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大明中兴之我是崇祯

作者:三千纸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89章 蒸汽机图,初闻轮机(四)

书名:大明中兴之我是崇祯 作者:三千纸 字数:0 更新时间:07-30 04:36

王承恩微微顿了顿,喘了口气,接着说道:

“这些年,许大匠眼见自己也年事已高,岁月不饶人啊,每一道皱纹里都藏着他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他原以为此生再无机会得偿所愿,这轮船重启的梦想,就像镜中花、水中月,遥不可及。”

“没成想,今日圣上您一来,带着这绘制精细的蒸汽机图,带来了这柳暗花明的转机。所以啊,他这是喜极而泣,实在是太高兴了!唉……”

王承恩的这番解释,如同层层迷雾,在朱有建耳边萦绕不散。

听完后,他愈发感到迷糊了,仿若置身于一团混沌之中,找不到方向。

照这么说,敢情是第一代许大匠壮志未酬,在轮船被禁的绝境下,拼尽最后一丝力气,将重启轮船、发展轮机技术的心愿,像传递火种一般托付给了第二代。

第二代同样在艰难时局中苦苦挣扎,却无力回天,无奈又传给了第三代,也就是眼前这位。

眼看这第三代许大匠都快要彻底绝望,觉得此生再难实现先辈遗愿之际,自己这一来,竟让他燃起了希望之火,所以才这般失态地又哭又笑?

可这跟自己究竟有啥直接关联呢?

朱有建满心狐疑,眉头紧锁,怎么想都觉得里头的逻辑有些牵强,仿若有一条无形的沟壑,横亘在他与这事儿的理解之间。

“行了,起来说话!”

朱有建眉头一皱,眼中的不耐烦瞬间溢了出来。

他实在是听腻了王承恩那冗长又繁琐的解释,只觉那些弯弯绕绕就像一团乱麻,缠得人头疼不已。

当下便决定快刀斩乱麻,直接找正主儿把事情问个清楚,来得干脆利落。

许大匠听到旨意,赶忙手脚麻利地站起身来,此时的他,满心都扑在那张蒸汽机图上,哪里还顾得上擦拭满脸肆意横流的泪痕。

只见他径直大步走到桌前,那步伐带着几分急切,几分笃定。

站定后,他伸出略显粗糙却又无比灵活的手指,对着蒸汽机图开始指指点点,嘴里还边比划边说道:

“圣上,您且瞧这儿。”

他的声音微微颤抖,带着难以掩饰的激动,手指精准地落在了活塞部位,仿佛那是整个图纸的命门所在。

神情也随之变得凝重起来,“这图描绘的应当是轮机入汽的关键部分,只是这儿……”

他微微顿了顿,加重了语气,“画得有些偏差啊,圣上。照此构造,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怕是难以实现预期的功效。”

朱有建听着这番话,微微点了点头,目光中闪过一丝认可。

他心下暗许:这话说得倒是在理,活塞密封本就是个让人头疼的棘手难题,就像一颗定时炸弹,稍有不慎就容易出现漏气状况。

如此一来,活塞推动时产生的功率必然大打折扣,整台蒸汽机的性能也会受到极大影响。

不过,他并未急于开口回应,只是不动声色地继续聆听,眼神愈发专注,似是要从许大匠的讲解中挖掘出更多的关键信息。

许大匠似是察觉到了圣上的用心,微微欠身,继而神色专注得如同即将开启一场神圣仪式的祭司,继续讲解道:

“圣上有所不知,早在唐明皇开元年间,那可是个风云变幻、能人辈出的时代。”

“一行大慧禅师,凭借着超凡脱俗的非凡智慧与炉火纯青的精深技艺,已然证实当下这一构造方法难达理想之效,症结就在于气密性实在难以保障。”

“您能想象吗?当时的工匠们为了攻克这个难题,绞尽脑汁,却始终难以突破。”

“就在众人束手无策之际,一行大慧禅师横空出世,他大胆革新,将其改良为进汽轮法。”

“此法精妙之处在于,全然无需担忧密封难题,就像给蒸汽机披上了一层无敌的铠甲,而且从实际效用来看,相较于旧法更是优势尽显,仿佛开启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

