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穿唐记:太子的逆风翻盘

作者:90后 | 分类:军事 | 字数:160.5万字

第267章 捉钱令史

书名:穿唐记:太子的逆风翻盘 作者:90后 字数:3.6千字 更新时间:07-30 04:46

次日。

长孙无忌未上朝,众人还奇怪着,便有一旦任命在朝堂之上宣布。

齐国公长孙无忌任幽州郡守。

给出的理由也很清新脱俗,那便是罗艺叛逆刚平定,幽州百废待兴,需要有一位肱骨之臣去治理,安抚民心。

可谁不知道,这属于降职了。

长孙无忌任吏部尚书可是正三品,而一方太守也只是从三品。

从京畿之地调任地方,这已经属于降职。

何况正三品和从三品差了一个等级。

很多人猜测是不是长孙无忌做错了什么事。

然而原先吏部尚书之职由杜如晦兼任。

这项任命倒也正常,毕竟一时间吏部尚书一职空缺,对朝堂肯定不好。

杜如晦又是李世民的心腹,身兼数职,也是常理之中。

下朝之时。

杜如晦在宫门处拦住了李承乾。

“太子殿下,想必孙神医来府上为某诊治,是您的意思吧?”杜如晦一脸笑意。

自己身体不好,太医署的太医也不是没看过。

可一直也不见好。

这两日,被孙思邈诊治过后,杜如晦感觉自己似乎好了些,这才过来感谢一番。

李承乾挑了挑眉,倒不意外杜如晦会知道。

满朝文武都知道孙思邈现在住在南崖村,时不时在长安城出现,宣传卫生防疫的事情。

无缘无故孙思邈也不会去杜如晦府邸,肯定是有人请过去的。

要是陛下,昨日恐怕就说了。

陛下没有说,只有太子殿下的可能了。

虽然不知道太子殿下为何会关心自己,或许是拉拢,可看着眼前的太子殿下年仅十岁,一心扑在自己的产业上,对太子所做的事似乎并不感兴趣。

这就让杜如晦疑惑不已。

说是来感谢,很多的是试探。

想通了以后,李承乾微微一笑:“蔡国公,你可是大唐柱石,一定要养好身体,为百姓为官,为大唐出力。”

“要是你要是因为身体缘故不能参与国事,那是大唐的损失,百姓的损失。”

“孤相信蔡国公,这点小事不必放在心上,还望多修养身体,能够看大唐盛世。”

说着,李承乾也没有停留,一步便跨出了宫门。

独留杜如晦一人在原地发愣。

他自己都没觉得有如此重要。

大唐柱石?

为百姓做事?

看大唐盛世。

不得不说,这几句话杜如晦激动不已,感觉这辈子值了。

抖动着嘴唇。

就连陛下都未如此夸赞过他。

“克明,你怎么站在这儿?”缓步过来的房玄龄好奇的问了一句。

杜如晦回过神,看着房玄龄一阵开心:“玄龄,让我们一起见证大唐盛世,哈哈哈。”

一阵大笑,杜如晦走路带风的前往三省去上值了。

弄的房玄龄一头雾水。

大唐盛世?

“这克明怎如此说?难道听到了什么消息?”喃喃自语一番,房玄龄看向了不远处的马车。

这不是太子的马车吗?

难道是太子和克明说了什么?

房玄龄眼前一亮,朝杜如晦追了过去:“克明,等等某,等等。”

……

王泉驾着马车回东宫的路上。

“殿下,陈管家传信来,说考卷已经批复完了,是否送勋贵子弟们回府。”

“哦?”李承乾没想到这么快。

大唐第一次另类考试竟然结束了,连考卷都批复完了。

“成绩如何?”

王泉想了想,从袖子中取出了陈管家托人送来的一封信。

里面写了什么,他也不知道。

“这是陈管家让人送来的。”

李承乾接过了信,打开发现里面是十张纸。

密密麻麻的名字。

第一眼看过去,就发现了第一行的名字。

李二蛋,总分:195。

所有的孤儿都冠了李姓。

因为只考了两门,所以总分也就是两百。

李承乾满意的点了点头,古代都不缺少聪明人,虽然考了两门,但也能看出来,都学的不错。

第一张纸,是一百个名字,都写了分数。

第二张,第三张……

一一看过去。

李承乾面色凝重了起来,发现这只有一千人的名字,而熟悉的名字却寥寥无几。

出了前一百有长孙冲、李泰、李恪的名字之外,后面的九百到一千名,勋贵子弟不超过十人。

送过去几十号人,前一千的人数不过十一二人。

这……

也不是李承乾一目十行,而是勋贵子弟都被用红笔画了出来。

这也是陈管家特意而为。

回到东宫。

李承乾一掌将成绩单拍在了凉亭的石桌之上。

喊了声:“王泉。”

“在。”王泉心头一跳,感觉有不好的事情发生。

周围的内侍和侍女也是大气不敢出,谁都能看出来太子殿下此时很生气。

李承乾重重吸了几口气道:“让陈管家将三千余名的成绩单一同抄录,送这些勋贵子弟回去的时候,一同将成绩单交与府邸管家,告诉他们这是孤给他们主子的礼物。”

“喏。”王泉瞪大了眼,不过还是答应了一声,让人去安排了。

虽然没见过成绩单,可也知道勋贵子弟的学习一直不如那些孤儿。

这要是把成绩单送到了各府,这群勋贵子弟估计就没好果子吃了。

王泉回到李承乾身边的时候,发现对方依旧气愤的不行,呼吸都是粗重几分。

突然转移话题道:“殿下,大唐钱庄那边经过一夜百姓少了些许,刘掌柜传消息说已经被提走了千万贯,还望太子殿下尽快拿定主意。”

毕竟有大几百万贯的缺口,在这样下去,大唐钱庄恐怕撑不下去了。

李承乾喝了口冷饮,眼神变得锐利起来:“昨日那些国公呢?”

