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数风流人物还看前世与今朝

作者:莫比乌斯光环 | 分类:军事 | 字数:6.1千字

第80章 老营复刻与美军黑人团80

书名:数风流人物还看前世与今朝 作者:莫比乌斯光环 字数:0 更新时间:07-30 04:38

等王月生从后世兴冲冲地魂穿前世,从威尼斯市里躲开岛上众人隐居的旅馆租船上岛后,王月中兴致勃勃地带着他参观了这段日子来的建设成就,嘴里还不闲着“生弟啊,你不是让我们集思广益嘛,你看看大家这些主意怎么样。”

王月生一看,哪是什么集思广益啊,估计那些新的壮丁没有什么概念,都是听家里那几个家丁和老营几个学生的话,最后就是把老营那套给搬过来了。首先是400多人按照4个连队的模式建了4个宿舍区,但是只完成了一半,计划中所有房屋都是用砖木结构,房顶铺油毡。

每个宿舍区要建四排平房,每排房子其实就是一个大通铺的房间,能有将近100米,能住30-40人。其实这些人住单层铺也能住下,但是因为国内老营生活的惯性,和为了凑出大些的公共区,还是用了王月生从后世带来的铁架子上下铺。当然床板王月生没从后世带,在当地采买即可。

每排平房的公共区都有一排木架靠墙排放,在国内时即便空着也不让放杂物,这里也是这样。在老营时,大家也很奇怪为什么要放这么个没用的东西,但王月生却坚持,因为按照条例,这里以后要放枪支的,必须从一开始就让大家养成这个习惯。靠墙还摆了铁皮柜,每人一格存放个人物品。有一面墙按照老营习惯空着,是为了以后挂宣传口号和学习材料预留的位置。估计几年之内只能空在那里。但空着就空着。

每个宿舍区的四排平房,其中有一排没有住那么多人,按照国内老营的习惯,是当连队部的。对,在国内就是叫连队和连队部,反正大清的军队现在不用这个名字,外人听了也无感。

营房东边是晾衣场,再往东就是供400多人吃饭的食堂。食堂倒是首先完工投入使用的,要比宿舍的房子高大得多。主操作间里是砖砌的柴火灶、大铁锅、腌菜缸、粮囤。就餐区是长条木桌凳,是四张双人桌两两相对、然后两端再各横放一张拼出来的,也就是说这一张长桌吃饭时可以给12个人一起用餐,需要时可以分开变成6张双人书桌,各配一条双人板凳。

不过王月生这种安排也是一个后世历史造成的路径依赖,在前世没有电灯、只能用煤油灯照明的时候,这种大教室在晚上是无法使用的。即便是白天,屋子稍微大一点,采光也不充裕。但是这次应该有用武之地了。王月生边看边想。

食堂再往东,是体能训练场,各种木制的单双杠、木马、沙坑、爬索什么的。毋庸赘述。

宿舍至体能训练场这一东西向的横排,其南部又有一排高大的房屋,是库房,这个是最先完工的。在库房的东南辟出一块地方做医务室,配备了装碘酒、纱布、针灸针的药箱、中药箱和担架。医务室旁边是临时的营部。

仓库再往南,按照要求距离至少50米的地方是旱厕,砖砌深坑式覆木板的蹲位,旱厕附近有用来消毒的石灰堆。厕所再往南,就是按照每个连队两亩的菜地、五头猪圈的标准设立的种植养殖场。当然,估计以后大家看见边上那么多以前岛民已经开垦好的地块,肯定中国人骨子里的种田天赋大爆发,会全面利用起来的。

宿舍至体能训练场这一东西向的横排,其北部是一个类似后世中小学用的那种操场,一圈400米环形土跑道,中心是一个东西向的土地足球场和几个并排的南北向的篮球场。

按规划,这几大块区域中间主干道宽4米,各房屋之间的次级通道宽2米,都用碎石铺装,中间还要种上岛上的乔木幼苗。

看到这里,王月生纳闷地问王月中“我之前放在教堂外面那些预制板为什么不用起来?”

“你之前不是跟我说过,如果你在外人面前说了什么我听不懂的话,或者外人能看到的地方有什么我看不懂的东西,就要马上提醒你嘛。我第一次看到那些东西的时候,以为国内没有、这边常见。等去了市里几次看见当地都没有这些东西的时候就留了个心眼,想提醒你。你不在啊,我就让人给盖起来不要让别人看到。嘿嘿,我在市里跟那帮家伙打交道的时候,还吓唬他们说,我们从中国出发的时候就有人得病了,到了岛上又有人感染了疟疾。估计那帮家伙都不敢到岛上来了”

“中哥,你做的对。多花点钱无所谓,不能给自己找麻烦。是我没考虑周全。”

到了晚上,在老营和这边新营地的食堂都尚未发挥作用的礼堂功能首次亮相。这时也不用熄灯,因为各桌上那点昏暗的油灯亮根本不会干扰电影放映效果。当假冒爱迪生实验室试验品名义、实际上是后世1950年代才出现的bell & howell Filmosound 35毫米电影放映机在几个壮汉踩动的脚踏式发电机的催动下,将光柱照射到临时拉起的15英尺宽、涂覆金属反光层的折叠式银幕上时,所有的人都惊动了。好在这些人并没有像王月生第一次在前世看电影时周边观众反应得那么过度,反而有个老营的学员大声问王月生“生哥,这是不是报纸上说的去年下半年在上海又一村里放的那种西洋影戏啊?”。王月生赞道“小刘知道得蛮多嘛”

