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穿唐记:太子的逆风翻盘

作者:90后 | 分类:军事 | 字数:160.5万字

第602章 提高税收方案

书名:穿唐记:太子的逆风翻盘 作者:90后 字数:3.3千字 更新时间:07-30 04:46

甘露殿。

李世民和房玄龄、杜如晦、李靖等人商议了李承乾组建十万海军一事。

在场的人听见养活十万海军所需的军费,都目瞪口呆。

“陛下,这二百万贯是不是太多了些?”房玄龄不敢置信的瞪大了眼。

如今大常备的府兵也就几十万,在不打仗的情况下,都花费不了这么多。

为了养活十万海军,就要用二百万贯,这国库根本无法承担如此庞大的开支。

李世民也是紧蹙眉头的说道:“玄龄考虑的何尝不是朕所考虑的,可太子所言也并不无道理,今日你们也感受到了新式战船的速度,如果海上丝绸之路真的能比西域丝绸之路减少一半的时间,那么海军肯定是必不可少的。”

这个时候李靖忽然站出来拱手道。

“陛下,太子殿下所说的海军,不就是大唐的水军吗?如果把水军并入海军,这是不是会减少一些开支?”

“嗯?”李世民一愣。

大唐也是有水军的,只是规模一直在三五万人。

也是按照府兵制招募的。

经过这么一提醒,李世民忽然有点明白了李靖的意思。

“药师的意思是将水军并入海军,另外让太子招募五万人?是这个意思吗?”

府兵制肯定是要省钱一些。

毕竟李承乾募兵制是需要发俸禄的,而府兵基本上不需要俸禄。

李靖颔首道:“陛下,如今海军到底如何我们不得而知,要是可以减少一半,那么按照太子殿下所说的二百万贯,朝廷需要拿出八十万贯,减少一半的话,是不是朝廷只需要拿出四十万贯呢?”

这笔账一下子算明白了。

所有人的眼前一亮。

可李世民很快眼神就黯淡了下去,叹息着问道:“哪怕减少一百,朝廷拿出四十万贯,可循州、潮州能够维持每年都拿出六十万贯吗?”

额......

大家再次沉默了。

循州和潮州是什么地方,在场之人都非常的清楚。

要让这两个地方每年拿出六十万贯,这不是开玩笑嘛。

“陛下。”裴寂此刻上前一步道:“何不找来太子殿下问询一番,在确定呢?”

“万一太子殿下有什么办法能让循、潮两地增加赋税也不一定。”

“裴仆射,增加两地百姓的赋税,百姓又该如何生存呢?”房玄龄皱着眉问道。

自古以来,增加赋税只会引起民怨沸腾。

所以朝廷不到万不得已,都不可能去增加百姓的赋税。

毕竟百姓们日子也不好过,这才刚过几天好日子,就增加百姓的赋税,岂不是胡闹。

何况这养海军不是一年半载的事情,长期下去,百姓肯定不堪重负。

裴寂也不恼,笑着道:“玄龄莫急,我说的不是增加百姓的赋税,而是其他办法增加赋税。”

“比如,商贾......”

嗯?

经过这么一提醒,大家才反应过来太子殿下是个经商天才。

如果在经商一道增加赋税,倒不是不可行。

“张阿难,去传太子。”李世民沉声道。

“喏。”

在就张阿难应声的时候,殿外便传来了李承乾的爽朗的声音:“不用了。”

所有人扭头看向殿外。

发现李承乾正大步的往这边走来。

李承乾走到龙案面前,对着面前这些大唐的肱骨之臣微微颔首,最后对李世民拱手道:“儿臣拜见父皇。”

“嗯。”李世民奇怪的看了眼李承乾,便问道:“刚才正在商议你所说海军一事,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儿臣都听见了。”

李承乾也是从立政殿出来之后,想了想还是先来了一趟甘露殿,知道李世民跟这些大臣商量不出什么来,毕竟不是小钱,所以最终还是要自己来解释。

“父皇,裴仆射说的话没错,儿臣能够在五年之内将循、潮两地特区的赋税增加到百万贯一年。”

“什么?”大家都不淡定了。

整个大唐一年才两千万贯,太子开口就说可以增加两个地方的赋税,而且还是百万贯一年。

怎么做到的?

哪怕是长安城,一年的赋税堪堪过百万贯,那也是因为商贾云集。

李承乾不理会大伙的震惊,而是自顾自的说道:“首先,儿臣在潮州已经建立了大唐最大的码头,码头是由潮州当地的富商共同出资建造,未来码头停靠船舶或者是货物运输,他们都会收费,而收取的费用,两成将会上交给特区作为赋税。”

“两成?”李世民惊讶的说了一声。

如今大唐针对商税是二十抽一,也就是半成左右。

这一上来就收两成。

会不会太狠了?

