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大明中兴之我是崇祯

作者:三千纸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39章 静夜思绪,勇者弄潮(四)

书名:大明中兴之我是崇祯 作者:三千纸 字数:0 更新时间:07-30 04:36

朱有建这人,睡眠质量那叫一个好,前世今生都如同小猪崽一般,倒头就睡,雷打不动。

他是个想得开的人,觉得这世上很多事儿,就算你把脑袋想破了,也改变不了既定的轨迹,纯粹是自寻烦恼,还不如省省心力。

所以他从不喜欢钻牛角尖,凡事都顺其自然,随遇而安。

旁人瞧着他这般模样,可能觉得他没心没肺,整天嘻嘻哈哈,没个正形,可他自己却过得逍遥自在,乐在其中,仿佛世间的纷纷扰扰都与他无关,自有一方小天地。

这几日,朝堂大佬们像是热锅上的蚂蚁,频繁地积极走动,这一番动静可不小,竟让漕帮帮主听闻了朝廷即将对闯军所占之地有所动作的风声。

这消息刚传入他耳中时,不过像平静湖面泛起的一丝涟漪,他只是浅浅地知晓,单纯地以为朝廷此举是为了拯救沦陷区受苦受难的老百姓,做那解民倒悬的大好事。

虽说心底也时不时犯嘀咕,暗自纳闷那些平日里高高在上、自私自利的权贵们为何突然这般热心肠,好似太阳打西边出来了,但这念头也只是一闪而过,如流星划过夜空。

毕竟,有一桩实打实的好处就明晃晃地摆在眼前——白花花的银子,闪得人眼睛都直了。

朝廷这次可是下了血本,按人头给赏银,出一个人就给五两银子,那在当时可真是一笔能让人惊掉下巴的巨款!

而且还有小道消息传得有鼻子有眼,跟真事儿似的,说事成之后,皇帝陛下龙颜大悦,定会论功行赏。

不管是珍奇异宝等亮瞎眼的实物,还是加官进爵等光宗耀祖的荣誉,随便哪一样,对于他们这些在江湖里摸爬滚打、出身草莽的人来说,那都是能让祖坟冒青烟、家族扬眉吐气的大好事。

再瞧瞧漕帮的家底,单是黄河、运河这一块儿,帮众就有十数万之众,虽说其中不乏一些穷凶极恶、在刀口上舔血过日子的主儿。

可让帮主心酸又无奈的是,这年头,世道艰难得如同在荆棘丛中赤足行走。

兄弟们日子过得清汤寡水,个个面黄肌瘦,衣服破破烂烂,跟叫花子似的。

如今好不容易天上掉馅饼,有这么个发财的机遇。

要是不抓住,帮主觉得自己既对不起出生入死的兄弟,更对不住眼巴巴盼着改善生活的自己。

据说这次招人只给七天时间,那可真是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跟催命似的。

漕帮立马在整个北直隶广发“英雄帖”:

发财,速归!

那帖子贴得满大街都是,跟雪片似的,醒目得很。

难道就没想过行事隐秘些?

帮主又何尝不知,可时间紧迫得像催命符,容不得半点拖沓,每一秒都珍贵无比。

这边漕帮刚有动作,那边盐帮也得到了消息。

说起盐帮,那更是一肚子苦水,满腹的辛酸泪。

他们这帮人,比漕帮众过得还惨,一个个穷得叮当响,眼睛里时常透着饿狼般的凶光,那是被生活逼得没办法,饿急眼了。

没办法,盐帮平日里干的多是些见不得光的勾当,相当于权贵们的“黑手套”。

之前被阉党打压得太狠,简直是被按在地上反复摩擦,家底都快被折腾光了,穷得连条像样的裤衩子都不剩,惨不忍睹。

好不容易盼到阉党倒台,本以为能喘口气,过上几天好日子,可谁曾想,刚出狼窝,又入虎口,闯军闹得沸沸扬扬,天下大乱。

高迎祥的闯军对盐帮来说,那就是致命一击,他们自己缺盐都没辙,还被闯军盯上,想从他们这儿捞好处。

搞得盐帮只能如鸟兽散,流落在北直隶各地,跟没头的苍蝇似的。

没了阉党打压,北直隶倒成了他们最后的避风港,可日子依旧不好过,私盐卖不动,就像被霜打了的茄子,蔫了。

更倒霉的是,后金鞑子时不时南下劫掠,盐帮人多势众,聚在一起反倒成了显眼的目标。

每次都被冲击得七零八落,死伤无数。祖祖辈辈传下来的这份家业,扔又舍不得,守又守不住,只能不死不活地硬撑着。

之前实在没辙,盐帮还曾厚着脸皮跟闯军谈判,想加入进去谋条活路。

结果闯军狮子大开口,要求他们每月得提供一万石好盐。

盐帮上下一听,差点气晕过去,心里直骂:

“提供个啥啊?我们要是能搞到这么多盐,还会在这儿喝西北风,自己卖了换钱不香吗?”

