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穿唐记:太子的逆风翻盘

作者:90后 | 分类:军事 | 字数:160.5万字

第712章 长孙狐狸

书名:穿唐记:太子的逆风翻盘 作者:90后 字数:3.8千字 更新时间:07-30 04:46

如此大的亏损,世家和士族之人自然是不会放过李承乾。

他们瞬间联合起来,在这几日的早朝弹劾太子。

李世民无奈,虽然这银钱赚的轻松,让世家和士族付出了代价,可解铃还须系铃人。

智囊团不少都是世家和士族之人,肯定靠不住,还需要李承乾及自己来解决。

最终李承乾被要求上朝。

一大早。

起床气严重的李承乾就被喷的体无完肤。

“陛下,太子不顾民生,肆意敛财,实属有失体统。”

“陛下,太子如此行为,简直是令人发指,绝对不能这样轻易揭过。”

“没错,太子必须要为此给百姓们一个交代。”

。。。。。。

听着一条条指控。

就差把李承乾说成了叛逆之贼。

还美其名曰的说给百姓一个交代。

在场之内谁心里不清楚,什么给百姓个交代都是假的。

主要是给他们一个交代。

就五姓七望联合起来的世家商会,亏损了上千万贯。

几十年的积累化为虚无。

换做是谁,都会生气。

他们可不觉得,他们赚的是不义之财。

李世民就这样听着指控,眼神看向了李承乾,似乎在说:你看看,这事如何解决?

确实是大快人心了,可麻烦也接踵而来。

甚至锦衣卫那边都查到了风声。

好像是世家准备联合起来,让地方的官员开始作妖了。

李世民都怀疑,这样下去,很快就会出叛乱了。

而且最终的罪过都要他这个皇帝来呗。

皇帝不仁,太子失德,这罪名已经不是世家和士族第一次用了。

李承乾接收到了眼神,抿着唇冷眼扫过那些指控之人。

很好。

清河崔氏,太原王氏,范阳卢氏,赵郡李氏。

还有不少关陇士族的人也站在其中。

对上李承乾阴骘的眼神,他们这些人心里打了鼓,但还是挺起胸膛,鼓足勇气。

似乎在宣示着,这一次他们不会退缩。

李承乾往外走了一步,看着刚才指控的清河崔氏的崔以玄道:“崔郎中,孤要是没记错的话,孤可从未要求你们主动去买大唐集团的证券票。”

“该给你们的股份,孤可有克扣一分?”

“没错,太子殿下确实是按照契约履行。”崔以玄梗着脖子,强硬道:“但证券商行难道不是太子殿下提起的吗?蓄意抬高股价,难道不是太子殿下私下的行为吗?”

没错。

所有人都微微颔首,哪怕是中立派的官员也跟着点头。

认为是李承乾推高了股价。

这也是人之常情。

表面确实如此。

可李承乾一个人根本没有这么大的能力,推高股价的还是得益于五姓七望和关陇士族的众人帮忙。

不然一股七十文,李承乾都不敢想。

李承乾也不狡辩,而是直接问道:“崔郎中的意思,孤推高了股价,然后又设计潮州遭受海溢,至使潮州城被淹,潮州经济园项目损失百万贯吗?”

“潮州十座造船厂都受到了不同的损害,难道这些都是孤指使的吗?”

语气强硬,浑身上下散发着霸道。

没错就是非常的霸道。

虽然世家控制住了底层官员,但不代表永远。

若是五姓七望真的跟朝廷作对,先不说他们手中有没有足够的兵。

就粮食这一块,已经不是那么好拿捏了。

粮食渠道也不是世家掌控。

李承乾赌世家依旧会妥协。

损失千万贯而已,世家不是损失不起。

主家要多少钱没有?

市面上都开始流通汉朝铜钱了,说明世家的底蕴还是非常的深厚。

崔以玄忽然有些语塞。

设计海溢?

