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数风流人物还看前世与今朝

作者:莫比乌斯光环 | 分类:军事 | 字数:6.1千字

第140章 国内近况与时令果蔬

书名:数风流人物还看前世与今朝 作者:莫比乌斯光环 字数:0 更新时间:07-30 04:38

安顿下来之后,王月生没有马上问家里的情况和自己安排的事项的落实情况,而是问起了甘肃的大旱。才知道去年,也就是1899年,光绪二十五年,甘肃经历了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严重的自然灾害。灾情规模可说是赤地千里,饿殍载道。重灾区覆盖后世甘肃中部、东部及宁夏南部,包括兰州府、平凉府、庆阳府、巩昌府(后世陇西)等地,受灾面积约15万平方公里。据《甘肃新通志》载:“自春徂秋,陇东、陇中无雨,麦禾尽槁,野无青草。”

农业崩溃,粮食绝收,主要作物小麦、糜子减产90%以上。兰州周边“一斗麦价至银二两”(正常年景约0.3两),饥民以树皮、观音土充饥。旱灾引发牧草枯萎,牲畜灭绝,仅平凉一府“牛马毙者十之七八”,出现“人畜争食草根”惨状。

出现了极端气候。欧洲传教士J. Edkins在《华北的干旱与饥荒》中记录:“1899年甘肃年降水量不足100毫米,为近30年最低。”兰州黄河水位降至“筏工徒步可涉”,部分支流彻底断流。

社会秩序崩解,庆阳府镇原县出现“易子而食”,《申报》报道:“饥民鬻女,幼童值粟三升,老妇充作‘菜人’。”今年春,旱灾伴发霍乱,平凉城“日毙百人,尸塞街衢,鸦犬尽赤”。占甘肃总人口1\/3的约200万人外逃,东路经泾川入陕西,与关中饥民合流;西路就是自己这边沿河西走廊至新疆;北路则是渡黄河入蒙古,加剧了蒙汉冲突。自己这边的流民涌入新疆哈密、吐鲁番,与当地维吾尔族群争抢水源草场,清廷驻军“弹压不及,匪乱频仍”。

甘肃经济链条断裂,茶马古道瘫痪,兰州作为西北茶贸中心,商号十闭其七,晋商票号“日升昌”甘肃分号因坏账破产。货币体系崩溃,民间回归以物易物,一枚光绪通宝可换半碗麸皮,俄国卢布趁机成为硬通货。

政府应对赈灾迟缓,朝廷正忙于戊戌政变后维稳,据说本月拨银30万两赈灾,但据传半数已被陕甘总督陶模挪用编练新军。至于地方上,平凉知县王树藩虚报灾民人数,倒卖赈粮,后被《点石斋画报》揭露:“放粥之米掺沙过半,饥民食之肠裂而死。”清廷令灾民“修渠筑路,日给米八合”,但兰州至狄道(后世临洮)官道工程中,监工克扣口粮,致民夫暴动,杀官夺粮。藏传佛教寺院拉卜楞寺开仓济民,收容孤儿数千,活佛嘉木样四世亲赴兰州请愿,反被清廷疑为“聚众谋逆”。天主教传教士在陇南设粥棚,借机发展教民,引发“教案”冲突,秦州教徒与饥民发生械斗。

王月生听后,半晌不语。带队的堂弟王月童见他陷入沉思,知机地向其他几人打了个眼色,大家悄然起身离开。一个老营的学员还留下了一张本地能拿到的最新的1900年1月15日的上海《申报》。

过了会,王月生猛然从沉思中醒了过来。环视一遭发现大家都已离开,苦笑了一下。看来大家都习惯自己这种偶尔发呆的毛病了。转眼看到那张报纸,暗道果然贴心,赶紧拿起来看。这过去好几个月都没看到报纸,感觉自己跟这个时代要脱节了,虽然他实际上比以往任何一个时候都更加深入了这个时代。

《申报》(上海)创刊于1872年,是近代中国发行量最大、影响最广的报纸之一,内容覆盖国内外新闻、商业信息和社会时事。通过商队或驿站从上海经汉口、西安、兰州传递至此至少耗时约1-2个月。此时能看到1月中旬的报纸已属不易。报上的内容主要有:

《上谕严饬各省缉拿康梁余党》:清廷继续追剿戊戌变法派,通令各省严查“康党逆书”,并悬赏缉拿梁启超等流亡海外的维新人士;

《太后召见各国公使,申明保教护商之意》:提及慈禧接见列强公使,试图缓和因山东教案(义和团事件)激化的中外矛盾;

《英布战事胶着,伦敦茶价腾贵》:分析南非布尔战争对国际茶叶市场的影响,称“印度红茶输欧受阻,湖广红茶或可趁势争利”;

《俄人增兵满洲,铁路勘测近奉天》:揭露俄国借中东铁路工程向中国东北渗透的动向;

《甘省旱魃为虐,饥民鬻妻易子》:追踪1899年甘肃大旱后续,描述平凉府“饿殍塞途,树皮掘尽”,清廷拨银赈灾但“杯水车薪”;

