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数风流人物还看前世与今朝

作者:莫比乌斯光环 | 分类:军事 | 字数:6.1千字

第31章 系统的解释与济济一堂

书名:数风流人物还看前世与今朝 作者:莫比乌斯光环 字数:0 更新时间:07-30 04:38

一程走下来,有授课的地方看到的教师虽然穿着深色西装、衬衫配领结,但卷起的袖口却暴露了他们来自生产一线的本色。上课的形式也是板书与实物演示相结合,比如拆解齿轮组、展示金属样品等。而实习车间的学生则在穿着皮质围裙、手戴粗布手套的技师指导下围在锻炉旁学习淬火技术。

王月生对整个环境还是比较满意的,问“你跟的上吗?有什么不方便的地方?”。阿宽拍着胸脯说,“咱虽然没有本地同学上过那么多年的课,我英语也跟不上课堂老师讲的东西。但您不是给了咱那些中文课本嘛,自己先把中文教材多看看,再听老师讲课就容易多了。课后再借同学的笔记抄抄,虽然现在落下一些进度要下课后自己玩命补,但过俩月应该就能跟上了”。

过去几年,王月生一直在为老营的青年人到英美法德日半工半读做准备。当然这里的半工不是去打工挣学费生活费,而是用部分时间承担王月生布置的任务,比如组织各地华人华工等。准备措施之一就是在后世,请那些替导师给本科生上课的相关专业的博士研究生,以1890年代欧美在校教育的理工科教材深度为限,用后世的经验理顺前世这个时期学术界还不清楚的一些脉络,按照科学的体系,并学习后世西方着名教材的编写方法,宁可用更多的篇幅,也要把知识讲准讲透,并且适合自学,甚至还把很多相当于后世教辅材料的内容、习题和答案编录了进去。拿到前世给老营的青少年看,他们倒是没觉得什么。但是后世帮助他编写这套自学教材的研究生和拿到教材编写分包业务的本科生却纷纷表示,这套教材的编写思路所蕴含的科学化、人性化理念,比他们现在学校用的教材强多了。真是不知道这帮学术大牛怎么想的,有人话不说,有深入浅出的办法不用,非得把教材弄得艰深晦涩。似乎让学生轻轻松松看明白学懂了,就显不出作者的本事一样。

“可也有一样,生哥,这个地方你发现没有,没有女生,连女老师都没有”,阿宽有些不好意思地抱怨道。

“你以为欧洲能比中国强多少啊。这边现在很多大学都不招女生的。别说大学了,咱们老营当年小姑娘跟小小子一起上学,差点惹出多大麻烦,你就忘了?咱们那是奇观,这样的才是常态。臭小子就知道想女孩子!”

王月生轰阿宽回去继续上学,告诉他既然麦克唐纳先生没在利物浦,自己就直接去法国了,从那里陪阿珠去德国。随后,王月生回到旅馆房间,迫不及待地进入了系统。

“系统,我需要个完美的解释”。

“请提出具体明确的问题”。

“说好的是分布式物资传送基站,为什么变成了犹太人的约柜?”

“你以为约柜真正的用途会是什么?”

“等等,你是说,约柜其实也是个基站?可圣经里明明说是放圣物用的。我记得看过说是什么刻有十诫的石板、盛装吗哪的金罐和亚伦发芽的手杖”。

“你想放什么都可以,什么都不放也可以。摩西放了十诫板,以色列首位大祭司放他的手杖,无非就是向信徒凸显一下神圣,不让大家猜到约柜的真实用途。至于盛装吗哪的金罐,你以为以色列人在旷野里流浪了四十年,每天从天而降维持他们生存的吗哪是怎么来的?”

“那为什么现在的基站还要用三千多年前的尺寸和材料?你们不懂因地制宜和与时俱进吗?这个东西材料难弄不说,摆出来也太扎眼了呀!”

