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大明中兴之我是崇祯

作者:三千纸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100章 蒸汽机图,初闻轮机(十五)

书名:大明中兴之我是崇祯 作者:三千纸 字数:0 更新时间:07-30 04:36

许大匠闻听,并未立刻作答,而是微微低头,目光凝重,略作思考,片刻后,缓缓抬起头,神色略显迟疑地点头应道:

“圣上,理论上来说是可行的,只是老奴细细思量,并不建议这么做啊。”

说着,他微微皱眉,伸出一根手指,逐一解释道,

“一来,钢料质地刚硬却也脆,制作的炮管在承受火药爆发力时,极易出现裂缝,从而引发炸膛之险,这后果不堪设想;”

“二来,那膛线的制作难度颇高,钢料的延展性远不如青铜,要在钢料上铸出规整、精准的膛线,简直难如登天。”

“圣上若要制作火炮,还是选用铜炮更为妥当,毕竟青铜质地柔韧,能更好地满足火炮的严苛要求。”

朱有建听闻这番话,微微点头,并未在钢炮管的问题上过多纠缠,不过对于那一直蒙着神秘面纱的膛线,好奇心却如野草般在心底疯长。

他微微眯起眼睛,暗自揣测,脑海中仿若灵光一闪,自作聪明地冒出一个想法,嘴角不自觉上扬,轻声自语道:

“莫不是将炮管分成两个半弧,就像把竹筒一劈为二那般,先分别在两个半弧上拉出膛线,再把它们合拢起来?”

“难怪虎蹲炮要用铁箍呢,想必是为了紧紧固定合拢的炮管,确保其严丝合缝。”

想到这儿,他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仿若已经揭开了膛线制作的神秘密码。

然而,许大匠接下来的话却仿若一道凌厉的寒风,裹挟着冰冷的雨滴,瞬间浇灭了他心头的热情之火。

许大匠微微躬身,神色耐心而恭敬,不急不缓地解释道:

“圣上,何须这般麻烦去拉膛线呢?其实啊,直接在陶模上预留出膛线的凸线即可,这就好比提前给铜水规划好了路线。”

“待铜水注入模中,顺着凸起流淌、凝固,膛线自然就成型了,既便捷又精准。”

“只不过,炮管陶模的构造相对复杂,毕竟炮管是中空的,需要外模加内模相互配合,如同给炮管穿上了一层坚实的‘外衣’和‘内衣’。”

“至于怎样确保炮管厚度一致,答案便是利用陶模自身精妙绝伦的榫卯结构相互扣住,榫头与卯眼紧密契合,如此便能精准控制每一处的厚度,就像一位技艺高超的裁缝,裁剪出尺寸分毫不差的衣裳。”

此番前往器工监巡视一趟,朱有建感觉自己仿佛经历了一场“知识大考”,诸多知识盲点暴露无遗。

在与许大匠交流探讨的过程中,他一路靠着连蒙带唬,好不容易才勉强蒙混过关,此刻只觉身心俱疲,暗自感叹:

果然啊,像自己这般半吊子水平,实在不宜跟专业领域的行家切磋专业问题,稍有不慎,就容易落得个被现实“打脸”、颜面尽失的悲惨下场。

临到告辞离去之时,朱有建瞧见许大匠已然坐在案前,全神贯注地又开始写写画画。

不经意间,他的目光落在许大匠手中的笔上,心中陡然一惊:

这许大匠用的似乎既不是寻常的毛笔,也不像木炭条,反倒跟前世自己所熟知的铅笔模样极为相似。

这一发现让他瞬间停下脚步,好奇心驱使他凑上前去,细细观摩起来。

这不看不要紧,一看之下,朱有建只觉胸口一阵憋闷,差点没给气晕过去:好家伙,他们居然都用上铅笔了,自己却还在苦哈哈地用着木炭,这还有没有天理了?

想到这儿,朱有建也顾不上什么皇帝的架子,直接开口问道:

“这铅笔是从哪儿来的?”

许大匠正沉浸在绘图的专注之中,直到朱有建一把将他手中的笔夺了过去,这才反应过来皇帝问的是这支笔,赶忙解释道:

“圣上有所不知,这并非铅笔,而是墨笔,它特别适合用来绘图,相较毛笔而言,更契合工匠们日常的使用需求。”

“这墨笔是用石墨粉与粘土粉精心揉制而成,制成后经过烘干,便成了方条状,粗细可以按需调整。”

“随后,将其放进特制的开合铁管之中,这铁管内呈方形、外为圆形,还带有榫帽,榫帽的中心特意留出一根推进杆,推进杆的长度各不相同。”

“使用时,当墨笔的某一段用尽了,只需更换榫帽,利用推进杆推出一些,然后榫扣住,便可继续使用。”

这墨笔的使用原理啊,乍一听,仿若一团错综复杂的丝线,让人感觉似乎有些繁琐,可一旦深入探究,便会发觉其中暗藏的精妙,实则颇为巧妙。

简单来讲,它就像是一位幕后的操控高手,巧妙地利用推进杆推动墨笔芯。

你瞧,当一段墨笔芯在纸上挥洒完自己的“墨铅生命”,变得枯竭无力时,紧接着,推进杆便会施展出它的“魔法”,稳稳地推出下一段崭新的笔芯,如此循环往复,仿佛一场永不停歇的笔墨接力。

