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大明中兴之我是崇祯

作者:三千纸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14章 膳香驱寒,宫闱焕新(一)

书名:大明中兴之我是崇祯 作者:三千纸 字数:0 更新时间:07-30 04:36

朱有建直勾勾地凝视着账面上那一万六千两银票,仿若在茫茫沙漠中跋涉许久的旅人,陡然瞧见了久旱后的甘霖,干涸心田瞬间被润泽,紧绷的面皮这才缓缓松弛下来,仿若紧绷的弓弦松了劲儿。

他长舒一口气,那呼出的气息里都带着几分解脱,喃喃自语道:

“天大地大,吃饭为大,这肚皮要是瘪着,啥事儿都干不成。”

说罢,他扬起脖子,扯着嗓子唤来王承恩,眼神中透着几分急切与好奇,仿若孩童眼巴巴盼着心爱的玩具:

“大伴,去打听打听如今的物价,朕心里实在没底。”

朱有建暗自忖度,在他穿越前的世界,一桌上好的宴席,那价格估摸在五万块钱上下,基本能够吃到一些山珍海味。

如今这年月,虽说没有正宗的上好席面,可减半算来,两万多块也差不多了,折合成白银,二十两应当差不离吧?

这般想着,他心头一热,豪情顿起,仿若即将出征的将军,大手豪迈一挥,抽出二千两银票,“啪”的一声拍到王承恩手中,朗声道:

“大伴,拿着这银子,给朕定下一百桌上席!若银子不够,能办多少是多少,总之后宫上下,从嫔妃到太监、宫女,都得尝尝这鱼肉荤腥。场地若是局促,多摆几桌便是,务必让大伙都能尝尝这热乎肉。”

王承恩双手颤抖着接过银票,仿若接过了千斤重担,眼眶瞬间红了,那眼眶里似有两汪深不见底的泉眼,泪水几欲夺眶而出。

他心里清楚,后宫这些日子过得是何等紧巴,仿若寒冬里的寒鸦。

皇帝以身作则带头吃素,那些精致糕点一概免了,仿若被打入冷宫的宠妃;

皇后、贵妃们为了省口粮,亲自挽起衣袖,在园子里挥汗如雨地种菜,即便菜长成了,也舍不得多吃一口,全都紧着皇子、公主,仿若护雏的老母鸡。

后宫辟出的那方小小鸡舍,母鸡下的蛋,全给了孩子们,还得限量供应,逢年过节才舍得煮几个白水蛋,为了省油,连炒都不炒,仿若守财奴舍不得花一分钱。

贵人们都这般寒酸,更遑论底下的太监与宫女了,他们过的日子,简直像苦行僧一般,仿若被遗忘在黑暗角落的蝼蚁。

王承恩自己都记不清有多久没尝过肉味了,曹化淳好歹常在外跑动,偶尔能沾点荤腥,却也得偷偷摸摸,生怕被皇帝知晓,招来一顿斥责,仿若做贼心虚。

此时的王承恩,满心感慨,他倒不在乎自己能否吃上肉,只是一想到宫内那些正值长身体的小太监、小宫女,小小年纪便被荤腥拒之门外,心里就一阵发酸,暗叹:

“可怜呐!”

可他毕竟是御前伺候多年的老人,规矩礼数早已刻入骨髓,即便心中波澜起伏,仍低声提醒道:

“皇上,内库空空如也,国库亦是见底,这银子……要不要留着以备不时之需?”

朱有建一听这话,眼珠子差点没翻到天上去,心里不住腹诽:

“朕穿越过来这两日,过得是啥日子?提心吊胆,连个安稳觉都捞不着,整日清水白粥就着咸菜,这哪像个皇帝?

虽说朝堂上勉强撑着场面,可谁晓得李自成那厮啥时候就兵临城下,眼瞅着离那歪脖子树近得吓人,指不定哪天就玩儿完了。

如今好不容易手头有点银子,还不许朕吃顿好的?”

这般想着,朱有建清了清嗓子,仿若即将发表演讲的演说家,开始滔滔不绝地给王承恩讲道理:

“大伴啊,你想想,朕吃不好,身体能好吗?

身体垮了,精力跟不上,还如何处理朝政、成就大事?

朕若做不了大事,这大明江山可就岌岌可危了,到时候百姓流离失所,这后果你担得起吗?

所以,你说朕该不该吃顿好的?”

王承恩张了张嘴,想要反驳,可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他咂摸咂摸皇上这番话,虽说总觉得哪儿不对劲,可一时半会儿又挑不出理来,更何况,他心底深处,又何尝不想沾沾荤腥呢?

王承恩领了命,仿若领了圣旨的钦差大臣,出了御书房,赶忙叮嘱自己那群干儿子去办事。

干儿子们一听皇上要请大伙吃肉,顿时欢呼声响彻云霄,那股兴奋劲儿,仿佛要把御书房的房梁都掀翻,仿若炸开的鞭炮。

他们实在是太久没尝过荤腥了,一个个馋虫都快把心肝脾肺啃没了,仿若饿狼看见了鲜肉。

至于敢不敢从中克扣点银子?

他们压根儿没这心思,甚至琢磨着,要是银子不够,大伙凑份子也得把这席面办得风风光光,仿若齐心协力办大事的兄弟。

年轻些的太监们,心急火燎地跑回住处,翻箱倒柜地搜罗银子,嘴里还念叨着:

“皇上可说了要一百桌,少一桌都不行,必须得让大伙敞开肚皮吃个够!”