昨日离开的时候,他就让人盯着那群国公了。

虽然缺口大,可主要的储户是一群勋贵和大的商贾。

只要根基不动,百姓再如何闹,也不可能把大唐钱庄挤兑垮。

王泉想了想道:“昨日太子殿下离开以后,只有个别国公提取了银钱,存到了富通钱庄。”

“而一些小商贾也如此做了,目前真正的大客户还未有动作。”

大客户一词也是跟李承乾学的。

王泉当时还问过什么意思,李承乾的回答是:大客户是衣食父母。

这就让王泉理解了。

做生意大客户是关键,便深深将这个词记在了心里。

李承乾点了点头,十分有信心的说道:“去告诉大唐会所的管事,发请柬就说大唐会所要办一场联谊会。”

“联谊会?”王泉不解的问道。

太子殿下这新词是天天蹦跶出来,他真怕自己记不住。

“没错,联谊会。不止宴请会员,还要宴请西域的商贾,告诉他们大唐钱庄将会在西域五十五国开设分号,另外聚宝盆商行的货物也会销往西域。”

“这次的挑选条件便是笼络住西域商贾,让他们牵线搭桥。”

王泉一愣,没想到太子殿下竟然要做西域的生意。

聚宝盆商行的货物,还没有卖到大唐每个角落,一下子打通西域之路,会不会太急功近利了?

”太子殿下,南崖村的生产似乎跟不上脚步,这事是不是在考虑一下?”

光现在,南崖村都压力巨大。

要是在打通西域行商之路,恐怕工人不睡都生产不出来这么多,而且……王泉深吸一口气:“殿下,西域固然赚钱,可从大唐到西域,要经过一片沙漠和草原,那里山匪横行,西域商贾不少都吃过亏……”

后面的话他没说,但意思很清楚了。

一边是西域山高路远,而且山匪横行,太危险了。

二是生产跟不上,这不是最好的时机。

李承乾蹙眉,也想到了这一点。

古代做生意最怕的是山匪劫道,绿林好汉。

“山匪好解决,让卫规挑选一些好手做教练,在建立一个镖局。”

“嗯,就叫顺丰镖局。这家镖局就专门跑长安和西域的商道,不止能够保护货物安全,还能够给西域商贾提供保护,还能赚一笔不菲的收入。”

“至于货物不足。”李承乾手指在摇椅扶手上敲了敲,忽然眼前一亮问道:“距离西域最近的城叫什么?”

“鄯州?”王泉试探的说道:“鄯州距离西域近,而且也是大城。如果说要最近肯定是凉州,只是凉州……跟西突厥接壤,战事不断。鄯州是和吐谷浑接壤,比较平静。”

李承乾颔首开始沉思。

良久后,他喃喃道:“唉,要是能走一趟看看鄯州和凉州就好了。”

这话把王泉吓了一跳,目瞪口呆。

开什么玩笑。

尊贵的太子去凉州,要是被突厥知道了,还不大军压境?

俘虏太子殿下?

哪怕是去鄯州,尽管吐谷浑对大唐马首是瞻,可也是墙头草,说不准还要配合突厥呢。

“太子殿下…….”王泉冷汗都要出来了,没想到太子殿下有如此危险的想法。

李承乾没好气的瞥了眼:“看看你,孤都不怕,你怕甚?大唐百万将士,会畏惧小小突厥?”

“不打突厥只是时机未到,突厥只能欺负欺负百姓,敢对上大唐的铁骑吗?”

不是他看不起突厥。

李承乾深知大唐军备的厉害,全员铁甲的情况下,以一敌百都有可能。

当然这个有可能是需要一个勇士,普通的士兵一打三四五六七八……十不成问题。

站在那里让突厥人砍,能在三刀内砍坏重骑铁甲,都算是草原最英勇的猛士。

大唐为何以少胜多,还不是其他人的军备不如大唐。

就像是一个孩子拿着刀去砍钢铁机器人,最主要刀还是次品,机器人而是真正的钢。

完全没有可比性。

王泉不再说话了,李承乾则是神情严肃:“及时彩的事基本上上了轨道,公孙达最近比较空闲了吧?”

这话王泉没回答,只是嘴角抽了抽。

感觉太子殿下为何用抓住一个人薅羊毛,公孙达这才过了几天安生日子?

“去告诉公孙达,这次大唐会所的联谊会由他主持。”

“喏。”王泉有些心疼公孙达了。

阿嚏!

阿嚏!

阿嚏!

被心疼的公孙达在账房打了三个喷嚏,随手擦了擦,又开始记录账簿了。

李承乾丝毫没看见王泉的异样,说道:“听说长安城有捉钱令史?”

对于这一块,他了解的还真的不多。

朝廷的公廨本钱就是朝廷一种官营借贷制度,捉钱令史每个部门设置9人,每人五万钱,每月需要缴纳四千文。

干满年限可封官职。

想到这种捉钱令史的制度,还有这个每月近一成的利息。

可怕至极。

上面一张嘴,下面不知道多少人遭殃。

“是,捉钱令史隋朝开始便有了。”王泉能接触到底层,自然明白其中的道理。

李承乾微微颔首:“把那些捉钱户统计一下,孤有用。”

捉钱户,便是向捉钱令史借钱的人。

王泉虽然不知道太子殿下要干什么,不过还是答应了一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