到如今,盐帮仅剩三万人,里头老弱病残就占了两万,眼瞅着就要断气儿,没活路了。

听到漕帮这一召集令,盐帮帮主把心一横,牙一咬,凑上八千青壮,心里想着:

“拼了,是死是活就赌这一把,要是朝廷这是在算计我们,那也认了,总比在这儿等死强。”

那决绝的模样,仿佛要跟命运拼死一搏。

盐帮这八千青壮进了京城,股东们见了,那可是打心眼里欢迎。

他们心里门儿清,这些家伙平日里在刀口舔血,都是能将脑袋系在裤腰带上的狠人,干起活来绝不手软,那股子狠劲儿,让人胆寒。

双方三言两语就谈妥了价格,股东们还大方地预支一万两银子,先给盐帮的兄弟们糊个温饱,别饿着肚子干活,毕竟吃饱了才有力气打仗。

送盐帮来的副帮主也是个热血上头的急性子,当场发下狠话:

“咱拿了恩主的钱,要是完不成任务,就别想着回来了,都把脑袋留在外面!”

一群狠人听了,二话不说,跪地磕头,那“砰砰”的声响,震得地面都颤了颤。

随后被分成八十支小队,火急火燎地就向山西出发了,脚步匆匆,像是奔赴战场的勇士。

漕帮帮主这边也没闲着,得了上面的指令:

若遇贼军,在能干倒的情况下,百长以上的头目一个不留,统统斩杀,杀鸡仪猴;

百长以下的喽啰则抓回来,按五两银子一个人头算。

还特别强调,城里的良民可不许动,要是谁敢乱来,回来定不轻饶!

帮主不敢含糊,立马板着脸,对帮众吆喝道:

“都给我听好了,头目必须搞死,城里人不能动,谁要是敢不听话,也一样收拾了,都是白花花的银子,要是干不好,回来爷抽死你们!”

一众平日里天不怕地不怕的汉子,此刻也被帮主这气势镇住,噤若寒蝉,大气都不敢出,领了命就出发了,脚步整齐,踏出一片尘土。

帮主与副帮主、长老们忙得脚不沾地,到了第三天,上头的命令愈发急切,直接变成:

只要是贼军头子,格杀勿论,其他人能绑多少绑多少!

还定下了硬指标,每人不搞到十人以上,回来就等着受死!

那语气冷硬得像寒冬的冰块,让人不寒而栗。

这一番大动作,江湖上那些暗行势力,包括地下帮会,都看得一头雾水,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他们眼瞅着路上运送的白花花银子,居然连个像样的押运队伍都没有,邪念顿生,有几个胆大包天的,直接动手劫走了一批。

漕帮帮主听到消息,气得暴跳如雷,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心里直骂:

“好家伙,敢在太岁头上动土,我们漕帮的银子也敢劫,真是吃了熊心豹子胆,胆子长毛了!”

当下也顾不上别的,正在排队出城的帮众,立马被他撒出去,冲向各赌场、牙行、暗寮等地方。

一时间,江湖上血雨腥风,漕帮凭借着连弩这等大杀器,近战短兵相接也毫不含糊。

一个时辰下来,暗行势力被打得元气大伤,八成多的人员都死于此役。

漕帮这边不但找回了被劫的银子,还顺带发了一笔横财,帮众们士气大振,一个个嗷嗷叫,仿佛被点燃的火药桶,喊着:

“只要搞不死,就往死里搞!”

关于抓人这事儿,上头给的指标更是直接飙升到人均一百,帮众们不但没被吓倒。

反而觉得自己能搞定,要是真能搞到一千多万,估计朝堂大佬们得笑岔了气,毕竟这年头,佃户缺口大得吓人。

回首看看这天下大势,按天启二年的全明人口核算,大约有一点五亿人。

说是大约,是因为那会儿就有隐瞒人口的情况,不过户部估摸,最多不会超过一千万。

从天启二年到崇祯二年,这几年间,人口数字非但没涨,反而还下滑了一些。

从崇祯三年到崇祯十六年,老天爷像是发了疯,降下数次大灾,洪水、干旱、瘟疫接踵而至,百姓苦不堪言。

很多地方爆发民暴,整个北方与蜀鄂湘等地都被闯贼搅得不得安宁。

若按人口聚集区域来看,长江以南还算安稳,人口约还有七千万。

可北方就惨了,人口已经不足一千五百万,这还包括北直隶、山东,以及半个安徽这些地方。

到了崇祯十七年,整个大明还有约九千万人口,怕是谁都没有想到,短短二十年,大明人口不增反减,一下子少了六千多万。

户部对人口核算与估计更是悲观,他们觉得大明这会儿估计都没有九千万人口。

许多人在生死边缘挣扎,新出生人口更是毫无保障。

户部官员们私下里估算,北方人口大约也就两千万,南方约六千万。

反正不管怎么算,大明此时顶多也就一亿人口,比起巅峰时期,硬生生少掉了一半,真可谓是盛世不再,满目疮痍。

在这乱世之中,漕帮、盐帮、武馆、帮会、镖局、车马行、私兵、护院等三教九流。

都像是被卷入漩涡的船只,陆续进入大顺占领区,凭借着一种难以言说、近乎本能的直觉,在那片混乱之地疯狂寻找“人头”,或为财,或为命,各怀心思。

此时的朱有建还被蒙在鼓里,要是他知道股东们这一系列操作,估计得气得跳脚,破口大骂:

“你们有这么多银子,给朕好不好?你们手头有那么多地,许地不好吗?咱炎黄子孙,对土地的热爱那可是深入骨髓,远远胜过一切!”

可是这话对谁都一样,大地主对于土地的占有,更加热爱!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