哪怕是三岁孩子都清楚,天灾人祸怎么可能被人设计和控制。

李承乾见崔以玄不说话,紧接着看向太原王氏的王珪。

身为谏议大夫,口才这方面绝对的强项。

刚才指控自己最狠的也就是他。

李承乾肯定不会放过王珪,冷言道:“王大夫,你们太原王氏亏损与孤何干?给天下百姓一个交代,你去长安城看看,问问,百姓们亏钱了吗?”

“怎么,你们太原王氏亏了钱,就认为是全天下人赔钱了吗?”

“自己生意不精,却一股脑钻进去,谁给你如此大的脸面,敢在朝堂之上说出你们太原王氏亏钱一事?”

“你太原王氏除了自己肚子里那点小九九之外,是不是就没别的事了?”

说的王珪脸色都绿了。

半天没蹦出一个字来。

不止王珪,李承乾还扫视了满朝文武一眼,气愤道:“还有你们,身为大唐的官员,不尽忠职守,天天算计这,算计那,还替百姓讨公道。百姓的公道还需要你们在这里讨吗?你们为百姓讨公道,也要有受害人站出来,可有百姓去官府说投资证券票亏钱的公文?”

“一天天正事不干,潮州受灾的消息都传来长安五日之久,除了慈善机构及时赈灾外,你们有说过一点吗?”

这才是让李承乾最气愤的。

口口声声说讨公道,潮州受灾消息过去那么久,竟然没一人说。

一上朝就听见这个弹劾,那个弹劾的。

弹劾的语气还如此强硬,借口却如此的蹩脚。

闻言的李世民脸色也是一黑,之前就想过这点,让他非常的生气。

好在有慈善机构及时赈灾。

不然又要说皇帝有违天道,下罪己诏了。

在朝堂之上的官员纷纷低下了头,哪怕是世家官员也不敢吭声了。

确实,他们知道这消息却没有第一时间去解决,而是一直在提太子算计他们一事。

正所谓理不直,气也不壮。

李承乾深吸一口气,在此继续开口道:“你说你们,一个个顶戴花翎,百姓把希望寄托于你们,你们都干了什么?孤坑你们钱?孤用得着坑你们吗?孤差钱吗?”

“五姓七望身家万贯,做了什么好事?朝廷缺少钱粮的时候,你们想过赈灾吗?给点粮食还要跟朝廷提条件,你们舔着个脸要,孤都不好意思提,还有脸在说。”

“怎么,这一次亏的心疼了?想要造反了不成?”

嘶~

最后一句话,让在场官员都倒吸了一声。

就连五姓七望都瞳孔萎缩了一下。

造反可不是开玩笑的。

“太子殿下.......”

就当王珪想要反驳之时,李承乾立马一个冷眼扫过去,打断了王珪的话头道。

“要不是你们把大唐集团证券票抬的那么高,会发生后面的事情吗?该说你们没有吗?若是敢说,孤这就让人去你们府上好好查查,敢吗?”

好家伙,这等于变相抄家了。

这谁敢开口说话?

去了没查到证券票,若是查到点其它东西,恐怕情况会更严重。

谁家不藏几封大逆不道的书信?

看着一个个不敢开口,李承乾冷哼道:“虽然孤也是希望证券票能够上涨,也算是违背了原则,孤在这里先承诺,未来证券商行要立法,不得随意操纵证券票,而且不能够一人操作多个账户。”

“不然的话,不止要面临牢狱之灾,还需要罚铜。”

“罚铜就按照交易的五成计算,未来若有人操纵证券票数额超过十万贯,罚铜最少五万贯,没收十万贯证券票。”

“孤今日就做个表率,孤这一次交易了百万贯的证券票,会主动罚铜五十万贯交于户部。”

“至于你们,此次就算了,但下不为例。”

