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数风流人物还看前世与今朝

作者:莫比乌斯光环 | 分类:军事 | 字数:6.1千字

第73章 啊朋友再见

书名:数风流人物还看前世与今朝 作者:莫比乌斯光环 字数:0 更新时间:07-30 04:38

哪怕前世当时王月生还不知道后来引出的这么多事端,但看到这篇报道时,也知道自己已经闯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祸,哪里还有心思继续留在那里。在收到送来的那批黑乎乎的2000年前的“垃圾”后,匆匆离开了那不勒斯。至于导游说的什么随便给点钱就好,那也是听听就好。最后还是花了王月生145英镑,相当于英国普通工人当时三年的年薪。

下一步去哪呢?王月生犯了难。然后想到在美国跟老摩根聊天时,老摩根当时自诩堪比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显赫的佛罗伦萨公爵美第奇家族,不但也是银行家出身,而且同样对科学和文化不遗余力地支持。再想到这个家族起家于托斯卡纳的农民,而他第一次听到这个地名是《潜伏》里吴站长说要端着一杯托斯卡纳的葡萄酒就如何如何高端大气上档次了,便决定去佛伦伦萨看看美第奇家族的遗迹。

尽管美第奇家族在1737年就绝嗣,成为昨日黄花,但其在佛罗伦萨的影响简直无处不在,甚至王月生现在正在参观的佛罗伦萨大学里就有他们家族当年建立的乌菲兹美术馆和圣洛伦佐图书馆。当然,此时它还是个学院,后世要到1923年才通过法律正式更名为佛罗伦萨大学。而且,它也不是王月生以为的欧洲最早的大学,尽管但丁和伽利略都曾在这里徜徉。王月生知道1321年建立佛罗伦萨学院时但丁就在这里教学,还是在被犹太人本杰明把他说的丹鼎派写成dante in pie(但丁在馅饼里)而搜寻相关信息时看到的。

现在他所在的是帕拉佐·德拉·萨皮恩撒校区。这座文艺复兴风格的建筑是佛罗伦萨大学的早期核心,此时作为法学院和图书馆使用。四处可见拱形回廊、石砌庭院、狭窄的阶梯教室,墙壁上悬挂但丁、伽利略等名人肖像。12月的佛罗伦萨阴冷多雨,阿诺河雾气弥漫,校园石板路湿滑,学生多穿羊毛大衣、戴礼帽出行。庭院中种植常绿冬青。因临近圣诞,部分走廊悬挂松枝与红丝带组成的简易圣诞花环。校园位于老城区中心,毗邻圣母百花大教堂,街道狭窄,马车与行人混杂,时有街头小贩叫卖栗子与热葡萄酒。

中旬的期末考试已经结束,马上要到20号开始放假的日子。王月生是跟着这几天在当地新认识的两个朋友,被其中之一叫阿尔贝托?倍耐力的老乡带进校园。这个阿尔贝托今年才24岁,刚从米兰理工学院毕业。他老爹在米兰有个厂,生产防水布、胶鞋等橡胶制品,让他毕业回去参与管理。小伙子有点逆反,就打着联系客户的旗号跑到佛罗伦萨玩,顺便看看在这边佛罗伦萨学院上大学的发小。今天就是发小带他们几个混了进来。另一位乔瓦尼?阿涅利。前几年从军队退役后在都灵经营一家小型自行车配件厂。他倒确实是来佛罗伦萨联系客户的,但是业务谈完了,顺便玩一下,也是应有之意。

这仨走到一起也是缘分。王月生其实不总是大手大脚住五星酒店总统套的,大部分时间还是按照后世的习惯住个差不多的就行。如果去些人文历史比较久远的老城,他还喜欢去住那种民宿。不是后世文青开的,而是真正跟房东一家人住一起的那种家庭旅馆,在意大利叫寄宿家庭。他这次住的就是这样一个地方。

这户人家以前应该挺有钱的,可以拿出三间客房,正好就是这仨分别住的。几人年龄差不多,王月生自带神秘的东方光环,又走过不少地方,让这俩意大利土鳖颇感兴趣,反而结束了二人之前各自活动的模式,三人一起玩了不少地方。王月生也感觉到旅游还是有几个志同道合、又没有利益纠葛的人一起比较好,一个人乱耍的日子,幸福感差不少。

几个人跟着阿尔贝托的发小在校园里逛了一圈,又拉着他们看一场学生剧团在大学礼堂排演的即兴喜剧。虽说是排演而不是正式演出,但居然有收门票的,来看的人还不少。后来才知道这个城市的宗教气氛很浓郁,这样的门票收入都会捐赠给孤儿院。所以几人也是欣然买了票。

本以为这样就结束了校园的行程,没想到阿尔贝托青年人的玩兴起来了,跟王月生和乔瓦尼说这几天都是旅游,不如今天换换玩法,重新体验一下大学生活,看看这里晚上有没有什么活动。其他二人也都是上过大学的,当然王月生是在后世,也正是好玩好动的年龄,自然都欣然接受。

一问阿尔贝托的发小,说很多同学都放假离校了,只有一些本地的或者没回家的人,按传统在圣诞新年期间探访圣弗雷迪亚诺区的贫民窟做慈善,比如分发面包和旧衣,或者由医学系学生志愿为穷人提供基础诊疗。大家都从各自原来的校区和宿舍集中到学校寒假期间统一安排的地方,每天晚上都热热闹闹的。几人一听更是连声喊妙。

