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大明中兴之我是崇祯

作者:三千纸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71章 前承美食,后思国策(二)

书名:大明中兴之我是崇祯 作者:三千纸 字数:0 更新时间:07-30 04:36

待到天气转暖,热气腾腾的火锅确实让人难以下咽,加上太监宫女们深知不可浪费的规矩,每次用完炭火,便小心熄灭,留存着下次再用。

朱有建的脾性,喜怒无常起来丝毫不输朱由检,有时他还真会心血来潮,仿若一位突然降临的巡查官。

去查看剩菜剩饭、剩余炭火的情况,一旦查获违规,处罚是必然的,不过惩戒方式不算严苛,大多是限制饮食。

让犯错之人尝尝由奢入俭的滋味,如此一来,众人更是不敢造次,在享用美食的同时,也时刻谨记着节约的规矩。

这朱有建啊,可着实是个妙趣横生的人物。

先前,他误以为自己大限将至,那日子过得,仿若末日来临一般,满心想着用世间各种珍馐美味来好好安抚自己那颗受伤、惶恐的心灵。

仿佛唯有美食,才能慰藉他对死亡的恐惧,才能在有限的时光里,让他体会到些许人间欢愉。

可如今倒好,峰回路转,他发现自己性命无忧后,竟越发贪恋起吃喝来了。

这般缘由说来,实在是令人忍俊不禁,就好像一个小孩子,一旦尝到了糖果的甜头,就再也停不下来。

说到底,他骨子里就是个贪图安逸的主儿,在这乱世之中,寻得了一丝安稳,便迫不及待地沉浸在口腹之欲里。

用过晚膳,朱有建依照惯例,悠悠然地外出散步消食。

此时,暮色笼罩,繁星点点,他终于得以静下心来,开始细细思量大明的国事。

眼下来看,闯军已然呈现出衰败之势,就像是强弩之末,气势渐消,往后想必也折腾不出什么大风浪了。

既如此,大明该迈向何方呢?

他双手背在身后,缓缓踱步,暗自琢磨起来。

既然已经发起了“抢人、抢地、抢钱”的运动,那便顺势推行下去吧。

毕竟,治国理政的根本,不就是要让老百姓有口饭吃吗?

当下,那些地主豪绅、贪官污吏相互勾结,上下其手,仿若一群贪婪的饿狼,欺上瞒下,搞得老百姓苦不堪言。

为了些许利益,他们巧立名目,骗去百姓的土地,使得无数百姓无奈沦为流民,在逃难途中,饿死、累死的不计其数。

与其如此,倒不如让百姓做个佃户,让那些平日里作威作福的地主老财反过来求着他们。

至于如何让地主老财低头,只需在政策上头做文章即可。

虽说土地暂时落入他们手中,可对朝廷又有何实质损害呢?

如今既然已经入局,那些妄图阻拦之人,可别指望他会轻易退缩。

谁要是敢跟他对着干,他绝不手软,眼神中透露出一股坚毅与果敢,仿若一位决心扞卫正义的王者。

一番殚精竭虑、仿若抽丝剥茧般的思索后,朱有建竟如同一位深谋远虑的战略家,精心谋划出一套三步走的绝妙策略。

这其中的每一步,都仿若隐藏在暗处的棋局,暗藏玄机,充斥着满满的算计,让人不禁感叹人性复杂、世事难料。

若是有人问起人心何以至此般险恶,朱有建定会无奈苦笑,那笑容里透着几分沧桑与苦涩,给出“被逼无奈”四字作答,仿佛背后有着诸多不为人知的苦衷。

第一步,他仿若一位精明的商人,先抛出极具诱惑的橄榄枝——免税一年。

待大家入了彀,就建立大明重工,套他们头,至于怎么套?

造火车,铺铁轨,通向各座城市,想要使用得掏钱自己铺。

第二步、收税,怎么收呢?

学西洋文化,搞太平爵士。

按爵士定田亩,一等爵士,税五十分之一,低吧?