京城各大酒楼今日可是炸开了锅,仿若热油锅里溅入了水滴。

突然接到宫里的大订单,掌柜的们个个吓得一哆嗦,这可不敢有半点马虎啊!

虽说如今大明境内四处都是起义军闹腾得欢,可皇城根儿底下,到底还是大明最有威严的地儿。

崇祯皇帝虽说性子有些急躁,时常朝令夕改,把大臣们折腾得苦不堪言,但其威严仍不逊色于开国那几代君主,京城百姓对皇家敬畏有加,仿若面对神明。

况且这两日,皇城内外豪门大户频繁走动,各方有头有脸的势力都跟商量好了似的,小动作不断,仿若暗流涌动的江湖。

酒楼里平日里就高朋满座,如今更是人来人往,行色匆匆,仿若赶集的闹市。

武勋们的府邸门前,私兵们个个磨刀霍霍,严阵以待,那股子大战在即的紧张气氛,浓得都能攥出水来,仿若暴风雨前的宁静。

高门大院里,平日里难得一见的大人物们,带着一群随从吆五喝六,好不热闹,仿若得胜归来的将军。

又听闻宣府已然落入闯军之手,甭说是精明的生意人,就是街头巷尾的普通百姓,都嗅出了空气中弥漫的硝烟味,仿若闻到了战争的火药味。如今皇宫内订席,这不明摆着要有大事发生嘛!

谁能料到,就在文武勋贵和富商们忙得晕头转向、焦头烂额之际,皇帝却优哉游哉地惦记着开荤,而且还不是自个儿吃独食,是要让整个后宫都沾沾荤腥。

可恰恰是皇帝这看似不合时宜的举动,反倒让文武勋贵们愈发忙碌起来。

为啥呢?

他们心里琢磨着,皇帝这会儿还有心思大鱼大肉,想必是对收复失地胸有成竹啊!

这么一来,圣旨里那些让大伙发财致富的条款,肯定不是随口一说,是要玩真格的。

于是,这些平日里养尊处优的大人物们,吃午饭的时候哪还有心思坐下慢慢品,左手抓着馒头,右手夹着咸菜,风卷残云般往嘴里塞,吃得那叫一个潦草,仿若饿了三天三夜的难民。

未时初,第一支百人小队跟做贼似的,偷偷摸摸出了城,紧接着,第二支、第三支……一直到二百支,全是各路人马的暗桩,他们绞尽脑汁,乔装打扮,通过各种隐秘途径出城,仿若潜伏的特务。

毕竟,谁也摸不清城内到底藏了多少贼寇的探子,万一走漏风声,这泼天富贵可就飞了,仿若煮熟的鸭子飞了。

这事儿关乎所有人的切身利益,保密自然成了重中之重,大伙心里都跟明镜似的。

好在这次行动不动各家私兵,皇城司、京营也按兵不动,就连东厂、锦衣卫都没啥大动作,一切照旧,跟平日里没啥两样,仿若平静的湖面。

也就是车马行、漕帮、镖局这些地方,平日里就人来人往、热闹非凡,有些许动静也不惹人注目,探子们就算有通天的本事,也不会平白无故去这些地方招惹是非,毕竟这些地儿的人,对陌生人的警惕性高得很,稍有风吹草动,就能察觉,仿若警觉的猎犬。

至于武器运输,更是做得滴水不漏。小件的武器,往布包里一塞,轻松带走,仿若藏宝贝;

皮甲穿在衣服里头,虽说有点鼓鼓囊囊,可旁人瞧着,只当是这人肚子大、油水足,壮实得很,压根儿不会起疑,仿若巧妙的伪装。

文武勋贵们前脚刚送走出城的队伍,后脚又火急火燎地奔向兵部领武器,一个个跟老鼠搬家似的,悄咪咪地筹备装备下一批人手,仿若忙碌的蚂蚁。

他们心里门儿清,天黑行动更方便,这等捞好处的机会,可不能轻易放过,仿若盯着猎物的猎手。

后续这几日,车马行算是生意兴隆,忙得脚不沾地,还得负责接收那些被抓的流民、贼寇,毕竟这些人往后可都是各家的佃农呐,仿若迎来新主人的土地。

每家还得备足了银子,随时准备给底下人发赏钱,犒劳大伙,仿若慷慨的财主。

这一通忙活,没个七天七夜根本消停不了,仿若一场漫长的战役。

武勋们更是磨刀霍霍,听闻手里有大杀器,对宣府的闯军压根儿不惧,还打着小算盘:

听说闯贼手里金银财宝不少,虽说事后得分润出去,可蚊子再小也是肉,这送上门的意外之财,不要白不要,谁让咱手里有家伙事儿呢,优势在咱这边,不抢可就亏大发了,仿若精明的商人。

火药局、火器局、器械局,此刻也是乱成了一锅粥,热闹非凡,仿若沸腾的热汤。

兵部、工部的官员们,平日里养尊处优,这会儿也顾不上体面了,攥着银票,扯着嗓子在工匠们跟前催个不停,仿若催命的无常。

工匠们忙得脚不沾地,嘴里塞着肉干,都来不及细嚼慢咽,腮帮子一鼓一鼓的,活像贪吃的仓鼠,仿若被驱赶着干活的劳工。

兵部、工部的官员们也没闲着,挽起袖子,亲自下场帮忙,一个个眼睛熬得通红,嗓子喊得嘶哑,却跟打了鸡血似的,兴致高昂,仿若狂热的信徒。

为啥呢?

大伙都在这事儿里入了股,为自家拼命,值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