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大明中兴之我是崇祯

作者:三千纸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78章 京师正序,宣府战启(三)

书名:大明中兴之我是崇祯 作者:三千纸 字数:0 更新时间:07-30 04:36

这些刑罚的执行过程,被无数双眼睛围观见证,于是,谣言便如同野火燎原,迅速在人群中蔓延开来。

有人神色慌张,压低声音传言说:

“朝廷决定在这乱世之中采取重典啦,凡是打架斗殴的人,不仅要被打板子,打得皮开肉绽,还要被废掉子孙根,剪掉舌头……”

那声音里透着惊恐,仿佛大难临头一般。

申时的余晖如一层轻柔的薄纱,缓缓洒落在京城的大街小巷,将整座城都染成了暖橙色。

就在这温馨的光影之下,京城内仿若被施了一场宁静的法术,那些往日里司空见惯、扰攘不休的纷争吵闹场景。

竟如同被一阵无形却有力的清风给悠悠吹散了,没留下一丝痕迹。

执法队的身影在城内穿梭忙碌,他们目光如炬,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

待圆满完成了城内的巡查任务后,连口气都来不及喘,便又如同离弦之箭,马不停蹄地奔赴外城。

外城的街巷更为繁杂,可他们毫无怨言,一丝不苟地排查隐患、维持秩序。

紧接着,城外的广阔天地又成了他们新的战场,继续肩负起维护治安的神圣使命,那劲头,仿佛不知疲倦的钢铁卫士。

随着时光悄然流逝,宛如细沙从指尖滑过,到了第三日,奇迹降临了——整个京都仿若脱胎换骨,呈现出一派前所未有的良好治安景象。

且看,那匆匆赶路的行人,以往为了争抢道路,时不时就会拌嘴红脸,如今却都变得谦逊有礼。

脸上挂着淡淡的微笑,脚步轻快而又从容;

沿街叫卖的商贩们,过去常因争抢摊位、客源,吵得面红耳赤,此刻一个个都和和气气的,吆喝声中透着热情与友善,没有了往日的争吵打闹。

这一切,仿佛一夜之间,大家都似乎被施了文明的魔法,整个京城都沉浸在一片祥和的氛围之中。

如今,人们在街上偶遇时的场景更是有趣极了。

彼此目光交汇的瞬间,先是恭恭敬敬地拱手行礼,那动作标准而又优雅,脸上洋溢着和善温暖的笑容,如同春日暖阳般驱散了彼此心间的陌生与疏离。

紧接着,双方还会停下匆忙的脚步,客客气气地微微侧身,伸出手来,示意对方先走。

那模样,就像是手中捧着稀世珍宝,生怕自己的举动稍有不慎,就会冒犯到对方似的。

刑部、皇城司、锦衣卫的执法者们,平日里见多了京城的乱象,此时看着这和谐得近乎梦幻、有些不真实的场景。

一个个都像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站在街头,大眼瞪小眼,心里直犯嘀咕:

“这京都啥时候变得这么和谐了?我们整日在这城里巡查,咋一点动静都没察觉到呢?难不成是有神仙暗中相助?”

孟兆祥身为执法队的一员,更是亲眼见证了这翻天覆地的变化,他对皇帝佩服得五体投地。

走在街头,望着眼前井然有序的景象,他忍不住在心里暗暗赞叹:

“圣上啊,您这手段实在是太高明了!简直就是神来之笔啊,不费吹灰之力,一下子就把这京城的治安给整治得服服帖帖的,让咱老百姓都能过上安稳日子,真乃我大明之福啊!”

而朱有建呢,此刻他正在皇宫内悠然自得,或品茶发呆,或踱步赏景。

幸好没听到孟兆祥在外头对他这番满是崇敬的夸赞,要是让他知晓了,估计他也得一脸茫然,一头雾水,直挠后脑勺。

其实呢,他当初想出这个整治京城治安的主意时,心思单纯得很。

纯粹是瞅见执法者们整日忙得焦头烂额,东奔西跑抓了人,还得花费大量精力去审讯,这一来二去,得耗费多少人力物力啊?

