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数风流人物还看前世与今朝

作者:莫比乌斯光环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69章 肥皂工厂与家具厂

书名:数风流人物还看前世与今朝 作者:莫比乌斯光环 字数:0 更新时间:07-30 04:38

魂穿到前世。现在不是讨论餐饮的时候,前段时间打电报回国内让家里再派三个人过来欧洲这边,先到阿宽这里跟着熟悉一下。昨天来到利物浦有些突击检查的味道,所以只见到了阿宽,那三位都在各自学习工作场所和宿舍。今天王月生要去分别探望一下。

上午8点,利物浦码头区,浓重的煤烟与咸湿的海风交织,河畔的砖砌厂房在晨雾中显露出轮廓。铸铁烟囱喷吐着灰烟,蒸汽机的轰鸣声穿透墙壁,与默西河上货轮的汽笛声遥相呼应。这座三层红砖建筑门口挂着褪色的招牌——“北岸皂业公司”,一家典型的中型肥皂厂,雇佣着约80名工人,日夜为利物浦的杂货店、合作社和殖民地市场供应肥皂。

准备跟阿宽一起在英国工作的孟大忠此时在工厂门口接到了王月生和阿宽。这是一个高大的山东汉子,据说是孟子的后代。不过王月生知道后世山东所有姓孟的都自称是孟子的后代,很多人的族谱用字还是跟孔子后裔用同一版本。他是少年时被卖猪仔的从山东拉过来,准备到广州接上另一批猪仔后拉到美国去的。被码头上王家给南洋送药材的管家看着壮实又机灵,给了领队两块墨西哥鹰洋,换下来的。在云南老营学了三年多,外语是英语。但是他属于那种口语上嘴很快,笔上千难万难的那种。反正当王月生在港口不远处他干活的肥皂厂门口看到他,他跟其他工友打招呼时满嘴的工厂脏话让王月生感觉看到了李云龙。

孟大忠看见自己在国内时就很崇拜的生哥终于来看他了,分外地激动,而且下意识地按照国内的规矩来了个立正,道“校长,921班孟大忠向您报到。”,然后抓住王月生伸出的手,说“生哥,可算在英国见到你了”。王月生顺势把他拉到怀里用力在背上拍了两下,说“大忠啊,我也是好久没见到老营的弟兄们了。不过放心,你们来了,慢慢大家都会过来的。让我看看英国的伙食亏着我兄弟了没有”。大忠憨憨地笑了,阿宽则跟旁边的一个工长在熟稔地交谈。这是个SdF帮助联系的工厂,有SdF的担保,而且还不用工厂派发工资,去个人做工,完全没有问题。虽然这个人不是固定岗位,而是要熟悉一个岗位后就会去另外一个岗位继续学习,但这个工厂是很成熟的工艺,换言之就是没有什么要保密的东西,工厂内部很多工头在提拔前也有这种轮岗学习的安排,所以不会造成任何困扰。

大忠带着二人没有从正门进去,反而先绕道工厂后院,大忠说从原料进厂环节开始介绍比较清楚。王月生点头称赞。两名赤膊的码头工人正从马车上卸下鼓胀的麻袋,袋口渗出黄白色的油脂——这是从南美运来的牛脂,混合着本地屠宰场的羊脂,散发腐乳般的腥臭。一旁的木桶里盛满碱液,搬运工都戴厚帆布手套操作,稍有不慎便会灼伤皮肤。大忠说牛脂成本约3英镑\/吨,会送到地窖用冰块保存,延缓变质。桶里的碱液购自邻近的化学厂。用碱液是因为这里用的索尔维法制备,产品纯度更高。

然后去了一楼西侧的熔炼车间。四座铸铁熔炉占满车间,炉火的热量通过蒸汽盘管加热系统将牛脂熔成琥珀色的黏稠液体。工人用铁钩掀开炉盖,热浪裹挟着油脂的焦糊味扑面而来。将熔融脂肪倒入悬挂的麻布筛网,滤出杂质。学徒工手持长柄铜勺,舀起浮沫和碎骨渣倒入废料桶。大忠说这是童工最危险的岗位,常有烫伤事故。

