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大明中兴之我是崇祯

作者:三千纸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65章 胜信食趣,驰援斩监(二)

书名:大明中兴之我是崇祯 作者:三千纸 字数:0 更新时间:07-30 04:36

漫步紫禁城,这巍峨恢宏的皇城仿若成了一座巨大的美食迷宫。

馥郁醇厚的火锅香气,丝丝缕缕,如同俏皮的精灵,在每一寸空气里穿梭、嬉戏,肆意撩拨着众人敏锐的嗅觉。

单是轻轻一嗅这空气中弥漫的香气,便能在脑海中勾勒出方才宴会上那令人眼花缭乱的场景:

堆积如山的食材,琳琅满目,摆满了一桌又一桌;

欢声笑语此起彼伏,交织成一曲欢快的乐章,回荡在宫殿的每一个角落。

朱有建今日仿若被快乐之神附体,兴致高昂得如同展翅高飞的鲲鹏,大手豪迈一挥,对着侍卫们高声下令:

“食材,给朕敞开了采购,莫要心疼银钱,务必让大伙吃得酣畅淋漓,尽兴而归!”

那声音中气十足,震得殿梁上的尘埃簌簌而落,尽显帝王的霸气与豪爽。

古往今来,宫廷风气恰似一面镜子,映照出帝王的喜好,上行下效间,影响着整个宫廷的走向。

往昔,朱由检推崇勤俭,仿若一位苦行僧,引领着满宫上下粗茶淡饭,日子过得清汤寡水,清苦无比。

可如今,画风突变,朱有建钟情美食,刹那间,整座皇宫仿若被施了魔法,瞬间沉浸在珍馐佳肴汇聚而成的馥郁海洋里。

每一座宫殿、每一条回廊,都洋溢着烟火人间的欢腾气息,仿若过年时热闹非凡的市井街巷。

有人暗自揣测,这般奢靡的用度,银钱从何而来?

朱有建却仿若听到了世间最无趣的笑话,嘴角噙着一抹自信淡然的笑意,仿若掌控全局的棋手,心中暗自思量:

待宣府一役大获全胜,少说也能缴获上亿白银,那白花花的银子,足够让皇宫挥霍许久。

哪怕战事稍有波折,单凭朕手头的股金,维持这皇宫的吃喝用度亦是绰绰有余,就像拥有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金山银山。

当性命之忧一朝散尽,仿若沉重的枷锁“咔嚓”一声断裂,朱有建彻底放飞了自我。

仿若挣脱牢笼的飞鸟,自由自在地翱翔。

他的目光悠悠然飘向山东之地,仿若一位探寻宝藏的探险家,探寻着什么隐秘。

他心头揣着个连自己都觉得新奇有趣的念头,这念头恰似历代炎黄子孙共有的执念:

老是念叨着九州大地,可这九州究竟涵盖何处?

细细想来,中州仿若一位沉稳的长者,大致囊括晋豫陕三地,那里是华夏腹地,古韵悠长,每一寸土地都承载着千年的历史沉淀;

北州则像一片广袤无垠的绿色海洋,从茫茫草原一路延展至漠北荒寒之地,天高地阔,让人仿若置身于天地的尽头;

极北州更是仿若通往神秘世界的通道,向着那神秘莫测的北冰洋边际延伸,仿若能触碰到世界尽头的冰寒,让人望而生畏;

南州仿若一幅山水画卷,山水秀丽,湖广川云贵诸地,山川湖泊、丛林秘境交织如画,美得让人窒息;

极南州则像一位风情万种的异域女子,将交趾与南洋诸岛揽入怀中,异域风情浓郁,充满了未知与诱惑;

西州仿若一位雄浑豪迈的勇士,青藏新疆连带着那遥远的印度次大陆,高原雪峰与丝路驼铃相映成趣,展现出别样的壮美;

极西州的边界仿若一道通往未知世界的大门,仿若能跨越中亚,直抵未知的远方,引人无限遐想;

东州的界定稍有争议,倭岛吕宋一带确凿无疑,至于能否将夏威夷囊括其中,尚有待商榷;

毕竟大洋彼岸的那片土地太过遥远神秘,不知该不该将其纳入华夏版图,仿若一个未解之谜。

再看这北直隶至南直隶一线,依朕之见,理当合称为京州,毕竟大明祖陵位于凤阳,那里承载着皇室的的根脉与荣光,仿若一颗璀璨的明珠。

如此一来,山东之地现今的归属倒显得有些突兀,仿若拼图中一块错置的碎片。

瞧这鲁地的官员百姓,办事效率着实拖沓,若是早早定下股份之事,全都迁徙至陕西,诸事岂不更加顺遂?

