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大明中兴之我是崇祯

作者:三千纸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63章 朝会议事,宣府报捷(五)

书名:大明中兴之我是崇祯 作者:三千纸 字数:0 更新时间:07-30 04:36

王承恩领命,脚步匆匆,如同被一阵风卷出了大殿去安排诸事。

朱有建坐在那威严的龙椅之上,微微扬起下巴,轻轻拍击着扶手,暗自长舒一口气,脸上浮现出一抹不易察觉的、如释重负的笑意,轻声自语道:

“看来一时半会儿,朕是没性命之忧了,嘿嘿!”

心情大好之下,他重新将目光投向殿下诸位大臣,莫名地感到一种愉悦,仿佛笼罩在头顶多日的阴霾终于散去,开口说道:

“诸爱卿,可还有本要奏?”

那声音里透着一丝轻快,在大殿中悠悠回荡。

金銮殿内,气氛凝重而压抑,众大臣们垂手而立,衣袂纹丝不动。

李邦华面容沉静,刚要迈出沉稳的一步,出列向皇帝启奏心中之事,不想却被眼疾手快的陈演抢了先机。

陈演身姿矫健,一个箭步上前,躬身行礼,那动作如行云流水般优雅流畅,随后,他微微扬起头,目光中满是恭敬与关切,声音清脆响亮地说道:

“敢问陛下,可是发生了何事?臣等愿为陛下排忧解难!”

言罢,他那一双眼睛睁得大大的,满眼期待地望向高高在上的朱有建,眼神中闪烁着精明的光芒,心中笃定,定是有好事发生,否则皇帝陛下怎会如此喜形于色,嘴角都快咧到耳根子了?

朱有建端坐在龙椅之上,将陈演的这番小动作尽收眼底,心中暗忖这老狐狸倒真是会察言观色,跟个成精的狐狸似的。

不过此刻心情正佳,仿若春日里暖阳高照,他也不动声色,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悠悠说道:

“诸爱卿莫急,待奏完事,朕自会与卿等细细说来。”

他一边暗自想着,一边在心里偷着乐:

且让自己先独自开心一会儿,哈哈哈,这朝堂上的事儿,还得朕慢慢拿捏。

陈演见此情形,心中知晓皇帝这是不想现在交底,无奈地撇了撇嘴,退回朝班。

那脚步略显沉重,仿佛带着一丝失落。李邦华见机,随即稳步上前,行礼如仪,身姿挺拔,不卑不亢,开口道:

“陛下,如今京城可真是乱成了一锅粥,鱼龙混杂,多有寻衅滋事之人。

皇城司、刑部、锦衣卫每日都为此事忙得晕头转向,脚不沾地,虽说尚未酿成大患,可如此下去,实在是徒耗时间精力,陛下可有应对之策?”

这位左都御史,身姿伟岸,面容刚毅,为人刚正不阿,确实是为大明社稷鞠躬尽瘁,犹如那忠诚的卫士,守护着大明的每一寸疆土。

只是性格有些古板,就像一块又臭又硬的石头,崇祯对他是又爱又恨。

他每每只提问题,却从不给出切实可行的主意,常常令崇祯大为光火,仿若被点燃的火药桶。

朱有建听罢,微微点了点头,那动作幅度极小,若不仔细瞧,根本发现不了。

他心中寻思,这事儿倒也不难办,就跟小儿科似的,随口说道:

“刑部尚书可在?出来听话!”

声音不大,却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刑部尚书张析此刻还沉浸在对李邦华所言之事的深深思索当中,仿若陷入了一个思维的漩涡,无法自拔。

近些日子,刑部上下为了京城中那些鸡零狗碎的琐事忙得焦头烂额,仿若热锅上的蚂蚁。

一众吏员捕快整日奔波于街头巷尾,抓的尽是些诸如邻里纠纷、小商贩争吵之类的鸡毛蒜皮小事,这让他头疼不已,脑袋都快炸开了。

可若放任不管,这些小事转瞬之间便可能升级为刑事案件,到那时,还是得刑部出面收拾烂摊子,那可就更麻烦了。

正烦恼间,忽听得朱有建点名,他一个激灵,赶忙回过神来,仿若从梦中惊醒,躬身行礼,恭声道:

“臣张析谨听圣命!”

那声音透着几分紧张与期待,仿佛在等待着命运的审判。

朱有建坐在龙椅之上,眼皮都没抬一下,仿若眼前的一切都入不了他的法眼。

在他眼中,这些朝臣模样看起来都大同小异,就跟复制粘贴出来的一样,他一个也认不全,心里对此也并不在意,随口便吩咐道:

“朕以为,此皆小事罢了。待下朝之后,爱卿且将朕的话传达下去:

着人手带上若干长条凳,再备几条木棍,一旦遇上闹事之人,就把他们按在凳上,每人先打五棍起底,若是两人闹事,每人五棍;

人数超过两人,达到十人及以上的,每人罚银一两,再加打十棍。

行刑之人务必挑些好手,要打得他们又疼又痛,且能自己挪步回去便可,两日之后,看看成效如何。可听明白了?”

言罢,他端起茶杯,轻抿一口,仿若在品味着胜利的果实,未等张析回话,又补充道:

“若是遇见闹事吵嘴的,直接掌嘴十下。”

那语气冷硬,不容置疑,仿若一道圣旨,必须严格执行。

群臣听闻此言,都傻了眼,仿若被一道闪电击中,呆若木鸡。

心中暗忖:

这法子可真是简单粗暴至极,简直就是霸王硬上弓啊!

