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大明中兴之我是崇祯

作者:三千纸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485章 朝贡使团,上国气象(四)

书名:大明中兴之我是崇祯 作者:三千纸 字数:0 更新时间:07-30 04:36

汤若望见此情形,认为机不可失,便向高宇顺提议:

\"何不让更多的天主教徒参与进来?

他们熟悉教义,或可助我们一臂之力。\"

作为大明“耶稣会”实际领袖,汤若望的提议很有说服力,只要皇帝陛下同意,他就可以发召集令!

朱有建对这群人的狂热颇感兴趣,当即令王德化持谕令前往各大城池,召集\"耶稣会\"成员前来研究院共同参研。

他将天文科旁的一座楼改名为\"神谕科\",作为《乾坤圣德经》的专门研究机构。

对于这项研究能否产出成果,朱有建其实并不抱太大期望。

说来讽刺,《乾坤圣德经》虽出自他手,但成书后他再翻阅时,竟发现许多繁体字已认不全,不少语句晦涩难懂,甚至不知所云。

作为原着作者,这种感觉实在令人啼笑皆非。

只是这番心思,他却无处诉说。

与此同时,南洋使团的到来,对于大明这几年的了解,让他们看到了帝国衰微。

安南使团的表现尤为明显——

这个早已脱离大明、恢复蕃国地位的国家,其使臣仍以\"明人\"自居,他们居然认为自己才是正统,北朝衰微,他们理应框扶大明。

交谈间,安南国主流露的忧虑更是直白:

\"北朝这十五年来国力每况愈下,流寇四起,内忧外患。

我等虽已独立,却是大明正溯,不可让我大明衰落。\"

这番话如同一盆冷水,浇在高宇顺等人发热的头上。

交趾早就脱离大明自治,居然以正统自居,之前他们尚以为,是真将大明作为天朝上国朝觐。

占城使团的朝觐,与其他南洋国家有着本质的不同。

这个饱受西洋殖民者蹂躏的国家,民众在水深火热中挣扎。

他们此次进京,表面上是例行朝贡,实则暗藏求援之意——

希望这个曾经的天朝上国能伸出援手,助他们摆脱西洋人的枷锁。

交趾独立后,经过几十年发展,一举吞并占城,将占城变成名义上的安南国土。

荷兰人的占领与扶持,如今占城好像又独立出去了,可惜占城人不这样认为,如果是为了稻米还好说;

偏偏荷兰人看中的是矿产与人口,大量的占城人被强制去开矿,令占城小王室很屈辱。

吕宋使臣的眼神则复杂得多。

这个由南宋遗民建立的政权,对故土怀有难以割舍的情愫。

他们对大明内部的流寇之乱漠不关心,却时刻关注着关外鞑靼的动向。

\"汉人当真失去天眷了吗?\"

使臣私下议论时,眼中闪烁着忧虑。

他们愿意提供援助,可惜大明皇帝总是端着天朝架子,一次次拒绝他们的好意。

令他们一直都很苦恼,若是大明倒下,关外鞑子重新入主中原,吕宋该何去何从?

吕宋人对西班牙殖民者的暴行记忆犹新。

大明万历皇帝的介入,曾让他们免于灭族之灾。

因此,这个国家的使臣最是热切,期盼大明能重现三宝太监时代的辉煌——

那时南洋海域,何曾见过西方人的踪影?

话确实不假,可惜三宝太监沉迷于万邦来朝的虚假繁荣里,只要是有人的海岛,就给人家落蕃立司;

记录下来的蕃国三百多,其实很多蕃国地盘与州县差不多大。

为了欧罗巴人,居然从好望角翻过去,从西班牙到挪威,都给了蕃国待遇,英吉利居然是宣慰司,真是太离谱了。

南洋有永乐大陆,极东黄金洲碰到宋人遗民,居然给了夏宋的属国待遇;

也就黄金洲没绕过去,要不然早就有了地球环形壮举了。

渤泥使团则一如既往地单纯。

从北宋至今,这个国家年年来朝,风雨无阻。

在他们看来,上国就是上国,谁主政都无所谓。

西班牙殖民者占领他们的国土?

