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数风流人物还看前世与今朝

作者:莫比乌斯光环 | 分类:军事 | 字数:6.1千字

第147章 两句祖训与六百里加急

书名:数风流人物还看前世与今朝 作者:莫比乌斯光环 字数:0 更新时间:07-30 04:38

王月生感觉有点懵逼。八大国宝是什么鬼?人家要么四大,要么十大,从没见过什么八大,自己就知道历史上有个八大山人。

怎么总觉得哪里有点不对。哪里不对呢?对啊,为什么没有敦煌莫高窟啊。老子不远万里绕行西域,吃了好几十斤沙子,不就是为了它嘛。怎么没人聊啊。

上网一搜,嗯,还好,惊魂初定,敦煌莫高窟还在,是我国与云冈、龙门并列的优秀佛教石窟群。在就好,吓死我了,以为变没了呢。优秀佛教石窟群。不行,还是哪里不对,敦煌莫高窟不应该是中国古代文明的百科全书吗?不应该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吗?不应该有专门的敦煌学吗?咋从宝库变优秀了?从哈佛大学变哈尔滨佛学院了?

用意识跟系统沟通一下,还没等提出问题来,就被系统“嗤”了一声,然后装死不理他。不理他不要紧,问题是王月生分明从那一声嗤中听出了“以你的智商很难给你解释清楚”这么复杂的含义。

王月生有些无能狂怒,无可奈何,无比烦躁,无中生有……嗯,无中生有?对啊,自己不是让冲虚带人把16、17窟给封上然后建成道观隐藏起来了嘛。敢情,丁伟讲话,没有四野,解放军那还是解放军吗?没有我们师,那四野还是四野吗?王月生讲话,没有洪辩影窟的莫高窟那还是莫高窟吗?

忽然,大数据见他在此页停留许久,又给他推送了一个新动态《王月生后人惊现!两甲子守护为哪端?》。说是某网红大V发文称有自称滇南王氏家祠西北分祠的人委托其发布一个信息,说其家族受家祖之命,自1915年开始守护该祠,先祖留言系王月生的侄子,受命守护国家宝藏,已历四代坚守一百多年。

但承继的子孙一直都不了解真相。现在看到网上热议王月生在大西北护宝的事迹,觉得家族传说可能跟其有关。希望王月生的后人前来联系,解开国家宝藏之谜。为了减少无聊人士的骚扰,这家人委托该网红代为接待前期来访者,初步确认的标准是能正确解读以下两句祖训:“拨云见月,加十便为双甲子;遇山则生,旗五方是重开时”。

随后,#王氏祖训藏宝谜题# 力压中美加税大战的新闻登上热搜,评论区迅速分为“考据党”、“阴谋论党”和“吃瓜党”:

1、 历史爱好者:

“拨云见月=‘月生’名字拆解,加十可能是‘王’字加十成‘田’,但田氏无关,或许指1915年加120年(双甲子)到2035年?”

“旗五方:敦煌莫高窟位于鸣沙山东麓,‘山’加‘旗’可能是‘崖’(山+旗头),暗示洞窟方位?”

“双甲子=120年,王家从1915年算起,现在正好第四代,时间线严丝合缝!”

敦煌学研究者:

“若结合斯坦因1907年劫掠藏经洞的历史,王氏道观可能在莫高窟北区未被勘探的崖体附近,建议联系敦煌研究院做地质扫描!”

2. 冷嘲热讽与质疑

流量阴谋论:

“网红蹭敦煌热度新姿势?先编个‘护宝家族’,再搞‘解谜互动’,下一步是不是要直播带货‘藏经洞联名款’?”

“一百多年不知道守的是啥,现在突然蹦出来认亲?怕不是祖上欠了高利贷,想靠‘国家宝藏’抵债!”

玄学打假派:

“旗五方是重开时——五方旗是《封神演义》里的法宝,这家人干脆说自己是姜子牙后代算了!”

“遇山则生?建议直接@泰山景区,毕竟‘泰山石敢当’也是山,大家一起生!”

3. 全民解谜狂欢与段子

梗图轰炸:

网友将祖训p成《盗墓笔记》台词:“拨云见月,加十便是双甲子——吴邪,这是三叔留给你的终极谜题!”(配图张起灵举着“王月生”身份证)

恶搞版“王氏家训”:“遇山则生,遇水则发,遇奶茶则胖——这才是当代青年祖训!”

方言谐音梗:

“云南人表示:‘加十便为双甲子’?在云南方言里‘加十’是‘扎实’,意思是‘双甲子这事儿扎扎实实存在!’”

“旗五方=‘五方斋’粽子?端午节快到了,这波广告我服!”

游戏玩家乱入:

“原神玩家狂喜!‘旗五方’明明就是璃月七星的令旗,宝藏是岩王帝君藏的摩拉!”

“王者荣耀版:拨云见月——云缨新皮肤;旗五方——五虎上将限定返场,速来充值!”

后世穿越信徒:

“实锤彼王月生系本时空穿越人士。证据一:滇南王氏家祠西北分祠这种说法绝对是彭于晏陕县分晏、杭州西湖浙大分湖这种网络梗化用的,说明此人在本时空是起名废,估计文化程度不高;证据二:守护“国家宝藏”云云,国家宝藏这词明显是致敬前几年央视关于文物保护的同名栏目,一百多年前的祖先怎么会用如此摩登之词”

4. 阴谋论与跨界联动

神秘组织传说:

“共济会中国分舵实锤!双甲子=两个60年循环,光明会13家族也这么玩!”

“遇山则生=‘山’字加一笔是‘仙’,守护者其实是修仙门派,宝藏里是筑基丹配方!”

