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穿唐记:太子的逆风翻盘

作者:90后 | 分类:军事 | 字数:160.5万字

第649章 东宫属官元氏叔侄

书名:穿唐记:太子的逆风翻盘 作者:90后 字数:3.0千字 更新时间:07-30 04:46

没过多久,元裕和元偲就被王泉领进了崇教殿。

二人见到李承乾的第一时间便躬身拱手道:“拜见太子殿下。”

李承乾一直打量着二人的面貌。

嗯,有些相像。

就是年纪差的有点多,一个看上去四五十了,一个只有十多岁的样子。

很容易便分辨出来哪个是元裕,哪个是元偲。

毕竟太子右庶子不可能是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嗯,在李承乾这里十几岁就只是一个孩子而已。

而在大唐,十几岁的人,恐怕都已经上战场了。

“起来吧。”打量了许久,李承乾才说了这一句话。

“喏。”

二人直起腰,不敢与李承乾对视。

李承乾是太子,那就是属于皇家,与皇家之人对视,视为无礼。

看着二人这样子,李承乾忽然想笑。

一个武将集团培养出来的后代,竟然如此谦逊有礼。

看着元裕,李承乾率先开口道:“先生,孤之前从未与先生打过交道,而且孤一直认为,孤不需要学习任何的东西,不过今日孤倒是有问题,想询问先生。”

“太子殿下过谦了,臣本就是侍奉太子的,掌管东宫事务,这声先生臣不敢当。”元裕懂礼节的说道。

太子右庶子,说是教导太子读书,但是这个书是不一样的。

更多的就像是元裕所说,侍奉太子。

掌管东宫纳言、启奏、监督等事务。

说句难听的就是一个秘书,只是太子处理政务生疏,需要这么一个人辅佐罢了。

别看这太子右庶子品级不高,可等太子登基,未来很有机会进入三省。

成为大唐的仆射。

李承乾笑了笑,元裕这态度,就让他放心了。

就怕一上来就是老师训学生那种,那他可没有那么好的脾气,毕竟此李承乾非彼李承乾。

“好,那孤就问了。”

“请太子殿下询问便是。”元裕几乎是李承乾说一句,他答一句,也不多话。

李承乾更满意了,问道:“孤对关陇士族不甚了解,还请先生给孤讲解讲解,如今这关陇士族在朝堂的官员有多少,分别各占何职?”

“这......”第一个问题就这么犀利,元裕愣住了都不知道怎么回答了。

旁边的元偲也是瞪大了眼。

他们并未听说朝堂上之事,只是知道长安城最近在清剿那些帮派,是太子殿下的手笔。

如今太子询问关陇士族,跟长安近日发生的事肯定有关。

身为勋贵的后代,他们岂能不知帮派背后之人。

一个十几岁的孩子都明白的道理,元裕不可能不明白。

“怎么,这个问题,这么难回答吗?”李承乾蹙起了眉,表现出一些不悦的神情。

在关陇集团中,元氏属于那种闷声发大财的人。

未来也出过皇后和大量的宰相。

一个武将世家弃武从文,祖辈的那点功勋已经照耀不住家族,后辈武艺、兵法又不行,所以他们转而考科举,还真被元家整出来不少宰相。

就跟一家公司转型,他们属于转型成功的一类。

而没有转型成功过的,很有可能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

元家是幸运的。

元裕反应过来,连忙回道:“回禀太子殿下,关陇士族从原先的核心二十多家人,如今掌握权势的剩下的十余家。其中最显赫的要数长孙氏,皇后殿下也就是太子殿下的生母出自长孙家,而长孙尚书与陛下从小情谊深厚,建立大唐后功勋卓着......”

对着长孙家是一顿夸。

李承乾都佩服元裕的口才,但这不是他想要的,连忙摆手打断。

“停停停,孤问你的是关陇士族,不是长孙家能懂?”

