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大明中兴之我是崇祯

作者:三千纸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90章 蒸汽机图,初闻轮机(五)

书名:大明中兴之我是崇祯 作者:三千纸 字数:0 更新时间:07-30 04:36

朱有建闻听此言,不禁目瞪口呆,嘴巴大张,眼睛瞪得像铜铃,脑海中迅速开启了一场飞速换算。

他心里暗自盘算:日行千里,按一日六个时辰、共计十二个小时来算,时速竟高达八十多里,换算成现代的计量标准,也就是四十公里左右。

这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简直是不可思议的速度,究竟是什么样的概念啊?

这要是放到现在,虽说不算特别突出,但在那个时候,简直就是“神速”,足以让敌军望风而逃了。

许大匠就像一位沉浸在历史长河中的讲述者,并未停歇他的讲述,微微眯起眼睛。

仿佛穿越时空,亲眼目睹了当年的盛景,继续娓娓道来:

“待到本朝,成祖皇帝那可是心怀壮志凌云,一心想要扬我大明国威于四海,让世界都知晓我大明的强盛。”

“于是,一道诏令如雷贯耳,召集天下能工巧匠,再度对汽机加以改良,誓要将其打磨成航海利器,安置于海船之上。”

“此次改良更是精妙绝伦,匠人们独具匠心,在船舷外侧精心设置轮组,以十二支大桨合为一组,这般规模,相较于之前更为宏大壮观,就如同给海船装上了一对对的翅膀。”

“就拿赫赫有名的宝船来说,其上轮组竟多达八十八对,桨组亦有三十对之多。您瞧瞧,这是何等壮观的配置!”

“凭借这般强大的动力配置,方能派遣三宝太监率船队浩浩荡荡地远涉重洋,无需完全依赖人工划桨那吃力不讨好的方式,却能如同海上蛟龙,风驰电掣般地航行于大洋之上,所到之处,皆令蛮夷惊叹折服。”

朱有建听到这儿,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犹如在黑暗中摸索许久后,终于找到了那扇通往真相的大门,至此恍然大悟。

心中长久以来对于郑和下西洋一事的疑惑,尤其是围绕宝船的诸多谜团,终于如同冰雪消融般解开了。

后世对于郑和下西洋这件事,尤其是宝船的大小,一直争议不断,就像一锅永远煮不沸的水,各方观点你来我往,僵持不下。

公认的说法是宝船长达四十四丈,宽十八丈,排水量高达二万吨。

依据史料所记,再结合南京宝船遗址的考古发掘成果来看,宝船确实体型巨大,宛如一座海上的移动城堡。

然而,若仅靠帆与人力划桨作为动力,问题便接踵而至,仿佛一个个隐藏在暗处的陷阱。

硬帆虽有一定优势,可面对茫茫大洋、漫长的远航旅程,它的远航能力终究有限,就像一辆动力不足的马车,跑不了太远的路。

至于人力划桨,更是让人难以置信,如此庞然大物,得需要多少人才能划得动?

况且宝船实际载客量约为一千人,不可能全员都去划桨,那船上的其他事务又该如何处理?

也有人提及洋流助力一说,可这实在难以定论,单纯依靠洋流走单边尚可勉强解释,然而郑和的船队可是要往返航行的,总不能去的时候靠洋流,回来的时候就干瞪眼吧?

后来,虽有人提出蒸汽机的假想,并以南宋战船为论据进行论证,无奈因缺乏实物佐证,始终无法确凿证实,就像空中楼阁,看得见却摸不着。

许大匠一直留意着圣上的神情,见朱有建神色间似有疑虑,心底不禁“咯噔”一下,还以为圣上对自己所言并不相信。

他心急如焚,当下也顾不上多做解释,疾步如飞地走入内堂。

一时间,内堂里寂静无声,只有许大匠匆匆的脚步声。

少顷,他双手郑重其事地捧出一个盒子,那盒子外观古朴陈旧,木质的纹理犹如岁月镌刻的皱纹,瞧着便知有些年头了。

许大匠的双手微微颤抖,仿佛捧着稀世珍宝,轻轻揭开盒盖,动作轻柔得生怕惊扰了什么。

紧接着,他小心翼翼地从中取出一叠泛黄的绢纸,那绢纸脆弱得如同迟暮老人的皮肤,仿佛轻轻一碰就会破碎。

随后,许大匠屏息敛息,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手中的绢纸,一层一层缓缓打开,仿佛在揭开一段被尘封的历史。