李承乾自然明白大家为什么如此惊讶,也知道大唐的税收体制。

如果按照后世两成到两成半的收肯定不行,毕竟那是利润收取,而且也分行业,很多行业还免税呢。

何况交通运输也是大唐的短板。

所以李承乾解释道:“并不是所有商税统一如此征收,列如胡商来贩卖,依旧是二十抽一,可码头是大唐的地盘,潮州码头原先就是商贾的,特区重新划定,原本想着让他们缴纳码头征用的费用,想了想这不妥,所以决定向他们收两成的税。”

“而且已经和这些商贾确定了,特区潮州码头年限是五十年,五十年后,当初他们多少钱造的,潮州会按照造价原价收回,也就是说,五十年的时间,这些商贾赚多少钱都是他们自己的。而潮州收来的赋税,不止可以支付造价,收回码头,还能够有不少盈余。”

额......

这是什么神操作?

把李世民和房玄龄这群大唐脑瓜最顶尖的人都说的不会转了。

还有这等事?

商贾出资建造码头,五十年后官府按照原价回收。

裴寂跟着李承乾久了,商贾一事自然是明白了里面的门道,笑着问道:“太子殿下的意思是不是,这码头以后就是归朝廷所有?”

“非也非也。”李承乾摇头,指出了裴寂的错误道:“这码头不归朝廷,而是归特区所有。”

嗯?

这下所有人又不明白了。

特区不是归朝廷管吗?

归特区,难道不是归朝廷?

这下裴寂也不明白了,懂商贾之道,可不明白李承乾这话其中的政治意义了。

杜如晦这个时候沉吟片刻才恍然大悟道:“太子殿下的意思是,特区虽然归朝廷管辖,是大唐的一部门,可特区的政务并非归朝廷管辖。朝廷五十年内不收取特区内任何赋税,是这样的意思吗?”

“没错。”李承乾笑着给杜如晦点了一个赞。

可坐在龙椅上的李世民却阴沉着脸色,眼珠子直勾勾的盯着李承乾。

心中在盘算着。

要是特区真的每年有百万贯赋税,这朝廷拿不到,得多心痒难耐啊。

李承乾忽然注意到有一双不怀好意的眼神盯着自己,往前面看去正好对上了李世民的眼神,吓了一大跳。

“父皇......”

咳咳。

李世民反应过来,咳嗽了两声掩饰尴尬道:“哪怕是一个码头收两成的税,那一年也不可能有百万贯的赋税啊。”

码头收两成税,他倒是能够理解。

毕竟这些商贾纯纯白赚钱。

这个话题又绕了回来了,确实。

一个码头,别说在大唐,哪怕是在后世最牛的码头,一年也不可能上缴百万贯的赋税。

换算成后世的钱,一百万贯等于六十个亿。

开啥玩笑,全球哪个港口缴税是几十个亿缴的。

李承乾自然明白,他笑吟吟的伸出了两根手指道:“那就要说到第二个方案了,刚才码头两成的赋税,儿臣算过每年收个几万贯不成问题。那么第二个方案就是特区餐饮了。”

“儿臣决定以特区的名义,在潮州开酒肆,这可不是儿臣自己的生意,而是特区自己的生意。码头客商云集,肯定是需要住宿与用膳,那么酒肆就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关键。”

“打个比方,潮州城一日有一百名客商来,那么一百名客商带的人,都超过了一千人。这一千人在潮州城吃喝拉撒睡,处处都要花钱。而这个钱直接被特区直营的酒肆给赚了,是不是算特区的收入之一呢?”

额......

听的大伙有些恼火。

这岂不是与民争利?

“太子殿下,这万万不可啊。”裴寂注意到其余人的脸色,连忙出声阻止。

李承乾瞥了眼在场的人:“迂腐,你们别说孤与民争利,争不争利是靠本事。总不能他穷他有理吧?一没有去抢人家配方,二做生意光明正大,难道他是百姓正当竞争不过,就要说与民争利吗?”

这话倒是说的他们有些不好意思。

可深刻在骨子里的传承,一时间还是接受不了李承乾灌输的思想。

不想与李承乾争辩,李世民直接开口道:“还有呢?这码头和酒肆一年也整不出来百万贯啊。而且你所说的酒肆,只是一方面,你怎么保证每日有百名客商呢?”

所有人给了李世民一个肯定的眼神。

刚才只想着与民争利了,却忘记了潮州那地方,怎么可能每日有百名客商去。

李承乾嘿嘿一笑:“这个简单,只要将南崖工业园的东西在潮州开设工坊,而且所有的价格低一成,客商自然是蜂拥而来。”

“什么?”李世民蹙眉。

价格低一成?

这不是与民争利是什么?

李承乾看李世民的眼神,撇撇嘴提醒道:“父皇,这可不是与民争利,南崖工业园的东西谁能造出来?再说了低一成的价格并不影响南崖工业园和其他地方,没有任何商贾傻到为了一成的价格跑去潮州买货,能去潮州的肯定是有船之人,比如海上的那些胡商和沿海的一些商贾罢了。”

额.......

好像很有道理的样子,李世民低头想了想也对。

谁没事为了一成的价格,跑那么远,运输也是需要成本的。

身后一群人也纷纷颔首,觉得李承乾这样拉客商的方式,也没什么毛病。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