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大明中兴之我是崇祯

作者:三千纸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109章 鲁地劫临,燧发设想(八)

书名:大明中兴之我是崇祯 作者:三千纸 字数:0 更新时间:07-30 04:36

眼见圣上亲自提及地雷点火这一关键之事,卢大匠微微低头。

浓密的眉毛紧蹙在一起,眼神中透着思索的光芒,沉思良久,脸上才泛起一丝略显无奈的神情,这才开口禀道:

“回禀圣上,这其中的玄妙之处在于,我们采用了燧石摩擦点火之法。

您也知道,白磷这东西性质特殊得很,就像个急性子,一旦温度达到了合适的程度,便极易燃烧起来,我们正是利用了这一点,让它来引燃信子。

如此这般精心设计,才能确保这地雷在使用时没有哑弹的后顾之忧啊。”

朱有建乍一听到这个说法,不禁微微一怔,双眼瞬间睁大,脸上露出些许惊讶之色,心中暗自思忖:

如今竟然已经用上燧石了?这可是个新鲜事儿。

既然已经有了这般便利好用的东西,为什么平日里见众人还都在用那普普通通的火折子呢?

这其中难道有什么隐情不成?

这般疑惑如同藤蔓一般,在他心头盘桓缠绕,他也不是个藏得住事儿的人,当即就把心中的疑问问出了口。

卢大匠闻听圣上的疑问,这次沉默的时间更久了些,他微微低下头,双手交叠放在身前,似是在小心翼翼地字斟句酌,仿佛每一个字都要经过千般思量。

良久,他才缓缓抬起头,不紧不慢地开口:

“圣上有所不知,这燧石的使用历史可悠久了,能追溯至五千年前呢。

上古之时,燧人氏之所以能得名,实际上是因为他所在的部落坐拥一座珍贵的燧石矿,偶然间发现燧石可摩擦出火花来。

那时候,部落里的子民们就靠着贩卖燧石来维持生计,来来往往穿梭于各个部落之间,久而久之,其他部落便称呼他们为燧人氏了。

再者说,宫中平日里日常所用的火石,其实都是燧石啊。”

言至此处,他的眼角余光轻轻斜瞄了王承恩一眼,那眼神里似有深意。

王承恩敏锐地察觉到了这道目光,像是被人戳中了痛处,赶忙缩了缩脖子,低着头,一声不吭,大气都不敢出。

朱有建愈发觉得饶有趣味,心中的好奇仿若被点燃的火苗,熊熊燃烧起来,不禁微微倾身向前,追问道:

“可朕听闻,燧人氏不是以钻木取火而闻名于世吗?

这在诸多典籍史册之中均有记载,朕自小熟读,印象颇深,怎如今听卢大匠所言,却好似另有隐情?”

他前世身为现代人,生活习惯使然,并不抽烟,平日里自然从未接触过煤油打火机之类需用火石打火的物件,对燧石究竟是何模样全然陌生,此刻有此疑惑,也在情理之中。

况且,他此前对于燧人氏的认知,皆是源自正统的史书典籍,似乎也并无差错,如此一来,眼前的矛盾愈发勾起了他的探究欲。

卢大匠闻言,嘴巴微张,脸上露出一丝惊愕之色,一时之间竟愣在原地,不知该如何巧妙地向圣上解释才好。

在他看来,这燧人氏的“燧”字,本就明明白白意指燧石,既然上古之时已有现成可用的燧石,何苦还要大费周章地去钻木取火呢?

那钻木取火的过程何等艰辛,耗时费力,效率低下,若说是用铁矿石摩擦燧石取火,倒还说得过去。

毕竟铁矿石质地坚硬,与燧石相互摩擦能产生火花,可单纯的钻木之举,实在是多此一举,令人费解。

他心中暗自思索,怎样才能以最通俗易懂又不失敬重的方式,解开圣上心头的疑惑。

朱有建见卢大匠面露难色,迟迟未答,便微微仰头,目光望向远处,略一思索,脑海中仿若有丝丝缕缕的线索逐渐串联起来,倒也渐渐想通了其中的弯弯绕绕。

他眸光一闪,决定不再纠结于此,于是便轻巧又自然地转移了话题。

恰在这时,他脑海中仿若一道闪电划过,突然灵光一闪,想到既然当下已然知晓燧石的用途,且具备使用它的能力,为何不将其用于制作燧发枪、燧发炮呢?

