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数风流人物还看前世与今朝

作者:莫比乌斯光环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62章 不要再说了

书名:数风流人物还看前世与今朝 作者:莫比乌斯光环 字数:0 更新时间:07-30 04:38

眼看大家就要散去,王月生心下急了,你们咋不问我家传秘籍是什么呀?你们不问,我怎么把后世花钱请人做的文章拿出来忽悠你们,哦,不对,是启迪你们啊!你们怎么这样啊,科学家的究根问底的优良作风都哪去了?这届科学家不行,真的不行!

于是想了个不是办法的办法,说“主任先生,那个文章对我很重要,能否帮我拿份纸笔,我趁着自己脑中还有记忆,把它默写下来”。汤姆逊毫不在意,叫了一个学生给王月生拿了几张纸和蘸水笔,自己带着卢瑟福忙自己的去了。

王月生这边好生失望,但没有办法,只好向杰克和亨利赔了个不是,在二人毫不感兴趣的目光中,找了张桌子,坐下来奋笔疾书,不对,是愤笔疾书,因为他心中很生气,决定后果必须很严重。

很快,一篇洋洋洒洒的古文被默写到了纸上:

“序曰:太虚浑沦,炁分阴阳。阳精为火,阴魄为水,然水火之间,复有至微不可察之炁,名曰“璇玑”。其质轻于毫末,疾于掣电,附金玉则显,入虚空则隐。今述其理,以铜镜磁石验之,可窥天道之纤毫。

炁形辨微:夫璇玑者,非金非石,乃五行之精魄也。丹炉炽炭,以铜管引其青芒,芒射如矢,遇磁石则曲行。若以赤铜为板,分置左右,青芒趋阳板而避阴板,此乃璇玑负阴抱阳之性也。

权衡测质:欲究璇玑轻重,需制阴阳仪:取中空铜管,两极分置赤金玄铁,外环磁石八方。青芒入仪,先以磁石定其曲直,再以两极较其疾徐。依《周髀》勾股之法,可算得璇玑质轻,万不及一粟。

万物根由:金石草木,皆含璇玑。然璇玑非独存,必附于元胎之中。元胎若鸡子,璇玑如浮珠,聚散有常,动静循矩。”

其实,这篇文章若拿给中国的读书人看,必然被怀疑,因为其中的用词和行文都不是正经文章的路数,简直是,怎么说呢,为赋新词强说愁的那种生涩和别扭,根本禁不住推敲。但王月生赌的就是,如果按照他的设想,这篇文章根本不会被流传出去,而是会被锁入保险箱,甚至毁尸灭迹。

问题是现在,得有人看啊。怎么就没人过来瞧一瞧看一看啊,不买也来看看呗。唉!

王月生正在暗自神伤,却不知道那边,师徒两个其实正在聊他。

“电子,没有这个词啊,难道是他造出来的?看词根应该是跟电有关系。你确认他就是这么跟你说的?”

“没错,老师,开始他说的是个叫电子束的东西,我连电子都听不明白,所以专门问了他”。

“他还说什么了?”

“他对我的问题表示不屑一顾,表现出大家都该知道的样子,好像要说什么,但憋住了没说。对,肯定是特意不说的,然后就晕了过去。我觉得必有蹊跷”。谁说科学家不通人情世故的,科学家都是有非常敏锐的观察力和推理能力的,只不过看他用不用在人身上而已。

“我想去问问他”。

“老师,他说过他背的是他们东方几千年前的东西。别说他们了,亚里士多德的东西咱们都研究过了,您觉得有帮助吗?”

“哎,自从去年伦琴先生发现了x光,和贝克勒尔关于放射性的论文发表,我就一直有种感觉,似乎有一个大大的关于物质本源的秘密就在眼前浮动,似乎触手可及,似乎一捅就破,但就是找不到切入点”。

“是的老师,我们都感觉到了,无论是您给我们布置的各种实验,还是您一反常态地去看油画、看歌剧、听交响乐,甚至去湖里看天鹅,我们都猜你一定是在寻找一种思路,一个突破。莫非……”

“没错,既然那么多方法都尝试过了,为什么不试试东方人的东西呢?也许他们的亚里士多德能给我启发”。

终于,王月生的主角光环爆发,他被恭恭敬敬地请到了实验室的一个小房间里喝着茶,吃着汤姆逊派人匆匆买来的乱七八糟的小点心,而汤姆逊和实验室的教授、助手和学生正对着那张纸发呆。

“王先生要的懂东方文学的科学家还没请来?”

“老师,懂中文又懂物理的学者实在找不到,咱们学校现在也没有。刚才教务处说有一位赫伯特·翟理斯先生刚从中国回来筹备学术工作,还没入职,学校本打算明年请他当汉学教授的。他在中国出过字典,翻译过小说,是我们能找到的中文最好的了。除非……”

“除非什么?”

