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大明中兴之我是崇祯

作者:三千纸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139章 定计关隘,玄奇国学(六)

书名:大明中兴之我是崇祯 作者:三千纸 字数:0 更新时间:07-30 04:36

岁月的车轮悠悠转转,不停向前,大明朝一路发展,来到了建文时期。

这一时期啊,恰好处于上一轮三元九运的尾声阶段,仿若一场盛大演出即将落幕前的最后一幕。

这三元九运,说来可是大有门道,一元稳稳涵盖六十年,恰似一个甲子的轮回;

一运则为二十年,是岁月长河中的一小段航程;

一轮完整的九运,加起来便是长达一百八十年的漫长周期,足够见证一个王朝的兴衰荣辱。

建文元年,大明踏入三元第九运,就在这历史的关键节点上,星象运势也随之发生了显着变化。

仿若夜空中星辰移位,吉星的方位由东方如同候鸟迁徙一般,逐渐转向东北。

而东南方向呢,则像是被一层阴霾笼罩,由原本的平和之象转为凶险之地,为大明后续的发展埋下了伏笔,让人不禁感叹命运的无常与历史的诡谲。

在华夏历史的长河中,玄学仿若一条若隐若现的神秘丝线,悄然穿梭其中,影响着诸多重大决策的走向。

正是基于这般玄之又玄的玄学背景,刘伯温,这位被后世誉为“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的传奇人物,在为大明设立都城一事上,可谓是慎之又慎,绞尽脑汁。

经过反复权衡、深思熟虑,他最终拍板,选择以凤阳作为中都。

这其中的缘由,可大有讲究,凤阳坐落在东方,恰似一颗顺应天时的启明星,完美契合当时的运势走向,仿佛被上天赋予了特殊的使命,承载着大明的国运与希望。

要知道,回溯悠悠华夏史,陕西渭水流域长久以来一直是公认的中央之地,那里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与磅礴的王气,仿若华夏大地的心脏。

然而,世事变幻无常,自从洪武皇帝夫妇安葬在南京之后,这座城市仿若被一道神秘的金光笼罩。

瞬间脱胎换骨,自动取代了传统中都的地位,一跃成为大明新的核心区域,宛如一颗新星冉冉升起,散发着耀眼光芒,吸引着世人的目光。

而在当时广袤的东北地区,仿若一片神秘的丛林,分布着诸多藩王势力,他们犹如隐藏在暗处的猛虎,各自盘踞一方。

其中,辽王、宁王、燕王最为引人注目,仿若三颗最为璀璨的星辰,在东北的天空中闪耀。

且这三者之中,又以宁王的实力最为强劲,其所辖的朵颜卫更是一支令人胆寒的精兵强将云集的劲旅,仿若一支无坚不摧的钢铁之师,威名远扬。

彼时,居住在北平的姚广孝,此人绝非等闲之辈,心怀匡扶天下的大志,仿若一位在黑暗中寻找曙光的探险家,意图在这乱世之中寻得施展拳脚的机会,大展宏图。

于是,他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前往东北的探寻之旅,仿若一位踏上征途的骑士,一路风餐露宿,对各位藩王逐一甄别。

他首先将目光投向宁王,可仔细一打量,却发现宁王年幼,稚气未脱,仿若一棵还未长成的幼苗,难以担当重任。

再看其母,出身偏房,在那等级森严的世俗皇权下,根基不稳,就像一座建在沙滩上的高楼,摇摇欲坠。

如此一来,在姚广孝眼中,宁王实在难以担当大任,故而直接被他排除在外;

紧接着,他看向辽王,同样发现辽王年幼,且母系背景不佳,仿若一只羽翼未丰的雏鸟,一看便知难成气候,自然也不入他的法眼;