别急,得交管理费,一年五十万两。

一年交不上,罚款,两年交不上,取消爵位,按十分之一交税,还是拖税,没问题,发动大伙儿分地,踢出局。

第三步、忽悠大伙儿建国,然后收十倍进出口税。

再弄点人过去走私,只要你不犯我大明,就一直这么干,要是犯大明了,直接灭国。

至于收缴而来的管理费究竟流向何处?

答案毋庸置疑,尽数有条不紊地纳入国库,专款专用,用于基本建设,什么道路啊,水库啊,沟渠啊…以后再琢磨。

在朱有建心中,有一条坚如磐石的铁律:

只要坚守大明正统,忠诚不二,便是大明的“好孩子”,朝廷自会张开宽广的臂膀予以庇护,给予安稳富足的生活;

反之,那些觊觎大明江山、妄图分裂之人,他有的是手段让他们乖乖就范,土地被重新分配便是他们的下场。

仿若被剥夺了所有财富的乞丐,只能在悔恨中看着曾经的土地易主。

至于晋豫陕之地原有的地主阶层,朱有建更是嗤之以鼻,从鼻孔里轻轻哼出一声冷笑。

在他看来,这些人早就投降为大顺治下臣民,与大明何干?

如今正值国战之际,国战的残酷与决绝,他们应当懂!

若是不识时务,妄图螳臂当车,阻挡大明前进的步伐,那等待他们的,将是无情的碾压。

紧接着,朱有建的思维仿若被点燃的烟花,愈发活跃绚烂,瞬间又将目光投向了内部制度建设这一关键领域。

既然下定决心要将大明精心打造成类似股份公司的架构,那自然得像一位严谨的立法者,制定出一套完备无缺、丝丝入扣的章程。

其一,本金务必确保不动,这可是整个体系的根基所在,如同巍峨大厦的基石,容不得半点动摇。

一旦本金受损,就好比大树断了根,大厦失了基,必将陷入摇摇欲坠的险境。

其二,盈利不可或缺,这关乎着发展存续,恰似人体的血液,源源不断地为机体输送养分。

只有持续盈利,才能保证这些参股者,不会轻易背弃初衷。

再者,晋豫陕之地土地广袤无垠,设立公田势在必行。

那具体该如何操作呢?

说来倒也简单,在如此庞大复杂、仿若精密机器的“公司”体系里,全员皆为股东,人人都与大明的兴衰荣辱息息相关。

可日常事务繁杂琐碎,总得有人专职操办,于是乎,下属机构便该应运而生。

设立保障司,务必拉拢那些出人最多、贡献最大的“东家”加入其中。

此次出征的各个小队,全员编入,如同百川归海,汇聚力量,强化整体战力,让他们成为利益体的一部分。

还得设立转运司,它仿若一条灵动的纽带,肩负着整合车马行资源的重任。

待日后铁路如同巨龙般贯通南北,转运司便能将水陆运输完美融合。

确保物资如同畅流的江河,源源不断地送达各处,为大明的运转提供坚实的后勤保障。

此外,情报司更是重中之重,堪称大明的“千里眼”“顺风耳”。

朱有建手托下巴,微微皱眉,仔细琢磨着,锦衣卫转型融入情报司倒也合适。

毕竟,锦衣卫有着深厚的情报收集底蕴,无论采取世袭传承也好,探索其他创新模式也罢,总归要归属集团公司统一管辖。

如此一来,既能保障情报高效收集,又可节省额外薪资开支,如同巧妙解开了一道两难的谜题,一举两得。

那这薪酬究竟该从何而来呢?

答案揭晓,便是那广袤无垠的公田。

公田将会被精心交付到将士们的家眷手中,或是安排给其他闲散劳力,让他们悉心耕种,挥洒汗水。

而这片土地上所产出的一切,一概免税,尽数作为他们辛勤劳作的丰厚报酬,稳稳当当地发放下去,绝不拖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