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数风流人物还看前世与今朝

作者:莫比乌斯光环 | 分类:军事 | 字数:6.1千字

第146章 驻守莫高窟与后世八大任务

书名:数风流人物还看前世与今朝 作者:莫比乌斯光环 字数:0 更新时间:07-30 04:38

光绪二十六年四月初四,西历1900年5月1日。距离后世历史上王圆箓道士偶然打开藏经洞(1900年6月22日)仅剩52天。甘肃省敦煌县(后世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的鸣沙山东麓、宕泉河西岸的断崖上的一片洞窟,笼罩在历史巨变前的寂静中。

清晨6点左右,阳光从三危山后升起,将赭红色的岩壁染成金辉,但风沙已开始从戈壁深处卷来,空气中弥漫着细沙的咸涩。5月初的敦煌昼夜温差极大,此时气温约5c-10c,僧袍单薄的王道士需裹紧棉衣。鸣沙山的沙粒被晨风吹动,发出低沉的嗡鸣。

后世闻名的莫高窟此时外观荒颓,多数洞窟被流沙掩埋至半腰,窟檐坍塌,木质栈道朽坏,仅靠几根歪斜的木柱勉强支撑。崖缝间零星生长着骆驼刺和红柳,几只沙蜥蜴在断壁上窜动,惊起栖居窟中的岩鸽。

王圆箓(约50岁)在天未亮时便起床。他两年前从清军退役返乡途中,路过莫高窟时,这座当年丝绸之路上的佛教中心、僧侣修行、商旅祈福的圣地已破败不堪,因长期荒废,部分洞窟被流沙封堵,甬道和窟室淤积严重。他便萌生了念头,驻留于此,以道士身份担任了莫高窟下寺住持,组织清理流沙并募集资金修缮窟室。

此地由于风沙常年侵蚀,大部分壁画被沙粒磨蚀,彩塑表面剥落。洞窟顶部裂隙导致雨水渗入,壁画受潮起甲(颜料层翘起),部分泥塑因潮湿坍塌。部分洞窟被当地人盗掘,壁画被刮取,彩塑头部被砍下贩卖。游牧民族或过路者随意在洞窟内刻字、生火,烟熏火燎导致壁画变色。南区洞窟因历代修缮,部分唐代、西夏壁画保存较好,但多数洞窟已被流沙掩埋半截。北区洞窟多为僧侣修行窟,长期无人管理,坍塌严重,部分被沙土完全掩埋。部分洞窟被改作道教神龛,本地商人戴奉钰出资修建的五层楼(后世的九层楼)被用作供奉太上老君,壁画被道教符箓所覆盖。

他先在一处洞窟前焚香诵《太上感应篇》,随后指挥两名雇工清理窟前积沙。窟区北端,几名工匠正用草泥修补脱落的壁画,工具简陋,手法粗粝,反而对文物造成不可逆的损伤。附近村民偶尔来上香,此日清晨有一老妇跪在第96窟(九层楼大佛殿)前供奉干果,求子嗣平安。窟内既有残存的佛教壁画,也被王道士挂上道教符箓,香炉中插着藏传佛教的酥油灯芯。

王道士打扫了一下洞内甬道中的积沙,随手将工具放在入口。洞窟墙面糊满新抹的草泥。当日工匠铲沙时,曾有土块从甬道北壁剥落,露出些许古画残片。但被王道士斥为“前朝废纸”,未加深究,全然不知自己堆放工具的洞窟甬道后面就是后世惊动天下的第17窟,即11世纪西夏入侵时期,僧人为保护经卷文书,将数万件文物封存于内,并外砌墙壁伪装的洪辩影窟。洞内封存的5万余件从4世纪至11世纪的文书、绢画等文物,尚未被外界扰动。在后世历史上,要半年后,因地震破坏了砖墙,才无意中被王道士发现,随后遭到盗掘。

王道士随后写下昨天的工作日报:“四月初三,风沙甚厉,督工清南厢积沙三车……壁画剥落,命李五以泥覆之”。忽然,外面隐隐传来驼铃与人声。洞中的王道士被惊动,暗忖这莫高窟平时只有周边的零星香客,眼下已是寒冬,更是绝迹少人行,怎会突然来人?出门查看,见是一队约三四十人的商队模样,带着不少大车和骆驼,正在崖下休整。沙尘中,已有几个人影正在向洞窟走来。

王道士急忙迎上前去,见为首的是一个中等身材、年约四旬的男子,身着道袍,头戴混元巾,正含笑向他走来。到了台阶下,躬身30度,左手在外包裹右手,两拇指交叉内扣,象征「内握阴阳太极,外包八卦」,双手平推,行了个同辈日常相见的时揖,口中道“道友慈悲,贫道冲虚,全真道丹鼎派玉虚宫第二十代弟子,见过道兄”,随后还递过一份符牌。

王道士本是半路出家,还未曾见过如此正式的道家礼仪,手忙脚乱间,一边躬身,一边双手于腹前合抱,随着躬身双手同步向下,向来人行了个一般向长者的圆揖,口称“小道王圆箓,不敢当道兄之礼。偏鄙野人,少识礼数,有事还望道兄直言则个”。对面见他诚恳朴实,便也改用了平民交谈的口吻说“老哥,那我就不跟你客气打机锋了。我这是云游西域,听说有我道家子弟虔心修行,于此荒郊僻壤积累大功德,心下感动,特向官府为道兄求取了奖励,特来相送”。

随后,旁边人将一副书轴呈上,这位冲虚道人将书轴打开,里面是“丹心济世”四个大字,落款是“固原星五”。见王道士有些懵逼,冲虚解释道“这是甘肃提督董福祥董大人亲笔为你所题。因不知你的道号,所以没有题上款”。