张析略一思忖,虽说这方法确实有些野蛮,仿若原始人的做法,可倒也省却了抓捕、审讯等诸多麻烦,当下便应道:

“臣,遵旨!”

那声音透着几分无奈与认命,仿若已经看到了未来刑部的打人景象。

其他大臣见此情形,便不再出列说话,仿若被施了定身咒。

李邦华见事情已有了解决之策,他本就只负责提出问题,并不参与具体的解决过程。

故而也默不作声,同其他人一般,静静等候皇帝继续说事,心中竟还隐隐有些期待,仿若在等待一场精彩的大戏开场。

朱有建微微抬眸,目光悠悠扫过殿下一众大臣,见众人皆默不作声,再次悠悠开口说道:

“朕近日细细思量,瞧着诸位爱卿这几日忙得晕头转向,脚跟都不沾地,这大朝会啊,倒不如暂且取消了吧。

待此间诸事稍稍闲下来,咱们再重新开启,共商国是。

若诸位爱卿有什么紧要之事,呈递折子上来,届时咱们另行商定朝会时间,诸位意下如何呀?”

他的声音不疾不徐,透着几分漫不经心,又似带着些体谅臣子辛劳的意味。

一众大员听闻皇帝这番话,彼此交换了几个眼色,自是没有一个人提出异议。

这些日子,他们为了各种繁杂事务奔波劳碌,忙得像不停旋转的陀螺,连囫囵觉都睡不上一个,整个人都快散架了。

此刻听闻能暂停这让人疲惫不堪的朝会,都暗自松了一口气,仿佛肩上卸下了千斤重担。

可若是朱由检那正统的、满心忧患的灵魂尚在,听到这话,怕是要气得浑身发抖,七窍生烟。

想当年,他心心念念都是大明的江山社稷,巴不得一日开两次朝会,与群臣齐聚一堂,殚精竭虑地共商国是,恨不能时刻盯着每一处细微的国事变化。

可如今这“新皇帝”倒好,先是将朝会改成三日一次,已然让老臣们心生诧异,如今竟直接取消,这在他们眼中,国之大事,岂能如此儿戏?

简直是乱了章法。

朱有建见无人反对,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弧度,悠然自得地又端起茶杯。

轻轻吹了吹浮在面上的茶叶,缓缓送入口中,慢慢品了一盏,那姿态惬意得好似在自家后花园赏花品茶一般。

随后,他又不紧不慢地续上一盏,故意拖延着时间,就像一位经验老到的钓者,稳稳地钓着鱼,吊足一众大员的胃口。

许久之后,就在众人的好奇心被撩拨到极致时,他才幽幽开口道:

“宣府大捷,闯贼精锐折损过半,已然无力再犯我大明京都!”

言罢,他便微微靠向椅背,静静坐在龙椅之上,目光玩味地看着殿下众人,像是在等待一场精彩大戏开场,等着看朝臣们作何反应。

朝臣们起初听闻这石破天惊的消息,都仿若被一道惊雷劈中,脑袋里“嗡”的一声,尚有些反应不过来,一个个瞪大了眼睛,嘴巴微张,满脸的惊愕。

片刻之后,整个朝堂瞬间炸开了锅,仿若热油锅里泼进了一瓢水,议论声、惊叹声此起彼伏。

这消息实在太过惊人,如今这内忧外患、风雨飘摇的大明,哪里还有这般强悍的战力?

众人心中既惊又喜,仿若在黑暗中看到了一丝曙光。

朱纯臣到底是个急性子,率先反应过来,他脸颊涨得通红,兴奋得脖子上青筋都暴了起来,猛地扬起头,振臂高呼道:

“吴总兵威武!大明万岁!”

那声音高亢嘹亮,响彻整个金銮殿,震得殿梁都似微微颤动。

有了他这一领头,众人仿若被点燃的鞭炮,纷纷附和,齐声高呼:

“吴总兵威武!大明万岁!”

一时间,呼喊声汇聚成一股汹涌的声浪,在殿内激荡回荡,众人脸上的欣喜之色溢于言表,仿若已经看到了大明重振雄风、四海升平的那一天。

朱有建见状,气得嘴角直抽抽,双眼圆睁,直翻白眼,心中暗忖:

这些人真是糊涂至极!

平日里自诩精明,关键时刻却连这点眼力见儿都没有,这大捷明明是曹化淳带着一众太监拼了命挣来的,和吴三桂有哪门子相干?

他一怒之下,霍地站起身来,径直走下龙椅,大步流星地踏出金銮殿,脚步匆匆,边走边咬牙切齿地想:

不跟你们这些糊涂蛋一般见识!

值守太监一直留意着殿内动静,见状赶忙高声宣道:

“退朝!”

随后便一路小跑,迈着小碎步,追着朱有建出了金銮殿。

他跑得气喘吁吁,心中也暗自埋怨这些外臣:

这大捷明明是咱家督主的功劳,与吴三桂有何相干?

他身为内卫首领,想到此番大捷是由像他这般的太监们浴血奋战完成的,心中满是自豪,胸脯都不自觉地挺得更高了。

要不是王承恩极力拦着,他原本都打算跟着去,在战场上建功立业,威风一把呢。

而金銮殿内的大员们尚还蒙在鼓里,满心欢喜地整理着朝服,准备退朝之后,要是遇见吴襄,定要满脸堆笑地向他道贺。

在他们看来,老吴家这下可是立下了泼天的大功,怕是要出一门新武勋了,到时候吴家门庭若市,风光无限,他们心中满是羡慕,仿若看到了别人家里堆满了金山银山,自己却只能干瞪眼。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