“除非去牛津看看”。

啪,这个学生挨了老师重重一掌。

翟理斯拿着王月生的那张纸左看右看上看下看,狐疑地说,“这是哪位先贤的大作?不但我没印象,而且不像大家的手笔啊。恕我直言,匠气十足”。

王月生大汗,连忙辩解说,“先生明鉴,这确实是我家先祖传下来的秘密,但多少年了,无人参透。先祖并非大哲圣贤,确实是一位能工巧匠。本留下这些文字给子孙做一个生计退路,但家族后来世代经商,已无人从事工匠。既然无人可以参透,我想索性在这个科学圣地拿出来与各位物理贤者参详一番,若是确无甚用处,以后家族子弟倒也不必再强行背诵这无用之物了”。

翟理斯点点头,很是理解王月生的感触。因为前些年在中国,他也重金收购了很多所谓的秘方绝学,最后发现要么根本没有可能实现,要么价值有限,甚至很多都是现代科学已经明其道理,只是当事人不明其理、以为神迹而已。于是对汤姆逊等众人道,“我粗粗看了一下整篇文章,应该是关于宇宙观,或者叫物质本源方面的理论,以及一些实验、验证的办法。倒是跟我之前在中国收集到的古代秘籍颇有不同。我不通物理,跟王先生一起试着解释一下,供各位参详”。

“这第一段,大意是说,这世间万物都是由中国人信奉的阴物和阳物组成,王先生,我说的对吗?”

“是的,翟理斯先生。其实按照我们家族的说话习惯,可能先祖想表示的意思不是咱们平时眼见的万物,而是由一种物质和另一种物质组成的,这两种物质属性相反,就像水属性和火属性一样”。

众人听得懵懵懂懂,但是好在整篇文章不长,翟理斯先生又是好不容易请来的,须得给个面子听他讲解完。于是,翟理斯翻译字面意思,王月生就用自己家族语言习惯的理由去尽量把字面意思往科学原理上靠。翟理斯只当这些是王家的内部用语,自然不奇怪,而其他人完全不知道文字原本的意思,倒是听着王月生的解释更容易理解些。

当解释道“芒射如矢,遇磁石则曲行”时,突然,汤姆逊一拍桌子,喊道“不要再说了”。

几天后,伦敦的德文郡府,卡文迪许实验室主任汤姆逊正在向专程从查茨沃斯庄园赶来的第八任德文郡公爵斯宾塞·卡文迪什毕恭毕敬地解释着:

“公爵大人,情况就是这样。因为当时我感觉王先生提供的信息非常重要,非常重要,为了保密,所以在实验室里喊停,专门请王先生单独和我交流的。亨利管家的不理解和激动我完全理解,当时也没法具体解释。因为毕竟只是我的一个直觉,无法诉诸于口,又担心泄密,所以……”,说到这里,汤姆逊向公爵旁边还面色不豫的亨利欠身致歉。

“不要怪亨利,毕竟那位是他的客人,参观途中被一位主任莫名其妙地禁言,然后,好吧,不算软禁,但起码是限制了行动,总不是一件体面的事。虽然王先生当时就对亨利表示了他个人的完全理解和配合,但我的管家的朋友,在我资助的实验室里发生这样的事,总是要给我一个交代的。本来我等你去庄园给我解释,但你却让我进城。说实话,除了亲王和女王的活动邀请,我还没被谁要求过来伦敦。希望你的解释能够满足我的好奇心”,公爵淡淡地说道。

汤姆逊当然知道公爵平淡的语气下面压抑的严重不满和警告,但事关重大,只能硬着头皮道,“是这样的,我们在王先生提供的自称是其祖传的文章当中,发现了很多可以用现代科学解释和实现的内容,比如,以铜管引其青芒中的青芒,让我联想到了伦琴先生的射线,而遇磁石则曲行,让我想到也许表现的是某种磁场偏转现象,还比如……”

公爵听到这里有些不耐烦,说道“这些是你们研究学者的事,不是你在我的名字的实验室里扣住我的管家的朋友的理由,更不是你把我召唤过来的借口”。

“可是,公爵大人,如果是一个可以媲美德谟克利特的发现呢?”

“哪个德谟克利特?...那个德谟克利特?”

“对,就是那位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提出物质是由不可分的原子构成的德谟克利特”。

“你发现了什么?”

“不能算发现,科学需要理论的推断和实验的证明。任何人都可以提出假说,但这次我们得到的,是一种可以证明的方法”。

“对现实有什么意义?”

“我是一个理论物理学家,无法马上判断这个发现如果被确认,会在工业领域创造多大价值。要但起码比之前引发全世界惊叹的伦琴射线,在科学和生产领域的作用大上无数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