无所谓,只要不灭国就行。

用些不值钱的土产换回大量财富,供国王挥霍,这买卖很划算。

南洋诸岛国的思维方式出奇地一致。

香料、鸟粪、甘蔗、橡胶、石油——

这些在西方人眼中价值连城的资源,在土着们看来不过是些无用之物。

他们想不明白,那些红毛、黄毛的洋人为何要为此争得头破血流。

唯独金鸡纳树制成的金鸡纳霜有些用处,可以治疗疟疾,除此,也就能果腹的粮食可入眼。

朱有建与西方殖民者的想法不谋而合:

大明同样需要这些战略资源。

但他的手段更为激进——

直接派遣海盗劫掠西方人的运输船!

卢九德带走的清单上,详细记载着需要夺取的物资:

香料、橡胶、甘蔗、金鸡纳霜、鸟粪(磷矿)与石油。

更令朱有建心动的是清单末尾的玉米——

这种来自美洲的作物,或许能解决大明的粮食问题。

他制作了《海疆录》,将太平洋上所有的小岛标注上,一些记忆中的矿产资源,也记录在上面;

还有一些火山岛,特别做了标记,硫磺很多,可以开采装运回大明。

朱有建最近颇为烦恼,南洋诸国使团抵达京城,可该在何处接见却让他犯了难。

若在紫禁城金銮殿接见,虽显隆重,但势必得在养心殿住上好几天——

那里环境实在糟糕,他实在不愿回去受罪。

若是在西苑乾极殿接见,倒也清净,只是有些远,天朝上国的气度应该是照顾蕃国!

思来想去,朱有建干脆下旨建造一座迎宾楼,选址在挂甲屯北,远离喧嚣的工坊区。

与此同时,他还在西苑东北方位划出一片空地,命人建造演武场——

他打算借使团来访之机,举行一场盛大的军事演习,好好展示大明的“军威”。

对此,王承恩、王德化、高宇顺与方正化摩拳擦掌,很以为有必要让蕃国看看宗主国的军事力量;

这才更有说服力,殊不知他们的主子却有其他想法。

演习内容已精心挑选,将由“快应队”军演:

骑兵冲锋、二段连弩齐射、手雷投掷,攻城掠地。

至于平射炮、加农炮、震天雷、连珠铳、五眼转铳等新式火器,则被严格保密。

毕竟海师即将展开劫掠行动,这些武器日后都要派上用场,若是提前暴露,岂不是说海盗有大明官方背景?

\"快应队\"的军装设计独具匠心。

紧束的宽腰带圆领式样,颇有些现代军装的韵味。

青灰色布料为底,胸前绣着大明五彩徽章,背后则是栩栩如生的类鱼鳞甲图案——

虽非真甲,但三彩立体的绣工让整套服装显得威风凛凛。

战靴采用马皮制作,黑、灰、青三色渐变,靴筒上还饰有金色虎纹。

头盔同样是马皮所制,尖顶宽檐,上面压铸着腾虎图案。

面甲采用半覆式设计,红色渐变,中间颜色最深,既威严又实用。

军旗也是新制,三种腾虎战旗更是点睛之笔:

三角旗、长幡旗、方旗,皆是白底赤虎,九颗红色星斗环绕着啸聚山林的虎头图案——

既彰显威严,又暗合\"快应队\"的凶悍气质。

值得一提的是,\"快应队\"的成员个个都是三十岁上下的青壮,经过战火洗礼,举手投足间自有一股肃杀铁血之气。

加之他们研习了\"新编三十六计\",那种\"猥琐的彪悍\"气质更是让人印象深刻。

相比之下,孙守法、马进山率领的卫所兵就显得逊色许多——

他们只能作为观众,在一旁观摩这场军事盛宴。

从心理上看,二位总督心理有些不平衡,但是就实战而言,“快应队”的表现确实比他们强许多,这是事实,无可争辩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