跟王月生想象中的大学生聚会不一样,第一,大家都还衣冠楚楚举止有礼的,看不到后世不管哪国年轻人的那种轻松和张扬;第二,没有女生,不是说这次来的没有女孩子,而是这个地方就没有女人上大学。这个让本想轻松张扬一把的王月生有些叹息;第三,昏黄摇曳的煤油灯真的感觉挺诡异。

但是,年轻人永远是充满激情并且对政治十分关注的。与英美法德不同,王月生也是在这里才感受到的,一种类似前世中国那种对辉煌的历史的向往和凋敝的现实的不满;跟王月生在前世中国感受又不同的是,此时的意大利作为一个久经分裂刚统一了35年的国家,南北矛盾非常突出,很多聊天都在讨论如何构建一个国家的认同。

好在,除了男人天然感兴趣而此刻王月生完全无法共情的政治话题外,还是有很多文艺青年范的事情,比如文学院的一位学生就饱含深情地朗诵了彼特拉克着名的十四行诗《美好的瞬间》:

独自沉思,我漫步在山间和幽暗的林间,

我的伴侣只有我的话语、我的思想和我的渴望。

有时我在崎岖浓密的森林中停下,

我的伴侣只有我的话语、我的思想和我的渴望。

然后我坐下,叹息着,哭泣着,

别人的不忠,我的伴侣只有我的话语、我的思想和我的渴望。

说实话,尽管王月生能听懂,但他完全get不到那个点,根本无法理解为什么几乎所有的人听了以后都那么迷醉和兴奋。

好在有他能get的,就是终于有两位音乐学院的学生唱起了他后世时就非常喜欢也觉得很高大上的意大利歌剧,美声唱法那种。就是啊,这个才是你们擅长的。居然唱的是普契尼的歌剧《茶花女》中的“饮酒歌”。本来这是男主角阿尔弗雷多和女主角薇奥莱塔共同演唱,意大利人确实会玩活,直接其中一个人反串女声:

阿尔弗雷多:

举杯畅饮吧,在这欢乐的酒杯中,

让美酒与欢愉交织。

让这转瞬即逝的时光,沉醉于欲望的芬芳。

合唱:

让我们在甜蜜的悸动中畅饮,

让爱情在此刻苏醒,

因那双眼睛已征服心灵,

如神明般无所不能。

阿尔弗雷多:

在你们之中,我愿分享

我所有的欢乐时光。

世间一切皆虚妄,

唯有欢愉才是真实。

薇奥莱塔:

尽情享受吧,爱情的欢愉

短暂如昙花一现。

它如花朵绽放又凋零,

再难寻回往日芬芳。

合唱:

尽情欢乐吧!炽热的歌声

正召唤我们举杯共饮。

让美酒与歌声相伴,

让夜晚因欢笑而璀璨。

所有在场的人终于表现出了王月生熟悉的后世年轻人聚会的那种热烈与张扬,所有的人都在鼓掌,在饮酒,在跟唱,王月生也拍红了巴掌,昏暗的煤油灯下似乎一股股热量在蒸腾。

本来按照当时聚会的传统,这种压轴的歌曲结束,大家就该散场了。没想到突然有个同学喊道,“我们今天有位东方来的客人,为何不让他给大家表演一个节目”。所有人都看了过来,并且热切地鼓掌,甚至有人吹起了口哨。

王月生有些懵懂,我表演什么呀?要不给你们炒个李鸿章杂碎,刚学会的。转念一想,都是年轻人,怕什么,反正聚会过后大家彼此星散,不怕丢人。而且刚才几杯当地特产马萨拉酒下肚,酒壮人胆,喊了一声“有手风琴没”,不成想真的有同学从旁边寝室拿了一台过来。王月生也就会这个乐器了,于是大大方方地拿了过来,背到肩上,试了下音,然后有节奏地边拉边唱起他唯一会的一首意大利歌曲bELLA cIAo,就是后世中国人很熟悉的南斯拉夫电影《桥》中的那首《啊朋友再见》。但王月生当然不能唱游击队员那版,而是最初意大利歌词的mondine版:

清晨早早起床,

啊,再见了姑娘!再见了姑娘!再见了姑娘,姑娘,姑娘!

清晨早早起床,

我不得不去稻田劳作。

在蚊虫叮咬中,

忍受着艰辛的工作。

工头手持棍棒站立,

哦,我的妈妈啊,这是怎样的折磨!

我每日向你祈求,

终有一日会到来,

我们将在自由中劳作!

尽管没有之前音乐学院学生专业的美声男高音和女高音(伪)的专业水准,但这首歌后来在全世界成为脍炙人口的民谣,其欢快的节奏,流畅的旋律,虽然简单重复但便于传唱的特点,都深深吸引了满屋的听众。虽然王月生很奇怪,按理说这首意大利歌曲应该人人会唱啊,但是大家开始时都在聆听无人响应。直到他歌兴大发又唱了一遍,这次几乎所有人都跟着唱了起来。等他唱完第二遍,他停住了,可是其他人搂不住了,都在声嘶力竭地反复吟唱,边喝边唱,自己要用嘴唱来不及喝酒,就把杯子里的酒往别人嘴里灌,大家灌成一片,最后尽兴而散。

在分手时,还好几个人追着王月生问这首歌是哪里来的。王月生晕乎乎地说,这就是你们意大利的歌啊。等音乐学院的几人酒醒后回忆,没人知道有这首歌。后来在有心人的搜寻下,才发现这是刚在意大利北部农村传唱起来的一首歌,而且歌词还没有这么完备。此系后话,暂且不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