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大明中兴之我是崇祯

作者:三千纸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163章 欲炸古道,徐州战启(三)

书名:大明中兴之我是崇祯 作者:三千纸 字数:0 更新时间:07-30 04:36

方正化深知,眼下把姿态放低,勤勤恳恳做事,那是为了日后能挺直腰杆、风风光光做人。

在这宫里混的,个个都是人精,谁不是修炼成精的老狐狸?

稍有不慎,就可能万劫不复,所以此刻必须得谨小慎微、步步为营。

徐州,这座在中国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的城市,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承载着厚重无比的历史底蕴。

是当之无愧的历史文化名城,更是自古以来兵家必争之地。传说之中,此地曾有兵神蚩尤坐镇,威风凛凛,震慑四方。

遥想那炎帝皇朝的末期,局势风云变幻,动荡不安。

良渚文明宛如一股汹涌西进的浪潮,带着势不可挡的锐气,一路高歌猛进,湖广、河南等地相继陷落,末代炎帝无奈之下,率领残部一路退守至蜀陕甘地。

在那里,命运的齿轮悄然转动,末代炎帝与东进的黄帝不期而遇。

或许是认清了时势,又或许是出于对百姓的考量,末代炎帝干脆顺水推舟、半推半就地选择了投降,就此与黄帝结成了炎黄同盟。

如此一来,对抗良渚文明这一艰巨重任,便沉甸甸地落在了黄帝的肩头。

黄帝率领大军与蚩尤在河南展开激烈交锋,战况惨烈,惊心动魄。

良渚文明凭借着神秘莫测的气象战,一时间占尽上风,让黄帝的军队陷入困境。

然而,黄帝绝非等闲之辈,他智慧超群,在困境中激发无限潜能,发明了指南计里车。

这一神奇发明,犹如黑暗中的明灯,为大军指引方向,助他们突破迷雾,扭转战局,反败为胜。

此后,双方一路鏖战,终于在涿鹿迎来终极一战。

黄帝的军队士气高昂,在这场巅峰对决中,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卓越的谋略以及之前积累的经验,一举击败蚩尤,威震天下。

随着蚩尤的战败,良渚文明也如同雪崩一般全面溃退。

炎黄同盟趁势而上,乘胜追击,大军一路高歌猛进,直打到长江边,成功收复湖广云梦泽,为华夏大地的统一奠定了坚实基础,就此建立了华夏国虞朝,开启了一段全新的历史篇章。

徐州,作为这一系列传奇故事中的关键地域,见证了无数英雄的崛起与陨落,承载着华夏民族古老而深沉的记忆。

徐州,仿若一位饱经沧桑的历史老人,命运多舛,在岁月的长河中历经无数磨难。

遥想当年,良渚文明在此地大兴土木,改造水系,使得这片土地河网纵横、水系发达,一度呈现出别样的繁荣景象。

然而,时过境迁,良渚文明溃退后,随着时间的无情流逝,那些曾经辉煌一时的水利工程渐渐失效,如同失去了守护的壁垒。

祸不单行,黄河这条喜怒无常的“巨龙”常常任性改道,而南方的云梦泽又不时发水,汹涌的洪流如猛兽般一次次冲击着徐州,致使此地常常陷入水患的泥沼,百姓苦不堪言。

直至大禹挺身而出,这位治水英雄以非凡的智慧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带领民众驯服了肆虐的水患。

此后,徐州迎来了长达八百年的安生岁月,百姓得以休养生息,安居乐业。

也正因如此,到了周朝,人们感恩这片土地的安宁,赋予它一个寓意美好的名字——彭城。

甚至流传着“彭祖八百岁”的传说,仿佛这片土地被岁月格外眷顾,拥有着长生不老的神秘力量。

时光流转至秦末,这片神奇的土地再度孕育出一位名震华夏的大人物。

此人横空出世,功绩卓着,直追遥远的三皇五帝时代。

他以非凡的领导才能、磅礴的气势,将华夏民族重新凝聚、整合,让“汉族”这一称谓深深扎根于民族的血脉之中,成为华夏儿女共同的身份标识。

为后世中华民族的发展与传承立下了不朽功勋,而徐州也因他再次闪耀在历史的聚光灯下。

崇祯十五年,华夏大地烽火连天,局势动荡到了极点。

李自成亲率大军,浩浩荡荡地奔赴开封城,将这座城池围得水泄不通,似是要把它从地图上彻底抹去。

彼时,唐王心急如焚,却也深知开封城的重要性,一咬牙,不惜散尽家财,请来高铭衡主持军务,拼死抵御闯军的进攻。

这一场攻守大战,惨烈程度超乎想象,足足持续了九个月之久。

期间,李自成久攻不下,焦头烂额之际,军师宋献策献上一条阴毒至极的计策:

