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大民富商苏半城

作者:竹晴园 | 分类:都市 | 字数:33.5万字

第217集:聚源当铺的地窖

书名:大民富商苏半城 作者:竹晴园 字数:0 更新时间:07-29 04:39

光绪二十三年的太原城,秋意已浸透了砖缝里的青苔。苏半城攥着那半张泛黄的当票站在聚源当铺门前时,檐角的铁马正被风磨得发响,像谁在暗处磨牙。

当铺的门板是浸过桐油的乌木,推开时带起股陈腐的樟香,混着掌柜指间的烟油味。柜台后的老者抬起眼皮,浑浊的眼珠在苏半城脸上转了两圈,又落回算盘上噼啪作响的算珠。

“当票。”苏半城将那纸片推过去,指腹碾过边缘磨损的毛边。这是三天前在常家地窖的砖缝里摸出来的,右上角缺了个角,墨迹被潮气洇得发蓝,“取东西。”

老者捏着当票凑到油灯前,枯瘦的手指在“咸丰七年”的字样上顿了顿。油灯的火苗突然跳了跳,映得他眼窝深陷的地方愈发黑沉。“客官来得不巧,”他慢悠悠地拨着算盘,“这票子上的东西,半年前就被赎走了。”

苏半城的指尖在柜台边缘敲了敲,视线扫过墙上“虫蛀鼠咬,概不负责”的木牌。三天前从常家地窖翻出的账册里,明明用朱砂圈着“聚源当铺,腊月十三,地窖”的字样,墨迹新鲜得像是昨天才写的。

“赎当的人长什么样?”他问时,眼角的余光瞥见掌柜左手腕往袖子里缩了缩,那里隐约露出块青黑色的胎记,像片蜷曲的枯叶。

“记不清了。”老者垂下眼皮,算盘珠子突然卡住,“当铺的规矩,不打听客人底细。”

苏半城笑了笑,从怀里摸出枚银角子,在柜台上转得嗡嗡响。“我要找的不是当物,是存东西的地窖。”银角子停在“源”字的木刻招牌正下方,“二十年前,有人在这儿存过口箱子。”

掌柜的喉结动了动,油灯突然爆出个灯花。苏半城注意到他背后的布帘动了下,露出半只穿黑布鞋的脚,鞋跟沾着新鲜的湿泥——今早没下雨,这泥只能是从城外黑风口带过来的。

“地窖早封了。”老者的声音发紧,“前几年漏雨,塌了半边。”

“是吗?”苏半城突然提高了声音,“那可奇了,我昨儿还见有人从后门进去呢,背着个跟常家地窖里那口一般大的木箱。”

布帘后的脚步声顿了顿。苏半城瞅准时机,猛地推开柜台前的矮门。老者惊呼着去拦,却被他肘弯一别,踉跄着撞翻了算盘,算珠滚得满地都是,其中一颗弹到布帘下,露出帘后那人腰间的铜令牌——蒙古王府的纹饰在昏暗中闪着冷光。

“苏爷好手段。”布帘被人掀开,来人身形高大,蒙面的黑布上沾着草屑,“可惜晚了一步。”

苏半城认出他袖口磨破的地方——三天前在黑风口追丢的那伙人,领头的就穿着这样的短打。他侧身挡住老者往柜台下摸的手,那里藏着个铜铃,绳头还系着半截红绸。“地窖在哪?”

蒙面人突然笑了,笑声像被砂纸磨过:“苏爷不妨自己找。只是提醒您,聚源当铺的地窖,进去容易,出来难。”话音未落,他突然撞向临街的窗户,木框碎裂的脆响里,人已经翻到了巷子里。

苏半城追出去时,只抓到片从蒙面人身上扯下的黑布,布角绣着朵极小的山茶花——和二十年前父亲书房里那幅《晋水图》上的落款印鉴一模一样。

回到当铺时,老者正瘫在地上发抖,手腕上的胎记在灯光下愈发清晰。苏半城踢开他脚边的铜铃,蹲下身扯掉他的袖口:“常老三的账本上记着,咸丰七年腊月,你替蒙古王府当过半车盐引。”

老者的牙齿开始打颤:“那是……那是谭大人让我做的……”

“谭宗浚?”苏半城的指尖顿住,三天前在晋祠佛像后找到的密信里,这个名字被圈了三次,“地窖的钥匙呢?”