简直是劳民伤财!

倒不如简单粗暴些,有事直接就在现场解决,当场把那些爱闹事、不安分的刺儿头都给狠狠收拾一顿。

打得他们皮开肉绽、哭爹喊娘,让他们受点皮肉之苦。

这些人啊,大多是欺软怕硬的主儿,一旦吃了苦头,自然就会老实巴交,不敢再在外面晃悠着惹是生非了。

就算他们哪天养好了伤,贼心不死,还想闹事,那也简单,再打一遍便是,打到他们彻底服软为止。

朱有建满心以为这法子能治一时,可他万万没想到,自己的这个举措竟然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了千层浪,引发了谣言的疯狂传播。

唉,这世上最难管的就是人嘴,人嘴两张皮,翻来覆去,流言蜚语什么时候都少不了,仿佛是无孔不入的蚊虫,嗡嗡乱飞。

说到底,还是这京城闲人太多,整日无所事事,就爱聚在一块儿嚼舌根,把个好好的事儿传得面目全非。

在那之后,执法队的日子可就舒坦多了,以往忙得脚不沾地,如今工作变得轻松得如同闲云野鹤。

甚至有些队员都闲得发慌,整日抓耳挠腮,不知道该干点儿啥好。

这不,就有人动起了歪脑筋,打起了坏主意,竟搞起了钓鱼执法这一套损招。

这一下,可把京畿地区的老百姓给吓得不轻,仿佛惊弓之鸟一般。

大家平日里出门,都变得小心翼翼,如履薄冰。

走在街上,要是碰见个不认识的人,连招呼都不敢打,远远地瞅见,就像见了瘟神一样,赶紧绕道走,生怕惹上什么麻烦。

每个人心里都在犯嘀咕:“这世道不太平啊,谁知道眼前这人是不是官府派来设下圈套,就等着咱这些老百姓上钩的呢?”

还别说,这钓鱼执法还真让不少粗心大意、脾气暴躁的人上了当,稀里糊涂就挨了打。

这些人被打得全身疼痛,有苦说不出,有泪只能往自己肚子里咽,满心的委屈和后悔。

心里一个劲儿地埋怨自己:

“都怪我这暴脾气,当时要是能管住自己,不冲动行事,何至于落到这般田地啊?”

幸而,那令人诟病的钓鱼执法行为,犹如一颗刚冒头就被及时拔除的毒瘤,被敏锐察觉并迅速禁止了。

然而,就像一颗石子投入湖面,激起的涟漪经久不散,它所遗留下的影响,却如同深深扎根于泥土的古树,盘根错节,十分深远。

在这之后的漫长时日里,京城仿若被一层无形却坚实的护盾所笼罩,摇身一变,成了治安状况首屈一指的绝佳之地。

街头巷尾,一片安宁祥和,再不见往日的喧嚣与纷扰。

百姓们出门在外,个个谨小慎微,如履薄冰,谁都不敢轻易去捅娄子、惹是生非。

为啥呢?

只因这世道变得太快,人心也跟着变得叵测。

走在路上,你根本分不清,对面之人到底是心怀善意的良民,还是暗藏玄机、伺机而动的“鬼”。

于是,“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这句古训。

仿佛一道金科玉律,深深烙印在众人心中,成了大家心照不宣的行事准则。

无论是街头偶遇的小小摩擦,还是生意场上的利益纷争,人们都学会了咽下那口气,咽下那份不甘。

小心翼翼地维护着这份看似平静如水,实则得来不易的和谐,生怕一个不小心,就打破了这珍贵的安宁,其实实在是怕板棍落在身上。

再瞧瞧那些曾经在京城街头寻衅滋事、闹得鸡飞狗跳的闹事者,他们的背后,可藏着不少不为人知的故事。

这些人,绝大多数都是应了漕帮那颇具号召力的召集令,从四面八方聚拢而来。

他们仿若一群被驱赶着的羔羊,被编入百人队伍后,便在一片吆喝声与脚步声中,浩浩荡荡地奔赴晋豫陕之地,开启了另一段未知的旅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