仿若一位急性子的家长,看着慢性子的孩子,满心无奈。

谈及九州溯源,朱有建仿若陷入了一场时空的迷雾,苦笑着摇头,自嘲道:

对于历史一知半解之人而言,这九州的真容仿若迷雾中的幻影,实在难以捉摸。

他心底有个执拗的想法,始终坚信大禹帝当年必是统领全球的共主。

否则,那本《山海经》怎会像是描绘着整个世界的地理风貌?

在他眼中,三皇五帝的时代,华夏先祖定然是威震四方的世界主宰,仿若高高在上的神只。

只可惜后世子孙不争气,兄弟阋墙,同室操戈,落得如今只能偏安东亚一隅的憋屈境地,仿若一只被困在笼子里的猛虎,怎不让人扼腕叹息?

朱有建微微扬起下巴,修长的手指轻轻摩挲着,目光透过雕花窗棂,悠悠投向远方,若有所思。

他那深邃的眼眸中,仿若藏着无尽的智慧,正暗自揣度着一个有趣的谜题:

西洋人为何生得那般独特模样?

思来想去,他心中渐渐有了答案,想必是那所处地域环境在岁月长河中悄然施展了“魔法”。

瞧那非洲大地,仿若被太阳格外垂青,炽热的光芒近在咫尺,世代生活于此的人们,就像置身于一座永不熄灭的大火炉旁。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饱受烈日的无情炙烤。

族人的肤色在这漫长的煎熬下,仿若被大自然这位画师一层又一层地涂抹深色颜料,愈发黝黑。

一代接续一代,黑得愈发纯粹,最终成了大地般深沉的色泽。

再看欧洲人,他们滨临波涛汹涌的大海,咸涩的海风仿若一群顽皮的小鬼,终年呼啸着、肆虐着,裹挟着密密麻麻的盐粒,肆意侵袭每一寸肌肤。

那皮肤在海风与盐粒的双重“折磨”下,仿若被盐卤腌渍过的咸鱼,渐渐失去了原本的光泽,变得苍白粗糙。

而头发呢,也因长期缺乏滋养,好似被抽干了生命力,变得焦黄脆弱,一代不如一代,最终成了那一头标志性的黄毛,在风中凌乱地舞动。

反观东亚之人,生于广袤厚重的黄土地,自幼饮着雄浑壮阔的黄河水长大。

那黄土地,承载着千年的历史与文明,像一位智慧的长者,将深沉与厚重源源不断地注入子孙的血脉;

黄河水,奔腾不息,仿若一条巨龙,携带着磅礴力量,滋养着每一个生命。

历经无数代的沉淀滋养,这土地与河水的特质烙印在子孙的血脉肌肤之上,便成了这独有的黄皮肤,闪耀着温润的光泽。

朱有建心中感慨万千,喃喃自语道:

说到底,这全世界本就同宗同源,皆是炎黄子孙,不过是命运的齿轮转动,让大家散落各地,因环境差异各自发展罢了。

既为兄弟,又怎能因外貌迥异、地域不同便相互歧视?

就像兄弟姐妹间偶尔的打打闹闹,终究还是要携手同行,回归一家亲,这才是人间正道。

既是如此,这极西州的边界,不妨向着欧洲、非洲延展而去,让华夏的怀抱更加宽广。

想到此处,朱有建缓缓抬头,望向深邃无垠的夜空,眼中闪烁着憧憬的光芒,仿若看到了未来的希望,轻声说道:

日后若科技昌明,说不定还能造一艘神舟,奔赴月宫。

探望探望那位传说中的姑姑,也不知广寒宫里的她,如今模样可有变化?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