引黄河之水,水淹开封城。

那滚滚黄河水,一旦决堤,势如破涛,威力无穷,任谁都难以抵挡。

与此同时,高铭衡这边也在苦思破敌之策,同样打起了黄河的主意,试图以水攻来击退李自成的大军。

于是,在郑州段,黄河堤岸被掘开,一时间,大水汹涌而出,直扑闯军阵地。

这一招确实成效显着,闯军被这突如其来的大水打得措手不及,损失惨重,无奈之下,只能暂时退出开封府,以求喘息之机。

然而,李自成岂会善罢甘休?

他也如法炮制,派人在另一处掘开了黄河。

这下可好,已经是地上黄河的涛涛之水,如脱缰野马般冲向开封城,瞬间将这座繁华的城池淹没。

刹那间,开封城内哀鸿遍野,百万户人家惨遭灭顶之灾,曾经热闹非凡的街巷,如今只剩下不到两万人在洪水中苦苦挣扎求生。

后来,李过瞅准时机,再度挥军攻入已然破败不堪的开封城。

不过,此时的开封城已再无多少油水可捞,李过留下几千人留守后,便带着大部队向山西方向回归闯军主力。

经此一役,开封城元气大伤,防御空虚到了极点,以至于后来游击小队仅仅集结一万人,便能轻轻松松地将其攻下。

再看黄河,经此变故,河道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黄河从开封城奔腾而过,裹挟着泥沙与洪流汇入涡水,又自郑州东面蜿蜒流过,同样汇入涡水。

最终,涡水带着浑浊的黄河水一路向东,浩浩荡荡地流进淮河。

而徐州段的黄河,由于上游水源被切断,水流逐渐干涸,仅仅两年时间,渐渐沦为了故道,只留下一道道干涸的河床,诉说着往昔的沧桑与变迁。

可千万别小瞧了这后续的风云变幻,徐州的麻烦事儿啊,那才只是刚刚开了个头。

黄河改道之后留下的故道,里头淤积了满满当当的泥沙,本以为会就此形成一片沼泽,成为天然的屏障。

谁能料到,现实却背道而驰,诸多地方不但没积水,反而干涸得厉害,人马轻易就能穿行而过,这无疑给心怀不轨之人提供了可乘之机。

崇祯十七年正月,凛冽的寒风呼啸着席卷大地,徐州却陷入了一片战火纷飞之中。

一群乱军如汹涌的潮水般蜂拥而至,对着徐州城发起了猛烈的攻势,守城的将士们拼死抵抗,可终究难敌乱军的汹汹来势,城池很快就被攻破,乱军直接长驱直入,攻入了旧城之中。

而令人咋舌的是,此次带队的乱军首领,和之前攻城的竟然是同一人,这家伙就像是阴魂不散的鬼魅,反复搅扰着徐州的安宁。

正月攻陷徐州城后,这乱军首领贼心不死,立刻整顿队伍,从归德府一路疾驰,浩浩荡荡地进入豫地,妄图取道开封府,再攻入大名府,进而实现与李自成的大军会师于京城的野心。

只可惜,他的如意算盘打得虽响,运气却实在太差劲了。

就在这关键时刻,朱有建如同天降神兵般穿越而来,一到这儿,便雷厉风行地发起了抢地运动,局势瞬间扭转。

彼时,乱军的前锋军已然踏入真定境内,个个磨刀霍霍,就等着扫清前方的障碍,好让后面的大军顺利开进保定府。

然而,他们万万没想到,半路上杀出个程咬金,游击小队神兵天降,不由分说地就把前锋军变成俘虏给拉到了大兴。

这游击小队也不含糊,办完这事儿后继续马不停蹄地向前挺进,在大名与彰德两地和乱军狭路相逢。

那些乱军平日里烧杀抢掠,看似嚣张跋扈,可真碰上这些不讲“武德”、作战勇猛的游击小队,立马就原形毕露,根本不是对手,吓得掉头就跑,拼了命地往豫南逃窜。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