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大明中兴之我是崇祯

作者:三千纸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487章 朝鲜使团,觐见上皇(一)

书名:大明中兴之我是崇祯 作者:三千纸 字数:0 更新时间:07-30 04:36

金秋九月,秋风送爽,望京的王宫内,大金朝的朝会正在进行。

仁王李倧站在朝堂之上,恭敬地向多尔衮禀报:

“陛下,每年此时,朝鲜依例要遣使前往大明朝贡。

不知陛下以为如何?”

他神色凝重,刻意隐去了朝鲜已被大金政权取代的事实,眼神中闪过一丝忧虑,似乎在为朝鲜的命运暗自担忧。

如今的大明自顾不暇,即便知道真相也无力干预,而朝鲜的朝贡,更像是在风雨飘摇中的无奈维持。

朝鲜一年两贡,五月去盛京朝觐大清皇帝,九月朝觐大明皇帝,前者是被强制的,后者是自愿的;

毕竟朝鲜学的儒家思想,用的是中原治国之道,写的正宗华夏文字。

多尔衮听到禀报后,微微眯起眼睛,陷入沉思,朝鲜人还真是首鼠两端啊!

早已投降清国了,居然还给明国朝贡。

他心里有些不舒服,询问范文程与洪承畴的意见。

二人面面相觑,思忖片刻后,范文程谨慎地进言:

“大清国与大明国的矛盾,实与朝鲜无涉。

朝鲜大金朝乃女真、汉人、朝鲜人共同建立的新政权,与清国不该有渊源,且旧怨很深;

大金自此以后依然循例朝觐明国,与清国的朝贡还是断了吧。”

他微微皱眉,继续道:

“朝鲜与明国的朝贡关系,乃历史传统使然,非政治从属可比。”

于是,郑重地建议:

“所以大金朝理应继续朝觐明国,以维系传统邦交,另外,我大金或许可以与明国互市,也许还能改善与明国的关系。”

多尔衮沉吟片刻,最终颔首允准,他心理对于明国的想法比较复杂,

亏吃的太大,虽然不承认明国火器强大,但是内心还是很憷如今大明的。

对于不再朝贡清国,他的内心是纠结的,若断了贡,清国必然会派人调查;

到那时自身在朝鲜的事就会败露,若是科尔沁人要征伐大金,可如何是好?

于是他违背自己是满人的事实,默默祈求大明军事强盛,赶紧对关外用兵吧,最好是将科尔沁人也一并解决掉!

从此安心做大明蕃国,跟着吃点肉汤。

反正与大明为敌,是万万不可能的,大明皇帝身边有高人,惹不起啊!

李倧随即紧锣密鼓地筹备朝贡事宜。

贡品仍是竺布、高丽参、东珠这老三样,但海船与使团人选却成了让人头疼的难题。

若是纯用李朝旧臣,多尔衮心中不安,怕他们心怀异志,将朝鲜这几个月发生的事泄露出去,他可不敢赌!

可全用大金亲信,又对大明不熟悉,根本不知该去哪里,与大明接触。

最终,经过一番权衡,决定折中处理:

原李朝李佲领一半使臣,范文程之子范承谟率另一半人马,组成混编使团。

毕竟李佲有出使经验,这几年的朝觐都是由他带队,虽然是李朝庶出子,但是如今都是大金臣子,就不分嫡庶了。

另外,遵照往年行事,去往大流求群岛,接上大流求尚王一起去大明;

因为流求被默认为朝鲜蕃国,这一传统路线,似乎也在无形中维系着某种微妙的平衡。

九月十二日,朝鲜使团带着使命与期望出发了,一路向南行去。

李倧心中知道流求北部诸岛早被德川幕府占据,出于某种心理,他并没有告知大金皇帝,他认为尚王避居三山岛南部,只要尚王还在,流求依然存在。

然而,当船队抵达南山后,竟扑了个空——

尚王又被倭寇掳走了!

这一变故如一盆冷水浇在众人头上,朝贡使团陷入一片沉寂。

朝鲜使团有人提出放弃流求直接去大明,然而,范承谟却强烈反对。

他的眼神中满是激愤:

“流求乃独立之国,乃本朝友邦之属,倭国竟敢掳其国王,此乃对我大金的公然挑衅!”

年轻人就是热血与有担当,他的声音在船舱中回荡,满是愤怒与不甘。

船队只得无奈折返望京,向多尔衮禀报此事。

回到望京汇报大流求岛的事后,多尔衮听闻后勃然大怒。

这位素来自负的大汗何曾受过如此屈辱?

打不过大明也就罢了,区区倭国竟敢动他的“流求小弟”,简直是奇耻大辱!

他猛地一拍案,桌上的茶盏也被震得微微晃动:

“区区倭国居然敢触虎须?

这是对吾大金的挑衅与侮辱!”

愤怒在他的眼中熊熊燃烧,仿佛要将一切敢于冒犯的敌人吞噬。

范文程与洪承畴立刻附和,他们素来看不起海外小国;

此刻更是将这一事件视为扬威立万的机会,洪承畴立即出列:

“陛下,我大金新立,本就需要立威,既然倭贼主动撞过来,定要让其尝尝我大金铁骑的厉害!”

他们眼中闪烁着兴奋与期待,仿佛已经看到了倭贼在大金身下求饶的景象。

不远处的李倧闻言几乎魂飞魄散。

他比谁都清楚朝鲜与倭国的实力差距,这分明是以卵击石,无异于飞蛾扑火!

他焦急地劝阻,声音中带着几分颤抖:

“不可啊,陛下,我们不是倭国的对手!”

然而,他的声音却被众人的愤怒与激昂所淹没,无人理会他的劝阻;

于他而言朝鲜的未来,似乎正被一步步推向了未知的深渊,他的心里逐渐开始有了异样心思。

九月的风带着一丝凛冽,吹拂过望京王宫的殿宇,多尔衮站在朝堂之上,脸上浮现出罕见的严肃。

他原本打算御驾亲征,亲自出马教训那嚣张的倭国。

然而,文武大臣们却死死劝阻,认为他是大金的皇帝,理应坐镇中宫,况且区区倭贼,哪里值得陛下亲自征伐?

小小倭贼不配!

其实他们心里门清:

多尔衮之前的亲征结果实在太惨痛,若是再有个闪失,大金政权必无转圜余地。

最终,在众人的苦劝之下,多尔衮勉强妥协,决定让阿山出任征倭大元帅。

令阿山一阵激动,他本就喜欢打仗,只是被大明迎头痛击的有点狠,满心的憋屈确实需要发泄口,如今去征伐倭岛,他决定打一场漂亮仗!

阿山,这位悍将统领着一支万人混合军团:

汉军火器营一千人,负责操作火炮,八旗铁骑两千人,为主力部队;

朝鲜步卒三千人,基本就是炮灰角色,水师一千人,外加辎重辅兵三千人。

这支庞杂的军队分乘三艘大货船、六艘中型货船及二十艘小艇,浩浩荡荡驶出对马海峡,直指长门海岸。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