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大明中兴之我是崇祯

作者:三千纸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417章 川蜀大劫,大西乱起(四)

书名:大明中兴之我是崇祯 作者:三千纸 字数:0 更新时间:07-30 04:36

随着时间推移,成都城在张献忠的统治下,表面上呈现出一片虚假的繁荣景象。

街道上人群熙攘,商铺林立,货物琳琅满目。

张献忠置身于这般景象之中,满目皆是繁华盛景,心中的帝王优越感愈发膨胀。

他看向张德来的眼神愈发慈祥,往日倒竖的眉尾都垂落许多;

仿佛张德来就是他最得力的左膀右臂,是他统治这大西朝不可或缺的依靠。

张献忠仿佛看到了自己统治下的大西朝,江山稳固,万世昌盛;

这种虚幻的美好让他沉醉其中,却不知这繁荣背后隐藏着多少危机。

九月二十二日,张献忠摆驾东门外。

大西皇帝威风凛凛,带着左右丞相,登上那高达九层的回澜塔。

站在塔顶,极目远眺,整个成都皇城尽收眼底。

红墙黄瓦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宫殿楼阁错落有致,仿佛一幅壮丽的画卷展现在眼前。

张德来从怀里小心翼翼地拿出一只秀气的远望筒。

这远望筒是西夷所制,拥有五倍数的放大距离。

张献忠饶有兴致地将其持在手里,放在眼前。

透过远望筒,皇宫的宝顶仿佛触手可摸,那精致的构造与华丽的装饰让他惊叹不已。

他大笑着说道:

“西洋夷人,倒是制得一手奇淫巧技!”

旋即,他又想起什么,转头看向张德来,问道:

“德来,那些夷人还在聒噪吗?”

张德来赶忙恭敬地回答:

“回父皇,据探子来报,那些西洋夷人近日倒也安静,并无异常动静。”

张献忠听后,微微颔首,脸上露出一丝满意的神情,却不知,张德来转过脸的嘴角笑得邪意森森。

张德来站在塔楼上,目光落在东门城楼旗杆上那随风飘动的幡旗上。

风拂过,幡旗烈烈作响,仿佛鱼龙飞舞。

他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摇手一指,朗声说道:

“儿臣以为金色发丝,特别适合编织父皇的金龙帐!”

张献忠正沉浸在登高望远后的得意之中,听到张德来的话,不禁大笑起来:

“哈哈哈哈!

好!好主意!

那些夷人特别聒噪,居然叫朕信他们的劳什子教,还劝朕要善良,真是不知所谓。

朕倒要让他们看看,他们的言论在朕这里一文不值。

这金龙帐,朕要让他们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帝王威严!”

那笑声中,满是对张德来提议的认可与对所谓“西洋劳什子教”的不屑。

张献忠转身,目光投向镇江桥。

此桥九孔,白色的桥面在阳光的照耀下,宛如一条白龙蜿蜒伸展,似欲腾云飞走,气势非凡。

张献忠下塔后,脚步不自觉地迈向九孔镇江桥。

他踏上桥面,脚步沉稳而有力,手抚在桥栏上,感受着这桥的坚实。

栏柱上雕刻成鱼龙的装饰,昂首朝天,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辉煌。

此时,一旁的汪兆龄也走上前来,饶有兴致地抚摸着鱼龙雕刻。

忽然,他的手一顿,眉头微微一皱,看向鱼龙的异样之处。

仔细辨认后,鱼龙鳞纹居然像篆字,竟然是一段连续的文字。

他心中一惊,赶忙轻声念出:

“桥是弓,塔是箭,弯弓正射承天殿,鱼龙落,长弓折…”

这晦涩难懂的文字,如同一个神秘的预言,在空气中弥漫开来。

张献忠听到汪兆龄念出的文字,微微一怔,眼神中闪过一丝疑惑与不安。

他转头看向汪兆龄,问道:

“此乃何意?”

汪兆龄沉思片刻,缓缓说道:

“陛下,臣……

臣也不太明白,只是这文字,似乎透着一股不祥的气息。”

张献忠想到“长弓折”三个字,脸色瞬间大变,变得铁青,大骂道:

“老子住的就是承天殿,这回澜塔看来不吉利,赶紧拆掉!

桥也给老子炸了!”

他的声音在空气中回荡,充满了愤怒与威严。

显然,这里对于此刻满心不祥预感的张献忠来说,已经待不下去了。

他气鼓鼓地迈着大步,匆匆回皇宫去了,身后留下惊愕的众人。

隔日,都指挥使神色匆匆地带着一块石板进宫汇报。

原来,在张献忠下令炸毁镇江桥和回澜塔后,回澜塔被炸碎,他们在塔基里发现了一方古碑,这古碑上的文字无人敢擅断。

众人围聚过来,只见碑上刻着古篆文。张献忠不认识,他的义子张德来虽有些才学,此刻也面露难色,同样不认识。

好在右丞相严锡命在场,他仔细端详辨认后,脸色瞬间煞白。

那一瞬间,他似乎被恐惧笼罩,不敢说出碑文的内容。

张献忠见他这副模样,心中愈发好奇与恼怒,逼问道:

“严爱卿,你倒是说啊!”

严锡命无奈,只好颤颤巍巍地说道:

“修塔余一龙,拆塔张献忠。

岁逢甲字年,此地血流红。

妖运终川北,合归十八子。

定西又定东,抚南登九重,国祚一百九。

炎兴元年诸葛孔明记。”

听完碑文内容,张献忠的脸色愈发阴沉。

他眉头紧锁,来回踱步,

“炎兴元年……诸葛孔明……”

这几个词在他脑海中不断回响。

尽管这所谓的“诸葛孔明记”让他觉得荒谬,可碑文上那些预言般的文字,却如同一把利刃,刺痛着他那敏感多疑的心。

“岁逢甲字年,此地血流红。”

张献忠咬牙切齿,仿佛已经看到那血流成河的可怕景象,

“莫非真有大难临头?”

严锡命在一旁,大气都不敢出,额头布满冷汗。

张德来则偷偷观察着张献忠的神情,心中暗自揣摩着字面意思。

都指挥使站在一旁,手足无措。

整个大殿内,气氛压抑得如同暴风雨来临前的沉闷,每个人都感受到了那来自未知的恐惧。

张德来站在张献忠身旁,心里忍不住犯起了嘀咕,

“李自成早在宣化城就死了,大顺已经亡了,怎么这碑文还扯什么归十八子呢?”

他在心中暗自思忖。

李自成可是曾叱咤风云的人物,可如今大势已去,这碑文中提及的“十八子”究竟所指何人?

他抬眼偷偷看向张献忠,只见他正气得浑身发抖,御案都被踢翻在地。

张献忠气得脸红脖子粗,对着空气大骂道:

“诸葛老匹夫,竟敢咒老子不如李自成那龟毛!

老子纵横天下,何时轮到别人来教训!”

那声音如炸雷般在大殿内回荡,震得众人耳膜生疼。

他心中被这碑文搅得烦闷不已,双手握拳,指节泛白,仿佛要将那无形的敌人捏碎。

就在这时,汪兆龄刚好赶来。

他凑近一看碑文,心里猛地一咯噔。

“这怕是说那张定国吧,这可坏事了!”

汪兆龄心中暗自叫苦。

那张定国本就对他心怀怨恨,如今这碑文若真预示着张定国登位,自己日后还有什么活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