“臣明白。”元裕看多是躲不过去了,抿着唇便开始叙说起了朝堂上关于关陇士族的情况。

大致和李承乾了解的差不多,可还是有一些不一样。

那就是渐渐没落的家族。

本以为本以为窦氏,也就是他这个太子的祖母娘家已经没落了,可没想到在朝中依旧有不小的话语权。

然后就是京兆韦氏。

京兆韦氏反倒是比李承乾了解的更加的恐怖。

几乎在六部都有京兆韦氏的身影,而且后宫还有韦贵妃,韦昭容。

韦昭容是韦贵妃的堂妹。

京兆韦氏不止在后宫塞女人,基本上长安城勋贵都有联姻,要不是五姓七望不与外族通婚,恐怕京兆韦氏会把自家女儿都送进去。

啧啧啧~

李承乾咂巴着嘴,想了想。

如果是这样的话,京兆韦氏倒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

而且记忆没错的话,后世韦贵妃的地宫距离昭陵地宫很近,说明深的李世民的信任。

事实也是如此。

想到韦贵妃,元裕还说了一些不被流传的隐秘。

那就是韦贵妃是二嫁,成为了李世民的妾室,之前是前隋户部尚书之子李珉的妻子。

后李珉牵扯到杨玄感造反失败,被杀。

韦贵妃便前往洛阳守寡,因丈夫牵涉谋反,成为罪官家属,终在武德元年大唐建立,李渊大赦天下,从而回归名声显赫的京兆韦氏。

武德四年,李世民攻下洛阳,一战擒两王的故事流传开,也在洛阳结交世家,经营洛阳,成为了自己的大本营。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娶了韦贵妃和韦尼子这对堂姐妹。

听到这里,李承乾有些唏嘘,这韦贵妃也挺惨的。

不过李世民也真的是......有点像曹操。

虽然为了政治联姻,可这也......唉~

李承乾都不想说什么。

直到武德九年,李世民登基后,册封了皇后太子,贞观元年韦贵妃被位列四夫人之一,册封为贵妃。

幼年丧父,被册封为贵妃同年,母亲又去世。

悲催的人生啊,也就是说韦贵妃虽然是京兆韦氏之人,可父母都已不在。

李承乾咂咂舌又问道:“也就是说韦贵妃武德四年被父皇纳为妾室,武德七年便生下来孟姜?贞观二年生下了李慎,这娘家可有可无是吗?”

“回禀太子殿下,可以这么说。”元裕认真的回复道。

武德七年生下了一位公主,按照史记是临川公主,字孟姜。

贞观二年,李慎诞生。

忽然,李承乾想到一计。

或许韦贵妃是最好利用之人,深得李世民的信任,那是因为韦贵妃没有娘家可依靠。

在长孙皇后薨逝后,韦贵妃就接过了掌管后宫的权力,是因为没有娘家,李世民才信任她。

看着李承乾笑容越来越明显,甚至透露着算计,元裕和元偲都百思不得其解。

直到良久后,李承乾才开口喊了一声:“王泉。”

恭候在殿外的王泉连忙跑进崇教殿:“殿下,有何事?”

“备一份厚礼,给韦贵妃送去,就说孤送给李慎的诞辰礼。”

“啊?”王泉愣住了。

好端端的,怎么就给李慎送诞辰礼了?

再说了人家李慎才两岁,他知道什么,您送了人家也不知道啊。

不过,王泉还是去照办了:“喏。”

元裕和元偲更疑惑了,怎么突然就要给韦贵妃送礼了?

他们俩都知道,李承乾所说给李慎送诞辰礼只是一个借口,刚了解完韦贵妃,就急着去送礼,明显目的不单纯。

看着还有两个人在,李承乾尴尬的笑了笑:“那个什么,先生你们就在东宫陪孤用膳吧,哈哈哈。”

这么明显的目的,在两个不熟的人面前露出来,确实有些不好意思。

可这也是报复五姓七望和关陇集团最好的办法。

“喏。”长者赐不可推,李承乾是太子都这么说了,二人在不愿意,也要答应下来。

只能如坐针毡的陪着李承乾用膳。

李承乾则是觉得元裕和元偲本就是东宫属官,倒是可以好好的用一用。

从刚才的交流当中,元裕一看就是口才了得的销售型人才啊。

好好培养培养。

立政殿。

李世民正气哄哄的跟长孙皇后用膳,感觉吃什么都没有味道。

平日里最喜欢的菜肴能吃几碗饭,如今一刻钟过去了,一碗都未吃完。

知道朝堂之事,长孙皇后也不能插手,安慰也安慰了,可李世民的气不消,她也是非常的无奈。

看看,李丽质和几个小公主看见李世民黑着的脸,听见碗筷碰撞声,小身子都在发抖。

“陛下。”此时张阿难忽然走到了李世民身边。

李世民不悦的放下碗筷,冷眼扫过去问道:“何事?”

这举动可把李丽质她们吓的快哭了,更何况张阿难正被盯着,额头都紧张的冒出细汗了。

可事情还是需要说:“刚才东宫有人来报,太子殿下备了厚礼准备送往韦贵妃那里,说是给十皇子的诞辰礼。”

诞辰礼?

听见这三个字,长孙皇后挑了挑眉。

看了眼乳娘怀中的李治,忽然觉得这兄弟之间不太和睦啊。

李承乾对李治和青雀好像都一样,唯独对几个妹妹还不错,怎么就想起来给李慎送什么诞辰礼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