此话一出,所有人再次震惊。

没想到太子竟然主动罚铜,而且还是五十万贯。

虽然不少官员内心不服,认为李承乾这一次赚的和值五十万贯,而且证券票也不可能只有百万贯。

可谁也拿不出证据。

而且李承乾如此表态,算是堵住了他们的嘴,也顺理成章的给证券商行立规矩,大唐律未来也会多出一个证券法。

李世民扫视一圈在场的官员都不吭声,挑了挑眉。

觉得李承乾这波操作简直绝了,直接断了那些官员的后路。

五十万贯,已经是天文数字了。

最起码堵住了悠悠众口,想必日后若是还有人提起,也会是高高拿起,轻轻揭过了。

“好。”身为皇帝,李世民之前就跟李承乾商议过这一次流程,自然是要站出来说话:“既然太子亲自做出表率,那么戴胄,这几日就去东宫收五十万贯,也算是给证券商行立规矩。”

“日后绝对不能出现此等操纵证券票一事,给天下做个表率,也是做个警醒。”

一般百姓是没能力操纵。

为了证券商行正常的运转下去,这些规矩,当然是以防五姓七望世家的操作。

如今世家是不了解证券票,所以不会有操纵的行为。

一旦熟悉了运作,那么百姓就会成为韭菜。

李承乾可不希望证券市场一片混乱。

“喏。”戴胄还有什么不懂的,这完全是陛下和太子做的一出戏。

聪明人都看得出来。

不止戴胄,房玄龄、杜如晦几人都怪异的看着父子俩演戏。

没想到如此大的事,竟然是太子出了五十万贯堵住了世家和士族的嘴,彻底了解。

看事情解决的差不多了,李承乾觉得不能就自己吃亏,这些世家和士族也要给个教训。

“既然此事揭过。”李承乾转身,对着李世民拱手道:“父皇,是不是该商议潮州受灾一事。”

“嗯,太子有何想法?”李世民满意颔首问道。

“父皇,潮州虽然是特区,但也是大唐的土地,不能厚此薄彼。儿臣觉得救灾刻不容缓,儿臣愿意第一个站出来,捐助十万贯银钱,帮助潮州和循州两地度过难关。”

李承乾若有所思的看了眼长孙无忌等官员,勾唇道:“儿臣觉得朝中官员也该做出表率,为潮州和循州募捐,收集的善款理应交由慈善机构全权用于两地灾后重建。”

“每一笔账目,都要受到朝廷、百姓和各级官员的监督。”

嘶~

官员们:太子殿下不要做得太过分。

可李承乾就是这么过分。

证券票坑了他们一笔,如今还要他们捐款。

但不捐不成啊。

要是传出去的话,他们面子上也过不去。

长孙无忌站出来道:“启禀陛下,臣愿意捐一百贯,以做表率。”

身为大舅哥,表面肯定要支持李世民。

对于这样的行为李世民很满意,颔首道:“好,还有谁要认捐的?”

这种事情还是朝堂上说清楚好,私下的话,李世民猜都能猜到,这帮人可能会说自己穷,一百两百文的捐。

在朝堂上,他们可不好意思说一两百文。

就当其余官员想要站出来说自己捐款额度的时候,李承乾及时跳出来道:“启禀父皇,儿臣提议在新建的潮州和循州两地立功德碑,要在两城最显眼的位置。”

“不止要标注此次水淹的深度,还要讲捐助前一百名官员或商贾记录在上面,这样百姓们也知道谁为他们出了力。”

李世民一听,眼前亮了亮。

功德碑好处不用说。

什么水淹的深度警示后人,可这捐助前一百名,那就有些意思了。

怎么会不明白这一百名是什么概念?

就当李承乾话音刚落,长孙无忌连忙拱手道:“陛下,臣觉得太子殿下所言有理,立功德碑让潮州和循州百姓记得此善举很有必要。臣觉得自己刚刚太过于自私,百姓遭灾,吾等岂能偏安一隅,臣愿捐出大半家财五千贯,帮助两地百姓重建家园。”

嘶~

官员们:长孙狐狸。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