下一个工艺车间是皂化车间。在二楼核心区,三座容量达 1.5吨的铜制皂化锅占据中央,蒸汽管道如蟒蛇般盘绕其上。老技工约翰·哈里斯,一位在皂厂干了二十年的“皂化大师”,正盯着气压表,将碱液缓缓倒入沸腾的脂肪中。混合物在锅内翻滚,发出咕嘟声,刺鼻的碱味弥漫空中。大忠介绍说这里需要进行皂化反应,让脂肪与碱液在 90°c 下反应4小时,生成肥皂与甘油,然后进行盐析,投入粗盐迫使肥皂凝结上浮,甘油沉入底层回收后卖给火药厂。此时,大家看到哈里斯用木棒挑起皂液,大忠说这是取样检测,由老工人凭经验判断黏度是否达标。然后,哈里斯将一勺反应完成的皂液举向气窗,眯眼观察它的透光度。大忠说这是他从父亲那里学来的手艺,而工厂主已计划引进德国产的ph试纸。

然后去的是三楼南侧的成型车间。在这里,皂液通过铅管注入冷却槽,凝结成乳黄色皂板。六名女工围在长桌旁,用铁制刀架固定手动切皂刀刀刃,推拉皂板,将皂板切成砖块。旁边有人用脚踏式压印机,每踩一次踏板压印一块,压出“北岸牌”凸纹。大忠指着后面一个女工说道“这是艾玛·克拉克,现在15岁,负责用油纸包裹成品,她每天得处理 500块肥皂 ,周薪是 4先令”。除了女工,这里还有三成的童工,主要从事包装、清扫和传递原料。工厂里熟练技工收入较高,周薪约 1-2英镑,而女工和童工仅几先令。

后面就是成品肥皂被装入木箱,通过滑轨直接运至默西河畔的货仓。码头工人将印有“利物浦制造”的货箱搬上蒸汽驳船,目的地包括曼彻斯特的合作社商店、伦敦的百货公司,以及远至开普敦和孟买的殖民地商行。物流成本是利物浦至伦敦陆运费£0.5\/吨,而海运至印度可以利用返程殖民地的廉价舱位,只要£2\/吨。

大忠还介绍说,工厂的工人中,爱尔兰移民占半数以上,聚居在厂区旁的棚户区,每周六晚在酒馆用肥皂抵偿部分酒钱。长期吸入碱雾导致很多工人咳嗽、皮肤溃烂,厂方每月发放 1磅猪油作为“防护膏”。

大忠了解的经营数据是,所有成本中,动物脂肪原料占比最高,约60%-70%,受农业影响价格波动大;运输和煤炭燃料次之,占总成本15%-20%。很多附近的同类工厂正在通过技术革新降低成本,比如用蒸汽动力替代手工搅拌,用石蜡替代昂贵的动物脂肪。至于产品,则分为低端、含杂质多的洗衣皂,价格约 1便士\/块,和高端、添加香料的美容皂,售价6便士-1先令\/块。现在进城和进厂的人越来越多,肥皂需求激增,但劣质掺假问题普遍,比如添加砂砾增重。

王月生感慨道,看来假冒伪劣不是某个国家的问题,是所有商品经济初期都要经历的问题。不但生产关系不能跨越式发展,连人的道德水准都不可能跨越式进步。

向大忠道了辛苦,告诉他晚上去大宝家餐厅吃好吃的,还有带来的礼物。然后阿宽就带着王月生去下一个国内来人学习的地方。

这里是利物浦北区的“默西河家具工坊”。浓烈的松脂味与蒸汽机的煤烟混杂,从红砖厂房顶部的铸铁通风口涌出。厂房外,运货马车碾过石板路,将成捆的北美白橡木卸至堆场。厂房内,带锯切割木料的尖啸声、铁锤敲击榫头的闷响、以及监工的吆喝声交织成工业时代的交响乐。这家中型工厂雇佣着约60名工人,为利物浦日益壮大的中产阶级生产橡木橱柜、胡桃木餐桌与镀金镜框。