商业蹭热点:

某景区宣布推出“拨云见月”登山路线,终点插五色旗,宣称“登顶可获藏宝图复印件”。

电商平台涌现“同款翡翠螭龙佩”,详情页写:“王月生家族认证(仿品),扫码听祖训鬼畜RAp!”

5. 冷门但扎心的“人间真实”评论

打工人破防:

“家族四代坚守一百多年,还不给后代交五险一金?这福气给我都不要!”

“别人家祖训守护国家宝藏,我家祖训是‘考不上编制别回来过年’” 。

学术圈吐槽:

“历史系导师连夜群发消息:谁解出这两句祖训,毕业论文直接过!”

“建议王氏后人直接联系《最强大脑》节目组,省得网友瞎猜浪费服务器资源” 。

事件迅速演变为一场融合历史、玄学、玩梗的全民狂欢,少数严肃考据被淹没在“玩梗大军”中。网红大V的评论区画风如下:

热评第一:“道理我都懂,所以宝藏能换多少原石?” (附《原神》抽卡截图)

热评第二:“别解谜了!直接说道观底下埋的是《红楼梦》后四十回还是《青囊书》?”

热评第三(高赞反讽):“家族守了一百年不知道守什么?建议申报吉尼斯‘最冤种传承奖’” 。

此时若有真·王月生后人现身,大概率会被当成“cosplay大佬”,除非他直播用青铜钥匙打开道观地宫——但更可能被举报“违建拆除”……

王月生懵逼,非常懵逼。他最怕的事来了。自己在前世肯定有侄子,自家那么多堂兄弟呢。但依照自己的性格,不会安排亲侄子去甘肃那种苦寒之地困守敦煌遗物啊。怕就怕是自己在前世留情又留种,为掩人耳目把儿子说成是侄子。那这个人的后代跟自己怎么论关系?双方见面会不会因时空混乱造成什么后果?他倒是不怀疑冒出的这个人是假冒的,因为整个布局确实就是他的计划,甚至他觉得那个什么滇南王氏家祠西北分祠绝对是自己起名的逗比风格。

旋即,他又疑惑起来,自己前世明明是1900年派人驻守的,到2025年已经125年了,跟那个什么加十便为双甲子时间线对不上啊。至于那两句话,他前世刚刚的经历还十分清晰,云山二字和旗五分明就是那个哥老会的红旗老五张云山,里面的月生二字分明就是自己。莫非像美国那个科幻片《星际探险》一样,前世的自己在隔空向后世的自己喊话吗?有必要吗?

抱着“不管你们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的态度,他给那个网红大V私信留言,只有七个字“红旗五爷张云山”,然后下机。要回前世了。关机前还没忘在前面的八大护宝任务中,除了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永乐大典和四库全书这三项外,其他五个下面都留言“不要催,在做了”。写完感觉似乎有些耳熟,仔细一想,咦,这不是前阵子自己催系统消除一下千佛洞引起的全民记忆曼德拉效应时,系统的回答嘛。

回到前世,队伍准备出发,王月生反而驻马沉思,其他人见状也都呆在原地等他的决定。半晌,王月生下了决心,问王月童,“你现在身上有捐官吗?”

“生哥,你去欧洲那年,我跟大理茶商李家的老三一起捐了正六品千总,每人花了2300两,有权带五十人以下省内护送茶马古道商队。文凭都随身带来了,这次甘肃提督董大人还给了紧急军务通关文书”。

“好,再去买些快马,只带咱自家子弟,要保证一人三骑,一匹骑乘,一匹驮轻行李,一匹轮换。重行李全交给我。告诉大家,我们要轻骑快马,半个月内跑两千四百里到兰州”。

很快,队长斥资遣散了驼夫和向导,又去县里买来了几十头健骡,不好意思地回来汇报说现在官家和马家都不让民间大量出售马匹,尤其是军马,仓促之间只能买到骡子。王月生也不在意,下令尽快启程。

第一天从敦煌出发,沿戈壁向东北行80公里到了党河下游的甜水井驿。第2日从甜水井驿走了90公里穿越荒漠到了绿洲重镇安西州的渊泉驿,此处驿站保存较好。第3日安西沿疏勒河岸西行70公里到汉代古关玉门驿。第4日从玉门经60公里崎岖山路到赤金峡驿。这里地处荒僻驿站隐蔽,打退了一伙不长眼的马贼袭扰,其实只要听到水连珠的枪声,这帮贼人就不敢动手了。

第5日赤金峡走100公里到河西走廊核心区肃州(后世酒泉)。第6日酒泉沿黑河向东85公里到达临水驿。第7日临水行75公里到张掖西北的高台驿。第8日高台行50公里到河西大城张掖(甘州)。第9日张掖行60公里过焉支山到山丹驿。这里是军事要冲,王月生的令牌和王月童的通关文书都派上了用场。

第10日山丹行90公里穿越戈壁到达长城附近的永昌驿。这里口外胡子(土匪)经常来骚扰,宿营时把西洋步枪亮在明处,一夜无事。第11日永昌行70公里到达武威(凉州)。第12日武威沿祁连山北麓东行80公里到地势险要的古浪驿。夜遇山洪,急忙拔营迁到山坡高处避险。第13日古浪行100公里到达兰州西北门户平番驿(后世永登)。第14日平番行60公里渡黄河到达兰州。

此时清代官方“六百里加急”理论日行200公里,但实际西北驿站条件远逊内地,日均80-100公里已属高效。王月生也是仗着有自己这个移动的人形运输大队长可以从后世提供足够的补给,包括给骡马的高营养饲料,才能支撑这么大强度的急行军。但再怎么供应充分,连续跑了半个月,到了兰州,也必须休整一下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