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大明中兴之我是崇祯

作者:三千纸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73章 前承美食,后思国策(四)

书名:大明中兴之我是崇祯 作者:三千纸 字数:0 更新时间:07-30 04:36

哦,对了,倘若日后大明真能在这风云变幻的世界局势中闯出一片天,开疆拓土,将版图不断向外延展,那可是威风八面、霸气无双之事!

到那时,外国人都得乖乖地捧起书本,学习咱们的简化字。

彼时的华夏文化源远流长,如奔腾不息的江河,底蕴深厚得仿若一座取之不尽的宝库。

即便简化字被那些外国人学了去,他们想要读懂咱们老祖宗流传下来的繁体字,估计也和如今的自己一般。

面对一些佶屈聱牙的古籍难题一样,一头雾水,困难重重,仿佛在黑暗中摸索前行,找不到方向。

还有啊,满清当年那让人诟病的削发易服政策,若是用在外国人身上,倒也颇为合适,当然,这只是朱有建脑海中一闪而过的大胆设想。

就说那倭岛,四面环海,温泉资源丰富,完全可以打造成全球一流的洗浴度假村。

到时候,把当地那些不安分的男人全数迁往冰天雪地的西伯利亚挖土豆,让他们尝尝劳作的艰辛;

而女人嘛,则留下充当洗浴中心的服务员,用她们的温柔服务,招揽四方宾客。

吕宋岛呢,气候温润,土地肥沃,全力发展橡胶种植那是再合适不过了。

这橡胶可是个宝贝疙瘩,用途广泛得超乎想象,从工业生产到日常生活,处处都离不开它。

至于澳洲那片广袤无垠、地广人稀的土地,最适合放养长毛羊群了。

想象一下,蓝天白云下,漫山遍野的羊群像一朵朵白色的云在飘动,日后羊毛衫产业的蓬勃发展,可就全指望那儿了,咱们大明百姓都能穿上暖和又舒适的羊毛衫。

朱有建一路思绪纷飞,仿若一只自由翱翔的雄鹰,在想象的天空中肆意驰骋,不知不觉就踱步回到了御书房。

他径直走到案前,仿若被一种无形的力量牵引,拿起木炭,将脑海中那些天马行空、仿若璀璨星辰的念头逐一记录下来。

写着写着,他手中的木炭突然顿住,仿佛思绪的马车遇到了路障,脑海中闪过一个新问题:

商铺日后究竟该售卖些什么货品呢?

这可是个关乎民生、影响商业繁荣的大问题。

不过,他很快又像个清醒的决策者一样摇了摇头,觉得此事尚早,当下不必急于一时,待日后再去做详尽的市场调研,把方方面面都摸清了,才能做出最明智的抉择。

且说那香皂,当下市面上虽说零零散散已有售卖,可价格却如同高悬天际的繁星,居高不下,令寻常百姓只能望而却步。

朱有建背着手,在御书房内缓缓踱步,暗自寻思:

这香皂既能清洁去污,又散发着宜人香气,若自己将前世的制作方法拿来,凭着皇家的资源与人脉,相对便宜的价格,定然大赚。

到那时,普通老百姓也能毫无负担地用得起这等清洁好物,让生活多一抹清新,少几分油腻,该是何等美事。

再谈谈白酒,这情况就有些棘手了。

毕竟蒸馏技术早已问世,民间更是有一种叫烧刀子的烈酒,那劲头,仿若能点燃人的热血,已然属于高度白酒一列。

在这已然成熟的领域里,想要另辟蹊径、搞出点名堂,难度可不亚于攀登蜀道,让人望而生畏。

香水倒是和香皂有几分相似之处,同样有望通过改良工艺、优化流程,把成本降下来,实现批量生产。

想象一下,日后街头巷尾的男男女女,都能轻洒几滴香水,香气萦绕,为生活增添几分浪漫与精致,那场面,想想都让人觉得美好。

还有那玻璃镜,朱有建此前曾问询过王承恩,知晓它是由琉璃精心吹制而成。

工序繁琐得如同编织一张细密的大网,而后还要贴上锡箔、灌入水银。

这般繁杂工序下来,耗费的人力物力可想而知,价格昂贵也就不足为奇了,而且尺寸还难以做大,难以满足人们多样的需求。

但朱有建很清楚,玻璃其实制作很简单,但是又不能大量制造,会影响价格,得用来赚地主老财的钱,得以琉璃为基础,想办法维持一个平衡。

据说眼镜也已出现,用水晶和琉璃制作,能帮人看清眼前模糊的世界,使用效果还不错,这也让朱有建看到了商机。

虽说商铺经营诸事繁杂,如同乱麻一般,需要一一梳理,但朱有建深知欲速则不达的道理。

当务之急,是先把当下大明市面上各类货品的情况摸清楚,像是品质优劣,究竟是美玉还是顽石;

价格高低,是否亲民实惠;还有市场需求的多寡等等,这些都是决定商业成败的关键要素,必须了然于心。

至于太监宫女后续的招募问题,朱有建也在脑海中盘桓思索,有了些初步的念头。

他深知,此事关乎民生,关乎宫廷运转,不可草率行事,绝不能给老百姓徒增负担,让本就艰辛的生活雪上加霜。

所以暂且将这些想法搁置一旁,如同把珍贵的种子收藏起来,打算等时机成熟、考虑周全之后再做定夺,确保每一步都走得稳稳当当,万无一失。

瞧这朱有建,一路走来,脑海里跟走马灯似的,想了诸多林林总总的事宜。

可实际上呢,细细一琢磨,除了最开始那件事——如何让大明子民安居乐业,是实实在在、掏心窝子地着眼于百姓福祉之外,其余的大多属于商业开拓、工艺改良之类的谋划。

要知道,让天下百姓吃饱饭,这可是历朝历代那些励精图治、心怀天下的皇帝们,殚精竭虑、绞尽脑汁想要攻克的头等大事。

就拿那威名赫赫的贞观年间来说,李世民雄才大略,开创了大唐盛世的赫赫威名,本以为在这太平盛世之下,百姓皆能衣食无忧,过上富足安康的好日子。

可谁曾想,就在浙江地区,竟有一位女子,仿若一把利剑,平地而起,揭竿而起,率领着当地百姓发动起义。

虽说她手底下起初不过寥寥数千人,可那响应者却如同滚雪球一般,多达数万人,声势浩大得惊人。

这位女子更是史上首位称女帝之人,一时间,风云变色,震动朝野。

待到朝廷大军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将其剿灭之后,李世民才如梦初醒,惊觉原来在这盛世的表象之下,还有诸多百姓仍在温饱线上苦苦挣扎,生活艰难得如同在苦海里浮沉。

为此,他痛心疾首,茶不思饭不想,反复思索究竟怎样才能让全天下的老百姓都吃饱饭,让大唐的光辉真正普照每一个角落。

此后,诸多王朝更迭,一代又一代的君王们也都在这个难题上绞尽脑汁,如同在黑暗中摸索前行,却始终难以找到那能让百姓吃饱饭的万全之策。

朱有建如今同样站在了这个历史的十字路口,面临着这个棘手至极的问题,他苦思冥想之后,决定剑走偏锋:

既然地主与农民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仿若一道深深的沟壑,难以填平,难以调和,那不妨就将问题抛给地主,让他们自行解决。

倘若他们解决不了,那时才轮到朱有建出面收拾残局,以朝廷的威严和智慧,力挽狂澜。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