准备后面去德国的李世杰正带着王月生和阿宽参观整个工艺线路。潮湿的空气中,厂房东侧露天区码头工人正从驳船上卸下来自挪威的云杉木料,美洲红橡木的香气与西非桃花心木的辛辣味相互冲撞。学徒工用粉笔在木料上标注等级。李世杰告诉二人,一等材无节疤,用于雕刻桌腿与镜框,二等材制成抽屉底板,边角料破碎后压制成“复合板”,其实就是早期刨花板的雏形。随后蒸汽起重机将原木吊入浸泡池,在这里木材要经过3周的石灰水防腐处理。木材成本占生产总支出40%,海运保险费率0.8英镑\/吨(利物浦至纽约航线)。

在锯木车间,三台蒸汽驱动带锯以每分钟200转的速度撕咬原木,锯末如金色雪片般堆积。一个苏格兰裔技工守着控制阀,根据木纹调整进料速度,稍有不慎便会劈裂整根木料。一个童工蹲在锯台下清扫碎屑。李世杰介绍说这个小家伙的左耳已因长期噪音近乎失聪。切割后的木板经滚筒输送机送至干燥窑。

地下一层砖砌窑室内,来自兰开夏煤矿的焦炭在铁炉内燃烧,将温度维持在 60°c 。松木板在铁架上层层堆叠,热风从陶土管道中嘶嘶渗出。老工头威廉每两小时记录一次温湿度,墙上的德制钟表精准到秒——这是工厂主去年斥资15英镑购入的现代化设备。因急速干燥会导致木料翘曲,故夜间需熄火8小时“回潮”。松木干燥周期 28天 ,橡木需 45天。如果使用未彻底干燥的木料,会导致家具开裂,须将木材含水率处理到低于15%。当然,除了用湿度计测定,经验丰富的工人仍习惯用手掌贴木料判断。

二楼南侧的雕刻车间,光线从斜顶玻璃窗洒入,20名雕刻工伏在橡木板上,手持凿刀与木槌,将新古典主义茛苕纹刻入桌缘。一名意大利移民工人正在雕琢一件婚礼衣柜的顶饰,这是为利物浦船运大亨定制的订单,需模仿1851年世博会展出的“罗瑟米尔勋爵书柜”。还有工人用法国模板纸将图案拓印至木料上,这种纸非常贵重,每张售价3便士 。其他工人用脚踏驱动旋床雕刻椅腿的凹槽纹路等纹饰。这里的学徒需跟师5年方可独立雕刻,周薪 12先令,是包装工的3倍。

在一楼中央大厅组装车间,女工们将预制的抽屉导轨与柜体拼接,榫头涂满煮沸牛蹄熬制的热骨胶。15岁的玛丽用砂纸打磨桌角,指节被木刺扎得红肿。车间尽头,蒸汽驱动的“多轴钻孔机”正为批量生产的餐椅钻出标准孔位,这是工厂主引以为傲的美国新技术。传统榫卯结构耗时2小时\/件,改用铁钉与胶水可缩短至40分钟。

在三楼西侧,完成组件的家具被送入漆房,工人用猪鬃刷涂上三层虫胶漆,原料购自印度,掺入朱砂或铅白调色。镀金工用骆驼毛笔蘸取金箔胶,在镜框边缘描出繁复花纹。他的肺已因长期吸入汞蒸气受损,却拒绝佩戴厂方提供的棉布口罩嫌碍事。

厂房后门码头上,完成包装的家具被装入钉有“利物浦制造”铜牌的松木箱,通过铁路运往曼彻斯特的百货公司,或由蒸汽货轮“非洲皇后号”运往开普敦殖民官员宅邸。该厂年出口量中,32%销往大英帝国海外领地。

工厂生产的实木雕刻+手工镀金的高端订制家具售价10-50英镑,相当于工人半年工资,而机制部件+仿金漆的中产标配售价为2-5 英镑。其中,供应给印度的高脚衣柜需额外涂砒霜漆防白蚁蛀蚀,而运到西非的须采用加厚椅腿以适应潮湿气候防胀裂。复合板+煤焦油染色的贫民家具只需10先令即可购得五斗橱。

这里的爱尔兰帮占据锯木车间,午休时用橡木屑交换码头区的走私威士忌。意大利帮则垄断雕刻工坊,拒绝向英格兰学徒传授镂空雕花技法。锯末与漆雾侵蚀肺部引起肺结核高发,常见断指事故。而童工也跟工人一样每日工作14小时,报酬却仅为成人的1\/3。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