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大明中兴之我是崇祯

作者:三千纸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201章 重工开建,论武兴和(四)

书名:大明中兴之我是崇祯 作者:三千纸 字数:0 更新时间:07-30 04:36

在鞑清的朝堂之上,为了商讨如何反制大明,一场会议已经持续了整整两天,却依旧毫无头绪。

多尔衮坐在主位之上,脸色铁青,心中的怒火越烧越旺,这两天下来,他身旁的茶盏已经被他摔碎了足足十一只,破碎的瓷片散落一地,仿佛在诉说着他的愤怒与无奈。

洪承畴站在一旁,静静地看着这一切,心中五味杂陈。

前些日子听闻祖大寿死了,他着实狠狠开心了一天半。

想当年,祖大寿降清又叛清,反复无常,让他这个同样降清的人在清廷也饱受争议,如今祖大寿一死,总算少了个麻烦。

可还没等他从这份快意中缓过神来,就傻眼了,因为多尔衮此刻正目光灼灼地盯着他,要求他必须拿出反制大明的方法。

洪承畴心中暗暗叫苦,这谈何容易?

大明此番动作实在是让人头疼。

那些与明国相通的古道,如今已被彻底堰塞,现场一片狼藉,想要复原基本没有可能。

辽西走廊的沙滩更是被滚落的崖石阻断了道路,巨石嶙峋,根本无法清理。

况且,还有那座雄关山海关横亘在前,虽说吴三桂如今的态度暧昧不明,但谁又能保证不会被他在关键时刻伏击?

一想到这些,洪承畴就感觉头皮发麻,他绞尽脑汁,试图在这重重困境中寻出一条可行的反制之路,却发现自己实在是黔驴技穷,半天也憋不出一个主意来。

洪承畴眉头紧锁,在舆图前一站就是许久,他的目光如同鹰隼一般,在那错综复杂的地图线条上反复搜寻、打量。

终于,他的手指缓缓落在了原大宁卫榆木川的位置,随后沿着地图向南缓缓移动,然后在野狐岭拐向东,沿着潮河沿岸勾勒出一条蜿蜒曲折的路线。

“这条路,虽说难走至极,可却是当下为数不多的选择。”

洪承畴喃喃自语道,声音中透着一丝无奈。沿着这条路径前行,便能抵达潘家河谷。

他的思绪飘回到往昔,上两回征战,清军正是靠着走这条路,得以顺利去往密云和喜峰口,来去自如。

只是那时的局势与如今截然不同,古北口古道与卢龙古道都尚且畅通无阻,大军无论是出征还是撤退回关外,人马及俘虏都能畅行无阻。

可如今,这些古道已然被堰塞,化作了一堆堆难以逾越的土石障碍。

洪承畴的眉头皱得更紧了,心中满是忧虑。

他深知,古道能被如此彻底地堰塞,这背后必然是明国动用了威力巨大的火雷。

以此推断,如今的潘家口、喜峰口以及古北口,想必明军早已有了周密的布置,怕是处处暗藏杀机。

思索片刻后,他的目光又投向了另一个方向——兴和。

从张家口出发,除了有大小境门可供通行之外,还有地势险要的野狐岭。

若是找准时机,清军大可从这里突击到兴和,攻取德胜口堡,打明军一个措手不及。

至于德胜口堡后面的万全右卫,洪承畴的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略带自信的笑容。

在他看来,大清铁骑纵横驰骋,向来不惧野战,这可是大清多年来在战场上用鲜血和胜利铸就的自信,就连曾经辉煌一时的蒙古黄金家族都不得不承认。

只是,这份自信如今在面对明军的新布局、新武器时,还能支撑多久,他的心中也没了底。

洪承畴小心翼翼地将自己苦心研究出来的计划放置在多尔衮的案头之上,眼神中带着一丝期待。

多尔衮原本一直紧蹙的眉头,在看到这份计划后,终于缓缓舒展开来。他微微颔首,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满意之色。

随后,多尔衮立刻下令召集范文程等一众汉旗官员前来进行研讨。

在众人围坐的议事厅中,多尔衮的目光缓缓扫过众人,最终落在了孔有德的身上。

孔有德,这个从登州叛逃过来的人物,在众人之中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想当年,登莱督抚孙元化对孔有德恩重如山,不仅对他信任有加,还将神兵营交托于他之手。