至于燕王朱棣,起初也被姚广孝一票否决,在他看来,燕王不过是一介莽夫,年纪偏大,仿若一位已过巅峰的老将,实力又相对薄弱,似乎不堪大用。

斟酌再三,姚广孝决定转而去寻找代王、晋王,仿若一位在岔路口重新抉择方向的旅人,看看他们有无成事的可能,继续在这乱世中探寻那一丝可能改变天下大势的曙光。

建文元年三月十六日,北平城的上空本是晴空万里,燕王府却仿若被一层神秘的光晕笼罩,一件奇事毫无征兆地发生了。

刹那间,王府上空风云突变,奇异的龙气仿若汹涌的云海,翻腾涌动,熠熠生辉,一时间,整个北平城都似乎被这突如其来的祥瑞之光所笼罩,引得街头巷尾纷纷议论,众人皆惊叹不已,仿若见证了上天降下的神谕。

姚广孝,这位久负盛名、精通奇门异术的奇人,彼时正在城中潜心钻研古籍,听闻此事,心中顿时大为好奇,仿若被一道神秘的力量牵引,脑海中瞬间闪过一个念头:

难道自己此前对燕王的判断有误?

这念头一起,便如燎原之火,烧得他心急如焚,再也按捺不住探究的欲望。

于是,他急忙放下手中的书卷,疾步走出居所,寻得一处空旷之地,运用那神秘莫测的望气之法,细细观察起来。

他双眼微闭,口中念念有词,片刻之后,缓缓睁开双眼,目光如炬,穿透层层云雾,直直地望向燕王府上空。

这一瞧,可不得了,只见原来是燕王朱棣的嫡长孙在这一日呱呱坠地,那婴儿周身仿若被一层金色的光环环绕,龙气袅袅,萦绕不散,仿若从天而降的神童,自带天命。

姚广孝目睹这般奇异景象,心中不禁犯起了嘀咕:

事已至此,自己还有别的选择吗?

这孩子周身散发的龙气如此浓烈,难道是上天在暗示着什么?

带着满心的疑惑与期待,他决定面见燕王,仿若一位探寻宝藏的探险家,毅然踏上未知的征程。

待到进入燕王府,姚广孝却只见到了世子朱高炽。

彼时的燕王朱棣,为了躲避建文帝那如锋芒利刃般的削藩之势,正在家中佯装疯癫,仿若一位演技精湛的戏子。

整日里胡言乱语、衣衫不整,把自己伪装成一个疯子,以此迷惑朝廷眼线,让他们误以为燕王已不足为惧。

姚广孝定睛打量着朱高炽,目光如同x光一般,试图从他身上寻找到一丝与龙气相关的迹象,然而令他大惑不解的是,无论怎么仔细观察,朱高炽身上愣是看不出一星半点的龙气。

这可就奇了怪了,按常理说,即便他的儿子日后能成为开国皇帝,他身为父亲,自身也应该有祥瑞之气护体才对,可眼下偏偏就是找寻不见。

其实,那时的朱高炽还未曾发福,尚算是个精神小伙。

这也难怪,毕竟堂兄建文皇帝磨刀霍霍,正准备大张旗鼓地削藩,老爹又在家中装疯卖傻。

燕王府的一应事务全都交给他掌管,每日里吃不好睡不好,在这般重压之下,若还能胖起来,那才是咄咄怪事。

他整个人看上去略显憔悴,眼眶深陷,眼神中透着疲惫与坚毅,仿若一位在风雨中坚守的战士,独自扛起了燕王府的重担。

那日奇异天象仿若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姚广孝心中激起层层涟漪。

没过多久,他终于寻得一个难得的契机,得以面见朱棣。

一见到燕王,姚广孝的目光便如同探照灯一般,上上下下、仔仔细细地打量起来。

他一会儿微微眯眼,似要穿透表象看清本质;

一会儿又反复揉搓眼睛,仿佛生怕自己看错了什么,那模样,活脱脱像个试图识破魔术奥秘的观众。

可瞧来瞧去,眼前这位燕王,身形普通,面容也并无出奇之处,怎么看都与他心中所设想的那种威严不凡、自带“龙相”的帝王之姿沾不上边。

姚广孝心中满是疑惑,眉头紧锁,暗自思忖: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自己浸淫风水玄学多年,一向自诩眼光独到,难道这回真看走了眼?

这念头如同一根尖锐的刺,扎得他心里直发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