一幅两尺见方的图纸徐徐展现在众人眼前,众人的目光瞬间被吸引过去。

图纸上,线条勾勒精细入微,每一根线条都像是工匠用最细腻的心思雕琢而成,布局严谨合理,仿佛是一座精心构建的微型城池,竟是一幅蒸汽轮机的结构图。

朱有建瞧见这图,脸上不由泛起一抹羞赧之色,那红晕像是天边的晚霞悄然爬上脸颊。

他心下暗自思忖:自己刚画的那蒸汽机图,与这精细的蒸汽轮机图一比,简直就像小孩子的涂鸦之作,似乎简陋了些。

一时间,竟隐隐有了想要将自己的图悄悄收回的念头,仿佛这样就能掩盖住自己的窘迫。

许大匠浑然不觉朱有建的心思,他的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图纸上,手指精准地指向图纸上的叶轮部位,眼神中透着自豪与专业,说道:

“圣上请看,便是这般模样的叶轮,当蒸汽轮机全力运转起来,蒸汽产生的强大推力会像一双无形的巨手推动叶轮飞速旋转,进而带动轮叶高速转动,如此,便能驱动宝船破浪前行,那气势,就如同蛟龙出海。”

“而这蒸汽轮机,还巧妙地设计了往复轴,它就像一个不知疲倦的大力士,通过它的往复运动,可以让船如离弦之箭般快速前进。”

“并且,这往复轴能够与大桨组紧密联通,两者协同作战,实现协同划船推进,大大增强船的动力,让宝船在大海上一往无前。”

朱有建静静听完这一席话,只觉脑袋里“嗡”的一声,仿若瞬间被丢进了一口沸腾的大锅,心里头已然如同炸开了锅,各种念头如同密集的雨点般纷至沓来。

他瞪大了眼睛,满是惊愕与狐疑,暗自思忖:这怎么可能?

按你这么一说,我辛辛苦苦耗费心血画出来的蒸汽机,岂不是在这蒸汽轮机面前,就像个刚学步的孩童面对武艺高强的大侠,远不如人家?

我可是来自科技发达的未来啊,在我们那儿,蒸汽机可是工业革命的标志性产物,承载着无数辉煌与变革,怎么到这儿就被比下去了?

这绝无可能!

这念头在他心间来回激荡,仿若汹涌的海浪拍打着礁石。

想到这儿,朱有建深吸一口气,强压下内心的波澜,努力让自己的表情恢复平静,不动声色地问道:

“既然如此,可有实物让朕亲眼一观?”

在他看来,说得再多、画得再精妙,若没有实实在在的物件佐证,终究如同空中楼阁,难以让人信服,不过是纸上谈兵罢了。

许大匠听闻此言,眉头瞬间紧锁,仿若拧成了一个解不开的疙瘩,脸上满是苦涩,那苦涩像是能渗进皮肤里。

他缓缓低下头,仿若被抽走了精气神儿,发出一声低沉的叹息,声音里透着无尽的遗憾,仿若一位迟暮的英雄在缅怀逝去的荣光:

“圣上啊,早在嘉靖三十三年,蒸汽轮机就被明令禁止了,那道旨意仿若一道晴天霹雳,击碎了所有匠人的希望。”

“所有相关器械全都被销毁殆尽,就像一场大火将所有的心血付之一炬,如今……实在是难寻踪迹啊!”

说罢,他的情绪愈发低落,整个人仿佛被一层阴霾笼罩,身影都显得有些落寞,仿若迷失在历史迷雾中的孤舟。

朱有建听闻许大匠所言,心中仿若被一团迷雾笼罩,满是疑惑,怎么也想不明白这其中的关键:

这宝船配备的蒸汽轮机如此先进,简直堪称那个时代的黑科技,为何会莫名其妙地遭到封禁?

这就好比明明手握一把绝世宝剑,却硬生生被人折断,扔到了角落里。

他脑海中第一个闪过的念头便是:“可是发生什么大事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