然而,命运的转折总是如此突然。

后来,孙元化派孔有德带领神兵营,乘坐海船运送火器至大凌河。

可谁能想到,孔有德在所有火器装船后,竟然突然发动兵变,致使登州瞬间陷落。

或许是念及孙元化往日的恩情,孔有德并未对其赶尽杀绝,而是将他放归。

之后,孔有德带领着叛军三千人以及家眷一万余人,在崇祯四年时,从海上前往皮岛,与他的义兄耿仲名成功汇合。

时光流转,到了崇祯六年,孔有德协同耿仲名再次反叛。

他们杀了陈继盛后,越过九连城,最终投降了后金。

孔有德的到来,让后金如获至宝。

凭借着他带来的火器技术和军事经验,后金的火炮技术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为了表彰他的“功绩”,黄台吉不仅对他重用有加,还赐予他王爵之位,在汉旗之中,孔有德也备受尊崇,地位颇高。

此时,在这议事厅中,众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孔有德身上,似乎都在期待着他能对洪承畴的计划发表些独到的见解。

为大清此次的反制行动出谋划策,而孔有德则微微挺直了身子,眼神中闪过一丝复杂的光芒,不知心中在盘算着什么。

崇祯九年,对于后金而言是极为关键且战果辉煌的一年。

在这一年里,孔有德率领着六千火器兵,凭借着先进的火器装备和娴熟的操作技巧,对朝鲜发动了猛烈的突袭。

一时间,炮火轰鸣,硝烟弥漫,朝鲜的防线在孔有德所部的强大火力下迅速土崩瓦解。

朝鲜终究难以抵挡,无奈之下只得投降后金,成为了后金扩张版图上的又一块重要拼图。

在后续后金收复蒙古各部以及攻战河套土扈特的一系列战争中,孔有德同样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他所带领的火器部队,如同后金手中的一把利刃,在战场上披荆斩棘,为后金的胜利立下了赫赫战功。

也正因如此,孔有德深得黄台吉的器重,在后金的地位日益稳固,成为了后金军事力量中不可或缺的一员。

而孔有德曾经的恩主孙元化,在历史的记载中,被尊称为“大明最后的火炮专家”。

他对西方火器的研究达到了极为深入的程度,继徐光启、赵世祯这两位前辈火器专家之后,孙元化凭借着自己卓越的才华和不懈的努力,成为了他们当之无愧的接班人。

孙元化致力于将西方先进的火器技术引入大明,试图通过改良和发展火器,来增强大明的军事力量,挽救岌岌可危的大明王朝。

然而,命运弄人,他精心培养和信任的孔有德最终却背叛了他,不仅让他的心血付诸东流,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大明的衰落。

孙元化的遭遇,既是个人的悲剧,也是那个时代大明王朝困境的一个缩影。

世事难料,谁都未曾想到,孙元化这位才华横溢、一心报国的火炮专家,最终竟会因叛将孔有德的缘故而屈死。

孙元化一生在火器研制方面成果斐然,他的最高成就当属所研发的岸防炮以及城台炮。

这些威力强大、性能卓越的火炮在守卫宁锦防线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当后金的军队如潮水般涌来时,宁锦防线凭借着孙元化所研制的火炮,一次次抵挡住了敌人的猛烈进攻,宛如一道坚不可摧的钢铁屏障。

守护着大明的疆土,为大明王朝在辽东的局势稳定做出了极大的贡献,据说后金始酋奴儿哈赤,就是被城台炮轰成重伤而死的。

此外,孙元化所着的《西洋神机》等着作,堪称大明西方军事技术派的巅峰之作。

这些着作中详细记载了他对西方火器技术的研究成果、制造工艺以及使用方法等诸多方面。

不仅凝聚了他毕生的心血,更是为后世研究西方军事技术在大明的传播与发展提供了极为珍贵的资料,对推动大明军事技术的进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只可惜,这样一位杰出的人才,却未能得到应有的善终,他的遭遇,实在是令人扼腕叹息,也成为了大明王朝历史上一段令人痛心的遗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