本来这种放映机和屏幕再加一台10kw柴油发电机,是新中国早期农村电影露天放映队的标配,但王月生考虑到柴油发电机的噪音,和电影若露天播放的会发出的光亮,可能会引起周边岛上居民的注意。本来中国人封闭了这个岛就让人心里感觉不好,再加上夜空里传来些莫名的声响和光亮,别再引出了幽灵马车威尼斯版。于是就改在了食堂(礼堂)室内放映,正好0.5千瓦扩音器与扬声器的声音也可以封闭住。

当银幕上出现了“美国军国民纪律教材之队列条令”几个简体汉字时,大家都轰动了,尤其是老营的几个学员喊到,“居然美国人也用简体字。不对呀,美国人不是用英语吗?”。旁边还有明白人解释呢,“美国也有华人啊,哎,你看,这不就是嘛”。果然,随后银幕上出现了一个英姿飒爽的军人形象,而且是正面,非常明显的华人面孔,当然没有辫子,这也令大家都相信这是位美国华人。

只见此人上身穿深蓝色羊毛呢军装,单排9枚镀金纽扣,纽扣刻有鹰徽,立领领口和袖口有黑色天鹅绒镶边,收腰剪裁,后部开衩,肩部无肩章。下身穿与上衣同色同材质的直筒裤,侧缝镶有猩红色条纹,常规直筒裤脚塞入高筒系带靴中。头戴平顶硬檐帽,深蓝色帽身,黑色皮制帽檐,帽顶前方镶有交叉炮管与盾牌徽章,腰系白色皮革武装带,灰色呢质肩带从左肩斜跨至右腰。

众人皆叹军服漂亮,问是哪国军人,王月生在旁解说道“这是美国西点军校的学员制服”。但他可没说是美国军人,因为后面的操典都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

银幕上的人身材挺拔,目光炯炯,面对着镜头,扫视了一遍,似乎前面真有一排排战士,然后,就听此人用简洁、有力、权威的声音喊道:

“全体注意——立正!”轰隆隆一阵桌椅乱响,原来是老营的四个学员条件反射般地站起立正,在众人惊诧的目光和随后的哄笑声中,几人才不好意思地重新坐了下去,一人还念叨着,“这美国华人也说咱们老营的普通话啊”。

而此时,银幕上的军人已经喊完“稍息!”,说道“同志们!今天进行队列基础动作训练,这是培养军人纪律性、战斗作风的重要课目!我们要以‘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高标准完成!”

“听清口令,动作要迅速、准确、整齐划一!”

“现在讲解‘立正’动作要领!注意我的示范——”

“全体听口令——分解动作,一令一动!”

“立——正!”(“立”字拖长,“正”字短促有力)

“要领讲解:两脚跟靠拢并齐,两脚尖向外分开约60度!两腿挺直,小腹微收,自然挺胸!上体正直,微向前倾!”

“两肩要平,稍向后张!两臂下垂自然伸直,手指并拢自然微屈,拇指尖贴于食指第二节,中指贴于裤缝!”

“头要正,颈要直,口要闭,下颌微收,两眼向前平视!”

……

银幕上军人铿锵有力的声音,规范标准的动作,感染了在座的每一个人。大家都不由自主地挺直了腰板,笔直地坐好,认真地盯着银幕上军人的每一个动作。

不到20分钟,军人完成了第一节课的教学,认真地按照1960年代解放军《队列条令》的要求说完结束语,向镜头标准地敬礼,然后消失在银幕上。银幕上闪过一片雪花亮点,然后又一行简体汉字出现“美国陆军黑人团队列行进示范”。下一个镜头就是一个个整齐的步兵方阵,身着迷彩,队列整齐,器宇轩昂,一张张黑色的面孔严肃地同步缓缓转动。

食堂里一阵惊呼“咋这黑呢?这是中国人?美国那么热?”、“别冒傻气,没看旁边的小先生说了嘛,那是美国黑人团,你之前要去美国当猪仔,还不知道美国有黑人啊?估计就是这样的”。

没错,银幕上出现的军阵都是由黑人组成。但是,观影的人不知道的是,这些不是美国黑人,都是后世被解放军教官训练出来的卢旺达军队。王月生不敢把中国军队的队列放给前世的人看,一是没法解释,二是怕难度过于大,让前世受训的人打退堂鼓。不过,即便是后世的卢旺达军队,气质也已经全面中国化,那种学自老师的整齐划一、纪律严明、一往无前的气势,给所有观看此片的中国人以深刻的印象,甚至对美国军人,尤其是美军黑人团,有了滤镜光环。

十几年后,当这批看着电影受训的中国人从军并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法国听到美军最终来到战场时,那种激动和崇拜劲,让法国战友奇怪,让英国战友泛酸。不过,当他们看到真正的美国大兵时,滤镜碎了一地。不少当时已是军队高官的中国军人拽着美军的衣领喊,“才不到一代人的时间,你们怎么堕落成这个样子?为什么不派你们的黑人团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