老者哆哆嗦嗦地指向柜台下的暗格。苏半城摸出把黄铜钥匙,齿纹磨得发亮,柄上刻着个“源”字。他转身推开柜台后的木门,一股混着霉味和血腥的气息扑面而来,石阶上隐约可见暗红的斑点,像是被人用湿布仓促擦过。

地窖比想象中深,石阶尽头的石壁上挂着盏油灯,灯芯烧得只剩半截。苏半城摸出火折子点亮时,突然发现墙上刻着些歪歪扭扭的字,是蒙古文,其中几个字母被利器划得极深,像是用刀尖刻上去的。

“这是……盐引的藏匿地。”他凑近了些,指尖抚过那些字母。三天前在蒙古王府密信里见过类似的笔迹,写信人自称“巴图”,信末画着朵山茶花。

地窖中央摆着口青石板砌的台子,台面有被撬动过的痕迹。苏半城摸出腰间的短刀插进缝隙,用力一撬,石板应声而开,下面露出个黑沉沉的洞口,隐约能听见水滴声。

他提着油灯往下探,洞壁上钉着些腐朽的木梯,梯级上沾着些灰绿色的布条——和死囚牢里那个自称“胡老板”的人穿的囚服布料一模一样。三天前胡老板临刑前,在他手心画的正是这个地窖的方位。

“找到了。”油灯照到洞底时,苏半城的呼吸猛地一滞。角落里堆着十几个木箱,其中一口已经被撬开,里面的盐引散落一地,每张都盖着户部的朱砂印,却在角落处多了个极小的月牙形印记——和赵玉贞嫁妆匣里那枚碎玉上的缺口分毫不差。

突然,洞口传来响动。苏半城转身时,见那蒙面人正顺着木梯下来,手里的弯刀在灯光下泛着冷光。“苏爷果然有本事,”蒙面人笑了,黑布后的眼睛盯着那些盐引,“可惜这些东西,本该属于蒙古王府。”

“二十年前杀我父亲的,是不是你?”苏半城握紧短刀,油灯的光在他脸上投下明暗交错的纹路。父亲书房的日记里记着,咸丰七年腊月十三,他在聚源当铺见过个穿蒙古服饰的人,腰间挂着山茶花玉佩。

蒙面人突然扯掉黑布,露出张布满刀疤的脸,左额角有颗痣,被头发遮了大半——和常老三账本里画的那个“谭府管事”的模样完全一致。“苏先生记性真好,”他舔了舔刀刃,“可惜你父亲非要查盐引的事,坏了王爷的大事。”

刀锋相碰的脆响在洞里回荡。苏半城侧身避开劈来的弯刀,短刀直刺对方肋下,却被对方腰间的令牌挡住——那令牌上刻着的“隆昌号”三个字,和他在常家地窖找到的木牌一模一样。

缠斗间,油灯被撞翻在地,地窖里顿时陷入黑暗。苏半城凭听觉避开扫来的腿,指尖突然摸到个冰凉的东西,是从对方身上掉落的玉佩,上面的山茶花纹路硌得他掌心生疼。

“你是谭家的人!”他猛地想起谭宗浚书房里那幅《晋水图》,落款处的印章边角缺了块,形状正和这玉佩吻合。

对方的动作顿了顿。就在这时,洞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还夹杂着官差的呼喝。苏半城趁着对方分神的瞬间,短刀划破了他的手臂,血腥味在潮湿的空气里弥漫开来——和黑风口发现的血迹味道相同。

蒙面人咒骂着爬上木梯,苏半城追出去时,正见他翻过后墙,消失在巷子深处。官差们举着火把涌进来,为首的捕头手里拿着张海捕文书,上面画的正是刚才那张有刀疤的脸。

“苏先生,找到盐引了?”捕头举着火把照亮那些木箱,脸上露出惊色,“谭大人果然没说错,聚源当铺藏着私盐!”

苏半城没接话,目光落在墙角那片被踩乱的盐引上。其中一张的边缘沾着点墨痕,像是从什么账册上撕下来的。他捡起那张盐引,突然发现背面用极淡的墨水写着行字:“晋祠圣母殿,壁画后有账册。”

这时,地窖外传来钟声,是太原城钟楼的报时声,整整敲了十二下。苏半城抬头望向洞口透进的微光,那里浮动着细小的尘埃,像极了父亲临终前,他在书房里看到的那些在阳光里跳舞的微尘。

捕头正在清点盐引的数量,火把的光映着他兴奋的脸。苏半城把那张带字的盐引折好塞进怀里,指尖摸到玉佩上的裂痕——这是他从蒙面人身上抢来的,裂痕里卡着点暗红的东西,像是干涸的血迹。

“这些盐引,”他突然开口,声音在空旷的地窖里有些发飘,“只是冰山一角。”

捕头愣了愣:“苏先生的意思是?”

苏半城望向洞口,那里的晨光正一点点渗进来,照亮了石阶上那些未被擦净的血迹。“去晋祠,”他迈步往上走,短刀在鞘里轻轻震动,“账册在壁画后面。”

聚源当铺的门板重新合上时,檐角的铁马又开始响。苏半城回头望了眼那“源”字招牌,突然想起父亲日记里的最后一句话:“盐引上的水印,藏着半城的秘密。”

他摸出那块山茶花玉佩,裂痕里的血迹在晨光里泛着暗褐。远处,黑风口的方向传来一阵风,卷着沙尘掠过太原城的青砖灰瓦,像谁在低声诉说着二十年前的那个雪夜。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