较低,客户对新产品的性能和可靠性存在疑虑,导致订单寥寥无几。

资金方面,随着研发工作的深入推进,前期筹备的资金逐渐捉襟见肘。研发设备的更新、原材料的采购以及科研人员的薪酬等各项开支不断增加,使得研发中心面临巨大的资金压力。一些联合投资的晋商同行看到研发进展不顺,开始对项目的前景产生担忧,甚至提出撤资的想法。

面对这些挫折与困境,苏明辉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但他并未气馁,心中的信念如同灯塔,照亮着他前行的道路。

六、突破与转机

苏明辉深知,此时必须冷静应对,寻找突破困境的方法。

针对煤炭清洁利用技术的成本问题,他亲自带领科研团队重新审视技术方案。一方面,加强与国内外科研机构的合作,寻求外部技术支持;另一方面,鼓励团队成员创新思维,尝试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经过无数次的讨论和实验,终于找到一种新的工艺路线,成功降低了生产成本,使产品具备了市场竞争力。

在铁路配件生产工艺难题上,苏明辉积极寻求解决方案。他派遣技术骨干前往国外先进企业学习取经,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工艺技术。同时,组织企业内部技术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生产技能。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成功解决了生产工艺问题,实现了新产品的规模化生产。

为了提高市场对新产品的接受度,苏明辉制定了一系列营销策略。他带领销售团队参加各类国际工业展会,展示家族企业的新产品,向客户详细介绍产品的优势和性能。同时,提供免费试用样品,邀请客户到企业实地考察,增强客户对产品的信心。经过一系列努力,市场对新产品的认可度逐渐提高,订单量开始稳步增长。

资金问题上,苏明辉一方面与晋商同行耐心沟通,向他们展示研发项目的最新进展和前景,打消他们的顾虑,成功挽留了部分投资;另一方面,积极寻找新的投资渠道,与一些风险投资机构接触,最终获得了一笔重要的投资,缓解了研发中心的资金压力。

七、国际合作与市场拓展

随着研发中心的产品逐渐成熟,苏明辉开始积极寻求国际合作机会,拓展国际市场。

他通过参加国际行业展会和商务交流活动,结识了许多国外的商业伙伴和潜在客户。在一次国际铁路建设展览会上,苏明辉展示的新型铁路配件吸引了一家欧洲大型铁路建设公司的关注。双方进行了深入的洽谈,对方对产品的质量和性能给予了高度评价,并表达了合作意向。

经过多轮艰苦的商务谈判,苏明辉凭借扎实的国际贸易知识和出色的谈判技巧,成功与这家欧洲公司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这不仅为家族企业带来了大量的订单,也标志着家族企业的产品正式打入欧洲市场。

与此同时,苏明辉在亚洲市场也取得了突破。他与一家日本企业达成合作,共同开展煤炭清洁利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双方将在日本建立合资企业,利用苏明辉研发中心的技术和日本企业的市场渠道,共同开拓日本及周边地区的煤炭清洁利用市场。

通过这些国际合作,家族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苏明辉并未满足于此,他继续带领团队积极拓展其他国际市场,努力实现将家族企业产品推向全球的宏伟目标。

八、传承与展望

在苏明辉的努力下,家族企业在实业创新和国际市场拓展方面取得了显着成就。研发中心成为了企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不断推出的新技术、新产品为企业赢得了市场竞争的优势。国际市场的成功开拓,更是为企业的未来发展打开了广阔的空间。

苏明辉的成就不仅得到了家族成员的认可和赞誉,也为家族企业的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他将自己在创新和国际市场拓展方面的经验和理念,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家族年轻一代,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

展望未来,苏明辉满怀信心。他希望家族企业能够继续秉持创新精神,不断适应市场变化和时代发展的需求。在保持现有业务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在新技术、新产品研发方面的投入,拓展更多的国际市场。他相信,通过家族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家族商业帝国必将在全球商业舞台上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