要知道,这在后世可是极为常见、威力惊人的火器啊,若是能成功研制,大明军队的战斗力岂不是能更上一层楼?

卢大匠这次的回应倒是颇为迅速,仿若早已料到圣上会有此一问。

他微微欠身,动作恭敬而优雅,不疾不徐地解释道:

“圣上,实无此必要。您瞧,如今我军作战,战场上硝烟弥漫、局势瞬息万变,士兵们直接用火折子点燃引信,便可顺利射出炮弹,操作既简便又快捷,完全能满足当下的作战需求,实在没必要费力去用火石取火,徒增麻烦。

再者,前人也曾大胆尝试过用燧石摩擦点燃底药,可这其中风险太大了,稍有不慎,极易引发炸膛之险,炮弹在炮膛内爆炸,炮手性命堪忧啊。

经过多次试验权衡,我们还是觉得采用引信点火更为稳妥、安全,能最大程度保障我军将士的生命安全,确保作战顺利进行。”

朱有建听了卢大匠这番话,原本舒展的眉头瞬间微微皱起,眉心处挤出一道浅浅的纹路,眼中满是疑惑之色,仿佛被一层迷雾笼罩。

在他前世所积累的知识体系里,未来的火器发展,燧发装置可是当之无愧的主流,那些装备了燧发装置的枪炮,在战场上叱咤风云,而且并不容易出现炸膛这般危险又致命的情况。

为何到了当下,同样是运用燧石摩擦点火用于枪炮,就这般容易引发炸膛呢?

这其间仿若隔着一道天堑,巨大的差异实在令他百思不得其解,满心的困惑如同潮水一般,在胸腔内翻涌不息。

卢大匠见圣上依旧面露疑惑,那紧锁的眉头仿佛一道难以跨越的沟壑,赶忙向前一步,进一步解释道:

“圣上,缘由在此。您想啊,当使用燧石摩擦点火时,那底药会毫无阻隔地直接与燧石接触,而燧石摩擦产生的火星一旦落入底药之中,底药便会如同被点燃的火药桶,瞬间极速燃烧起来。

可这个时候,炮弹还没来得及顺利出膛,底药迅猛燃烧所产生的高温高压,瞬间就让炮膛内部难以承受,那压力就像汹涌的洪水冲击着脆弱的堤坝,这才致使炮膛炸裂开来,危及炮手性命,实在是凶险万分。”

卢大匠一边说,一边用手比划着,试图将这复杂的原理以最直观的方式呈现给圣上。

朱有建听了卢大匠这一番细致入微的解释,眉头却依然紧锁,心中的困惑仿佛一团乱麻,不仅没有丝毫消散,反而愈发浓郁,仍是一头雾水,仿若置身于迷雾重重的迷宫之中,找不到出口。

卢大匠见状,心急如焚之下,急中生智,目光急切地在周围搜寻着,忽然,他瞥见旁边放置着的石球,灵机一动,赶忙随手拿起,快步走到空旷之处。

只见他微微蹲下身子,将石球轻轻放置在地面,模拟起炮弹与炮膛的运作过程。

他一边演示,一边口中念念有词,详细解说着每个步骤以及其中潜藏的危险。朱有建的目光紧紧跟随卢大匠的动作,眼中的迷茫渐渐褪去,随着演示的推进,他这才恍然大悟,仿若云开雾散,拨云见日。

朱有建不禁摇头苦笑,脸上满是无奈与感慨。

原来,历经了好几个朝代的发展更迭,火器制造竟还如此粗陋不堪。

他们竟是直接把底药毫无防护地放置在炮管底部,这简直如同在火药桶上跳舞,这般做法,炸膛自然在所难免。

朱有建忍不住感叹,声音中带着几分怅惘与期许,

“这世上有种东西叫弹筒啊,专门用于盛放底药,它就像一位忠诚的卫士,紧紧守护着底药的安全。

弹筒与弹头紧密相连,待弹头被火药推送射出去之后,弹筒依旧留在原地,如此精妙的设计,只要火药用量得当,怎么可能轻易炸膛呢?

这简直是天壤之别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