“路径依赖而已。某件事物依当时的条件创设了,一旦在物质上被大规模的使用,或者在精神上被众多人普遍地认同,再想更改,需要的能量过大,改变得不偿失。想想你在原生时空里使用的铁路轨距是如何被几千年前古罗马的两匹马屁股决定的,就该明白了”。

“为什么这个柜子那么小,你说过在同时空需要我本人先穿到这个柜子里,才能从系统空间取物放过去,可这个柜子几乎装不下我呀!”

“你是看后人的油画和电影太多了吧,你以为摩西有多高大。不要相信后人为了宗教原因的臆想。你想想,如果摩西真的高大威猛,为什么圣经里没有一字一句提及?还有,你以为摩西(moses)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这个字的埃及语词根意思是“儿子”或“孩子”,你觉得一个高大威猛的男人会起这么秀气的名字?”

“天啊,我这是要被三千年前一个小个子男人给穿小鞋了吗?”,王月生哀嚎道,突然想起一事,“那这个约柜真的有危险吗?做的时候你就说要绝缘”。

“神圣之物难免宵小窥伺,我们也不会浪费能量去每时每刻对基站提供监控和安保,自然会利用基站周边的现成的自然界能量”。

说到这里,系统罕见地顿了顿,然后居然吟诵起了旧约《撒母耳记下》6:6-7 里的一段文字,“到了拿艮的禾场,因为牛失前蹄,乌撒就伸手扶住神的约柜。耶和华向乌撒发怒,因这错误击杀他,他就死在神的约柜旁”。

“那为什么本杰明他们每50年就做一次这种柜子,都没成功”,王月生刚问完,就立即后悔了,因为他居然似乎听见系统在冷笑,马上在系统说出那句杀伤性不大侮辱性极强的话之前说道,“需要系统开光,我明白了。最后一个问题,真的存在上帝,还是跟我一样拥有系统的穿越人士?”

“你不是已经跟本杰明解释了吗?”

“我那是瞎编忽悠他的”。

“胡说八道都能编得八九不离十,难怪规则会选中了你这么一个平平凡凡的普通人”。

系统拒绝向王月生解释关于他的胡说八道与事实之间的关联,并且在王月生最后发问,“听说尼古拉-特斯拉研究发现,约柜其实就是个利用古代的材料和工艺、利用环境电磁场和黄金的导电性储存电能,做出的一个高压电容,是不是真的?”时,心满意足地说出了那句不吐不快的,“依你的智商很难跟你解释清楚”,完全不考虑王月生本人的感受。

王月生回到后世,去自己长租的仓库将快递过来的小山般的货物放入系统空间,然后穿回前世。在旅馆醒来时,在他意识中就在之前云南老营、广州港口和埃及农村之外,多了一个坐标样的选项。他用意识选取了这个坐标后,前世的肉身瞬间原地消失,几乎同时又出现在几英里外仓库的约柜中。

当王月生像胎儿一样蜷缩着努力撑开约柜的顶盖时,嘴里不干不净地骂着。也是,之前只以为是某种技术要求或者能量限制,现在得知是原来几千年前的摩西只考虑自己,完全不考虑后来同行,把柜子打得这么逼仄。没得到系统时在后世内卷,得到系统后跑到前世还要在柜子里真正的内卷,这系统不是白得了、时空也白穿越了嘛。

从系统空间释放出货物,王月生硬着头皮又努力钻回约柜里,盖好盖子,发动意识,肉身穿回旅馆原地。

却说三日后,阿宽来到仓库,看到突然出现的各种物品,只是略微惊讶了一下,随即释然。因为过去这些年,王月生也是经常突然回到云南老营,给大家留下一堆市面上见不到的好东西,随机找几个人聊天吃饭,跟那些当地请的授课的秀才和从广州请的西洋东洋的教习吃饭送小礼品,然后又很快离开。同学们都私下传说少爷是之前在四川道观那几年学会了五鬼搬运之术。

阿宽在货物中仔细翻找着,直到看见了一个大麻袋上写着“馋鬼阿宽”,伸手摸了摸,感觉到里面除了支棱着的面饼就是一桶桶的罐头,才露出心满意足的笑容。随后找码头上的人和车搬运这些后续工作自不必提。

