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大明中兴之我是崇祯

作者:三千纸 | 分类:军事 | 字数:48.7万字

第207章 帝宠降临,请开朝会(四)

书名:大明中兴之我是崇祯 作者:三千纸 字数:0 更新时间:07-30 04:36

在这个没有飞机和导弹的时代,控制住地面的关键口隘,便如同握住了战争的主动权,其他方面倒也无需太过担忧。

想起民间流传的那句“满人不上万,上万不可敌”,朱有建不禁嗤笑一声,在他看来,这纯粹是无稽之谈。

他的思绪又飘回到宣化城围城之战,那场战斗中,铁丝绳成功地阻挡了骑兵的冲锋,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如今更是将铁丝绳换成了更加坚固的钢丝绳,对于那些试图高速冲锋的骑兵来说,这无疑是一条死亡陷阱。

而且,现在还配备了高爆地雷与加农组炮,加农组炮射程极远,一旦开火,强大的火力如同洗地一般,所到之处,片甲不留。

朱有建坚信,在这样强大的防御体系面前,没有任何骑兵能够冲破防线,所谓后金的威胁,也不过是纸老虎罢了。

想到这里,他微微眯起眼睛,嘴角浮现出一丝自信的笑容,心中对未来的局势充满了信心。

朱有建慵懒地靠在椅背上,手指轻轻敲击着扶手,对着身旁的王承恩吩咐道:

“去,把南方时局的相关奏报规整一下,那些啰里吧嗦、没有实质意义的口水奏则就直接扔了,重点整理各地区的动乱状况以及潜藏的不稳定因素,朕要清楚知晓南方的局势究竟如何。”

王承恩领命而去,没过多久便折返回来,手中拿着一摞小册子,这些册子都是他整理出来的主要内容。

他将最上面的册子打开,开始汇报起内容来。

朱有建皱着眉头,湖广地区竟然还有李自成闯军的留守部队,人数多达十三万,他们牢牢占据着几处重要的大城,也就是府城,如同几颗顽固的钉子,扎在大明的版图之上。

朱有建眼中闪过一抹决然,当即对王承恩下令:

“拟旨,着左良玉部即刻进军湖广,全力解决顺军余部。”

王承恩闻言,嘴唇微微动了动,欲言又止。

朱有建察觉到他的异样,猛地瞪了他一眼,冷哼一声道:

“哼,那厮会不会遵照圣旨行事,重要吗?现在不重要。日后朕若想要瓦解他,总得有个由头,不是吗?

此番让他出兵,便是给他机会,若他违抗旨意,往后收拾他也就名正言顺了。”

王承恩心中一凛,暗暗佩服主子的深谋远虑,连忙应声道:

“奴才明白,待会就去拟旨。”

说罢,翻开第二个册子,而朱有建则继续靠在椅背上,闭目沉思,思考着后续应对南方局势的种种策略。

王承恩将张献忠目前的动向,仔细述说出来:

如今张献忠已然占据了蜀地的七成版图,如同一头凶猛的恶虎,将这片富饶之地据为己有;

而秦良玉率领的土司军则拼死防守着剩下的三成,苦苦支撑,局势岌岌可危。

在权衡利弊、反复思量之后,朱有建终于给出了明确指示:

“待京营回师之后,从中抽调五千精锐之士,即刻奔赴西安方向,与刘德忠的部队汇合。

汇合完毕,便一同入川展开游击作战。此次作战,军需供应务必参照徐州游击小队的标准,给将士们配备上手雷,想来他们已经能够熟练运用。

还有二段连弩,其射速与精准度在山地丛林作战中可发挥奇效;

以及仁慈煤,此物虽不起眼,却也能在关键时刻派上用场。”

说到此处,他微微一顿,接着道:

“至于奖励方面,同样参照徐州游击小队的模式。每俘获一名敌军,便赏赐白银五两,同时给予田五亩。

如此丰厚的赏赐,既能激发将士们的斗志,又能让他们无后顾之忧,全力以赴投入战斗。务必让将士们知晓,只要奋勇杀敌,朝廷绝不会亏待他们。”

王承恩在一旁躬身聆听,将每一个字都铭记于心,待朱有建说完,他连忙应道:

“奴才谨遵旨意,之后安排落实。”

随后,又拿出第三个册子,正准备述说,朱有建摆摆手,道:

“其他事不打紧,朕懒得搭理,且去吧。”

王承恩无奈收起其他册子,快步走出御书房,着手筹备各项事宜,力求让这入川作战的计划能够顺利实施,为扭转蜀地战局迈出坚实的一步。

徐州战事落下帷幕,内卫与外卫们如同忙碌的工蚁,迅速投入到战后物资的清查统计工作当中。

当所有的数据最终汇总呈现在众人眼前时,他们一个个都瞪大了眼睛,面露惊愕之色,简直不敢相信自己所看到的一切。

遥想山东,两年前曾惨遭后金铁骑的践踏蹂躏,藩王府与诸多府衙都被无情查抄,民生凋敝,经济崩溃。

种种迹象都确凿无疑地表明,这片土地早已陷入赤贫,穷到连续三年都无力向朝廷上缴国税,百姓们在战火与掠夺下苦苦挣扎,度日如年。

然而,此刻摆在眼前的这份统计清单却与记忆中的贫困山东大相径庭。

且不说那些价值连城的珠宝首饰,单是白银就足足有八千万两之巨,黄金也达到了惊人的二十万两;

粮食方面,堆积如山的十二万石谷物,足够养活一支庞大的军队,支撑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马匹资源更是令人咋舌,来自陇西的优质战马就有二万匹,普通战马三万匹,即便是驽马也有一万五千匹,这些马匹汇聚一处,马蹄踏地之声仿佛都能震动天地。

再看军需物资,军帐多达一万六千顶,普通帐篷也有一万顶,无论是野外扎营还是临时安置,都绰绰有余;

各式武器琳琅满目,总数高达十二万件,从锋利的刀剑到厚重的长枪,应有尽有,仿佛一座巨大的兵器库。

铠甲三千套、皮甲一万八千件,可穿服装八万套、鞋靴四万五千双,其中八成都是符合大明制式标准的,整齐划一,属于卫所军配置。

重型火器方面更是不容小觑,红夷大炮六十八门,那黑洞洞的炮口仿佛能吞噬一切敌人,虎蹲炮一百六十七门,小巧灵活却威力巨大,大铳六千件,三眼铳一万三千支,这些火器一旦齐鸣,足以让任何一支敌军胆寒。

还有那六百箱各式炮丸、四百五十箱弹子以及八百箱火药,为火器的持续发射提供了充足的弹药储备。

甚至连投石机成品都有三十二架,散落的木料很多,稍加组装便能制作成投石机。

众人面面相觑,心中满是疑惑:

如此丰厚的物资究竟从何而来?

基本不用想了,财物应该出自豫南或者湖广,火器则可能还有山东各府城贡献的。

内卫的一名千户与外卫的一名千户,在对徐州缴获的火器进行了细致的盘点之后,不由得对视了一眼,眼神中满是震撼与笃定。

他们心中清楚,若这些火炮能交到专业的操炮手手中,那威力将被彻底释放。

凭借着如此强大的火力,徐州根本无需借助水淹这种耗时费力的手段,只需两日便可轻松拿下。

即便是进军中都,以现有的弹量储备,同样也只需两日时间,便可势如破竹,直捣黄龙。

想到这里,两人心中都泛起了嘀咕。

如此强大的火力的来源,他们不禁推测,明军极有可能是主动投降的,要不然这些炮弹和火药怎会还剩下这么多。

毕竟在激烈的战斗中,这些弹药必定会被大量消耗,可如今这剩余的数量,明显超出了正常的消耗范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