朱有建乍一听闻此言,双眼瞬间瞪大,眼中满是震惊之色,心中暗自诧异不已。

他在脑海中飞速搜寻,却发现自己对这一行大慧禅师全然陌生,压根儿就不知道是何方神圣,仿若此人是从历史的隐秘角落里突然冒出来的。

可“唐朝”这两个字,却如同一记惊雷在他耳畔炸响,振聋发聩。

一时间,他的脑海里仿若炸开了锅,各种念头如同潮水般纷至沓来:

这蒸汽机的雏形,居然在那遥远而辉煌的唐朝就已现端倪,如此惊世骇俗之事,自己活了这么久,当真是闻所未闻啊!

这让人情何以堪,简直就像被人兜头浇了一盆冷水,还有没有天理了?

这古人的智慧,难道已经高深到这般地步了吗?

许大匠仿若拥有一双能洞悉人心的慧眼,将朱有建的心思瞧了个通透,未作丝毫停顿,接着便不紧不慢地说道:

“彼时虽说只是初步尝试打造这蒸汽机,诸多关键环节尚显粗糙,就像一件还未精心雕琢的璞玉,未臻完善之境,然而用于水车提水,却极为便利,功效显着得如同给干枯的庄稼地降下一场甘霖。”

“只可惜,这般精妙技艺,后来竟没能传承延续下来,仿若一颗璀璨的流星,划过夜空后便悄然陨落,实在是令人扼腕叹息。”

“哦?”朱有建听闻此言,眉头不由自主地轻轻皱起,仿若两弯月牙,眼中满是疑惑之色,仿若被迷雾笼罩,脱口而出问道:“为何没能传承下来?”这疑问,仿若一道凌厉的剑气,划破空气。

许大匠嘴角泛起一丝苦笑,那笑容里满是无奈与酸涩,涩涩地回应道:

“缘由说来简单,彼时社会安定,人口众多,人力充足得就像取之不尽的水源,且人力成本低廉得近乎可以忽略不计,几乎无需耗费什么钱财。”

“而汽轮运作则需耗用大量碳火,那成本就像一座高耸入云的大山,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两相权衡之下,自然是选用人力更为划算。毕竟,在那个时代,节省成本才是首要考量,这精妙的汽轮技艺,也就只能无奈地被搁置一旁了。”

朱有建听完这番解释,心头那股无名之火“噌”地一下就冒了起来,只觉满心憋屈,仿佛有一股闷气堵在胸口,却又找不到发泄的出口。

他暗自咬牙,细细想来,许大匠所言的确入情入理,在那个时代,有免费的人力可以驱使,又有谁会傻到掏腰包去承担那高额的费用呢?

这就好比明明眼前有一条免费的小路能抵达目的地,谁还会去走那条收费的高速公路呢?

想到这儿,他强压下心头的怒火,深吸一口气,又追问道:

“既然这技术没传下来,后世又是如何知晓它的存在的呢?”

许大匠微微顿了顿,语调不自觉地变得微微低沉,那声音仿佛裹挟着历史的风沙,带着些许历史的沧桑感,缓缓说道:

“南宋时期,国势积弱,宛如一位久病缠身的老人,军力疲敝,在战场上屡屡受挫。”

“朝廷为求扭转这一颓势,挽救岌岌可危的江山,如同在黑暗中摸索的行者,在浩如烟海的古籍之中苦苦搜寻,哪怕是蛛丝马迹也不放过。”

“终于,偶然间觅得一行大慧禅师的随记残篇,那一刻,就如同在沙漠中濒死之人发现了一泓清泉,如获至宝。”

“凭借其中记载,匠人们犹如得到了武功秘籍的江湖高手,将汽机加以改良,巧妙运用于战船之上。”

“经此改良,战船装上汽轮之后,行进之速堪称惊人,日行可达千里之遥。您能想象吗?”

“那汽轮飞速转动之际,以六支大桨编为一组,左右船舷各布置六组,它们就像一排排整齐的士兵,通过轮轴往复运动,驱动船只前行,其产生的推力远非人力所能比拟,仿佛是一头头猛兽在推着战船破浪前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