而那承载墨笔芯的铁管呢,质地坚固得如同守护城池的卫士,傲然挺立,只要使用者能像呵护稀世珍宝一般悉心照料,它便能长久地坚守岗位,不离不弃。

这般一来,唯一需要更换的,仅仅是那些消耗殆尽、完成使命的墨笔芯罢了。

如此独具匠心的设计,主打一个勤俭节约,与那些使用一次,便如同败家子般废弃大量木柴的木制铅笔相较,简直就是云泥之别,优势瞬间立现,让人不禁拍案叫绝。

朱有建原本只是抱着几分好奇,在一旁静静观摩,可当他的目光真切地落在这支墨笔上,眼中瞬间被点亮,满是喜爱之色,仿若孩童瞧见了梦寐以求的新奇玩具。

他心中暗自思量,这般实用的好物,若是自己平日里用来写写画画,记录些所思所想,比之木炭为笔,直接就能甩到云霄外去。

许大匠一直留意着皇帝的神色,见此情形,忙不迭地凑上前去,脸上堆满了讨好的笑容,语气谄媚地说道,那声音急切得仿佛生怕错失良机:

“圣上,过几日臣定当精心制作一套黄金管及配套的榫帽,每一处细节都雕琢至臻,再毕恭毕敬地献给圣上,以衬圣上尊贵之躯。”

朱有建却仿若一位不为外物所动的智者,摆了摆手,连连摇头表示,那动作不疾不徐,透着几分淡然:

“不过是一支用来书写绘画的笔而已,无需这般大费周章特制御用。眼前这普通款式,朴实无华却又实用非常,就已然很好用了,何必多此一举。”

许大匠见皇帝心意已决,仿若一盆冷水从头浇到脚,虽心中有些无奈,那无奈仿若一丝苦涩在舌尖蔓延,却也不敢有丝毫违拗。

他赶忙调整神色,带着几分恭敬与谦卑,疾步走到一旁的工具箱前,小心翼翼地打开箱盖,在里面翻找了一阵。

随后拿出一套备用的榫帽与置墨铁管,双手捧着,如同捧着稀世珍宝,恭恭敬敬地呈到朱有建面前。

朱有建见状,仿若得到了意外的馈赠,满心欢喜,那喜悦仿若春日里绽放的繁花,瞬间开满心间。

他如获至宝般接过,轻轻抚摸着手中的物件,嘴角不自觉地上扬,露出一抹孩童般纯真的笑意。

随后兴高采烈地带着这份“意外之喜”,脚步轻快得仿若踏云而去,回去了。

御书房,朱有建迈着悠然的步子踏入屋内,刚一落座,目光便扫向平日里惯用的木炭笔。

此刻在见识过那神奇的墨笔之后,再瞧这木炭笔,只觉它粗陋不堪,索然无味,仿若一件被岁月遗弃的旧物。

说来也巧,今日这一趟器工监之行,仿若一场知识的洗礼,让朱有建整个人都似脱胎换骨一般。

他的观察力像是被磨砺得更加锐利的宝剑,似乎变得更加敏锐了。

此刻,他慵懒地靠在椅背上,眼睛却像被磁石吸引,盯着火锅里本该燃烧木炭的烟囱处,竟有了新的发现。

眼眸瞬间睁大,闪过一丝惊喜,此处居然不是敞口的。

原来,在火锅底座上环绕着一圈巧妙设计的水围,这水围仿若一条守护的巨龙,蜿蜒盘旋。

它可不是毫无用处的摆设,细细瞧来,正是木炭烟的“归宿”。

当木炭熊熊燃烧,产生的烟雾仿若一群顽皮的小鬼,顺着烟道鱼贯而入水围。

它们在水中打着旋儿,循环一圈后,仿若被施了魔法,大部分有害成分被吸收,净化后的空气仿若获得新生,再悠悠然逸出。

而且,这水围的设计简直贴心到了极点,仿若一位善解人意的知己。

它可拆卸下来清洗,就像褪去一身污垢的衣裳,清洗完毕后重新注入新水,便可再次精神抖擞地投入使用。

怪不得平日里吃火锅时,几乎闻不见刺鼻的炭烟味,只觉肉香、菜香四溢,弥漫整个屋子,原来是这精妙的回路在发挥作用。

朱有建微微仰头,靠在椅背上,脸上浮现出一抹恍然的笑意,心中暗自思量:

如此一来,整个皇宫之中,上至后宫女眷,下至宫女太监,众人在享用火锅时,便能尽情沉浸于美食的香气之中,而不必受炭烟弥散之扰,这背后的缘由,此刻自己已然了然于心。

仿若掌握了一个不为人知的宫廷小秘密,他的心情也随之愉悦起来,仿若窗外的夜色都变得更加迷人了。

朱有建思索着,制造蒸汽轮机火车,绝非轻而易举、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儿。

他站在窗前,背负双手,目光透过雕花窗棂,望向远方,仿若能看见未来火车呼啸而过的幻影。

他微微皱眉,暗自估算起来,脑海中迅速梳理着当下的人员调配、物资筹备以及技术进展等诸多情况,心中得出结论:

依照如今这蜗牛爬坡般的进度与诸多受限的条件,大致需要耗费三个月的时间,方能如春笋破土,初见成效,见到火车那令人期待的初步成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