《沪上风潮:丝厂女工罢工求增薪》:报道上海闸北某丝厂女工因薪资不足发起罢工,工头与租界巡捕房介入调停;

《匪患猖獗:浙西枭私劫漕船》:详述浙江水匪在运河劫掠粮船事件,呼吁江浙两省合剿;

《洋行货价》栏目

“怡和洋行新到爪哇白糖,每担价银二两八钱”

“汇丰银行本日鹰洋兑价:每百元合银七十二两四钱”

“艾罗补脑汁:泰西名医秘制,专治脑弱失眠,每瓶洋一元”;

“林文忠公戒烟丸:林则徐后人监制,根除鸦片烟瘾,购十赠一”;

“商务印书馆新出《华英初阶》,英语入门必备,每册三角”

“申报馆代售《时务报》合订本,戊戌年全年十二册,价洋四元”

“双妹牌花露水:沪上闺阁最爱,祛痱止痒,每瓶洋二角”

“老德记汽水:荷兰水消暑解渴,各大酒楼代售”

《奇闻:甬商购电灯机,宅内夜明如昼》:讲述宁波商人购置发电机,成为上海首个私人使用电灯的案例,引发邻里围观;

《租界新规:马车夜行须挂灯,违者罚洋一元》:报道公共租界工部局交通安全新令;

《梨园快讯:丹桂茶园新排〈铁公鸡〉,真刀真枪武打惊险》:宣传京剧名角演出的连台本戏,突出“火烧向荣”特技场面;

“寻人:苏北王姓仆役,年廿五,左颊有痣,走失三日,报信者谢洋一元”;

“招工:虹口纱厂招女工百名,日薪一角,管午饭”;

“出租:四马路石库门厢房一间,月租洋四元,需保人”。

看完报纸,天色已全然黑了下来。王月生索性睡去。可能是因为回到了自家队伍中的缘故,过去几个月一直在远离文明教化的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一直紧张的心神放松了下来,睡得十分香甜。王月生经常思忖,自己这还是每天可以魂穿后世,在太平安乐的环境中放松缓解,那些天天过着这样日子的前人该是一种什么心境啊。也许鲁迅先生抨击的那种阿q精神,其实是无助的底层人民面对艰辛的生存条件又无力逃离、抗争和改变时的一种精神上或者生理上的自我保护机制吧。

第二天一早,神清气爽地醒来。帐篷外,堂弟月童和两个家丁的小头目以及两个老营学员都已在外等候。他们可不是因为王月生有那么大的规矩让人伺候他起床,而是过去的经验告诉他们,跟着生哥有肉吃。

果然,他们的生哥大手一挥,几人旋即冲进帐篷。但见帐篷一角的几个大竹篓里都是大白菜、小油菜、西红柿、黄瓜、圆白菜、茄子、鲜笋、莲藕等蔬菜,还有只有生哥能拿出来的叫什么富士苹果的,还有京白梨、橙子等水果。至于旁边的十几个1000克装的无包装的马口铁罐头,不问可知里面一定是这边见不到的红烧肉、肘子、梅菜扣肉之类的。

众人翻到一样,便欢呼一声,突然,月童想到了什么,说“生哥,那位李掌柜一早也在等你呢”。

“啊!他可真是个急性子”。

王月生到了营地大门处一看,果然李掌柜和他的侄子李大伙计正揣着手在寒风中跺脚。

见王月生看向他俩,李大伙计年轻面嫩,不禁对自己这边一大早堵门的行径略感羞愧。李掌柜年老成精,坦然拱手道“恭喜大人此番与族人商队相聚。这相处小半年下来,骤然分别,心中竟然十分空荡。这不,实在是思念得紧,一早前来问安”。

王月生也赶紧回礼道,“打扰先生和诸位多日,又承蒙先生奔走协助护佑佛迹,心下万分愧疚。不才备下些许薄礼,还望先生叔侄不要嫌弃才是”。说话的同时,伸手延请二人入营到了自己下榻处旁边的一间大帐篷。三人进去之后,叔侄二人便见堆积如小山般的货物,正是自己经过一个月的工作已然十分熟悉的那些工具和用品,上去拿起这件,又看看那件,兴奋异常。

王月生待二人查验完毕后,又请二人看向帐篷角落,却是跟早上给家中团队看的一样的蔬菜水果肉食等。但家人看那些东西是惊喜,因为过去王月生时不时地给他们这些惊喜。但此二人看到后却是震惊,因为从来没有想到过在这黄沙万里之地、天寒地冻之时,居然能见到如此新鲜的水果蔬菜。不要说那些没见过的水果蔬菜了,就是几样自己认识的,因为各自上市时间有别,也根本不是能够同时看见的。至于马口铁罐头,在俄界倒是认识,等知道都是些内地猪肉食材时,李大伙计简直要跳起来。实际上,当背着商队请来的维族向导和回族伙计打开这些罐头品尝时,那些汉人队员是真的跳了起来,因为久在回部行走,多长时间他们都没有尝到猪肉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