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大明中兴之我是崇祯

作者:三千纸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416章 川蜀大劫,大西乱起(三)

书名:大明中兴之我是崇祯 作者:三千纸 字数:0 更新时间:07-30 04:36

饮水不忘掘井人,汪兆龄也没被落下。

他得到了一双软皮乌金丝朝靴,靴身线条流畅,乌金丝在灯光下闪烁着神秘的光泽。

还有一件内衬圆领衫,由张四虎两位姐姐奉献。

这圆领衫质地柔软,上面绣着精致的花纹。

汪兆龄穿上后,十分欣喜,对张德来这孩子越发赞赏,心中暗忖:

德来这孩子当太子,我看行!

成都府诸多村镇竟暗地里为张德来奉上“尊号”——

“孽龙太子张缺德”!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这声声警示,在历史长河中萦绕不绝。

可这位大西太子张德来,行事简直缺德至极。

他竟割取百姓头发,还堂而皇之地定下规矩,每年都要割上一回。

这般行径,真真如那为祸人间的孽龙。

如此恶人,不是孽龙又当属何物?

乡民们满心愤懑,这般咒骂,皆因满心委屈。

然而,又有谁知道这背后的隐情。

若非如此,川人恐怕早已死伤大半,早已在无尽的屠杀中消亡殆尽。

成都府民众多达百万之巨,不过是用头发,换回了身家性命,换回了头颅无虞,换回了安稳日子。

否则,他们何来今日生机?

何来这暂得喘息的安宁生活?

可惜没人会告诉他们真相!

九月十六日,成都城内居然流传出一首诡异的儿歌:

“六月干,七月干,八月埋天官。

九月十月人头堆齐山。

生在燕子岭,死在凤凰山!”

这看似简单的儿歌,因为朗朗上口,在成都城中迅速传播开来。

街头巷尾,不论是孩童还是大人,都在悄悄哼唱。

一时间,整个成都城都被这诡异的气氛所笼罩。

张献忠听闻了这事儿,顿时龙颜大怒。

他自己就是出生在燕子岭,这“生在燕子岭,死在凤凰山”,不就是在诅咒老子吗?

张献忠气得浑身发抖,大声咆哮道:

“这肯定是有人故意为之,想要动摇朕的江山,诅咒朕早死!

传老子旨意,都指挥使,立刻派兵去拿人,一定要找到这源头,将他碎尸万段!”

都指挥使领命后,迅速行动起来。他派遣了大量的士兵和密探,在成都城中四处搜寻,排查可疑之人。

然而,奇怪的是,这些人查遍了大街小巷,翻遍了每一个可能的角落,却始终没有找到这邪咒之语的源头。

仿佛那唱儿歌的人,一夜之间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成都城中,军民人心惶惶。

有的人害怕自己被牵连,不敢再多言;

有的人则怀着侥幸心理,依然偷偷传唱着这首儿歌。

而张献忠,坐在皇宫之中,怒火中烧,却又无可奈何;

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这邪咒之语在城中继续流传,心中充满了不安与愤怒。

在成都那阴森压抑的皇宫之中,张献忠愤怒地倚靠在龙椅之上,眼神中透露出无尽的残忍与张狂。

而此时的张德来,正满脸得意地站在殿下,进行着那令人毛骨悚然的提议。

张德来带着几分笃定地说道:

“父皇,那邪咒之语的儿歌,定是从小儿口中传出。

如今我已将大西军家眷里的三百童子抓捕,这些童子的年纪与儿歌传唱者相符,定能从他们之中找出源头。”

张献忠听闻,龙颜大悦,用力地点点头,说道:

“好!德来此计甚妙,准你从这三百童子身上查个水落石出。”

汪兆龄也在一旁点头附和:

“德来这孩子心思缜密,依我看,这法子靠谱。”

得到父皇首肯的张德来,迅速展开了行动。

可他所谓的“查源头”,不过是一场惨绝人寰的屠杀闹剧的开始。

在他的授意下,那些无辜的童子被严刑拷打,哭声、惨叫声响彻整个审讯之地;

可他们根本不明所以,何来“源头”可言?

最终,这三百童子,在无尽的折磨与冤屈中,全部命丧黄泉。

九月十九日,成都城笼罩在一片沉重的死寂之中,仿佛预示着即将到来的巨大灾难。

这一天,成为了大西朝历史上最黑暗的流血日。

张德来为了进一步稳固张献忠的统治,更为了满足自己内心那扭曲的权力欲;

或者是另有居心,擅自做出了一个疯狂的决定——

对那些童子的父母家人展开血腥屠杀。

大西军中最忠诚的十一名中郎将,他们为张献忠出生入死,战功赫赫,然而如今,他们及家人全被无情地处决。

他们原本幸福的家庭,在这一日支离破碎,哭声、惨叫声响彻整个军营。

不仅如此,三百中低层军官的全家也未能幸免,他们被一个个拉到刑场,刽子手的屠刀高高扬起,鲜血染红了大地。

更令人发指的是,一万六千名士兵,仅仅因为一些莫须有的“诅咒儿歌”罪名,全家被处斩。

他们的家人,无论是白发苍苍的老人,还是嗷嗷待哺的婴儿,都在这场屠杀中失去了生命。

这些无辜之人的死亡,最终竟变成了皇宫里的床榻、屏风以及文武大员的朝服。

张德来看着这些由人命堆砌而成的“物品”,脸上露出了疯狂的笑容,仿佛这是他权力与地位的象征。

大西军中的太监团队,偷偷传话过来,对张德来的行为提出了批评,面对这惨绝人寰的屠杀,他们也无法忍受。

“刘德忠,你已经被魔鬼附体了!

我们只是给你提了一些建议,可没说让你一定要这么做啊!

你这样做,实在有伤天和。

虽说能够引发大西军离心,或许能让张献忠更快败亡,但你也太狠了,那些东西真的可以制作吗?

这种事简直违背了天理人伦,过于伤天和!

这血腥的屠杀,让多少家庭家破人亡,多少无辜的人惨遭杀害。

你这样做,就不怕遭报应吗?”

张德来看着这些指责纸页,嘴角却微微上扬,露出一抹不屑的笑容。

他心中暗自想着:

无辜吗?

能够于大西国中成为得力将领,还能带着亲眷的军将,谁不是手上沾满大明百姓的血?

他们本就该死,谈什么伤天和,遭报应?

你们这些太监,懂什么大道理!

而我,注定将是这大西朝的掘墓人,让这些乱臣贼子死无全尸!

正是因为他的这番冷漠与狠毒的推波助澜,让大西军内部的矛盾愈发激烈,一场来自于暗处的危机正悄然临近……

然而别人无法知道的是,那流传于街头巷尾的诡异儿歌,竟是太监团精心策划的产物。

他们挑选了两个嗓音尖锐细长的太监,趁夜色偷偷与东宫卫队交换进成都城,藏身于阴暗的角落。

每当夜深人静,便装神弄鬼地吟唱起那首令人毛骨悚然的儿歌,最终因为易于传唱,给大西军民带来了杀身之祸。

与此同时,太监团队日夜钻研,凭借着从一些古籍和传闻中获取的知识,竟制作出了两句谶语。

是一种神秘晦涩的古体文字,被他们视作引发大西国内部动荡、进而改变权力格局的关键道具。

他们日夜谋划,等待着合适的时机,准备将这两句谶语送到张献忠眼前,引发一场足以震撼整个大西朝的风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