过了几日,一个晚上,利物浦纳尔逊街开洗衣店的李老板和旁边街开杂货店的肯叔领着一群阿宽后来结识的甚至现在都还不认识的利物浦的华人,聚集到了离众人聚居区不远的一个平时作为当地工人夜校的大教室。这个教室还是本杰明帮着找到的。房子不临街,在一个小巷子里,周边都是工厂的车间或者仓库,没有民居,倒也不担心夜晚众人聚集会影响他人。

众人来到教室前,先见到阿宽和洗衣店李老板的外甥兼帮工陈阿四、那天王月生没见到的住在李老板洗衣店楼上的锅炉工黄阿贵、杂货店肯叔隔壁开中餐馆的宝仔等几个年轻人站在门前迎候大家。这几位年龄相近,脾气相投,过去一段时间来往很多,这次提前过来一起布置会场。

大家在门口随便寒暄了几句,互相让着,三四十人在肯叔和李老板带头下,步入大教室。这个教室临街门面上保持着平时的样子,没任何异常,但众人一进去便发现,里面被前面几个年轻人布置得焕然一新。当然,并不是说几人把家具陈设都换了,而是说突然多了些后世概念中的软装和摆设。平时当做工人夜校时的黑板上用彩色粉笔写着“恳谈茶话”四个字,讲台两侧各摆放一个类似后世易拉宝的东西,当然此时众人并不知道什么易拉宝,只见是个可以折叠和打开的木架子上各撑起一副印刷得非常精美的布。每块布都是红色的底子,上面都有从上到下的四个金色的大字。左边的是“血浓于水”,右边的是“协力互助”。布的四周都绘有各种花花绿绿的图案,甚是好看,感觉比以前国内过年时贴的年画还要漂亮。

教室经过了简单的打扫,平时工人上课的桌椅被摆成了讲台前并在一起三面环坐的样子,桌子上间隔地摆了不少竹编和藤编的小盘子,里面摆满了花生、瓜子、中式点心、中式糖果和几样蜜饯,还对应着每个座位在桌子上放了一个崭新的不大的白色搪瓷缸。这个教室在工厂区,搭着工厂的电线引了一段,成为目前利物浦都不多见的有电灯的教室。此时并不甚明亮的灯光照映下,雪白的搪瓷缸依然反射出吸人眼球的目光。缸子被刻意地摆放过,在桌子上大致排成了一条线,正对着座位那面有四个红色的字“四海一家”。

这种在后世已经Low到不行的茶话会场面,对于此刻的众人,却是分外新奇和高大上。毕竟,不说在国外没有机会大家这么聚集,即便在国内,各村社戏或者过年宗族聚会时,也是用聚餐的形式。而且,那些花生、瓜子、饼干、糖果、蜜饯,虽然不甚贵重,但在国内时也不是普通人家平时随便就能吃的,更不要说万里之外见到有这么家乡味的东西,令到来的各位分外的亲切与感动,纷纷拱手向阿宽致意道“有心了”“破费了”,还有人亲切地笑骂着阿四、阿贵、宝仔等人跟着贵人学会做事了云云,倒让这三位缩头缩脑地哂笑。

阿宽也连忙拱手还礼,并延请肯叔、李老板先行居中落座,其他人纷纷谦让着也随后各自坐下。阿宽并未走上讲台,而是站到了三面围拢的空间当中稍偏位置,略微侧身,先向各位来宾作了一个团揖,肯叔、李老板和众人纷纷点头,然后朗声说道,“此次请各位乡亲父老和来英国的前辈会晤,并无其他目的,第一是兄弟自落脚利物浦,承蒙各位照顾,我兄长生哥特意让我准备些薄茶向各位致谢,”说话间,阿四等三人已从旁边铸铁煤炉上取过一直烧滚的大铁壶,将里面烹着的普洱茶逐一倒进各人面前的搪瓷缸中。待大家面前都有了茶,阿宽带头举杯向各位扬了扬,然后轻啜一口,随即放下。各人也纷纷有样学样,点到为止,因为里面毕竟是刚烧开的茶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