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大明中兴之我是崇祯

作者:三千纸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461章 蒸汽轨车,新型棱堡(四)

书名:大明中兴之我是崇祯 作者:三千纸 字数:0 更新时间:07-30 04:36

朱有建眉头微皱,心中思索着其中的利弊。

考虑到隧洞黑暗的环境,可能会造成人员幽闭恐惧症,他决定重新规划路线。

经过一番权衡,他觉得尽量避开大山,采用栈桥的方式或许更具性价比。

朱有建了解到,早在一千八百多年前,秦驰道与直道就曾广泛使用栈桥;

这些栈桥存在了几百年之久,为当时的交通发挥了重要作用。

如今有了混凝土结构,他认为撑个几十年应该不成问题。

不过,现在需要考虑的是,所建造的桥梁不仅要能承载轨车连货的重量;

还得兼顾河运的正常漕运,这就意味着桥梁必须有足够的高度。

“这桥梁高度的问题,着实令人头疼啊!”

朱有建皱着眉头说道,

“桥梁越高,承载墩就越长,将混凝土弄到地方现浇很不现实,看来只能采用预制的方式了。

可这预制到底要怎么弄呢?”

他思索片刻后,终于做下决定。

在他看来,一个合格的领袖,不能包办一切,得让团队有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机会。

朱有建认为,以后都要多放手,给予团队成员足够的信任和空间,让他们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于是,他决定将这个难题交给韩赞周去解决,相信他能够带领团队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

将轨车相关事宜交待好后,生活重新恢复正常。

这日,朱有建在御书房里拿着墨笔在纸上画图,墙壁上挂着各种堡城图,这些图基本涵盖了大明的各种类型堡城。

比如卫堡、镇堡、城堡、塞堡、关堡、口堡、屯堡、隘堡等。

他仔细端详着这些堡城图,心中感慨万千。

这些堡城最突出的地方就是防御功能强大,不过这种强大主要表现在冷兵器与半火器时代。

在如今这个火炮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这些传统的防御工事虽然仍有一定的价值,但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变革。

他望着墙上的堡城图,暗暗下定决心,要将古人的智慧与现代的技术相结合,打造出更加先进、实用的堡城设施,为这片土地带来新的繁荣与发展。

朱有建站在御书房中,目光久久停留在墙上的各类堡城图上,脑海中不断思索着这些堡城在军事防御中的得与失。

屯堡,无疑是明代军事防御体系中一颗独特的明珠。

在和平时期,屯堡中的百姓们在外辛勤耕种,或从事其他生产活动,为生活奔波劳作。

而一旦战争来临,他们便迅速聚集进堡,凭借坚固的防御工事,形成攻防一体的战斗集体。

这种模式将日常生产与军事防御紧密结合,优点显而易见。

百姓们平时积累的物资储备,使得屯堡在战时具备一定的自给自足能力,无需频繁从外界运输物资,大大增强了其持续作战的能力。

而且,屯堡内的居民熟悉周边地形,能够充分利用有利条件进行防御和反击。

然而,屯堡的缺点同样十分明显。

它需要依山而建,多分布于山峦众多的地区。

这种地理环境的限制,使得屯堡在平原地形中显得极为被动。

在平原上,屯堡的城墙往往过长,这就给敌方提供了更多的突破口。

敌方军队可以利用地形优势,集中兵力对城墙的某一处进行强攻;

一旦城墙被攻破,屯堡内的军民便陷入了极为危险的境地。

为了弥补屯堡在平原地区的劣势,明朝建造了辅堡——卫堡。

卫堡作为屯堡的外围防线,是一种堡门小而低的纯军事堡垒。

这种设计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保护了屯堡,使得敌方军队难以轻易接近屯堡。

然而,卫堡也存在致命的弱点。

如果敌人采取围而不攻的策略,卫堡由于储备有限,很快就会陷入粮尽援绝的困境。

彼时,卫堡非但不能继续保护屯堡,反而会成为敌军进攻屯堡的帮手。

就像宣化城的情况,一旦卫堡失守,敌军便获得了围城的机会。

这也导致崇祯初期,就渐渐将卫城放弃修缮驻防,而把主要防御力量,用于主城之中。

倘若使用曹化淳那样的吊射毒弹入城战术,屯堡内的军民即便想要冲出城门突围,也会因为难以突破卫城的攻击而陷入绝境。

再看塞堡、关堡、口堡、隘堡,它们一般分布在长城各处,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这些堡城凭借长城的险要地势,对步兵具有显着的优势。

步兵在攀爬陡峭的长城城墙时,行动迟缓,且容易暴露在守军的攻击范围内。

然而,当面对骑兵时,这些堡城的防御效果便大打折扣。

骑兵凭借其快速的机动性和强大的冲击力,往往会给守军带来巨大的压力。

一旦敌军成功炸开一段城墙,形成豁口,骑兵便能迅速从豁口突进,打乱守军的防御部署。

黄台吉叩关之时,就曾多次采用这种战术。

他利用骑兵的快速机动性,从墙子岭炸开长城,然后穿插进关内,给明朝的边防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朱有建沉思,这些堡城在军事防御体系中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同时也存在着各自的局限性。

在未来的军事建设和战略规划中,必须充分考虑这些优缺点,因地制宜地制定防御策略,才能更好地保障疆域的安全。

他望着墙上的堡城图,心中暗暗思索着如何改进和完善这些防御工事,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挑战。

朱有建眉头紧锁,河套地区如今已被游击小队占据,如何守住这片战略要地,成了他心头最为棘手的问题。

河套向外辐射的整个鞑靼大草原,犹如一片广袤无垠的荒原,历代王朝虽曾多次试图将其纳入有效管理,却总是功败垂成。

华夏民族在这片草原问题上吃了无数亏。

遥想当初,大草原最初是犬戎人与狄人的天下。

周朝为了应对他们的侵扰,耗费了千年之久,却依旧未能将其彻底解决。

随着时间的推移,犬戎与狄人逐渐融合,形成了更为强大的匈奴人。

秦汉时期,中原王朝将大量精力投入到对抗匈奴的战争中。

秦始皇修筑长城,派遣蒙恬率军北击匈奴,造成民怨沸腾,最终葬送帝国;

汉武帝更是多次发动大规模战役,卫青、霍去病等名将纵横大漠,给予匈奴沉重打击。

然而,即便如此,匈奴问题依旧未能得到根本解决。

东汉时期,经过长期的征战,终于将匈奴击败。

但此时,东汉内部却陷入了政治腐败、社会动荡的困境,无力对草原地区进行有效的管理。

西晋灭亡后,中原大地陷入了混乱,内迁的胡虏在中原肆意妄为。

这些胡人虽已有一定的汉化程度,但他们的野心并未因此收敛。

好不容易等到局势稍微稳定,东面山里的胡人又涌入草原,逐渐形成了后来的北魏政权。

北魏的崛起,使得华夏大地陷入了南北朝分裂的局面。

不过,在这一过程中,汉化的胡人各族基本被解决。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