作为前清军士兵,王道士自然知道一省的提督,那对于他就是顶天的人物了。想不到自己的善举能得到官府的承认,更是由一省的军事主官题字勉励,有种喜极而泣的感觉。连忙将一行人等让到自己的寒舍,确实是寒舍,漏风的土屋。

冲虚也没有跟他说什么弯弯绕,直言此处系通往新疆的要道,近年来常有洋人窥行,拟派自己来此驻守监督。随后向王道士出示了敦煌县的公文,当然公文上只说了派冲虚主持莫高窟寺院道观的任命。王道士也理解所谓监督洋人等内容是断不能在这种委任公文上出现的。兴高采烈地交割了事务,又千恩万谢地领了冲虚说是提督赏赐的200两安家银票,第一时间就回奔了老家。

王道士留下的简陋的土屋内,随从打扮的王月生向冲虚这位自己少时在四川道观时就认识的大师兄拱手道谢,冲虚淡然道“师弟不必如此。此地虽然苦寒,但若真是像师弟所说,虽是佛家遗存,亦是我中华至宝,贫道定会精心守护,深院高墙严加守护,不让外人窥伺”。王月生则道,“师兄为国护宝,待天下平静,国家有能力护住此物时,一定要将师兄的功德广告天下。我会留下二十人供师兄差遣,日常供给及开支无须师兄操心。只是我这些人可以定期轮换,师兄却只能常住清修不得离开,我这边必然会经常送师兄家人前来相聚,以免相思”。冲虚笑道“我等出家之人,凡俗事情无须过于挂怀。前几日长谈,看得出师弟所图非小。现在时事凋敝,恶相丛生,师弟此去逆天施为,凡事多加小心”。二人多年未见,临别在即,唏嘘不已,自不必提。

王月生迫不及待地穿回后世,想看看这次的举动会如何折射到后世。还好,在后世苏醒时整个世界显得很正常,没有什么空中马赛克或者扭曲的大楼。打开电脑,之前王月生护宝的热度已被川普要对中国商品加征104%关税的报道淹没,用关键词搜索,勉强排在热搜第17位的是网络投票《你打算请王月生拯救的八大国宝是什么》,当前的结果是:

1. 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1860年已流失)

灭失原因:1860年英法联军劫掠,兽首流散欧洲。

后世呼声:“穿越到1900年联系卢芹斋(近代古董商),在巴黎黑市截胡!”

网友调侃:“建议王月生开‘兽首盲盒’,集齐召唤龙魂!”

2. 北京人头盖骨化石(1941年失踪)

灭失原因:抗战期间转移途中遗失,成世纪悬案。

后世呼声:“求1900年提前在周口店埋定位符咒(伪科学),或说服裴文中别转移化石。”

硬核考据:网友计算王月生1900年若投资协和医学院,或能掌控化石保管权。

3. 永乐大典残卷(1900年翰林院焚毁)

灭失原因:八国联军焚翰林院,仅存400余册(原册)。

后世呼声:“赶在6月使馆区被围前,让王月生以‘蔬菜换书’,雇拳民当搬运工!”

史实联动:结合王月生与义和团潜在接触的虚构设定。

4. 殷墟甲骨(早期私掘流散)

灭失原因:1899年发现后遭村民私挖倒卖,超5万片流失海外。

后世呼声:“让王月生去安阳开‘假古董铺’,用罐头换真甲骨!”

学术梗:“建议刻‘王月生到此一游’甲骨埋回坑,戏弄后世考古队。”

5. 清宫《四库全书》底本(1900年损毁)

灭失原因:八国联军劫掠中部分底本焚毁,现存多为副本。

后世呼声:“贿赂太监提前转移至承德避暑山庄,伪装成菜谱装箱。”

网友吐槽:“四库底本配红烧肉罐头,史上最贵外卖!”

6. 云居寺雷音洞佛舍利(1981年发现前长期隐匿)

灭失风险:1900年代因战乱频发,藏经洞可能遭劫。

后世呼声:“求王月生以‘滇缅高僧’身份重藏舍利,设谜题等1981年考古队破解。”

宗教想象:“老王或许就是‘护法转世’,前世今生命运闭环。”

7. 唐昭陵六骏石刻(1914年被盗卖两骏)

灭失原因:卢芹斋勾结古董商盗运“飒露紫”“拳毛騧”至美国。

后世呼声:“在西安开罐头厂掩护,往石刻灌铅增重让洋船超载沉没!”

历史梗:“让六骏改拉罐头车,气死卢芹斋。”

8. 四川安岳石窟佛像(20世纪初遭破坏)

灭失原因:民间盗凿及文革损毁,部分精美造像流失。

后世呼声:“请王月生推广‘以菜养佛’,告诉村民种番茄比卖佛头赚钱!”

在地化策略:“在佛窟旁建泡菜厂,用‘菩萨保佑牌酸笋’保住石窟。”

网友终极脑洞:王月生文物宇宙

“蔬菜换宝”计划:用西红柿、白菜与外国探险队交易,换回文物(“十个罐头换一卷敦煌遗书”)。

“罐头时间胶囊”:将文物藏入马口铁罐深埋沙漠,设定2099年自动弹出发射信号。

“丝路盲盒”产业链:组织商队沿途回收文物,每个盲盒附王月生手写偈语“文物归处,即是中华”。

活动举办方的编者按:跨越时空的文化乡愁

这场票选本质是当代人对历史创伤的集体疗愈——通过虚构一个1900年的“文物超人”,宣泄对文明散佚的不甘。当网友在弹幕里刷“老王加油”时,或许也在期待现实中有更多“王月生”,让文物不再漂泊于历史的狂风之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