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大明中兴之我是崇祯

作者:三千纸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203章 重工开建,论武兴和(六)

书名:大明中兴之我是崇祯 作者:三千纸 字数:0 更新时间:07-30 04:36

基于对局势的精准把控和实地考察的结论,方正化坚信后金大概率是从小境门潜入关内。

正因如此,他认定从小境门通往大宁卫的这条道路,必须提升到第二主战区的高度加以重视。

这条道路一旦被忽视,就极有可能成为后金再次突袭的绿色通道,届时大明又将陷入被动挨打的艰难境地。

于是,方正化迅速着手调配兵力、布置防御,决心在这条关键路径上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让后金铁骑望而却步。

方正化在仔细勘查地形的过程中,目光锁定了一处极具战略价值的要地。

此地地势险要,两侧山峦高耸,中间仅有一条相对狭窄的通道,仿若大自然用鬼斧神工特意开辟出的咽喉之地。

他站在高处,俯瞰着这片区域,心中暗自思忖:若能在此处部署成排的火炮,凭借着火炮强大的火力压制,绝对可以达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效果,让任何来犯之敌都铩羽而归。

只可惜,当下大明的军备状况还无法满足这一需求,手头并没有这种理想中的火炮(不过后来,此处还是安置了三座组炮,大大增强了防御力量)。

实际上,经过后续的情报搜集与分析,方正化越发确定此地的重要性。

这里的确是通向承德的一条隐秘路径,回顾历史,后金第四次气势汹汹的南狩行动,正是沿着这条路悄然潜入的。

只不过当时,他们并未踏入沙子甸这片区域,而是巧妙地沿着潮河向东南方向迂回前行,然后转入滦河沿岸一路披荆斩棘,最终抵达潘家口,打了明军一个措手不及。

再看沙子甸与大宁卫连通的另一条白河,这条河流沿岸的地形条件极为特殊,河岸边要么是泥泞不堪的沼泽地,要么是崎岖陡峭的山坡。

对于擅长纵横驰骋的骑兵而言,实在是举步维艰,根本不适合大规模行军。

相较而言,走潮河线虽然曾经具备诸多优势,能够顺利接应古北道与卢龙道的骑兵,实现多路人马协同作战,构建起强大的军事联动。

但如今,时过境迁,由于古北道与卢龙道已然被彻底堰塞,变成了一堆堆难以逾越的土石障碍。

走潮河线的这一战略优势也随之丧失殆尽,再想借此路线达成战略目的已然失去先机。

在这种情况下,能够供双方选择的,便只剩下沙子甸这一关键通道了。

无论是进攻还是防御,它的地位都愈发凸显,成为了决定战局走向的关键节点。

方正化心中对局势有着清晰的判断,他深知张北那边地势开阔,从地理条件上看更适合大部队行军作战。

所以后金若真打算攻打张家口堡,按常理来说基本不会选择走小境门这条相对狭窄的路线。

然而,他也明白,军事防御容不得一丝马虎,哪怕是极小的可能性都不能忽视。

毕竟小境门这里有岔路通向独石口隘,而后金骑兵神出鬼没,万一他们另辟蹊径从此处突袭,后果将不堪设想。

此时,方正化面临着一个棘手的问题,那就是人员严重不足。

要想在如此广阔的区域构建起坚固的防御体系,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可现实却无法满足他的需求。

但即便如此,他也绝不打算放弃小境门这个关键的防御点。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他毅然做出了一个决定。

他下令将自己看中的那处地势险要的峡谷,用一根根粗壮的木桩构建起来。

士兵们齐心协力,将木桩深深地打入地下,排列得整整齐齐,形成了一道坚固的屏障。

同时,在峡谷的地面上,他们小心翼翼地埋下了大量地雷,每一颗地雷都连接着一根细细的拉线,这些拉线被巧妙地放置在木桩之间。

方正化的设计十分精妙,只要敌人妄图拔出木桩,触发拉线,两边的山岭就会瞬间引爆,让敌人陷入一片碎石之中。

当木桩终于布置完成后,方正化望着眼前的峡谷,心中不禁有些遗憾。

他看着这狭窄的通道和两侧高耸的山岭,暗自想着:

这里的地形实在是太适合架设火炮了,如果能在这里放置十门大威力火炮,凭借着火炮的强大威力,足以让来犯的后金骑兵吃尽苦头,喝上一壶难以下咽的“苦水”。

但如今,他只能依靠现有的防御措施,尽最大的努力守住这片阵地,等待着后金可能到来的挑战。

方正化马不停蹄地回到张家口堡后,丝毫不敢懈怠,即刻又投身到紧张的军事筹备之中。

他将那张绘制着山川地势、关隘要道的地图在案几上徐徐展开,双眼紧紧盯着,手中的笔不时在上面圈圈点点,脑海中飞速思索着各种防御策略。

在他的反复研究下,他认定万全右卫的德胜口堡这个关键据点,是安放投弹机的绝佳之地。

投弹机所投掷出的子母弹,爆炸后能产生大面积的毒烟效果,再配合上手雷这种近距离的杀伤利器,两者相互组合,形成远近结合的火力打击模式,无疑会是一种极具威力的战斗方法。

而且,追溯历史渊源,大明成祖时期设立万全右卫,本身就蕴含着应对外敌、强化防御的战略考量,在这片土地上布置这样的武器组合,也算是顺应其初衷。

紧接着,方正化凭借着多年征战积累的经验和敏锐的军事洞察力,在万全右卫向北面探寻的过程中,有了一个重大发现。

那里有一处天然形成的伏击点,仿若上天特意为明军打造的防御福地。

这是一个天然谷地,谷地前后的道路呈现出明显的收窄态势,恰似一个狭窄的瓶颈。

对于擅长大规模集团冲锋的敌军大部队而言,这样的地形无疑是噩梦般的存在,根本不利于他们展开冲锋,强行通过只会让兵力在狭窄处拥挤,陷入被动挨打的局面。

方正化兴奋不已,他迅速将这个发现落实到纸上,用手中的笔在地图上精准地描绘出这片谷地的轮廓,他将此处命名为牛头沟,随后又在地图的空白处,洋洋洒洒地写下自己的详细想法。

紧接着,他亲自带人赶赴实地,指挥士兵们先是沿着谷地的关键位置拉设了一道道坚固的钢丝绳,这些钢丝绳如同隐形的绊马索,能够有效阻拦敌军骑兵的快速突进;

随后,又在钢丝绳周围以及敌军可能涉足的区域,仔细地布设了大量地雷,地雷一旦引爆,将对敌军造成致命打击。

一切布置妥当后,他还特意做好了清晰的标记,以便后续的部队能够清楚知晓这里的防御布局,确保在关键时刻能够充分发挥这片天然伏击点的最大效能。

多尔衮行事风格向来雷厉风行,在那次军事会议结束后的第二天,便迅速整军备战,率领着浩浩荡荡的大军朝着库伦方向进发。

队伍行进有序,军旗猎猎作响,马蹄声如鼓点般密集。

按照他的预计,在夜幕降临之时,大军便能顺利抵达库伦。

库伦这个地方,曾经是林丹汗的大本营,顾往也是一片繁华热闹的景象。

可后来,随着大明停止了对林丹汗的资助,林丹汗不久就遭遇了左翼部族的背叛,最终无奈之下,全族向南迁徙而去。

自此,这里便彻底落入了后金的掌控之中。此前后金派往关内刺探军情的哨探,便是从库伦出发,悄无声息地潜入大明境内,收集着各种情报。

此时,局势已然是山雨欲来风满楼,张家口大战一触即发。

然而,朱有建却依旧一副老神在在的模样,正悠然自得地在养心殿院内钓着鱼,他似乎完全没有被即将到来的大战所影响。

就在他全神贯注于钓鱼之时,一个不速之客悄然出现。

他仍专注于钓鱼,而这个不速之客则静静地坐在不远处,饶有兴致地看着他钓鱼,一时间,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微妙的氛围,谁也不知道这个不速之客的到来,会给朱有建带来怎样的变化。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